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宾史志档案中的酒文化解码

2016-03-28许越鸥

酿酒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史志宜宾酒业

许越鸥

(西华大学档案馆,四川成都610037)

宜宾史志档案中的酒文化解码

许越鸥

(西华大学档案馆,四川成都610037)

宜宾有“中国酒都”的美誉,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宜宾酒产业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而对于宜宾深厚的酒文化历史底蕴,众说纷纭中,至今少见清晰的描述。从宜宾史志档案资料研究出发,分析宜宾作为中国酒都的原因。

宜宾史志档案; 酒文化

宜宾史志档案包括嘉庆1804年版的《宜宾县志》、1992年版的《宜宾市志》《史记·西南夷列传》以及诸多未经修订编撰的零散地方志。这些宜宾史志档案可以大致分为地理档案、商贸档案与人文档案,其内容数量庞大需以百卷计之。在这些档案中详尽记载了从古至今宜宾的地理风貌、商贸交易和人文文化,对其进行解析能够清晰的发现宜宾作为“中国酒都”起源发展的历史脉络。鉴档可观今,对宜宾史志档案的研究对于酒文化研究和中国酒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宜宾史志地理档案与酒业发展

宜宾史志档案中有关本区域地理区位的文字,在描述其地理形貌“高山大林,界连滇省,犄角之形,宜独当扼要处”,或说宜宾面山临水,有舟车之便,“水则一从锦城东下,一从马湖西来,合流入江”“负山濒江,雄据地势,东跨泸水,西控嘉阳,北带三荣,南通六诏,舟车络绎,夷撩出没之区,自古称为要害”时,几乎都千篇一律的强调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地处川滇黔交结部,宜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门户,是重要的战略要地;驿道畅达,近可通云贵各地,远可直抵南亚、东南亚,是国际大通道;是金沙江和岷江的汇合处,万里长江的起点,坐拥三江水利之便,上溯连接着金沙江两岸的川西滇北,下流远达荆楚江淮。其地势形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历代“中央王朝征服云贵高原的前进基地和帝都长安南向跨高原出广西奔大海的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南腹地山区进入四川盆地,以及向北向东进入关中和中原的出发地[1]。”

在档案中记载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宜宾开发也特别早:远在战国时期,图谋南向发展的蜀太守李冰开始整治岷江水道,拓宽了成都到宜宾的航道和陆路;秦统一六国以后,再使“常頞略通五尺道”;宏图大志的汉武帝为了经营西南腹地,更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之上,修筑了从宜宾经昭通,过昆明到缅甸和印度的“南夷道”,初步奠定了宜宾作为国家级战略枢纽和国际商旅中转站的地位。此后,再经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整修和完善,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之地:借岷江水路,使宜宾完全融入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巴蜀政治经济文化圈;顺长江东下,通重庆,连武汉,经南京,达上海,至海外;以宜宾为出发地的两条南去的陆路“叙昆大道”和“叙黔大道”,不仅连接了四川盆地与云贵边地,还大大缩短了中原地区通达东南亚诸国的距离。

显而易见,便利的交通,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节奏,改变了原住民僰人的社会意识,打破了本地旧有原始经济社会系统,改变了早年粗放的生产和自足消费的惯性,推动着“善舞嗜酒”的宜宾原住民僰人从自足型的酒品制作,慢慢转变为满足日益扩大的他者需求,尝试着以自制的酒去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并牵引着宜宾的酒走出居家小屋,开始快速增长和向更高水平演化。

可见,宜宾地方史志档案中记载关于本地地势形便的文字,其实内含丰富的酒文化内容,透露出了宜宾酒业早年发展信息。

2 宜宾史志中商贸档案与酒业发展

据1992年版《宜宾市志》档案记载,长盛未衰的宜宾茶马互市,在数百年后的1937年,茶叶交易量仍然保持有10万担,山药交易量有88300担……在1944年,仅宜宾南岸青草坝一个市场(今下渡口)就有12家马店,每天都有上千匹骡马夜宿的盛况。

