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

2016-03-28麦肖英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文教材

麦肖英

摘 要: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可做到,让那些含苞欲放的花朵,在晨曦中吮吸甘露,而尽情畅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60-0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的关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性格、情绪、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在这个阶段里,初步形成。在单纯的心理健康课不能满足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语文教师有着重大的使命。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小学语文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具有更多的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对于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着优厚的条件。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发挥它的功能,将心理教育自然在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呢?

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心理教育的契机,根据每课的特点把握好每个渗透心理教育的闪光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一、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都易于培养,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加以改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模仿性强,而一切教育活动都以老师与学生活动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就自然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情感更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一般小学同学与老师的关系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共鸣,慢慢地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和心理的情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要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小学生的人生经历是有限的,心理活动纯真,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小学阶段,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组织教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我们可以从课堂的细节做起,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认可他们,带着微笑进教室,带着微笑上课,对待学生的回答与提问,我们可以真诚和蔼地态度,减轻他们的不安心理,消除顾虑情绪,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成长在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的、关怀的环境里,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各种的教学活动也自然能顺利开展。

三、挖掘教材的积极因素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有着可以渗透心理教育的包罗万象的积极因素。但爱因斯坦说过“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周密的分析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地发掘文章的宝藏,抓好关键的字、词、句,乃至对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从而达到心理品质的优化效果。

1、动之以情,培养情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友谊深厚等。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莫失大好良机,要灵活地联系现实生活,进一步加强心理教育的灌溉。如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与《争吵》表现了对朋友的爱。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文人物中去学习,以他们以文中的主人翁为榜样,培养自己的为他人着想,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的习惯。审美感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审美是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在《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学习中学生不但感受到设计让人惊叹,还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二年级的《我为你骄傲》和《蓝色的树叶》这两篇课文可以通过故事内容的形式,设置心理教育的渗透点。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而这些人物故事刚好与儿童的实际生活是紧贴的。据此学完课文后,学生可用故事的形式把自己过去压抑在心中的又与这些相近的事情向大家倾诉。这样,他们可以在愉快的教学中,得到了心理的教育。

2、利用阅读,了解心理知识。阅读是语文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还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儿歌和课文琅琅上口,小学生喜闻乐见,对学习语文产生愉悦心理,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有目的渗透一些心理知识,让学生亲自阅读,达到自我消化。如二年级的《两只狮子》这篇课文,一只娇生惯养,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而另一只勤奋练习生活的本领。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认识到了要想快乐地生活,就应自觉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以勤奋的态度,学会生存的本领,要想成功必定会经历很多的磨练。

3、关注口语交际与写作,保持良好心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除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碰到困难或挫折容易灰心。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让学生互倾心声。有目的口语交际正好制造孩子倾诉心事的大好机会,教师、同学成为了倾诉的对象。高年级的同学没那么容易把心事说出来,那么周记、作文及日记是给学生设置一个大胆写、大胆问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倾诉内心感受,这样对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们可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作文题目,鼓励学生讲真话,表真情。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课文教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