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 繁育优质蚕种*

2016-03-25蒙科俊

蚕学通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蚕区微粒子蚕室

蒙科俊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0700)

加强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 繁育优质蚕种*

蒙科俊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0700)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主要传染方式是食下感染和胚胎传染两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危害。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是繁育优品质蚕种,保障蚕业正常发展的关键。川渝地区科学的设定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了对蚕业的危害。

原蚕;微粒子病;防治;优质蚕种

自2010年以来重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养蚕成本逐渐提高,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增加,使地处经济比较发达区以及原先一些私有蚕种生产单位不再从事蚕种生产。为了保证蚕业正常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需要大力培植和完善农村原蚕养殖基地。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生产原蚕的过程存在制种条件较差、生产设备落后、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分不开等不利因素,需要对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提出新要求。因此,川渝地区在生产中本着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不断完善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完善落实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确保蚕种安全生产、提高繁育质量和效益。

1 做好母种、原种的预检工作,杜绝胚种传染

蚕种的繁育制度为四级繁育制度或三级繁育制度,即原原母种生产原原种(原原母种生产原原母种),原原种生产原种,原种生产杂交一代种。通过母种、原种的生产程序繁育出纯度高、质量较好而且能进一步供良种繁育的基本种子,所以母种、原种微粒子病的预检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切工作的基石,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此必须做好预检。然而只要有任何一环节有微粒子病毒的存在,最终原蚕区之后的所有工作都是徒劳,所以需要在每一级繁育中把好微粒子病的预知检查关。通过预知检查,能预知病菌存在及分布情况,预测发病规律,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确保蚕种质量达到优质无毒,杜绝胚种传染。预检包括以下内容: 母蛾检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

2 加强原蚕区蚕种生产前期的微粒子防预

2.1 细抓农村消毒程序,确保农户无毒饲养

由于蚕农家庭环境不同、原蚕区饲养环境与单位蚕种生产环境不同,因此在下乡消毒的各个环节需要灵活细致的分析和安排。其一,蚕室、蚕具以及周围环境是乱、脏、差,对微粒子孢子的消毒是没有多大效果。因此在消毒之前要求蚕农必须将饲养蚕种的蚕室、蚕具以及周围环境清扫干净。其二,在下乡消毒时,对消毒液的勾兑是农村消毒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农村各个环境因素如温度、空气循坏等与单位蚕室的不同,因此一般原蚕区消毒时勾兑漂白粉消毒液时最好使其有效氯浓度高于1%为佳。其三,消毒完成之后还必须要求蚕农将蚕室密封,到蚕种分发下来之前禁止任何人以及家禽等进入蚕室,确保消毒之后蚕室不再有微粒子病菌入侵。

2.2 加强共育室浴消管理,确保小蚕共育室无微粒子病环境

共育室环境的安全是杜绝微粒子病大规模发生的重要环节,小蚕共育室微粒子病的预防是原蚕区浴消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因此要做好共育室浴消工作:首先要清扫干净共育室的虫卵、浮丝、灰尘等;其次用新鲜的石灰水粉刷蚕室墙壁,并向蚕室地面墙面等处喷施1.5%漂白粉溶液,同时在 1.5%漂白粉溶液中浸泡蚕架、蚕簸、隔桑架、蚕网、拖鞋、扫帚等用具,煮沸消毒收蚁用具如小筷子、鹅毛等;再次要封闭共育室所有对外有空气流通的通道,预留一个通道把漂白粉溶液消毒过的蚕具转移至共育室;然后用3%福尔马林石灰水溶液对共育室内进行 1 次全面的喷雾消毒,喷雾之后将2-3个硫磺簸点燃放入共育室,并立刻密闭好预留的通道,维持室内 25 ℃的温度24 h 以上;最后结束密封打开门窗,用1%漂白粉溶液再次消毒共育室地面并将整理安置蚕具。总之共育室浴消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全面彻底的祛除微粒子病原体。

3 做好原蚕区蚕种生产期的微粒子病的防治措施

3.1 注重饲养桑叶的消毒工作

桑叶的安全是繁育高优品质蚕种的前提。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必须要对桑叶进行消毒。对喂食1-3 龄小蚕的嫩桑叶,要经过 0.3%的漂白粉溶液浸泡 5-10min,清水透洗干净,脱水机脱水,晾干并切割的处理;对喂食4-5龄大蚕桑叶,将采摘回来的桑叶平铺于薄膜,用0.3%漂白粉加石灰粉溶液喷洒于桑叶表面,保证每张桑叶正反面都有水流下为宜,20min之后取桑喂食,即采用喷洒法消毒。如条件许可,可以在大龄蚕期全程桑叶浸渍消毒,祛除桑叶中可能的微粒子病原。

