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外审专家激励措施扎根研究

2016-03-26高超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效价科技期刊意愿

■钟 琳 高超民

1)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编辑部,广西百色市城乡路98号 533000

2)百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西百色市中山二路21号 533000

1 引言

长期以来,科技期刊在外审过程中存在审稿周期长[1]、审稿轻率[2]、评审意见参考价值不足[3]等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外审专家审稿意愿不足引起的。一般认为,科技期刊在和外审专家的博弈合作上是弱势群体,偶有强势的期刊采用催稿[4]、增加审稿人[5]甚至撤审[6-7]的方式解决审稿问题,但多数期刊只能打感情牌,缺乏应对措施。在长期的外审过程中,任何一方的让步和妥协都只能带来合作的间隙,而只有在满足双方需求情况下,合作才能更好的持续开展。到底是什么因素促进了专家的审稿意愿,又是什么因素降低了审稿意愿呢?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期提高外审环节审稿专家和科技期刊双方的满意度。

对于影响外审专家审稿的因素,王华生认为,编辑部门对于外审专家信息掌握不全面,影响了学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稿件的最优选择,进而导致了审稿专家意见可参考性差等现象。同时也提出,编辑部门应做好初审工作而避免给专家审阅低质量稿件而浪费专家的时间和精力[8]。翁蔚、谷记平则提出向专家提供审稿的辅助信息,如期刊定位、作者情况等,可以减少专家的审稿时间[9]。刘岭提出合理设计审稿单、选择先进的审稿系统、对专家进行审稿培训都可以节约专家的审稿时间[10]。

对于提高外审专家审稿意愿的做法,刘宇提出应定期在期刊上公布审稿专家的名单、向外审专家发放聘书、定稿意见向专家反馈、听取专家在期刊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11]。陶范提出激励外审专家的因素有学术荣誉、学习机会、奉献乐趣和审稿酬金,并提出应保证审稿专家独立评判稿件的权力[12]。吴爱华等则强调应重视对审稿专家的知识回报,从提高稿件的知识含量、加强审稿过程中的知识传递和拓展知识汇报的范围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13]。

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研究成果较多,其中既有相同者也不乏差异。从研究方法分析,学者们多使用演绎方法,而使用演绎方法研究影响因素难免会有所疏漏,故目前多数研究成果的完整性有待检验,理论贡献大小亦有待商榷。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审稿意愿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构建完整的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理论模型,为科技期刊制定系统性外审专家激励措施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研究方法

与演绎思维不同,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归纳思维,旨在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之前不进行理论假设也不进行理论回顾,而是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归纳总结出系统的理论,研究所做理论回顾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以往成果来验证研究结果[14]。由于扎根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关注了影响因素的饱和,故为理论的完整性提供了保障。依此可知,在现有外审专家工作感受等经验资料的基础上,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可得到完整的影响因素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2.2 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梳理科技期刊外审相关的文献,初步构思半结构化访谈的框架;然后,初步选择熟悉的外审专家进行访谈,并请被访谈者介绍其他的外审专家,以滚雪球的方式开展访谈并逐一编码,访谈一位编码一次,修正一次半结构化访谈的框架,最终完成一级编码和二级编码;接着,依据研究目的确定核心范畴并构建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模型,并使用目前相关的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最后,依据模型对科技期刊外审专家的激励措施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2.2.1 理论性抽样

依据研究者的工作经验,考虑到各年龄层次的外审专家在需求上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认定44岁以下为青年人的标准,选取同等数量的44岁以上和44岁以下的审稿专家。访谈对象的寻找,首先是利用工作便利,选取了目前在研究者所在编辑部门担任外审的专家4人,接着由被访谈者介绍其它期刊的外审专家,由研究者进行筛选后确定,访谈对象的寻找以滚雪球的方式进行。

考虑到被访谈者相互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访谈内容的互相印证,另外又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与被访谈者所担任外审专家的期刊进行沟通,以三角验证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2.2.2 数据收集

考虑到外审专家的时间安排一般都比较紧张,同时又要保证研究质量,故选择半结构化方式的访谈方法,以QQ视频作为访谈工具,告知被访谈者并征得同意后,使用录像软件将访谈内容录制下来,访谈结束后再转换为文字。

在访谈前先对访谈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试访谈,使其可以掌握半结构化访谈的技巧,保证访谈内容既是由被访谈者开放式叙述,又不脱离审稿意愿的理论研究范畴。在研究者工作经验及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半结构化访谈大纲和开放式问题,访谈中以外审专家叙述为主,请其谈谈做外审的感受等,同时在专家叙述过程中穿插提问一些问题,引导专家陈述与研究相关的内容,而封闭式问题的使用仅限于对被访谈者叙述理解不清晰的内容进行确认,以此避免数据的偏倚。