不绝于途的舟车,络绎千里的马帮挑夫,成群结队的纤夫背客,日益增长的流动人口,不仅带来了可以交换的货物和不同文明的因子,还带来了商业的信息,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因为“水陆交汇、贸易四达”,北宋真宗年间,宜宾正式开设了“买马场”,到南宋,宜宾的“茶马交易市场”已经发展为城区南岸和长宁2个(全国总共只有8个)。至明代,货币交易渐渐取代了物物交换,“各省局钱,俱与宝川局钱一例通用”,大大地方便了全国各地商家在宜宾落地生根,也进一步提升了宜宾作为商业枢纽的地位。从此,宜宾沿江沿路林立的商号,形形色色的各行帮会,各省各地的会馆,以及大大小小的饮食店、旅馆、杂货店,把越来越多的宜宾本地人和异乡客串联在蓬勃兴盛的商贸圈中。

商业的本质是逐利。长期繁荣的商业所带来的信息,不仅能够创造财富,改造落后的生产方式,还会改变人的观念。正是在日益发展的商贸启迪下,根深质优的宜宾传统酒业才开启了质变模式。北宋时期,宜宾酒业发展到年耗粮37500石,产酒522500斗,酒课高达5000贯的规模。明清时期,与宜宾商贸蓬勃发展同步,宜宾酒业也一步步走向了辉煌,大量具有早期工业化性质的酿酒“糟坊”[4]开始了规模化发展,其酿酒工艺也更臻于完善。

研究宜宾史志档案与宜宾酒业的发展发现,繁荣的商贸改变了宜宾人的观念,商业的趋利性激发了酒业的活力,宜宾酒业因此而发现了“自我”,并在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升华了自己,并由此吸引了更多的生产资料进入商品酒生产领域,掌握了在市场中谋生求存求发展的门道,增强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的意识,学会了利用市场规律引导生产和促进消费,使宜宾的酒业能够在传承创新与高速发展中,实现整个酒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确保了宜宾酒业在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中的领先地位。

3 宜宾史志中人文档案与酒业发展

根据早年历史档案记载,地处云贵高原北缘的宜宾多有瘴疠之气。常饮酒,有健身和预防的作用。因此,酒是宜宾人的生活必需品。饮酒,是宜宾人保持健康和生存的需要。外来人往往也被迫入乡随俗。据黄庭坚说,他到宜宾之前,已经“止酒十五年”了,但“恐为瘴疠所侵”,也就被迫破戒而“晨举一杯”[2]。不过,经年累月浸泡在酒里的宜宾人,更有散漫率性和粗鄙无拘的生活情调:“马湖之彝,岁暮百十为群,击铜鼓,歌舞饮酒,穷昼夜以为乐,其所储蓄弗尽弗已。”[3]又因为酒业发达,以至于宜宾“街头酒贱民声乐”[2],显然,北宋时期的宜宾,“还停留于粗俗原始的酒精消费时代”[1],宜宾酒还缺乏雅致。

据《宜宾县志》档案记载,765年,誉满天下的杜甫来了。仰慕杜甫的宜宾地方长官杨使君在东楼设宴,以当地知名的“重碧酒”招待爱酒的杜甫。好酒遇知音,酒客遇好酒。情不自禁的酒中豪客杜甫即兴一首《宴戎州扬使君东楼》,把自己的“名字便永远地溶化在了宜宾的美酒里。他夸赞过的‘重碧酒’很快被宜宾地方官府升格为‘郡酿’,成为唐宋直至元明清时期宜宾好酒的代名词,宜宾也因此成为人们寻觅‘重碧酒’和感怀杜甫当年雅事的魔力‘磁场’,他丰富的情感和恣肆潇洒的人生态度,也随着《宴戎州扬使君东楼》定格为宜宾酒文化的符号”[1]。

1098年,宜宾迎来了又一位文化巨人黄庭坚。据《宜宾县志》载,黄庭坚一共在宜宾留居了两年又七个月,总共创作诗词近100首,其中咏酒或借酒抒怀诗有10首,咏酒词有15阙。“始山谷来吾乡”,与当地士人任渊、黄斌老、史应之,甚至一些和尚道士“倘徉于岩谷间”[4]。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黄庭坚在宜宾城北岷江边的天柱山下,依照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格局,“池九曲,为流觞之乐”;他一曲《安乐泉颂》让宜宾佳酿“姚子雪曲”从此名满天下;本已戒酒多年的他,在宜宾却“每倾家以继酌”[5],甚至宣称宜宾酒是“神药”,自己多年的“手风”病,因为喝了宜宾的酒而痊愈了。

