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I语文试题研究

2016-03-24汪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学类课标选材

汪平

一、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一)题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其中选择题32分。

(二)试卷结构:1.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2.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①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约9分。②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

乙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Ⅱ卷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4题左右约20分;写作1题60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简析

2013—2015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2013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868字;2014《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007字;2015 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085字。

选材特点:论述类文本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篇幅在1000字左右。

设题方式:考点与设题方式与四川卷相同。

三、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简析

2013—2015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2013《旧唐书·李揆传》 649字;2014 《明史·韩文传》 792字;2015 《北史·来护儿传》 599字。

选材特点:经史子集四部中以史部为主。

设题方式:文言实词单音词双音词解释、文中划线句断句、句子表明…内容的一组、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句子翻译;内容有实词理解,断句,文化常识,表现传主品格的句子。

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点简析

2013—2015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材:2013宋诗朱熹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2014 两首诗唐代韦庄《含山店梦觉作》, 宋朝郭震《宿渔家》;2015 唐诗,韩偓《残春旅舍》。

选材特点:以唐宋诗词为主,诗选律诗、绝句,熟悉的作者与不熟悉的作者均有。

五、名篇名句默写试题特点简析

既有直接填句(2013),更有依据情境默写(2014和2015),以后者为主;涉及诗、词、文、赋,初中、高中;注意《离骚》《逍遥游》,教材未要求背诵,“考试大纲”要求必背。有些老师说有规律,但也有些同仁却认为含义深刻、积极进取的句子才是重点。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简析

2013—2015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2013小说、阿城《峡谷》1327字;2014小说、刘庆邦《鞋》1595字;2015 小说、刘震云《塾师老汪》1615字。

选材特点:文体以小说为主;篇幅在1500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中国作家;时代:以当代为主。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简析

2013—2015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2013人物传记、民国实业家卢作孚、1489字;2014 人物传记、科学家邓叔群 、1550字;2015 人物传记、抗日将领戴安澜、1754字。

选材特点:传主以现当代著名人物,如科学家、实业家、军事将领等为主;篇幅在1600字左右,含链接材料。

八、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点简析

2013—2015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常考考点:成语运用、病句判断、句子衔接、补写语句、图画解说。

我们应注意,多年未专门考查考点:字音、字形、标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

九、作文试题特点简析

作文材料: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类居多,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作文立意:立意角度更多,鼓励发散思维。

文体选择:依据考试说明中“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要求,考查多种文体写作。

十、全国课标卷Ⅱ的整体特点

(一)考查的能力:1.识记能力。2.理解能力。3.分析综合能力。4.鉴赏评价能力。5.探究能力。6.表达应用能力

(二)与生活实际贴近。实用类文本贴近人生:回归人本,体现了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体现出了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

(三)和时代紧密同步。时代特色明显:既说明命题者对时代热点问题的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命题思想。如2014课标卷Ⅱ《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2015课标卷Ⅱ《宋代信用的特点和影响》。

核心价值观引导:选取社会生活中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人物事迹和文学作品作为试题材料,从积极、正面的角度设计合适的考查点,引导考生正确理解试题背后呈现出的积极价值取向。重视探究能力考查。

猜你喜欢

文学类课标选材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读练结合,读写交织,读悟贯通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年度图书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选材“碰头”好热闹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