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规划引领淳安现代产业发展

2016-03-24徐向宏余中来邵国庆潘美良吴茂东钱建平

蚕桑通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淳安淳安县蚕桑

徐向宏,余中来,邵国庆,潘美良,吴茂东,钱建平

(1.淳安县蚕桑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1700;2.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3.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9)

以规划引领淳安现代产业发展

徐向宏1,余中来2,邵国庆1,潘美良3,吴茂东1,钱建平1

(1.淳安县蚕桑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1700;2.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3.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9)

“十三五”时期是淳安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振兴茧丝绸经典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期。产业发展正面临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严峻挑战以及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信息经济浪潮、绿色低碳要求等新趋势带来的新要求。根据商务部等八部门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蚕桑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明确“十三五”期间淳安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蚕桑产业与旅游产业、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产业现状

1.1 产业规模趋降

淳安种桑养蚕规模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进入21世纪,通过实施“大田革命”及“蚕桑西进”战略,逐步形成了威坪镇、梓桐镇、姜家镇、浪川乡和汾口镇淳西北、淳西南两大优势蚕桑产业带。至2014年,全县桑园5131 hm2,蚕茧产量4192 t,蚕茧产值达17857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4.17%,占全县GDP的0.93%;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5.06%、46.73%、19.52%、42.08%、51.05%。

1.2 品质持续优良

淳安优质品牌茧年产茧量仅占全国的1%左右,而优质茧产量约占全国的15%,是世界顶尖奢侈品牌爱玛仕等原料供应商。“千岛湖”牌蚕茧质量指标已连续10余年名列浙江省前茅。2004年“千岛湖”牌桑蚕茧、白厂丝成为浙江省名牌产品。2007年“千岛湖”牌茧丝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04年淳安县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实施蚕桑西进工程先进县。2011年淳安县列为国家现代蚕桑示范县。

1.3 技术全国前列

近10年来,淳安蚕桑系统与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在科研项目、基地建设、产品研发、技术培训和新品推广等方面全面合作,先后建成了淳安蚕桑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杭州蚕桑良种培育中心、杭州千岛湖蚕种催青中心、淳安县桑蚕丝行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科技示范基地等,构建了“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的技术创新服务链,组织实施了10多项蚕桑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为科技兴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 服务体系完善

淳安县实施“公司+农户”的蚕桑产业化经营战略,形成了种、养、收、烘、缫以及市场经营等一条龙的先进服务模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蚕桑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蚕桑产业化发展的“淳安模式”。

2 有利条件

2.1 专业分工明确

目前,全县有5000 hm2左右桑园,建有省级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市级都市农业蚕桑示范园区9个、蚕桑科技示范基地2个。形成了从栽桑、养蚕、收烘、缫丝、织造、染整、开发、设计到成品生产完整的蚕桑分工链。

2.2 区位优势明显

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处北纬30°上,全年≥10℃的积温为5000℃以上,年日照时数为2000 h,常年降水量在1200 mm左右,加上山区气候昼夜温差大,使桑叶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宜桑宜蚕。

2.3 生产基础良好

第一,蚕桑产业集聚度高。目前全县蚕桑生产虽然分布于10个乡镇,但60%以上蚕茧产量集中在威坪、梓桐、姜家、浪川、汾口,蚕桑生产是威坪、姜家、浪川、汾口等乡镇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第二,蚕桑生产面广量大,从制种、培桑、养蚕到缫丝、销售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第三,从业人员众多,经济效益总体较好,目前尚无一项产业能与之相比或全面取代。

2.4 文化底蕴丰富

淳安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新安(今淳安)人就已大面积种桑,提倡“毅中取于邱岭”。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新安(今淳安)县令徐漓“劝课农桑”。隋代的《随书》卷二四“食货志”记载:新安(今淳安)“一年蚕四五熟,勤于纺织”。南宋《严州图经》记载,自宋代以来,养蚕业便成为淳安县农民的主要副业之一。清宣统元年(1909年)淳安筹办织锦传习所。民国17年(1928年)5月,淳安县设立建设委员会,将养蚕业作为首要职能。民国19年,在遂安县(1959年建设新安江水库并入淳安县)城北门外建立桑业传习所。

