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要求双向性分析

2016-03-24杜春猛

学周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

杜春猛

摘 要:家校要求是家校协作得以维持的重要机制。家校要求理应具有双向性,一是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依据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不同类型,从要求的性质与操作性两个维度出发,将要求分为合理、可行性要求,合理、不可行性要求,不合理、可行性要求,不合理、不可行性要求;二是学校层面在意识配合、安全问题、成绩观、作业完成、活动开展等五个方面对家长提出要求。

关键词:家校协作;双向性;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7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100

家校间的要求作为家校协作的组成部分,是家校协作得以维持的重要机制,从协作的运行机制角度来看,家校间的要求理应具有双向性。这种要求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二是学校对家长提出的要求。通过对这种要求的双向性进行系统性诸述,可为以后教育工作者更为高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便捷之道。

一、家长对学校层面的要求

家长对学校层面提出何种要求取决于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属于什么类型,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放任型、专制型、盲目跟风型、民主型。放任型家长主要表现为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不问,从来不主动找教学工作者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即便是学校层面主动找家长来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也表现得漠不关心,这类家长对学校很少或者基本不会提出什么要求;专制型家长主要表现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过于关心,提出的要求也不尽合理,从来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譬如,家长不管班主任分配座位的原则和标准,要求把自己孩子的座位调到前排,家长要求班主任必须得为自己的孩子在班级中安排职务等。盲目跟风型的家长主要表现为自己不会主动地向学校提出要求,但是看到别的家长提出要求就会盲目跟从,他们觉得别的家长提出的要求对孩子的发展肯定有好处,不能使自己的孩子吃亏,同样的,对于学校层面提出的要求,他们一般持观望态度,看大多数家长怎么做,他们就跟着怎么做;民主型家长的表现主要是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会仅仅只看表面现象,他们会深层次地分析存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对学校提出一些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具有惠众性特征,一般都是建言献策之类的,这类家长可以成为教育工作者工作道路上好助手。

对于家长对学校层面提出的要求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提出要求的性质来讲可分为合理性要求和不合理性要求;从提出要求的种类来讲可分为学习方面的要求、安全方面的要求、管理方面的要求等;从提出要求的操作性来讲可分为可行性要求和不可行性要求。任何一个要求都包含有这三个维度,例如,前面提到的班主任必须为自己的孩子在班级中安排职务这一要求,从性质上来讲是不合理性要求,因为班级职务的安排是为班级的发展服务的,它对担任职务的人员具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是依照他人意愿随意安排,从种类上讲,它是管理方面的要求,孩子担任班级内职务属于班级管理层面的事务,从操作性来讲,它虽然是可行性要求,但是如果班主任这样做会给教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且不管担任班级某一职务的标准是什么,就算是为某一学生临时加一职位,就可能出现其他家长类似的要求,那样班级内岂不是乱了套。

家长与学校层面关系好与差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学校层面对于家长提出的要求做如何回应,而这与教学工作者的素质尤其是教学工作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很大的关联,这种能力一方面在于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在于不断地创新。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合理、可行性要求

此类要求多数由民主型的家长提出,要求也多具有建言献策的性质,它能让教学工作者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或者是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忽视。对于此类要求的回应就是虚心接受,然后再结合教学工作者自身特点与班集体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落实。比如,就有家长反映孩子回家之后不干其他事情,就知道打游戏,导致作业很难及时完成,家长采取很多措施都于事无补,孩子到了学校,网络游戏成了他们的共同话题,课下之余也不做其他事情,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炫耀自己的游戏装备,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教学工作者是很难察觉的,孩子打游戏的现象也越发疯狂,家长慢慢会意识到这是凭一己之力很难解决的问题,必须将这一情况及时反映到班主任那里,甚至有的家长会把教学工作者在这方面该如何做的建议表述于他。对于家长提出的和教学工作者共同治理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要求,就是一种合理、可行性要求。

(二)合理、不可行性要求

合理性是指家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可行性是指家长提出的要求在现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下或者在具体某一小学的能力范围内是否能够实现。合理、不可行性要求就是指那些符合教学规律,但在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的要求。诸如此类的要求有家长要求学校进行小班化教学,以此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更好地受到教师的“惠泽”,小班化教学确实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不可能在我国全面实现小班化教学。对于此类的要求,教学工作者应该对家长讲明该类要求的合理性所在以及学校在实施要求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敬请家长谅解。不过家长的要求将是学校以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三)不合理、可行性要求

