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青稞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6-03-27蔡明孝俄日格力韩建琪青海省小寨良种实验站西宁810016

中国种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稞青海省品种

蔡明孝 俄日格力 韩建琪(青海省小寨良种实验站,西宁810016)



青海省青稞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蔡明孝 俄日格力 韩建琪
(青海省小寨良种实验站,西宁810016)

青稞为禾本科大麦属作物,大麦的变种,又叫裸大麦,在青藏高原区域,又称之为米麦、淮麦、元麦。青稞不仅生长期短,还耐旱、耐寒,一般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区域种植,在青藏高原2800~3600m的高海拔区域是唯一可以正常成熟的饲料和粮食作物;其营养丰富,是牧民群众生活中的必备食品,也是青稞酒酿造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是高原区域牧民饲养牲畜防寒过冬的必备饲料与饲草。青稞为青海地区的六大作物之一,每年的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占到全部农作物面积的1/8。现就青海省青稞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 青稞的生产现状

1.1 地域分布辽阔,生态条件复杂 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海拔高度3600m以下(除高山外),≥0℃积温1601.7~3510.0℃,零度初日至零度终日天数191~266d的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青稞。祁连山、青南高原、柴达木盆地、海南台区域、黄土高原是青海地区生产青稞的主要产区。在2800~3600m的高海拔的青稞产区,由于生产、生态环境的不同,各个产区种植的品种亦不同,耐旱耐寒早熟的丰产型品种通常在青南高原区、海南台、海北祁连山与东部黄土高原区种植,高产晚熟的品种一般在柴达木盆地种植。

1.2 生产地位重要,年际间变幅大 青稞一方面是本省最好的特色原料作物,另一方面也是本省牧民的主要粮食来源,该作物产量的发展和稳定与广大牧民的日常生活和致富息息相关。近50年来,青海地区的青稞种植出现了2~4次品种的优化。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其种植面积不断降低,产量亦在滑坡之后渐渐稳定下来,历年的变化幅度较明显。

1.3 消费群体固定,产品特色鲜明,区域特点突出

祖辈居住繁衍在青藏区域的牧民是青稞的基本消费群体。最普遍的青稞食品是糌粑,也就是把颗粒经过焙炒变熟之后磨为细粉,通常是加奶团、水(茶)后作为食物,是当地牧民最为普遍的主食。此外,亦有几类地方性食物,比如各家各户自制的以青稞作为原料的甜醅,与醪糟相似;青稞面条搓鱼是甘南藏区与青海东北部回族百姓最常见的饮食之一,其加工工艺就像面粉面条,首先是磨粉,然后加入粘合剂和面加工,用水煮熟后即为成品。

1.4 特色加工产业起步,外向消费开始形成 青海酿造产业已经发展了400多年,酿造工艺十分纯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互助青稞酒,其原料加工用量是当地青稞产量的3成。2015年由于人们渐渐培养了健康的生活思想,尤其是国际国内广泛开展了青稞、大麦的保健作用与营养价值的研究,且普遍认为青稞β-葡聚糖含量高,有关企业与科研部门亦纷纷开发有关食品并对传统食品进行规模化生产。对青稞米、青稞挂面以及青稞速食面等新产品,都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同时研发了有关的保健食品并投入生产加工,如青稞β-葡聚糖产品。

2 青海省青稞产量水平及主栽品种产量表现

2014年,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达43.48hm2,产量接近10万t。目前在青海省普遍种植的品种有昆仑1号、昆仑14号、昆仑15号、柴青1号等品种,各品种在不同区域的产量表现不同。

2.1 昆仑1号 水地每667m2产量500kg左右,生育

期106d左右,生长势强,喜水耐肥,抗倒伏性好,适于密植,口紧不落粒,缺点是中度感染条纹病,散黑穗病,抗旱能力差。

2.2 昆仑14号 在高水肥环境的柴达木盆地每667m2产量达500kg,在其他高水肥环境中平均产300~400kg,普通水肥环境下平均产250~300kg,该品种具有抗倒伏性好,耐旱性、耐寒性中等,中抗条纹病、云纹病等特性。

