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浅析

2016-03-25◎刘

现代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词音频听力

◎刘 爽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浅析

◎刘爽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高科技产品的广泛问世既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也对新时期汉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的出现,其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多样性等为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而听力教学,作为培养汉语微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听力难,既难在形式,也难在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听力教学的困境,为新时期听力教学的发展注入活力。

一、传统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单调枯燥。传统听力课堂往往拘泥于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听并完成练习,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极易产生厌倦疲惫心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让整个课堂显得机械无聊,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部分师生产生了听力课可有可无的想法。

(二)互动性弱。师生之间交流少,课堂活动流于形式,过于机械。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单纯的听后练习似乎并不能达到提高并检测学生汉语水平的目的。学生答案的对错一般情况下能够反映是否真正听懂,但有些时候也会存在听懂答错、未懂答对的情况,若课堂流于形式,教师则很难了解实际情况。

(三)忽视交际能力培养。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应用于交际,脱离真实语境的训练枯燥无聊,也做不到学以致用。传统听力教学的目的往往在于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听懂答对,听力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较少涉及实际生活应用,因此在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欠缺。

二、多媒体听力教学的优势

(一)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给学生更丰富的视听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多媒体能够提供更多的播放模式,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多媒体本身的多样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今后将会有更多可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多媒体教学本身的直观性和互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多媒体优于传统听力教学的特点之一,其关键在于多媒体本身能展示内容的特性,图片的直观性,视频的视听综合性,动画的趣味性等,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

(三)通过音像资料等基于真实语境的场景再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更易于加深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取材于实际生活的更多内容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展现于听力课堂,学生由课堂延伸至实际生活,学以致用。

三、多媒体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学界逐渐认识到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认,现今的多媒体听力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过度依赖多媒体。重形式,轻内容。将教学内容机械转化为多媒体展示,实际教学中简单播放,缺少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探究,离开了多媒体的使用无法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二)浮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多样性。过于繁复多样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疲于接收各种新信息,这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了新时期的一种“填鸭”灌输式教学。

(三)缺乏创新和针对性。部分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为求省力,常常重复使用已完成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形式陈旧,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

(四)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朗读和书写是汉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朗读是单纯音频播放所不能替代的,实际的正确发声更有助于学生模仿并加深记忆。部分教师依赖于幻灯片展示,较少或不书写汉字,不利于学生

汉字书写能力的提高。

此外,我们应该看到,“与经验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相比,汉语多媒体教学理论研究亟待加强”。同时,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以及如何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也是目前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可以看到相关软件的不断开发与创新,但是软件的开发者往往不是实际课堂的授课者,因此,理论和应用有所脱节。如何既能进行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又能进行软件的开发解决问题?这也是对新时期汉语教师更高的挑战。

四、基于多媒体的汉语听力教学原则

(一)形式基于并辅助于内容

多媒体并不是听力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是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所以要充分认识到,不管是多么精美的课件制作,重点应该在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水平。多媒体并不是越繁复越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即可。作为听力教师,首先应该深究教学内容,找到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适当的多媒体手段来实现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

多媒体的灵活使用和选择要有针对性,教材的不同、学生的水平高低以及国别的差异都会成为具体操作的影响因素,不能一概论之,要有所侧重。比方说,初级阶段的听力教学,由于学生能力有限,可以较多借助于幻灯片的展示,而高级阶段则可以成段播放音频或者视频;使用视听法进行影像资料的播放也要考虑学生的背景,若学生基本无了解,难以理解,这就违背了“i+1”的基本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讲解又会造成宝贵课堂时间的浪费。

(三)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也有其优势所在,不能一味摒弃,二者相结合能够活跃课堂,避免模式固化。笔者认为,特别是板书,不可或缺,教师在书写过程中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了解笔顺,并进行模仿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四)与时俱进,秉持创新性

一方面,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为听力教学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手段,教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了解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不要固化教学模式,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要进行反思,去粗取精,以期进步。

五、基于多媒体的汉语听力教学课堂活动设计

(一)生词教学

听前要扫清障碍,笔者认为,听力课堂并不是单纯的听,而是以听为主的综合性课堂教学,而“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不同的课型应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担这项任务”。因此,生词教学,听前扫清障碍也是完整听力教学单元的重要部分。在生词教学环节,借助于多媒体,可以进行以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1.图示法

图片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直接理解生词,在部分生词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展示教学:

(1)实物展示

相对于语言的解释,实物的图片展示更直观。例如,在学习名词“蕨菜”的过程中,通过四张图片,分别展示鲜嫩的蕨菜、晒干后的蕨菜、凉拌蕨菜以及经过翻炒的蕨菜,清晰明了,学生易于理解且印象深刻,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复习“鲜嫩”和“晾晒”两个重点生词。又如,学习“休闲”一词,通过“休闲食品”、“休闲服装”以及“休闲鞋”的图片展示,直观理解“休闲”深层次的舒服之感。

