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CA到CASS,美国大学招生放大招

2016-03-24Amanda

大学生 2016年6期
关键词:芝加哥大学申请材料储物柜

Amanda

2015年秋季,80多所美国大学共同成立了“入学、资助以及成功联盟(Coalition for Access, 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简称CAAS联盟)”。这个联盟将颠覆现有的美国大学申请系统,更加突出申请者的“人品”。

“我们就是与众不同”

2006年寒冬,芝加哥大学校园聚集了上千名学生。他们穿着印有“我们就是与众不同(We Are Uncommon)”字样的衣服,抗议校方计划进行的招生改革。线下集会之前,学生们已在线上收集了1000个签名来抗议;线上也有改革支持者,但声音微弱,只有12人。

究竟这是一次怎样的招生改革?为什么会引发上千名学生线上线下抗议?为什么单单出现在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是一所典型的研究型大学,学霸扎堆,特别喜欢拿常青藤大学“开涮”。当年一位在芝加哥大学“申请者顾问委员会(Perspective Student Advisory Committee)”担任主席的大四学生罗杰(Roger Fierro)建议正择校的学生,“如果你很聪明又不想太用功,那就去哈佛吧,想更轻松一些,那就去布朗吧。”芝加哥大学校刊上曾发表文章《谁想去宾大?总是有人的》,言外之意是谁想当百万富翁,就该去宾大;谁想当教授,就要留在芝加哥大学。这些说法半开玩笑半当真,正突显芝加哥大学引以为傲的学霸气质——选择芝加哥大学的人就是与众不同,当年连芝加哥大学的申请系统都叫“与众不同的申请(Uncommon Application)”。但2006年的冬天,新上任的校长施压,要求芝加哥大学加入其他几百所高校都在使用的“通用申请(Common Application,简称CA)”系统。难怪芝加哥学子们难以接受,觉得遭遇了身份危机,才会愤然用线上签名、线下聚会的方式抗议,捍卫自己独一无二的学霸定位。

转眼十年,芝加哥大学早已加入CA系统。CA系统已成为申请美国大学的一项“规定动作”,尤其是本科阶段。加入CA系统的高校从十年前不到300所,现在已超过600多所。虽没准确数字,但据说新加入CA系统的高校在一年内就能提高15~20%的申请数量。芝加哥大学换用CA系统后,申请的人更多了,录取比率下降了,对优秀学者与学生更有吸引力。

总之,申请者只需在CA系统上输入信息(包括SAT/ACT考试成绩等),勾选兴趣爱好,写几篇500字的小短文。完成一次填写过程,在线保存材料,再敲几下键盘,就能轻松搞定十来所目标学校。使用CA系统的美国大学对申请材料的要求大同小异,只是在小短文部分保留了本校特色。这对学生来说是“福音”,减少了传统申请过程中准备及邮寄不同材料的时间及金钱成本,让CA系统在过去十年占领了美国大学网申的“垄断”地位。

CA系统的“垄断”是把双刃剑,也有弊端。

首先,几百所学校从CA系统上拿到的申请材料大同小异,让很多招生官不开心,因为难以读到眼前一亮的申请材料。

其次,CA系统本身也让高校吐槽,服务应答慢,技术更新不及时。在2013年还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宕机:申请者不能顺利提交材料,反复尝试,很有挫败感;学校不能按时接收这些材料,不能安排招生官及时处理,工作陷入停滞与混乱中。虽然后来CA系统恢复正常,但是这次宕机给高校留下了一次恐慌的阴影:“万一CA系统真的无法使用了,我们怎么办?”

最后,大学得按接收到的申请数量给CA系统付费。虽人均费用不高,但对一所每年收到上万份申请的大学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申请材料的同质性、申请途径的单一,加上需要支付的费用,让美国大学在2013年之后开始积极寻找替代方案。

CAAS,上了高一就得申请

经过两年的探索,2015年秋季,80多所美国大学共同成立了“入学、资助以及成功联盟(Coalition for Access,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简称CAAS联盟)”,几乎把顶尖的学校一网打尽,既包括所有的常青藤大学、斯坦福等西岸名校、芝加哥大学等学霸校、密歇根大学等巨型州立大学,也包括波莫纳、威廉姆斯等一流文理学院。与CA系统覆盖的600多所大学相比,组成CAAS联盟的80多所大学就是一个豪华版的“全明星”阵容。