2.3 昆仑15号 生育期为110d左右,适于高位水地,柴达木绿洲灌溉农业区,高寒冷凉山旱地种植,2015年在青海省都兰县巴隆乡示范种植5.4hm2,经过有关专家组验收实收产量9315kg/hm2,该品种适应范围较广,中抗云纹病与条纹病,抗倒伏,质量上乘,生长周期较短。2.4 柴青1号 生育期113d,耐寒、耐旱、耐湿,耐盐碱性一般,抗倒伏性一般,不易落粒,中抗条纹病;2014-2015年在青海省小寨良种试验站大田进行了6.7hm2的种植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达到515kg,比对照北青8号增产13.2%。

3 青海省青稞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青稞科研基础差,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 目前,本省的农业科研团队有2个突出特点:(1)人员不够稳定;(2)青黄不接,产生断层。尤其在青稞的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最为明显,科研与技术力量薄弱,基础条件落后;推广技术人员的任务繁重,资金短缺,工作环境条件差。从技术推广单位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讲,社会效益是其主要成效表现,由于轻视社会效益,在偏重于个体与部门经济效益理念的作用下,许多人不愿进行技术推广与研究青稞技术,从而人心涣散,有的改行从事其他产业。

3.2 生态环境脆弱,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青海地区大部分是贫瘠土地,常年降水不足,病虫害、冰雹、干旱、霜冻、寒冷等自然灾害较多。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先进,农业扩大再生产力不高。因为自然条件有限,加上一直以来在农牧业的生产投入方面严重落后,导致青稞种植的基础条件不够先进,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够,缺乏有效保障,“靠天吃饭”的问题长期存在。

3.3 青稞生产商品化程度低 一直以来,处理好百姓的温饱问题是青稞种植的基本目标,因此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产量,没有意识到要生产优良的青稞;农民进行生产时也将高产作为第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造成了青稞的质量不高、种植面积不够规模化,进而青稞的商品化程度不高,不适宜工业化生产。近年来,青稞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十分紧缺的局面。尽管有关的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主管机构、农业研究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等从领导与组织层不断采取各种举措,但其生产过程还是有较多的不足:(1)生产者素质不够高;(2)产品用途单一化,综合利用不足;(3)市场流通性差;(4)推广运用良法良种组装配套技术不够;(5)当地的生态环境差距较大,不利于单一良种的大规模种植。

4 青海省发展青稞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青稞科研推广机构 按照生态规划、基础环境与生产需要一致性的要求,优化科研分工,构建健全的育繁推体系。如成立时间早、科研条件好、生产力强、科研成绩突出的科研院所,分别承担针对河谷灌溉类型、雨养旱地类型、荒漠草甸干旱类型的青稞良种选育,生产技术改进及其产业化技术开发等科研任务。以现有的州农科所(农技中心)为基础建立海北、海西等综合技术实验站,承担所在产区的新品种、新技术适应鉴定等中试任务;建立门源、共和、诺木洪、玉树等区域性良种繁育与生产加工基地,承担适应推广品种集中繁育任务。

4.2 主攻高产栽培技术 青海地区的自然灾害较多,各地降雨情况不同,生态环境差异大,土地不够肥沃等。要促进其稳产、高产,最重要的是开发有关的种植配套技术。可以从综合预防病虫害、避灾减灾、灌溉施肥等层面进行研究,以促进品种的稳产高产。

4.3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目前研究青稞的技术不够先进,成果转化率不高。因此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为关键,首先是要提高费用的投入,改变科研机构的机制;二是要突出行政行为,强化政府的作用;三是要搞好科技示范引导工作。

4.4 给予优惠的政策 青稞种植方式不够先进,生产率不高,综合开发利用处在起步阶段,市场供需矛盾严重,竞争力不足。所以要给与政策上的扶持,重视青稞种植业的发展,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该种作物种植生产资料、仪表设施、农工机械的投入,提高有关的技术推广、研究投产需要的资金支持;政府从政策上为青稞的种植与绿色发展创造优质的外部条件。

4.5 科学做好示范区的选择,加强示范田和示范户建设 要大力促进项目落实,让当地种植户看到亮点,学习榜样,不断发挥榜样的表率带头作用。不仅要促进项目的落实,还要对示范户、示范田、攻关田给予特殊指导,深入做好各个阶段的技术跟踪与重点技术培训、进行实地现场指导,分析有关的经济效益,为青稞高产创建工作发挥有效的示范与促进作用。

收稿日期:(2015-12-28)

猜你喜欢

青稞青海省品种
青稞地里的母亲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效与做法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种什么品种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