2.5 政策环境有利

2015年浙江省政府将丝绸等作为我省十大历史经典产业进行打造,正式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惠蚕、支蚕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淳政发〔2015〕6号),加强和规范蚕桑产业项目资金管理,制定了各项奖励政策。以上这些均对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

3 不利因素

3.1 市场竞争无序

蚕桑产业属于外向型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大。蚕茧价格基本上是每隔3~5年一个循环,每隔2~3年一次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价格的非理性波动扭曲了市场需求,不利于蚕桑产业的发展,直接伤害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在行情低迷下,容易弃桑弃蚕。

3.2 资源利用不强

由于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造成蚕桑资源的综合研发和利用能力不强,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效益。农民种桑仅限于养蚕,桑叶、桑皮、桑枝、桑园未得到充分利用;蚕茧作为原料用于缫丝初级加工,缺乏注重发挥蚕桑产业在后续精深加工、生态环境、文化休闲等多方面的功能。

3.3 比较效益下降

总体上蚕桑生产技术与其它农业技术相比,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蚕茧价格偏低且波动较大;养蚕享受到政府补助等优惠政策少,比较效益不占优势,蚕农收入不高。

3.4 从业队伍不足

由于传统的蚕桑生产“苦、脏、累”,农村青壮年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专业学校招生大量减少,农村栽桑养蚕、良种繁育、收烘缫丝生产等多个环节新生力量补充明显不足,从业队伍老龄化趋势突出,素质下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减弱。劳动力的老龄化与短缺,使蚕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4 “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4.1 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按照“稳农致富、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的要求,以基地夯实、品牌做大和产业融合为重要途径,致力于全产业链开发;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新为主要动力,巩固优质蚕桑生产基地,推进缫丝企业资产重组,鼓励蚕桑产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加快构建适应淳安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蚕桑产业体系,把淳安蚕桑产业打造成为农民增收、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的全省历史经典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4.2 基本原则

坚持集约发展。在稳定、巩固30个年产茧25 t以上的重点村的同时,建设一批蚕桑产业强镇强村,推进蚕桑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快三大蚕桑功能区的形成。推进园区化提升改造,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加快蚕桑主导产业示范区的形成。

坚持创新引领。创新蚕桑产业发展理念,以农业文化遗产理念保护桑园基地,以工厂化生产方式组织蚕桑生产,以工业旅游优化产业经营结构,加快一产接二连三。

坚持综合开发。大力开发桑、蚕、茧、丝资源新用途,将传统蚕桑产业链向文化旅游、食品工业、医疗保健、新型化工、建筑材料、环境保护等领域延伸,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蚕桑产业链,大幅度提高蚕桑资源利用效率,构筑蚕桑产业效益新的增长极。

坚持融合互动。顺应产业相互交叉渗透的重要趋势,充分挖掘淳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蚕桑产业的文化底蕴,加快推动蚕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旅游产业相互之间的融合发展,使蚕桑产业从传统的种、养、收、烘、缫一条龙向具有生产、绿化、观光、旅游、体验、休闲乃至教育于一体多项功能的现代蚕桑产业转变。

坚持互联网+。加快“互联网+蚕桑”、“互联网+收烘”、“互联网+缫丝”等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蚕桑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全面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电商换市”,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蚕桑产业与文化创意、观光旅游等产业之间的各个环节,推动蚕桑产业智慧化、文化化和观光化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4.3 发展目标

围绕率先实现从传统产业向“产业+文化+旅游”现代产业转型的发展战略,明确到“十三五”时期淳安蚕桑产业转型“三个更加”的发展目标。

更加稳固的产业基础。到2020年,全县桑园面积稳定在3333 hm2以上,规模园区达到60%,蚕茧产量2500 t,优质茧率80%,蚕桑综合产值3亿元以上。

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到2020年,蚕桑业产值达到3亿元,占比42%;缫丝业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占比16%;蚕桑文化旅游业产值达到3亿元,占比42%。

