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状及策略

2016-03-26陈立中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体系课程

陈立中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状及策略

陈立中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转化总体效果不一、内容转化不到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师素养面临新挑战等问题。要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必须进一步树立有利于转化的现代教学观念、深化促进转化的教学内容、创新推动转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实现转化的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教材体系;教学体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设置的新课程,十年教学实践表明,要进一步提升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切实发挥其育人功能,关键是有效实现其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一高校“纲要”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原因

近年来,高校“纲要”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基本形成了转化的意识。绝大多数任课教师都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这是由教材与教学两个不同的声域所决定的,否则,只能是照本宣科,生搬硬教。第二,基本注重了转化的内容。教材所概述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是中国革命历程的整体梳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的再现,史实丰富、纲要呈现、要言不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给了教师很大的取舍选择空间,哪些教材内容成为教师教学的内容,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与教学水平。但这一转化,往往参差不一。第三,在转化方式上也有了思考。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绝大多数任课教师也开始思考用多种方式来实现这种转化。总体而言,由于时间相对较短,高校“纲要”课程的总体转化效果还不理想,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转化总体效果不一,教学满意度不尽相同

从总体上看来,转化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对于“纲要”课表现出的满意度并不一致。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的“纲要”课受到学生们的高度关注,学生对教师及课堂教学评价好,他们认为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与某史实有关的前因后果,培养了历史思维的能力,学会了分析原因、概括本质、总结经验、揭示规律等。与此相反,部分学生对“纲要”课兴趣程度较低,缺乏学习的动力。有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是高中历史课的重复,没有必要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要在学习历史文化上浪费时间。所以,他们上课时做别的事情或者干脆逃课,学习效果不佳。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值得反思,在环境、课程、教材、课时等都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教学活动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应该说,这与教学体系构建的优劣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如果能够在教材体系基础上构建出获得学生认同的教学体系,就会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反之,则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

(二)内容的转化不到位,教材的统一性不适应学习主体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各校生源与专业设置存在种种实际差异,统编教材的普遍性很难适应各类学习主体的个性化需要,教师必须针对学习主体实际情况对教材体系进行再创造、再加工。当前,在“纲要”课教学实践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将教材体系等同于教学体系,没有依据文理科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做创造性地转换,将教材变成教条,造成教与学间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二是教师完全不按教材的结构与体例来设计教学,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视教材为无物。要克服上述错误倾向,必须从理论的高度去理解、吃透教材,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

(三)作为转化联结环节的实践教学是“纲要”课程的薄弱环节

由于教材主要以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表述,相对静态、稳定,而实践教学呈现明显的动态性,要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通过课程设计形成实践项目并加以实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但目前课程的实践教学相对薄弱,部分高校停留在“纸上谈兵”、“蜻蜓点水”层面,没有具体落实;部分高校存在“以点代面”现象,要么让部分学生参与某些社会实践活动,要么要求集中参与某一类社会实践活动,没有针对全体学生的计划和措施;部分高校没有将其作为一种必要的常态性的教学环节,时断时续,难以持之以恒、扎实有效地开展;部分高校教学内容呈现趣味性、娱乐性、技巧性特征,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不强。这些不足让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教师的素养面临实现转化的新挑战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认知模式,让学生获得知识变得非常容易,他们已不再满足于教材上知识的简单传授,对老师寄予较高的期望。教学内容上,他们希望讲课内容充实,不局限于教材,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有机统一;希望讲课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他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得到教益;希望讲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融合,通过对比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希望讲课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能够由此问题引出新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学会判断历史是非。在教学方法上,他们希望老师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通过师生间的多向互动调动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希望老师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历史情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效果上,不仅希望老师帮助他们了解一般史实,而且让他们能通过史实把握社会总系统与各个子系统的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必然与偶然的关系等。总的来说,就是希望老师能优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在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这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他们必须在转化上下大功夫,具备游刃有余的掌控能力,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

二进一步推进高校“纲要”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策略

要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必须进一步推进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主要的方法有:

(一)进一步树立有利于转化的现代教学观念

实现转化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学观念现代化。要较好地实现转化,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树立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接受心理,注重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平等学习的教育教学思想,实现教学观念现代化。为此,教师需努力做到“五个转变”,确立“四种教学观”。“五个转变”即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注重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四种教学观”即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整体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要确立自主学习观,重视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地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学”的过程;要贯彻发展观,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同时,培养其能力,发展其智力;要确立愉快观,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进一步深化促进转化的教学内容

