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意识在王崧舟语文课堂中羽翼丰满

2016-03-28汪会恩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情深慈母课例

汪会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07-01

所谓语文意识,是语文教学关注文本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和话语意图,具体说来,就是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它是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具化,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话语内容与话语形式二者并重的同时也要兼顾话语意图。过往注重课文内容,主旨分析与现今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言语训练而忽视课文的人文功能的做法都是有失偏颇的。

研读王崧舟的课例,在不同的时间段他的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经过时间的历练,语文意识在他的语文教学历程中丰满起来,越来越全面。下面从《一夜的工作》、《慈母情深》、《与象共舞》三篇课文,四个课例为例,从几个切面试图分析语文意识在王崧舟语文课堂的具体表现及其演变、发展过程。

一、关注内容,重情感体验切面

《一夜的工作》中,开课伊始,王崧舟便声情并茂朗读《你是这样的人》,创设了特定的情感氛围,以此为激发点,激发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佩、怀念之情,这节课的情感基调已确定,这就是所谓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中,王崧舟的“激情”层层推进,师情激昂,激发学生情感爆发。王崧舟用一句句引导式的问和一次次创设情境的引导读,让学生用心逐句感悟文本,体验文本背后的情感内涵。

“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特别为之一颤?”“你读着读着,你有一种冲动,你想大声地朗读。”“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读这个句子的?”“真好,是啊……哪些句子让我们无限感概?”“当你读完这句子,当你高声对全世界说,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类似的”激情问句充满课堂,学生在其引导下用心感悟和思考,逐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一次一次升华。

课尾,师生共同欣赏歌曲《你是这样的人》,课至此,情、泪交织,师生的感情得到最深的挖掘,课终了但情未结,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如酒般继续酝酿。

诗意语文的核心和灵魂在《一夜的工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关注形式,重言语训练切面

如果说《一夜的工作》这一课例关注的是言语内容,对言语形式还处于朦胧、混沌状态的话,那《慈母情深》对言语形式的关注是“拨开云雾见月明”,逐渐清晰和明朗起来。《慈母情深》课例对言语形式的关注表现在课堂设置了大量的言语训练模块,课堂重点由“情”过渡到如何将“情”表达上。

言语训练分字、词、句、段、篇、章多个方面。动词“攥”、“塞”的巧用学习;“震耳欲聋”、“鼻子一酸”等词的把握等。其中最为出色的是“复沓”的使用,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句子和句群。“复沓”本是文学表现形式,在《慈母情深》中多次出现:“我的母亲”一词三次出现;“立刻”四次出现。这种文学表现形式被王崧舟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学会运用语言形式:如让学生写话,四次用“我的母亲”。

言语训练还体现在文本章法结构的学习,虽然课例中未明确《慈母情深》的章法,也未明确引导学生学习其章法,但一堂课下来,整个课堂节奏呈现出章法。

三、关注意图,重文本、课堂需要切面

课上至此,王崧舟决定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来展现他的教育理念,通过同样课文不同课例,侧重不同的关注点,《与象共舞》课例一侧重阅读理解,课例二以“写作指导”为出发点,无论关注点侧重在哪,语文意识都渗透在他的语文课堂。学生在哪种侧重点的课堂,都学有所获。老师呢,从王崧舟的一系列课例,可以读出语文意识在他的课堂的深化过程,更清晰课为什么这么上,课应该怎么上。

四、语文课堂承受的“重”与“轻”

纵观三课四个课例,侧重点不同,必会出现顾此失彼,也必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是语文课可以承受的“重”,却难以承受之“轻”。那我们该用何种眼光看待这样的问题呢?还以课例为例。《一夜的工作》虽重“情”,但也通过字、词、句的推敲、学习帮助完成的,对言语形式并不是摒弃;《慈母情深》虽重言语形式,但内容或说是“情”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开课抓题眼“深”就是以“情”入手;《与象共舞》无论是以阅读指导为目的还是写作指导为目的的课例,与内容、形式也都脱不了干系。

王崧舟深谙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将它们处理得巧妙,也能将他想侧重哪点,就能侧重哪点的课上成优质课。一位老师有了“语文意识”,我们不必去追究他的某节语文课是否将“语文意识”囊括,语文意识渗透到他的语文课堂,长期下去,学生便是学有所获的,语文素养便会提升。

猜你喜欢

情深慈母课例
慈母心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我的情深你若懂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课例
峡谷情深
从来缘浅,奈何情深
情深一刻 恋恋一生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