3.2 饲养过程中加强蚕室的消毒

蚕期饲养过程中也要注意预防蚕种微粒子病。其一,每次进出蚕室必须换鞋进出,不相关的人员不要进出蚕室,同时每天早晨第一次给桑前用冷却的石灰粉对蚕座进行撒灰消毒。其二,要注意蚕室内的通风换气。其三,蚕座内要常除湿,勤除沙,降低湿度,控制饲养密度。其四,每户准备1-2口消毒缸,分别盛放1%漂白粉加石灰粉消毒液,用于桑叶、养蚕环境和蚕具消毒。其五,每次给桑完成后务必将蚕室内的废弃桑叶、灰尘等清扫干净,同时用消毒液对蚕室地面进行喷洒消毒。

3.3 做好眠蚕期的处理

家蚕进眠是体内抵抗病菌侵入最脆弱的时候,因此做好进眠以及眠起的消毒处理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技术环节。首先,在每一龄期进眠时必须对眠蚕撒冷却的石灰粉进行消毒止桑,同时将蚕室内的温度相应调低0.5-1℃.其次,眠起时在蚕台或蚕簸上撒石灰粉后方可给桑,给桑的量不宜过多,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最后,每一龄在眠起后,要对蚕座内的弱小、迟眠蚕进行提青,避免弱小青蚕可能带有病原传染给正常家蚕。

3.4 做好除沙的管理和消毒

生物的排泄物一般是最容易带有病原以及病菌的传染体之一,家蚕的粪沙也一样。在除沙过程中,需要配备多只蚕沙袋,保证除沙过程中蚕沙不洒于蚕室内,除沙后尽快将蚕沙运到远离蚕房的蚕粪池并盖上盖子,防止风吹污染环境。在处理完蚕沙后必须用1.5%漂白粉溶液对蚕室地面彻底消毒。

4 做好原蚕区蚕种生产后期微粒子病的防预措施

4.1 蚕期遗留废弃物处理和后期消毒

在原蚕区蚕期结束后都要求对生产用过的蚕具和物资进行消毒处理。第一、对用过的草龙等一次性蔟具进行集中焚烧;方格蔟、隔桑架、蚕簸、蚕架、蚕室用甲醛石灰水溶液喷洒消毒,然后密封1d后用清水洗干净再将各物资放在太阳下晒干并整理好。第二、将每一次除沙后倒入蚕粪池内的蚕沙、废蛾等废弃物处理掉,如收集后放入专用蚕沙坑,密封发酵或是用大火焚烧后还田处理;然后用干石灰粉加漂白粉混合后撒于蚕粪池内进行消毒。

4.2 加强蚕期后桑园的管理,杜绝桑叶带来的微粒子病原体

原蚕饲养后加强桑园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比如冬管、夏伐。在修枝后和桑树未发芽之前锯枯桩,清除桑园中的杂草和落叶,并集中烧毁。降低桑园野外昆虫的虫口密度和微粒子孢子的密度,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交叉感染,避免桑叶将微粒子病原带入到蚕室内,最终将病原扼杀于桑园中。

4.3 做好生产结束后蚕房的消毒

在蚕期结束后尽快组织专业队伍对原蚕区实施地毯式强化消毒,先将各蚕室内的虫卵、废物、灰尘等清洗干净,然后用烧碱溶液对蚕室地面、蚕具等进行喷洒,1h后再用1%漂白粉溶液喷洒生产生活用房、用具,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

总之养蚕制种的各个环节都要维护清洁、无毒的环境,同时作好对病原体的预防、检测、检验环节,保证蚕业生产的健康顺利进行。

[1] 衡志忠.浅谈微粒子病壮蚕期食下感染与防治[J].四川蚕业,2012,40(2):29-31.

[2] 金伟,鲁兴萌,万永继,等.家蚕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廖森泰,郑祥明.浅谈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发展[J].广东蚕业,2002,36( 2) : 18-20.

[4] 宋桂荣,马向阳,易泽海.浅谈南宁市家蚕防“微”体系建设构想[J].广西蚕业,2012(2):24-27.

[5] 冯家新.蚕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资助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2)。

猜你喜欢

蚕区微粒子蚕室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沼气养蚕的技术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