为保证研究效果,每访谈一位即进行一次编码,以作为后续访谈半结构化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不断的修正研究中忽略或误解的地方。在编码过程中不断比较合并,直至没有新的概念和关系出现,再接着访谈2位外审专家后,发现其数据编码均与之前的重复,确认理论已经饱和。访谈结束统计,共访谈16位外审专家,每例访谈时间约为1.5至2小时,访谈总时长共计约27小时,将其中相关的信息整理为文本信息后共计2万多字。

3 扎根分析

3.1 一级编码

为确保研究结果不受研究者个人判断偏差,原始资料由两位研究者分别做一级编码,完成后交换对比,进行讨论后确定以形成最终一级编码结果,以此反映访谈原始资料的内容。

在一级编码阶段,编码基本以专家的原话为主,降低信息失真程度。经过反复的编码和对比,原始概念和范畴逐步清晰,自然的涌现出来。

概念的编号规则为:M-N,其中M表示访谈的专家编号,N表示访谈数据中出现的第N个概念,如5-8为第5个专家访谈资料中的第8个概念。经过一级编码,最终得到9个范畴的34个概念,如表1所示。

3.2 二级编码

二级编码的目的是分析一级编码得到的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其关联起来。编码中发现,参照需求理论的扩展形式中效价、成本和意愿的关系[15],可以将9个范畴划分为效价、成本、意愿3个类属,如表2所示。

3.3 三级编码

依据研究的需要,核心范畴确定为“审稿意愿形成机制”,可构建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模型如图1所示。外审专家在审稿效价的诱因下形成意愿,但此过程又受到审稿付出成本的影响,即效价为自变量、成本为调节变量、意愿为因变量。

表1 一级编码确定的范畴和概念

表2 二级编码确定的范畴类属关系

图1 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模型

3.4 饱和度说明

在扎根研究中,理论饱和是停止采样的依据。本研究在完成第14名外审专家的访谈数据一级编码后,没有发现新的概念出现,继续访谈2位专家依然没有新的概念出现,故此确认理论饱和并停止采样。

3.5 理论对比验证

将目前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得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发现本研究的结论基本都得到了支持,如表3所示。对比可知,本研究构造的理论模型与以往研究成果相比更系统全面,可以更好的解释科技期刊外审专家的审稿意愿情况。

表3 相关文献比较验证

4 结论与建议

从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模型可以得到:外审专家的审稿意愿受到效价性因素和成本性因素的双重影响,效价越高审稿意愿越强,而成本越高审稿意愿越低;效价性因素包括学术地位、学术水平、掌控感、启发思维、情感体验和社会贡献,而成本性因素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其中掌控感因素是目前研究成果中未提及的,是研究的新发现。

从模型可知,科技期刊想要提高外审专家的意愿,一方面应提高在审稿过程中学术地位、学术水平、掌控感、启发思维、情感体验和社会贡献对专家的综合效价;另一方面降低审稿时专家所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4.1 效价性因素讨论

4.1.1 学术地位

既然致力提高外审专家的学术地位,有助于提高外审专家的意愿。那么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对外定期公布外审专家的名单、通过网站等公开媒介向外审专家发表感谢信或进行表彰等方式提高外审专家被业界认识和认可的程度。同时在审稿系统中向全部审稿专家显示贡献排行榜,在审稿专家的圈子内提升贡献较高专家的地位。另外科技期刊在外审专家的选择上也应当下足功夫,通过广泛招募和严格审核,凡是能成为审稿专家的,其学术地位自然受到社会的认可。

4.1.2 学术水平

外审专家既是稿件的审阅者,同时也是学术的创造者,助力专家提高学术水平和启发专家思维,不仅有助于提高期刊自身的质量,更能增强外审专家对审稿的热情。这就要求编辑部门的初审工作一定要有的放矢,多选用创新性文章、过滤掉老生常谈类庸品,故要以更多包容的态度看待另类的稿件,也许这些另类的稿件是业界的重大突破或革新,初审人员一定不要被形式的不同而误导。

