APP下载

西咪替丁、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16-03-29鄢富贵张丽丽

现代医院 2016年12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轮状病毒干扰素

鄢富贵 张丽丽

西咪替丁、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鄢富贵 张丽丽

目的探究西咪替丁、干扰素结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治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咪替丁、干扰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结果两组大便、体温恢复时间与脱水纠正时间比较,实验组更优(P<0.05);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4.4%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咪替丁和干扰素与葡萄糖酸锌有效结合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效果突出,安全性高。

西咪替丁;葡萄糖酸锌;干扰素;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轮状病毒是我国每年秋冬季的一种流行病原体,其主要的感染人群是婴幼儿,常伴随的症状为腹泻。如果婴幼儿感染此病原体后不能及时就诊,就会对患儿机体带来巨大损害,严重甚至导致患儿死亡。现今我国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具体原因还不甚了解,故而也没有相对统一的治疗标准[1]。本文根据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接治的72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接治的72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且两组患儿在经临床观察和病原学检查及心肌酶谱检测[2]均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实验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0.5~3.5岁,平均年龄(1.6±1.3)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0.6~4岁,平均年龄(1.55±1.35)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自身状况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所有患儿进行检查,根据其脱水的程度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补液治疗。如果患儿出现发热或呕吐现象,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处理,但要注意在治疗中不能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射10~15mg/(kg·d)的西咪替丁注射液,按照100万U/次注射重组人干扰素a2a,1次/d。实验组患儿在上述的治疗方法基础上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哈药,含锌量为3.53mg/支),1支/d,持续服用10 d。

1.3 指标观察

通过对两组患儿纠正脱水时间和大便恢复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的观察来判断两组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要对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分析。

1.4 疗效的评判标准[3]

我国在1998年由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上制定了腹泻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①如果治疗3 d后,患者的粪便形状和次数均恢复正常且全身不适的症状消失,即判定为显效。②如果治疗3 d后,患者粪便形状和次数均有好转,且全身不适的症状也有所改善,即为有效。③如果治疗3 d后粪便的形状和次数无好转或有加重现象,则为无效。因此,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比较

通过对患儿的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恢复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进行观察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比较(n=36,±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比较(n=36,±s)

组别 大便恢复时间/d 脱水纠正时间/d 体温恢复时间/d对照组3.72±1.63 3.45±2.06 3.79±1.49实验组 2.42±1.75 2.34±1.50 2.80±1.48 t3.262 2.614 2.828 P0.002 0.011 0.006

2.2 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有效率为75%,明显低于实验组有效率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在两组患儿中,实验组并无不良反应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0%。而在对照组中有2例患儿出现面色潮红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7,P=0.151)。

表2 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 [(n=36),n(%)]

3 讨论

感染性腹泻是一种肠道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粪便不成形、腹部疼痛等症状[4]。由于在小肠内部的载膜绒毛上皮细胞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病毒原体,且其能够有效地与轮状病毒外壳中的VP4进行有效结合,这也就导致小肠是轮状病毒最长的侵入部位。如果机体的上皮细胞一旦被侵入,就会使得机体内的非结构蛋白开始糖基化,这样就会使得机体细胞膜出现钙离子通透性,当机体细胞内钙离子逐渐增多时,就会产生高钙低氯的状况,从而病毒非结构蛋白NSP3就能对上皮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抑制[5]。这样就会使得小肠上皮细胞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甚至造成脱落,这就导致肠载膜上的绒毛酶减少,使得双糖向单糖转化的过程受到抑制。时间久了肠道内就会堆积双糖,就会使得肠腔内渗透压力逐渐变大,这就会引起患者的呕吐和腹泻的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脱水[6]。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儿的脱水纠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P=0.011);而在大便恢复时间上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2);在体温回复时间上,实验组仍然远优于对照组(P=0.00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效率上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依然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比较中,两组患者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这就说明西咪替丁和干扰素与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有效融合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患儿有着显著疗效。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具有脱水纠正时间快、大便回复时间短和体温恢复时间快等特点,并且临床效果良好,并无不良反应产生。陈国金[7]通过对106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研究发现,西咪替丁和干扰素与补锌的有效结合,能够极大地改善临床效果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高振省[8]通过葡萄糖酸锌溶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效果分析发现,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对血清内的锌代谢速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及时对患儿做好补锌措施能够很好地治疗或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生,这就与本研究结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运用西咪替丁和干扰素与葡萄糖酸锌的有效结合对于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着很好的临床效果,其不仅可以缩短病程,加快患儿恢复速度,而且还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具备临床应用的价值。

[1]梁景林,杨学群,李少光.不同方案联合液体治疗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0):9-10.

[2]林良勇,曾 莉.心肌酶谱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院,2015(8):84.

[3]梁荣伟.西咪替丁和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6(1):3-5.

[4]陈 亮,耿庆山,陈郁明,等.某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医院,2016,16(4):622-624.

[5]李道坤,冯娇梅,李玉萍,等.腹泻I号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6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5):302-305.

[6]曾湘荣.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5):223-224.

[7]陈国金.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6):649-650.

[8]高振省.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效果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7):79-80.

R725.7

:A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6.12.012

鄢富贵 张丽丽: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赣州 341000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轮状病毒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