针对CA系统的槽点,CAAS联盟的定位是一个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网申平台,不仅对学生免费,暂时也对大学免费。CAAS联盟在设计思路上主要具备三大功能:首先是虚拟储物柜(virtual locker)——就像中学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储物柜,柜子里可放私人物品、课本,贴上自己喜欢的照片或海报等,CAAS联盟鼓励学生从高一(即9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就开始往这个虚拟“储物柜”上传自己的文章、作品、活动照片、实验结果等。

其次是合作平台(collaboration platform)——学生可以公开自己“储物柜”里的部分内容,邀请中学老师、高校招生官或申请顾问提出反馈。

最后是申请入口(application portal)——学生根据自己从高一开始累积的材料,以及招生官与顾问的反馈,选择若干所目标学校申请。CAAS联盟会提供与SAT/ACT考试、中学成绩单等数据的接口,与其他申请材料一起打包发给大学。

CAAS联盟倡导学生把准备申请材料的时间提前,从一年延长至四年;申请材料的形式更为丰富,不再局限在500字的小短文,而是各种能体现学生特点的作品,如成立乐队的学生可以发一段自己演出的视频,创业的学生可以发一个网站或APP的下载链接;招生官可以跟申请者直接接触,尽早接触,有利于判断申请材料的真实性,洞察学生的成长过程与潜力。

CAAS联盟并非尽善尽美,消息刚发布就引发了争议。首先,因准备申请材料的时间提前与延长,让很多学生和家长焦虑。在专门让家长“八卦”申请经验的网站“大学机密”(college confidential)上,出现了一条关于CAAS联盟的话题,回贴数迅速超过了6页。家长们普遍担心原来只花一年时间集中准备申请材料,现需要三年半甚至更长时间。家长认为,9年级学生对读哪所大学还没什么概念,怎么能让他们这么早就行动起来?

其次,对招生官与申请顾问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都提出了挑战。面对五花八门的申请材料,他们又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假设一个学生提交的作品是编程,另一个学生提交的是科学竞赛的结果,招生主任该如何比较?

最后,CAAS联盟的真正投入使用还是一个未知数。最初预计学生可以在2016年1月就用上“虚拟储物柜”,但这项功能的上线已推迟至4月。申请入口预计在2016年夏天使用。在一段时间内,CAAS联盟与CA系统将并行使用,就像学生既可提交SAT成绩,也可提交ACT成绩。可见CAAS联盟的定位是作为美国大学现有网申系统的补充,而不是取代。CAAS联盟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这有待它正式上线后,学生的使用程度,高校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弱势群体申请美国大学产生的影响。

不要自我吹嘘

等待CAAS联盟落地时,美国高校又有了新动向,哈佛教育学院发布了一篇报告,名为《扭转潮流:通过大学申请来激励对他人及对社会的关怀》(Turning the Tide: Inspiring Concern for Others and the Common Good through College Admission)。报告的主要撰写者是哈佛教育学院的高级讲师理查德(Richard Weissbourd),他不是招生官,也不是申请顾问,以“局外人”的视角剖析大学申请过程。理查德是研究学生与家庭的心理学家,作为家长,他也亲身体验过大学申请过程中的各种焦虑。为了撰写报告,理查德收集了上万份学生调查问卷,并提出了改进申请过程的11条具体建议——如不要“自我吹嘘”,不要在CA系统里勾出十几项课外活动,而是选出持续时间最长、对个人成长最有意义、对所在社区最有帮助的活动,总数不超过4项。

数位哈佛教育学院教授、顶尖名校的招生主任(覆盖所有常青藤大学、MIT等一流理工学院)和高中的大学申请顾问都愿为理查德的这篇报告背书。

从CA系统“独霸天下”,2015年CAAS联盟应运而生,到2016年初的哈佛教育学院报告,不难看出美国大学申请将变得更看重“人品”,更看重每个申请者与众不同之处,更看重对待他人、对待所在社区的态度。对中国学生而言,有照顾家人或关怀社区的“人品”优势,也有收集作品来表达自己、与招生官“对话”的压力。究竟是哪一边主导这次变化,期待着过五年、十年我们再一起来回顾。

责任编辑:尹颖尧

猜你喜欢

芝加哥大学申请材料储物柜
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态及其启示
商评委9月1日起简化驳回复审案件申请材料
井井有型
《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2016年版)》出台
劳拉纪念馆资助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的原因分析
关于在操场边建立储物柜的可行性研究
——以上海市高校为例
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