更加平衡的产业布局。到2020年,蚕桑业进一步向威坪镇、汾口镇、姜家镇、梓桐镇和浪川乡集中集聚,三大集聚区完成蚕桑业产值占全县比重稳定在80%以上,五大蚕桑业综合体占比在60%以上,综合体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千岛湖“蚕桑之路”休闲旅游度假区力争成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5 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现代蚕桑业

到2020年,把淳安蚕桑产业建设成为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县形成“东部创意蚕桑功能区、中部综合蚕桑功能区、西部精品蚕桑功能区”三大区域。东部创意蚕桑功能区主要包括千岛湖镇、临岐镇和文昌镇,重点发展蚕桑产品展示、蚕桑技术研发、蚕桑科技教育等蚕桑文化创意体系;中部综合蚕桑功能区包括威坪镇、梓桐镇,重点发展蚕桑特色小镇、蚕桑民俗文化、蚕桑健康产品等等;西部精品蚕桑功能区主要包括姜家镇、枫树岭镇、汾口镇和浪川乡,重点依托龙泉茧站蚕桑科普馆、下姜村蚕桑文化体验以及连片万亩桑田等优势,进一步完善蚕桑业生产模式,转变蚕桑业发展方式,积极延伸蚕桑产业链,发展新型蚕桑发展模式,大力提高蚕桑业的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科技贡献率、资源利用率。

5.1 建立完善现代蚕桑体系

在桑园连片、规模上万的威坪镇、汾口镇、姜家镇和浪川乡,优化提升科学种桑养蚕业;大力发展省力化蚕桑产业;鼓励发展桑果、桑叶茶等蚕桑产品深加工;提升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蚕桑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5.2 大力发展综合体蚕桑业

借鉴台湾休闲创意农业发展经验,以蚕桑基地建设为载体,以蚕桑文化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拓宽蚕桑业功能,融合蚕桑产业发展,高标准推进现代蚕桑业综合体建设。至2020年,全县建成“千岛湖蚕桑印象之旅、威坪蚕桑特色小镇、下姜村蚕桑体验区、姜家蚕桑风情小镇、汾口蚕桑创意园区”5个高品位现代蚕桑业综合体,休闲观光总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

5.3 创新发展高效蚕桑业

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蚕业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现代蚕桑业技术支撑体系,强化技术成果转化,提升蚕桑产品深加工。加快推进蚕桑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努力提升蚕桑业效益。

5.4 加快打造智慧蚕桑业

加快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化蚕桑业设施的推广。通过建立基于遥感技术的蚕桑业务监测系统,实现主要桑树的面积、长势、灾害、产量等信息的动态监测。开发面向精准蚕桑业应用的蚕桑地理信息系统,全力打造智慧蚕桑业。推进建设集种、养、收、烘一条龙的大数据下统一为农服务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做到蚕农与企业互动密切,对市场行情实现资源共享[3]。

6 主要任务和实施保障

6.1 完善蚕桑创新体系

以推动淳安蚕桑产业创新发展,建设省级优质桑蚕茧生产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强平台载体创建,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构建以蚕桑生产主体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政金产学研用结合的蚕桑创新体系,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1.1 推动蚕桑创新载体平台建设

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提升共建创新研发平台载体水平,在威坪、姜家、浪川、汾口等蚕桑主产乡镇,大力开展桑树新品种、蚕种、养蚕新技术、新蚕药、桑树专用药肥、缫丝新工艺、桑蚕茧丝产品及其副产品的深度综合开发利用、桑园套种套养等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发挥淳安蚕桑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淳安县桑蚕丝行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科技示范基地等机构的作用。适度加大科技孵化器建设力度,完善公共实验室、中试装置、检测平台、信息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等蚕桑配套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6.1.2 大力培育蚕桑创新主体

大力支持蚕桑技术(研发)中心、蚕桑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落户淳安。推进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等参与或共建蚕桑相关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校企联盟、技术转移联盟等,增强县茧丝绸总公司等的协同创新能力。

