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桑菌核病的防治经验简介

2016-03-24娄利峰魏贵林

蚕桑通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桑果果桑采果

娄利峰,魏贵林

(上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绍兴312300)



果桑菌核病的防治经验简介

娄利峰,魏贵林

(上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绍兴312300)

绍兴市上虞区自2001年开始种植果桑,开始在主要蚕区丁宅乡种植,以大十、白玉王、红果2号等叶果兼用品种为主,经过逐年发展,目前已扩展到周边五六个乡镇,用途也从叶果两用逐步过渡到现在以游客观光采摘为主。全区现有果桑80 hm2,其中集中成片面积50 hm2;果桑专业合作社二家,年桑果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另有桑果加工企业一家,主要产品有纯桑椹汁、桑果酒、桑干红等。每年桑椹采摘期,周边游客慕名前来果桑生产基地观光旅游的达十万人次以上,各类旅游大巴、自驾车12000车次以上,带动了当地的休闲旅游产业。

果桑发展从零开始到逐步形成规模,多次受到菌核病影响,其中,2005年和2007年春,由于雨水较多,湿度大,气候适宜病原体传播繁衍,菌核病大爆发。受其影响,主要果桑产区丁宅乡农户桑果平均产量不到正常产量的1/3,部分农户绝收,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严重打击了农民发展果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各类病虫害,保证桑果高产稳产,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是摆在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都做了不少努力。

1 邀请专家对菌核病的爆发原因进行了仔细分析

(1)养蚕用桑园与果桑园混栽,由于二者对病虫害防治侧重点不同,叶用桑园中桑椹菌核病孢子传播降低了果桑园防治菌核病的药效;同时,随着果桑养成年份的增加,菌核病病原(菌核或子囊盘)田间残留量增加,也加大了菌核病爆发的可能性。

(2)该地果桑栽培密度基本以330株/亩为主,且由于农户片面寻求高产,留条较多,造成桑园通透性差,湿度重,极有利菌核病的发生。

(3)防治用药种类单调,主要以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为主,由于用药年份较长,菌核病孢子对此已具有一定的抗药性。

(4)菌核病发病严重年份,果桑花期雨水较多,在影响田间用药效果的同时,多湿的气候条件也适宜真菌孢子传播繁衍。

2 对策和措施

2.1举办果桑生产培训班

由政府和合作社牵头,举办多种形式的果桑生产培训班,时间一般安排在初春,邀请包括浙江省农科院、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等在内的各级专家前往,为农民讲解果桑种植技术,传授对病虫包括菌核病的防治知识和措施,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实地操作,加深农民直观印象。

2.2建立集中成片果桑基地

选址时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水条件良好地块,要求与养蚕用桑园有一定距离,且不准间作蔬菜;对新栽果桑统一栽培模式,强调适当稀植,以亩栽果桑200~250株,行距2.5~3 m、株距1~1.1 m作为该地果桑栽植标准,这样既可减少菌核病的发生,又能更好地方便游客观光采摘,做到了一举二得。

2.3统一肥水管理

排灌设施完善,桑园内应深沟高畦,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能通过沟渠及时排水,干旱时也能及时灌水搞旱。

注重施肥质量,强调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多施有机肥、绿肥和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树体抗病机能。具体做法:采果结束夏伐后一次或多次施用有机肥,以腐热的栏肥、豆饼为主,或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配施,以促发更多新枝并增加节数;入冬后至发芽前,以专用复合肥为主,并适量配施氮肥,也可配施腐熟的有机肥。同时结合施肥,对土壤进行机械或人工深翻,要求在冬季或春季施肥时对果园深翻一次,不留死角,彻底清理园地表面残留病原。

2.4统一病虫害防治原则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无公害果桑要求进行综合防治,要求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和适用,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价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

2.4.1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1)积极倡导合理稀植、合理修剪,要求各户通过控制亩桑枝条数(3000条左右)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

(2)通过技术示范,提高农民栽培管理水平,提高施肥水平,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提高采果质量,减轻桑树损伤;

(3)冬季整枝时及时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深翻树盘;采果期发现有病桑椹时,及时摘除,对落地的病椹更要及时清理,拿到园外集中深埋销毁,防止再浸染。

2.4.2化学防治

由合作社牵头,组织各个果桑栽植农户尽量统一时间,集中行动,冬季清园用3~5度的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80~100倍喷洒地面,树杆;3月中下旬桑开花时开始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液或500倍多菌灵、1000倍嘧霉胺等抗菌剂全面喷洒果桑枝、干、叶、果和地表,要求不留死角,每隔7 d重喷一次,共喷5~6次,强调不同种类药液交替使用并在采果前半个月停止;有病时,每4 d喷一次,直至少量桑果由青变红时停喷。

2.5推广设施栽培,主要是果桑覆膜栽培

根据本地气候及经年的经验,一般覆盖时间为12月底到1月上旬,覆膜前每667 m2施复合肥50 kg,并用石硫合剂清园。目前已有部分果桑种植大户,通过建造连栋大棚的形式,配合采用覆膜栽培,取得较好效果。通过近几年的观察、总结,我们认为,覆膜栽培在阻止子囊盘出土,减少菌源同时,也能增加地温,提前成熟,拉开销售季节,增加果农收入,这项技术要列入今后技术推广的重点。

3 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1)统防统治是提高治虫防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果桑种植户数多,树龄参差不一,收入不一,再加上各户家庭劳力不一,认识程度不一,组织统防统治难度较大,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由合作社牵头通知,各家各户自行实施防治措施,带来防治效果的不确定性。

(2)目前农村劳动力十分紧张,而果桑管理是一个费工费力的活,尤其土地翻耕,更是需要壮劳力才行。这也导致果桑冬翻耕或夏耕工作中有部分农户因无力实施而落空,影响了整体防病效果。

猜你喜欢

桑果果桑采果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着生母枝节位对桑果梢及桑果性状指标的影响
采果后不要放松管理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中国热科院椰子所与2家单位合作研发油棕机械采果机
摘桑果
柑橘采果前后管理技术
果桑新品种引种试验及性状分析
血虚头晕常食桑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