虽然,对于宜宾来说,杜甫、岑参、韦皋、苏询、苏轼、苏辙、陆游、范成大、杨慎、赵熙、张问陶们多是途经过访,长久寓居者少。但他们与宜宾酒的亲近,以及宜宾酒歌吟,都是为宜宾酒升华的点睛,他们的名字与宜宾酒结缘,也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宜宾酒拥有未来的保证。因为他们,宜宾酒从一种“土特产”的物质存在,升华为蕴含集情感功能、表意功能、指代功能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一种为创造者和接受者可以认同和共鸣的文化载体。宜宾酒从中获得的人文精神,是从此蓬勃发展和长期兴盛的文化根源。在融化了诗人们思想行为、生活情感、政治抱负的宜宾酒中,饮者们所获得是意蕴丰富的复合意象体验,是叠加众多诗人因子而积累起来的情感与深层的文化大餐。也因为人文荟萃,历代文人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对宜宾酒的影响和渗透是全方位的,对宜宾酒从传统的品牌文化建设转向文化品牌建设,以及不断拓展其产业链和价值链长度与宽度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4 解码史志档案促进酒产业发展

地方史志档案是一定区域内历代文化不断积淀传承的结晶,有相对稳定的文化特征和很强的延续性与广泛的继承性。宜宾地方史志档案中所载述的区域历史变迁、文化民情、农经商贸、山川物产和饮食习俗等,都是宜宾酒文化底蕴的文化构成内容,也是地方政府确立酒产业发展战略,酒企业塑造酒品牌形象和提升酒产品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资源。

地方史志档案着重反映当地人的文化,更强调地方文化生成的特定情境、立场、视域、价值观等。宜宾地方史志档案具有视野的流动、开放与无限的延展性,使它的运用、交流和转换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地方史志所反映的文化,则是数千年里本土和客居者关于人生和世界的表达,是历经数千年不断发展演变和丰富完善而成的个性化文化模式和规范,也是一定区域内各民族和多层次文化整合的区域文化子系统。而且,这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典型的“中介文化”,带着全部的文化密码,横陈在我们面前。以文化资源的观点来审视,史志档案中关于酒文化的记载,还只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潜在资源,要把它们潜在的价值变为可利用的资源,还必须通过科学的整理和现代性的阐发,转化为具有现实价值的文化产品,才能成为酒产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和各级领导决策的依据,进而发挥其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5 小结

解码宜宾地方史志档案,就是要将这个富饶的系统还原回孕育和涵养它的文化整体中去。通过理清其脉络,探析其内在逻辑,使这些如实记载了宜宾酒业发展前行的每一个足迹,全面传递了宜宾古代酒文化精神气氛和文化元素变现为宜宾酒文化传统和基本精神的最好诠释,变现为培育、发展、强化酒品牌文化个性、巩固和强化具有区域特色和个性的酒文化品牌的重要支撑,变现为地方发展社会经济、酒企业开拓更大发展空间所急需的文化生产力。

[1]李修余,冯学愚.论始源文化与强势介入的三次异质文化对宜宾酒业的影响[J].酿酒科技,2014(2):56-59.

[2]黄庭坚.山谷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9.

[3]古永继.滇黔志略点校[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4]刘尚荣.黄庭坚诗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5]黄庭坚.黄庭坚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3:593-594.

Decoding of Liquor Culture in Yibin History Archives

XU Yueou
(Archives of Xihua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7,China)

Yibin is well known as the“Liquor Capital of China”.Yibin Baijiu,represented by Wuliangye,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Baijiu industry of China.However,there are few descriptions of the profound liquor culture in Yibin history.In this paper,starting with the history archives of Yibin,we tried to analyze the reason why Yibin had become the“Liquor Capital of China”.(Trans.by HUANG Xiaoli)

Yibin history archives;liquor culture

TS971.22

D

1001-9286(2016)08-0126-03

10.13746/j.njkj.2016228

2016-07-18

许越鸥(1987-),女,四川江油人,西华大学档案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学。

猜你喜欢

史志宜宾酒业
迁安市贯头山酒业有限公司
双沟酒业
红嘴蓝鹊
金种子酒业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Superlubricity enabled dry transfer of non-encapsulated graphene∗
永富酒业的分享经济
宜宾(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