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地区黄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2016-03-27刘明芝邱传明

蔬菜 2016年1期
关键词:病斑湿度粉剂

刘明芝,邱传明

(1.高州市镇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东 高州 525253;2.茂名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广东 茂名 525000)

粤西黄瓜年种植面积超过1万hm2,主要是露地或地膜覆盖种植,设施大棚种植面积不大。由于黄瓜生长期较短、产量高,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根据各地的种植习惯,四季都有农户种植,但以春、夏、秋植面积较大。由于常年种植寄主范围大,一年四季气温较高,雨水充沛,湿度大,致使近年来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甚至有的病害已发展为毁灭性病害(如病毒病和枯萎病)。主要的病虫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靶斑病、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化瓜、畸形瓜、斑潜蝇。下面就上述病虫害的症状、发病原因(或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1 霜霉病

1.1 症状

该病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发病时,叶背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不断扩大,并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型黄色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条件下背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此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蔓延,病斑可一直发展到顶叶,严重时全株叶片干枯。

1.2 发病原因

霜霉病发生与栽培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浇水过多、土壤质地差、管理粗放、种植过密、偏施氮肥、长势弱等都容易发病。

1.3 防治措施

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畦面上覆盖地膜或稻草种植,以减少病菌随雨水飞溅到叶片中。结瓜后及时摘掉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养分消耗,利于通风透光;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含氨基酸类叶面肥,提高叶片生理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喷雾: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

2 白粉病

2.1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及叶面产生白色粉状斑点,扩大后连成片,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并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逐渐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叶片变黄后干枯死亡,不易脱落。

2.2 发病原因

此病发生流行主要与湿度和寄主长势有关,湿度大而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白粉病就会流行。通风排水差、潮湿地块发病较重;田间湿度大,光线不足,温度忽高忽低,病势发展加快。

2.3 防治措施

适当疏植,增加植株间通风透光度;根据各生长时期具体情况,尽量控水,防止植株徒长;增施磷、钾肥,中后期喷施叶面肥,防止植株早衰。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6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或5%烯肟菌胺乳油1 0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隔7~10 d用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3 枯萎病

3.1 症状

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以开花结瓜期为重。未出苗前造成烂秧;出土后子叶、幼叶呈失水状萎蔫,茎基部变褐收缩呈猝倒;成株发病,茎基部呈水浸状腐烂、缢缩,为褐色,后发生纵裂,常流出琥珀色胶质物;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维管束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3.2 发病原因

土壤酸性重易发病,高湿的环境发病快,雨水利于病原传播。土壤、基肥、种子会带菌传病。此外,病菌常从根、茎、叶伤口入侵。

3.3 防治措施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少田间菌源量;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利用南瓜根系发达,对枯萎病原有较强抗性的特点,进行嫁接换根;在农事操作中,注意减少伤口。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灌根: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连续灌根2~3次。还可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4 靶斑病

4.1 症状

靶斑病又称褐斑病,多从黄瓜盛瓜期开始发病,中、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发展。最初在叶面产生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有时呈灰白色,边缘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生有稀疏的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叶片枯黄。

4.2 发病原因

高温或通风透光不良条件下易发病,湿度饱和环境下发病重;肥力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株生长势弱,则发病严重。大水漫灌,田间湿度大,利于此病大发生。

4.3 防治措施

播种前,用55 ℃温水浸种15 min;与非瓜类作物实行轮作;清除田间病残株,减少初侵染源;做好水分管理工作,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叶面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3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 d喷1次,连续2~3次,并轮换使用药剂。

5 病毒病

5.1 症状

幼苗期染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浓绿与淡绿相间呈花叶状。成株期染病植株矮小,病株节间缩短,叶片皱缩,新叶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变小,严重时病叶叶缘向上卷曲,常有角形坏死斑,簇生小叶。瓜条发病后停止生长,表面有深浅绿相间的花斑,并且瓜畸形而弱小。

5.2 发病原因

可由种子带毒传播,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最适病症表现期为成株结果期;高温少雨,蚜虫、蓟马大发生的年份发病重;植株间、叶片间互相摩擦或农事操作也可传播。