实现转化的核心是在坚持教材理论体系、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的前提下“再次创作与加工”课程教学内容,做到教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首先,针对大学生感兴趣和有疑惑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重点讲述。如:中国古代文明何以辉煌灿烂,当前如何才能把中华文化在世界发扬光大;联系资本-帝国主义“文化渗透”的表现,说明当代中国是否存在着被“文化侵略”的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对当今两党实现再次合作的启示等。其次,领会教材内涵,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纲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导向性。为此,需定时开展集体备课,准确理解教材观点,避免在深化和拓展教材内容时出现观点错误、逻辑混乱、意义不清等现象。再次,要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与学生充分交流,了解他们对各章内容的了解程度,从而在总体、系统上把握的同时能进行梳理式、跳跃式的讲述,着重客观历史事物的分析、评价。

(三)进一步创新推动转化的教学方法

曾有研究者指出,同一个教材体系,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能够转化出不同的教学体系,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1]。讲授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坚持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灌输过多,缺少互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直接制约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2]。因此,必须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入手,依据学生对内容的把握程度,强化以“学生系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学生讲评法、讨论法、演讲法、问题探究法、现代技术法、师生交流法、辩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力求实现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1.案例分析法。教学中使用案例的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典型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如第三章在讲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时,引入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长沙抢米风潮发生的历史背景,当时晚清的社会现状,为分析辛亥革命的爆发进行铺垫;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讨论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为先进中国人所接受时,可运用青年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案例,先分析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国际国内环境,再以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历程论证先进的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2.学生讲评法。也就是师生“角色互换”[3],对一些学生容易把握和比较熟知的内容可尝试采取这种方式。运用这一方式时,需注意主讲内容的选择与课前的组织准备。内容上,教师要每章列出一些学术界分歧不大便于驾驭的知识点供学生选择,如第二章所涉及的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等;也可以选择学生相对熟悉也容易查找的内容,如第六章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等。课前组织准备上,教师需提前把要学生主讲的内容发下去,要他们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如果运用得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3.问题探究法。“纲要”课教学内容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材上的所有知识点都讲清楚是不可能做到的,而“问题探究式”教学正好可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如第七章内容较多,而只有2个课时,那么在第六章结束时,任课教师可先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下问题:国民党与共产党“和”与“战”的态度?国民党为什么会在大陆失败?共产党为什么赢得了最终胜利?要求学生课后围绕这些问题思考并查找相关资料。正式上课时,围绕这几个问题先请学生代表发表观点,其他学生思考并补充,老师最后进行梳理点评[4]。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够化繁为简,也利于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进一步强化实现转化的实践教学环节

“要想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必须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5]而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中,并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为此,学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有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安排,并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丰富实践形式,规范操作过程,并有相应的后期管理和建设,使实践教学成为一必要且常态性的教学环节;要确保参与的广泛性,在经费、师资、领导、场所以及资源上大力跟进,出台针对全体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与措施,并形成规模效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个学生个体都亲身感受和体会教学实践,并从中受益;要制定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如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监控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等,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使实践教学起到应有的效果;要在内容上增强实践教学的教育性、政治性和思想性,如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等为主题的类似的文体及艺术文化活动,成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读书会、思想研究会,建立红色文化德育实践基地等,真正发挥实践教学深化政治教育的强大育人功能;要在指导组织上遵循实践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对其活动过程既不能全程包办,又不能放任自流、不予管理,学生与教师各自的角色定位必须明确。

总之,“纲要”课教学必须讲求实效,不走形式,任课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设计教学体系,并据此编写有关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2]李维波,王春刚.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

[3]吴争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1).

[4]陈志霞.试论高校人文教育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3).

[5]陈欢.本科生研究型学习力培养视角下的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责任编校:简小烜)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to the Teaching System in the Course of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CHEN Lizhong

(Marxism Institute,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 410076,China)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to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course has obtained some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conversion is not the same,the cont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is not in place,the practice teaching links are weak, teachers' literacy is faced with new challenges and so o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we must further establish the modern teaching ideas, deepen the teaching content,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Key Words: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teaching system

收稿日期:2016-02-20

基金项目:湖南省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与实践”,编号:湘教工委通[2013]53号;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1YBB004。

作者简介:陈立中(1975— ),女,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3-0147-03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体系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