家长提出的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是阻碍教学进展的,但是它在学校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是可以实施的。只是这种要求一旦得到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是消极的,进而会阻碍到教学的进展。比如,家长不顾学校给学生安排座位的原则,强烈要求教学工作者把自己家的孩子调到最前排,或者,有些家长要求学校给自己的孩子换班级,甚至有些家长集体要求班级换任课教师等。针对家长这样的要求,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对事件的本质进行分析,找出家长提出此类要求的动机,以及造成家长提出此类要求的原因到底是学校,还是孩子。如果是学校的原因,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如果是孩子的原因,教学工作者就应该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意识到原因在于孩子。但不管是学校的原因还是孩子的原因,家长提出的此类要求都有些过激,学校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来代替家长的要求解决问题。

(四)不合理、不可行性要求

此类要求非但不能得以实现,而且还会阻碍到教学的进展。家长提出此类要求的原因完全是站在自身的角度,比如,家长以工作忙为借口,拒绝学校就孩子教育成长提出的配合要求。针对此类要求,学校层面除了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实在没有其他好的方法。

二、班主任对家长的要求

除了家长会对学校提出各种要求之外,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学校是有必要对家长提出要求的。学校对家长提出要求并不是学校摆脱属于自己的责任,而是如果有了家长的配合,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与成长。在对家长提出要求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应该让家长意识到学校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

(一)家长应该理解并配合学校层面的工作

此类要求是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教学工作者后续对家长的要求都会受到此类要求的影响,如果家长对该类要求认可,那么后续工作势必可以开展得较为顺利,如果此类要求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后续工作也就很难展开。教学工作者能不能让家长认可这一要求,除了家长自身的配合意识外,还取决于教学工作者做家长工作的能力。此类要求应该在第一次家长会上面提出,使家长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并且使家长意识到这样要求并不是自己要摆脱责任,而是为了让每个孩子更好地发展。

(二)家长应该就孩子的安全问题与学校配合

孩子的安全问题是家长和学校的首要问题。安全问题不仅存在于校园内,而且还存在与校园之外,鉴于安全问题的这种特殊性,这不是学校自己就能够独立承担的职责。在学校内部,学校理应做到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但是由于安全问题发生的迅速性,学校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地守护着学生,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之外,也离不开家长安全意识的灌输。学校之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小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还不足以让他们自己面对这个复杂的环境。学校之外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就是孩子放学之后到回家这段路程存在的隐患,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能够做到准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学校在这方面能够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以及安全问题发生之后应该怎么做,但是学校在这一方面所尽之力是绵薄的,还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三)分数不是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

分数是对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直接反映,这也是许多家长评判孩子在校学习好坏的一把标尺。仅仅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在校学习的一种手段是狭隘的,孩子在学校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况且基础教育的首要目的也不是让孩子通过学习获得多少知识,而是给孩子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挖掘知识中的思想性,获取知识只是获取知识思想性的可能性。现在家长在关注孩子方面仅仅关注成绩而忽视品德的现象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品德决定它往哪倾斜。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孩子的评价方面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四)家长应督促孩子准时完成作业

随着儿童慢慢适应学校生活,家长在教育儿童上所承担的职责相应减轻,但家庭环境仍然是儿童所接触的主要环境,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是否一致对儿童顺利地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环境不是指生活在我们周边的事物,而是一种隐性的氛围。只有当儿童在学校之中的受教在家庭之中也能得到延续,他们也就不会对家庭温馨的生活产生依赖感,或者说,家庭也就不会成为他们逃避学校生活的避难所,学生之所以在家庭之中暴露出懒惰的问题,在学校产生厌学的情绪与家庭的温馨和学校施予他们的紧迫感所形成的反差有很大的关联。孩子在课堂之上能够准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而回到家之后却成了脱缰的野马,作业拖到很晚也完不成。如果家长能够要求孩子准时完成作业,那么这种家校间联系的一致性就会得到很好的持续。

(五)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开展活动

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首要目标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树立除了挖掘知识的思想性之外,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获得。既然是活动,就不可能是要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有些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比如篮球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但有些活动却是私下有非常长的准备阶段,直接在学校呈现成果即可,鉴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这非常长的准备阶段自然也就离不开家长的指导。还有一些活动除了家长的指导之外,还必须家长亲自参加才行,譬如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孝悌的传承,自然要自己的家长来协助完成。既然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岳瑛.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

[2] 董晶.加强家校合作 构建和谐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 曹艳艳.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有限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

Abstrac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 is on basis of requirements from both sides. The requirements should be bi-directional. First of all, there are the requirements on schools from families,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categories by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Secondly, the school may express requirements on families to cooperate with the educa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 bi-directional; educational management

[ 责任编辑 张亚欣 ]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
实践教学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分析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