5.3 防控措施

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杀灭种子表面的病毒;与水稻合理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源;施用石灰使土壤中植株病残体上的烟草花叶病毒钝化;适当疏植增加通风透光度,促进生长健壮,增强植株的抗病力;间种甜玉米以吸引大量的蚜虫,减轻蚜虫对病毒的传播。利用蚜虫等害虫对黄板具有强趋性的习性,进行诱杀蚜虫、蓟马等传毒害虫,减少传毒媒介。在病毒病发生初期,用0.1%大黄素甲醚水剂稀释500~800倍叶面喷施钝化病毒,激活植物抗性,促进作物生长; 也可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三氮唑核苷水剂1 000倍液、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

6 细菌性角斑病

6.1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但有时也危害茎和果实。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小斑点,圆形或卵形凹陷斑,后变为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面斑上可见白色菌脓,干后成为一层白色透明膜。以后变为黄褐色斑,病斑后期干枯脱落形成穿孔。茎及果实上病斑水浸状,后变为淡灰色,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有异味。

6.2 发病原因

远距离主要靠种子带菌传播,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基肥有利于该病的发生;田间湿度大,光照不足或长时间阴雨天,有利于病原的扩展,发病快而严重。

6.3 防治措施

种子消毒,用55 ℃温水浸种15 min,或用50%代森铵500倍液浸种1 h,洗净后催芽。施用腐熟有机肥,控制灌水,采用高畦、覆盖的栽培技术。发病初期喷洒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新植霉素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 化瓜

7.1 症状

花受精后没有膨大,最后干枯,或幼瓜在膨大过程中停止生长,由瓜尖到全瓜逐渐变黄,最后干枯或脱落。

7.2 发病原因

高温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多,造成营养不良。连续阴天低温时,影响光合作用及根系吸收能力,造成营养供应不足。种植密度大,根系竞争土壤养分,茎叶间争夺空间,造成营养失调。水肥供应不足,或氮肥过多,植株徒长,营养生长旺盛。病虫害严重,造成叶片坏死,影响光合作用,以及收瓜不及时,都会造成化瓜。

7.3 防治措施

合理密植,使植株间通风透光;合理浇水施肥,并喷施叶面肥;植株徒长的,长到1.5 m高时进行摘心,以控制营养生长;及时采收瓜条,减少营养消耗;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叶片光合能力。

8 畸形瓜

8.1 症状

黄瓜畸形瓜包括弯曲瓜、尖嘴瓜、大肚瓜、蜂腰瓜等。

8.2 发病原因

光照不足或夜温高,昼夜温差小;密度过大,肥水不足,秧苗生长弱,营养物质积累太少,影响花芽发育,子房产生畸形;支架,绑蔓等原因,使正在伸长的瓜条受叶柄等物的阻挡,形成弯曲瓜。环境温度高于35 ℃,秧苗营养生长旺,植株生长势弱,养分向生殖生长部位输送较少,瓜条顶端部分膨大不良,形成尖嘴瓜。雌花开放期间植株受粉不良,营养不良,缺钾;瓜膨大过程中,前、后期缺水,中期不缺水,易形成大肚瓜。高温干旱,植株长势弱、养分供应不及时、浇水不均匀使瓜条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导致蜂腰瓜。

8.3 防治措施

加强温湿度管理,根据黄瓜生长发育需要而调整,避免温度低于13 ℃或高于35 ℃;湿度尽量保持相对稳定,防止生理干旱发生;合理密植,以利于植株间通风透光;结瓜期避免水分忽高忽低,波动大。合理施肥,按氮、磷、钾为5︰2︰6的比例进行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营养失调;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补充营养。做好植株管理工作,防止卷须、架材、茎叶等机械原因引起的畸形瓜,要经常检查和及时调整。及时防治病虫害,做到病要早防,虫要早治,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减少畸形瓜的产生。

9 斑潜蝇

9.1 症状

幼虫潜食叶片栅栏组织,形成不规则弯曲的蛀道,幼虫排泄的黑色虫粪交替排在虫道两侧,虫道长度和宽度随虫龄的生长而增大;老熟幼虫从蛀道顶端咬破上表皮钻出叶面,落入土中或在叶面上化蛹。粤西地区终年发生,无越冬现象;自然条件下,年发生16~24代。

9.2 生活习性

成虫用产卵器刺伤叶片,吸取汁液,且雌虫把卵产于伤孔表皮下;幼虫在叶片组织内取食形成弯曲状蛀道。

9.3 防治方法

进行轮作、调整播种期、清洁田园的农业防治;利用斑潜蝇对黄色具有强趋性,在田间悬挂黄板进行诱杀。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0%灭蝇胺悬浮剂800倍液等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病斑湿度粉剂
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析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泰州大桥主缆纵向湿度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