4.1.3 掌控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人都希望有掌控感,只是需求程度不同。从访谈中发现,除了要尊重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外,能让专家自主的选择稿件进行审阅也是一个很好提高掌控感的办法。同时从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角度来看,如果让专家自行选择稿件,则会使得专家与稿件的匹配程度更高,同样工作量的情况下,可以大大降低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形成更高的效率,进而提高外审专家的审稿意愿。另外向外审专家及时反馈定稿情况也是提高专家掌控感的补充办法。

4.1.4 情感体验

从访谈数据和目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知,稿件本身的质量和专业匹配程度是影响专家审稿时间成本和情感体验的主要因素,稿件质量差的情况下,专家要么直接“枪毙”、要么花长时间思考修改意见,前者虽然节省了时间,但会让专家产生非常差的情感体验,后者既花费了专家大量时间又使得专家心烦意乱。故在稿件的外审之前、初审阶段,一定要过滤掉粗糙和无价值的文章,对于那些虽有创新但行文不畅的情况,应在初审阶段即要求其修改,以此降低专家的时间成本、提高专家的情感体验。另外掌握全面的专家专业信息也非常重要,安排合适的稿件可以避免其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提高,同时如能全面的向专家提供审稿所需信息,也可以降低审稿成本并提高审稿质量。

4.1.5 社会贡献

对于提高外审专家社会贡献的感觉,借鉴志愿者管理领域的理论,提高酬劳会降低专家的社会贡献感,而减少甚至取消酬劳,则会进一步强调外审工作的公益性。但必须认识到,完全为做公益的专家不一定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所以建议应以名誉奖励为主,不必提高甚至应降低审稿的酬劳。

4.2 成本性因素讨论

对于专家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多有学者提到专家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从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审稿意愿而言,时间和精力只是一个调节变量,它还受到自变量即效价的影响,所谓时间和精力不足的情况,可以解释为:“在同等的成本下,做其它的事情有更高的效价”。因此,科技期刊努力的方向应是让效价和成本等价。效价低于成本则专家意愿不足,效价高于成本则会有损科技期刊和作者的利益。

4.3 管理建议

经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讨论并与目前的研究成果相对比,得到了四项管理建议:首先,科技期刊在选择外审专家时应广泛招募并严格审核;第二,让外审专家自主选择稿件进行审阅;第三,应以名誉奖励为主,应不提高、甚至降低审稿酬金;最后,科技期刊努力的方向应是让外审的效价和专家付出的成本等价。

5 不足与展望

通过对外审专家审稿意愿的扎根研究,构建了审稿意愿模型,发现了掌控感这个之前被学者忽略的影响因素,最后在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的基础上给予了创新性的管理建议,对于科技期刊制定对外审专家的激励措施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研究缺少量化的分析,故研究结果未能深入地反映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故后续需进行量化的研究并对管理建议进行实证。同时期望能和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合作,在外审专家个体需求测量和满足方面进行研究,以更精准化的方式对外审专家进行激励,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模型的易用程度和研究的实用价值。

[1] 杨侠,孙贺平,潘冰峰.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思考及实践——以《化学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683-686.

[2] 谢群跃,舒干,吴智勇.试论科技期刊稿件的外审[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7,19(3):134-136.

[3] 方卿.中国学术期刊同行评审的实践与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6):89-92.

[4] 陈峰,李雪莲.提高学术期刊审稿速度的措施[J].学报编辑论丛,2008,00:77-79.

[5] 徐雨晴,苗秋菊.如何缩短科技期刊的论文发表周期——以《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5):675-677.

[6] 张琪,姜梅,王艳秀,等.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思考和探索——以《含能材料》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473-1476.

[7] 刘刚.科技期刊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的几点措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8-9.

[8] 王华生.学术稿件专家外审存在的问题与编辑控制[J].中国出版,2012(14):14-17.

[9] 翁蔚,谷记平.提高科技期刊专家审稿速度的有效途径[J].编辑学报,2010,22(2):111-113.

[10] 刘岭.科技期刊为审稿专家减负的4种策略[J].编辑学报,2014,26(5):459-461.

[11] 刘宇.科技期刊稿件外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出版科学,2011,19(3):30-33.

[12] 陶范.审稿专家的责任和权利[J].编辑学报,2010,22(6):475-477.

[13] 吴爱华,王晴,杜冰,等.科技期刊应重视对审稿专家的知识回报[J].编辑学报,2013,25(2):164-166.

[14]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63,73.

[15] 高超民,马静.基于期望理论修正的精神激励理论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5(12):74-76,62.

猜你喜欢

效价科技期刊意愿
科技期刊的分类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情绪效价的记忆增强效应:存储或提取优势?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价管碟测定法的准确性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