(2)关联展示

汉语中有些词语,如“夜猫子”,本指昼伏夜出、外形似猫的一种动物,因其特性借指熬夜不睡的人群。通过展示夜猫子和熬夜工作的人的图片,提问学生指出二者的相似之处,由此提问“你是个典型的夜猫子吗”,学生便可自然领悟生词所指。

(3)差异展示

近义词的辨析一直是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语言研究是由浅入深,而语言教学则应该由深再浅,因为教学对象是目的在于掌握汉语的学生,而不是语言研究者。抓住关键点,用相对浅显的表达,让学生理解掌握。比方说“捏、掐、抓、握”,都为手的动作,可是细微处有区分,手部动作的展示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模仿理解。

2.动态图

有些动词,如果使用语言讲解往往难懂,教师采用手势语也很难表达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动态图。比方说“不知所措”,一个人迷失在火车站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简单动图,即可帮助学生抓住生词的关键意义。

3.完成句子法

生词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生词说出完整的句子,因此教授生词也要注意学生的成句表达。给出前半句,或者给出后半句,让学生完成句子,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出图片等相关提示,也可以给出该生词的常用搭配,学生易于区分理解,如学习“如此”这一生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如下:

1.你为什么要来中国学汉语?

________,正因为如此,__________。

2.尽管我感冒了,很不舒服,但是我还会坚持来上课。

________,尽管如此,__________。

3.学习汉语一定要多说多练吗?

________,只有如此,__________。

这样学生可以直观理解“如此”指代前文提到的部

分,并能够记住几个常用表达。

(二)生词复习

1.词卡复习

这一课堂活动,既可以使用传统手写或打印词卡,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制作更加精美的动态画面,二者各有优势。前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安排选择复习部分,后者可以借助幻灯片展示更多内容,如拼音、图片、例句以及其他相关等。

而且,多媒体也为听力教学提供更多可行性。比方说听生词,并正确朗读,可以一边播放音频,一边展示该词语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生词掌握情况进行快速检验。又如,动态翻页的词卡,既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后学生自测。

2.快速指读

教材中的生词表往往有拼音以及相对应的翻译,学生在指读的过程中会借助提示朗读,不能达到检测的目的。通过幻灯片对该课生词进行展示,教师指学生快速读出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学会该词,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引出相关例句,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三)课文教学

1.泛听与精听相结合

对一篇听力课文,既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要对细节部分加强理解。综合型的听力课堂,不能拘限于仅仅能够完成练习,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把握。比方说,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听力音频或影像资料,基于课文内容提问“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人的故事?”“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既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知道学生一遍泛听之后的理解程度。

如果说泛听侧重于理解和把握,精听则要求细化到每个句子、每个词的理解和把握。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分部分听,分段听,分句听,传统的精听更多的是一遍遍地重复,而多媒体应用下的听力课堂可以更加多样:展示问题,细化课文,听后回答;图片提示,完成句子;给出关键词,完成句子,组句成段等。

2.盲听与视听相结合

多媒体下的听力课堂可以有更多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听力课堂一定要完全依赖于多媒体,盲听与视听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盲听,就是指学生不接触任何与所听内容相关的提示,单纯听音频文件。所谓视听,即给出一定提示,如问题、图片、生词等,学生根据提示可以降低听力的难度。

视听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部分展示,比方说根据课文内容的问题提示,课文关键点的图片提示,部分生词组成课文教学大纲的结构提示等。视听的过程中可以一边使用幻灯片展示,一边播放音频或部分视频。

3.音频与视频相结合

传统的听力教学课堂主要以播放音频文件为主,这一方面受限于教材内容的单一化,另一方面也受限于课堂教学设施的简单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听力教材也更加多样化,如《快乐汉语》等教材的出现,通过视频将课文内容情景化,以微影像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听力课枯燥无聊的状态。此外,中文电影、中文歌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多媒体应用于听力课堂教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视频与音频相比有优势所在,但是因为其画面的多样性也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尽管对句子的理解存在困难,但是仍旧能够看懂内容,理解无大碍。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喜欢看中文电影,汉语水平却不一定有很快提高的原因所在。视频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有助于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但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会并掌握,所以这也需要音频来提高听力的难度。因此,音频与视频相结合能够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使课堂张弛有度,富于节奏感。

六、总结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其目的在于辅助实际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成为课堂的主导。课堂教学应遵循以教为主的模式,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基于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其重点都应该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目标相一致。新时期的对外汉语听力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与基于多媒体的课堂教学的差异所在,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选择;加强对汉语本体以及汉语听力教学的研究,深入浅出;与时俱进,了解并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求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注: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技术下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深度融合研究》、[项目批准号:HB15YY001]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颂浩.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1,(1).

[2]郑艳群.新时期信息技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新思路[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2).

(刘爽河北燕山大学国际教育学院066000)

猜你喜欢

生词音频听力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