6.1.3 加快推进蚕桑成果转化

加快建设蚕桑科技成果产业化承接平台,到2020年,95%以上“十天养蚕法”标准示范点建成品位高、辐射面广的三星级以上示范点。加快推进桑园流转,复制“千岛湖现代蚕业示范农场”模式,开展“农场式规模化养蚕”。加快蚕桑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和机制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中介服务机构。多渠道筹措和建立蚕桑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积极引导实施各类蚕桑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

6.2 加强信息技术助推蚕桑产业升级

以蚕桑示范园区、优质桑蚕茧生产保护区为基础,着力推进种桑、养蚕等的规模化与工厂化;加强桑园管理的信息化,蚕桑产品及副产品营销体系的网络化;加大桑园生长态势及病虫害的自动测控及远程数据传输、自动分析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快养蚕新机械、设备与工艺的信息化研究与试验,如全自动温控小蚕专用蚕室,在试验成功基础上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收烘茧的自动化水平。加快推广“智慧蚕桑”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开发运行“蚕茧收购管理信息系统”,到2020年,力争将全县所有蚕农信息录入数据库,实现蚕种订购配送、蚕茧收购、蚕农款项结算、蚕茧收购数据分析等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有效提升公司蚕茧收烘管理水平和为农服务质量。打造“互联网+现代蚕业”,利用互联网提升蚕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行业“种养加游”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蚕桑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蚕桑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套种套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蚕桑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6.3 积极培育蚕桑主体

6.3.1 重点扶持龙头蚕桑企业

积极对接我省“三名”企业和杭州市大企业培育政策,通过要素供给、金融支持、财政奖励、项目审批等方面倾斜扶持,提升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和丝业集团竞争力。

6.3.2 着力引进高端丝绸企业

面向省内外、尤其是杭嘉湖等地如凯喜雅集团、万事利集团、丝绸之路集团、嘉欣丝绸集团等实力雄厚的行业优势企业,依托淳安的优质茧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淳安优质茧基地与蚕桑产业。

6.3.3 提高蚕业组织化水平

组织实施茧丝绸龙头企业和示范性蚕农专业合作社培育建设,进一步增强蚕桑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新增省级以上农业蚕业龙头企业和示范专业合作社各1家,市级以上农业蚕业龙头企业3家和示范专业合作社5家。强化蚕桑大户和蚕农经纪人培育,推进“自然人”向“法人”转化。积极引进高端农业人才,引导大学生在蚕桑领域的创业。

6.4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6.4.1 加快桑蚕茧丝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强化蚕种场、催青中心库房与配套设施的更新、维护与保养;继续强化桑园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设施和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桑园基地道路、水渠、蚕沙处理池、沼气处理池等养蚕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创新研发桑园专用肥料和农药、蚕药的投入;加快推广使用木框、加温器、切桑机等器具,重视小蚕专用桑园建设;继续新建、改扩建现代化蚕室和高标准“十天养蚕法”专用小蚕室;加快茧站搬迁、改扩建进度,加强收烘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和更新;继续强化“千岛湖”茧丝品牌建设和“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干茧销售体系建设。

6.4.2 推进蚕桑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结合姜家蚕桑风情小镇、威坪蚕桑特色小镇及下姜村蚕桑文化体验园等“五大蚕桑综合体”建设,高标准推进道路、停车场、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绿色、低碳、优质为理念,着力山地车道、健身步道等蚕桑运动观光,加快“蚕家乐”标识系统建设,合理规划设置停车场,完善山区供电、供水、消防、污水管网设施,实现生态保护与蚕桑旅游休闲协调发展。

6.4.3 加大蚕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重视蚕桑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完善种桑养蚕污染物、污染源的监测与信息发布系统,形成覆盖蚕桑产业全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网络,逐步建立基于蚕桑生态系统的碳排放、碳交易的补偿机制。注重桑树品种的改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运用生物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加大桑叶、桑枝等的深度综合开发利用;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蚕,集中蚕沙处理和开发利用。

猜你喜欢

淳安淳安县蚕桑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渔舟唱晚
淳安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淳安县2014年晚中秋蚕大幅度减产原因的分析与思考
淳安:举办首届淳商大会
浙江省暨杭州市纪念第46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在淳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