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幼儿习惯培养 做好幼儿常规教学

2016-03-28赵世凤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幼儿

赵世凤

摘 要: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学习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名言古训,讲的是个人习惯、品格对于日后的深远影响。幼儿时期正处于孩子们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作为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认识到幼儿习惯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深刻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47-01

一、幼儿良好习惯概述

习惯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内容。孔子曾经指出“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人际交往的引路者,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幼儿良好的习惯内容,以便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开展引导教育。简而言之,幼儿良好的习惯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是道德习惯: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品德高尚,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例如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的习惯,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物,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

其次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例如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热情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等。

再次还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

此外还有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级值日工作,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简析

幼儿时期孩子们的心智发育不完善,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较低。教师作为幼儿学习发展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幼儿成长环境的科学创设,通过有效的鼓励引导、结合家庭合作教育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幼儿教育全方位、立体化的开展。

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学习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强制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对于“不听话”的孩子采取打骂、体罚等形式,以期通过“棍棒式教育”来约束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这就导致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导,而对于事物缺乏自身的思考与认知,在自己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能有效的解决。新时期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幼儿,出发点、最终归宿都应该以他们为主。行为习惯的培养纵然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同时更需要幼儿自身认识到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案例的展示让幼儿自行判断,让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来进行是非的评判,以便能够更好地体现他们的自主思维意识。此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多联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幼儿自身的行为习惯,通过“民主表决”、“班级公约”等形式来完善幼儿对于良好习惯的认知,更好地提升他们行为习惯的科学性。

另外教师也要重视幼儿成长环境的创设:幼儿时期他们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较强,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创设良好的幼儿学习生活环境,以便能够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全面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植物从春天发芽、开花到夏天结果、秋天收获的过程来让他们感受到植物成长的艰难,引导他们养成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更改墙壁标语、漫画等形式来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引导幼儿逐渐完善他们的学习认知。

此外教师也要善于运用正面鼓励: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经常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往往会越来越勤奋好学,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的学生则会破罐破摔。这样的“良性循环”、“恶性循环”值得我们思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正面鼓励,以便能够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家园配合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现在不少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饱受娇惯溺爱。幼儿园教育孩子们爱劳动的习惯,家庭教育中则会不舍得让幼儿进行劳动,这就会导致幼儿园教育流于形式,得不到实施。所以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配合。调查研究表明: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教育同步实施,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行为习惯认知。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