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螟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研究进展

2016-03-24苏航冯世民施国方王华兵

蚕桑通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辛硫磷抗药性桑园

苏航,冯世民,施国方,王华兵*

(1.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2.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桑螟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研究进展

苏航1,冯世民2,施国方2,王华兵1*

(1.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2.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桑螟是桑园的主要害虫,由于气候、防治不当等原因,近年来在我国蚕桑主产区频繁发生,给当地桑农带来严重损失。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桑螟对杀虫剂抗性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桑螟抗药性机理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桑螟;抗药性;抗性机制;综合防治

桑螟(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寄主植物单一,尤其近年来暴发成灾,危害十分严重。2014年浙江北部蚕区的嘉兴市、湖州市第4、第5代桑螟暴发,给秋蚕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一直以来桑螟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杀灭防治为主,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加农民负担,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本文主要论述了桑螟抗药性的研究进展、抗药性机制以及桑螟的防治措施,以期对桑螟抗药性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桑螟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1 桑螟的生物学特性

桑螟是一种属于鳞翅目螟蛾科的桑树害虫。国内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广西、广东、四川、山东、台湾、安徽、江西、湖北、广东、贵州等植桑区。国外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日本、印度等。

桑螟幼虫具有卷叶习性,夏秋季节桑螟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俗称“开天窗”[1]。桑螟具有世代重叠的现象,以老熟幼虫的形态越冬,成虫具有趋光性,善于飞行[2]。

2 桑螟抗药性研究进展

2.1 桑螟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白锡川[3]等人在2002年调查了浙江省主要蚕区桑螟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程度,使用浸叶法。结果表明浙江省五个蚕区桑螟对氨基甲酸酯类抗性有三个级别:长兴为1.3倍,属于敏感级别;湖州市区、嘉兴秀洲、海宁等地抗性倍数分别是:3.3、4.2、4.1倍,属敏感性降低级别;桐乡为7.6倍,是低水平抗性。

2003年,白锡川[4]等人又对浙江3个蚕区的桑螟对灭多威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海宁、湖州、缙云分别为35.2、9.7、5.1倍。湖州和缙云的抗性还在较低水平,而海宁地区的桑螟已经接近高水平抗性。

2.2 桑螟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

白锡川[4]等人在2003年监测了浙江省3个蚕区的桑螟对桑园常用的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海宁、湖州、缙云三个地区对敌敌畏抗性,分别为6.5、8.2、3.8倍;对毒死蜱抗性,分别为2.3、5.9、1.45倍;湖州地区和缙云地区对辛硫磷抗性,分别为5.1、3.2倍。

2013年施国方[5]等人调查了湖州地区桑螟对有机磷农药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湖州不同的地区对有机磷的抗性水平不同,抗性最强地区为吴兴区湖东蚕桑园,其他依次为南浔区菱湖镇、千金镇、湖州市农科院、和孚镇、善琏镇、练市镇。2015年,白锡川[6]等人通过对湖州地区桑螟抗性调查结果显示,辛硫磷在湖州地区近11年使用中桑螟抗性没有出现增长。因此他们监测了桑螟幼虫不同生长阶段对辛硫磷耐药性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螟幼虫不同生育阶段对辛硫磷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2龄期最敏感,之后随着龄期增长敏感性逐渐降低,高低相差6.8倍。

2.3 桑螟对各类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白锡川[4]等人的监测结果表明:抗灭多威的桑螟品系对毒死蜱不存在交互抗性,因此在对灭多威已产生很高抗性的地区,防治桑螟时可交替使用毒死蜱与灭多威,以延缓桑螟抗性发展。

3 抗药性产生的机制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害虫抗药性是一种动态的,涉及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遗传学等诸多方面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害虫对杀虫剂抗性增强。抗性被定义为一个群体由于长期、过度地暴露于一种毒素而导致的基于遗传的对该毒素敏感性下降的一种现象。这种敏感性下降的机制是该群体对于由这种毒素导致的不同死亡率在进化上的一种响应,这种机制经过若干代之后会导致群体内控制抗性机制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增加。

导致化学杀虫剂抗性产生的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躲避行为、表皮渗透性的降低、解毒代谢的增强或者靶标敏感性的降低等。实际上主要的两种机制是由于后面两种。解毒能力的增强经常是由于特定的一些超基因家族的一个或几个成员的突变或者上调表达造成的,这些基因家族包括细胞色素P450超基因家族、羧酸酯酶超基因家族以及谷胱甘肽转移酶家族。解毒代谢增强产生的抗性具有广谱性,因为解毒酶可以代谢不同的有毒化合物,这也为交叉抗性的产生提供了基础。靶向位点突变导致的抗性具有特异性,它往往是对一类具有特异性靶位点的化合物发生。关于昆虫靶标抗性研究则集中在杀虫剂三大作用靶标乙酰胆碱酯酶、电压门控钠通道和GABA门控的氯离子通道。目前关于桑螟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有关桑螟的抗性监测、机理和治理策略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4 桑螟的防治措施

桑螟由于其世代重叠和卷叶的习性使得对它的防治存在着诸多难点。根据桑螟对杀虫剂抗性的机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桑农应当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观点,采取“治上压下”的防治策略,在各地区全面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4.1 饲养管理方面防治措施

养蚕期可以进行人工捕捉,修剪桑螟吃过的桑叶,整理枝叶,将捕捉到的桑螟及时焚烧处理。秋蚕结束后要及时对蚕室内外进行彻底清扫,将养过秋蚕的蚕具、蚕室、蔟具门窗缝隙及周边环境全部清理干净。冬季应及时剪掉枯枝枯叶,减少桑螟可以依附的过冬场所,可在桑螟越冬前用束草诱杀越冬幼虫,也可以用杀虫灯进行诱杀。

4.2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应该做到适时适量及重点防治。桑螟防治的最佳时期在1~2龄,这个时候桑螟仍未卷叶,药剂防治效果较好。对于化学杀虫剂的选用应该注意:杀虫剂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浓度使用,不能加大浓度滥用。增效杀虫剂的混用能减缓抗性的发展,轮换使用具有不同化学作用的杀虫剂比单独使用更能减缓抗性的产生。实行小蚕用叶桑园与大蚕用叶桑园使用不同药剂配方划片治虫,用叶前须做好桑叶的试喂工作,防止家蚕农药中毒。

可以选用的杀虫剂有很多,对3~5龄幼虫可以用1000倍的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7]。对于4~5龄幼虫可以用1000倍的杜邦40%超快可湿性粉剂[8],由马惠[9]等人研究的溴虫腈对家蚕和桑园害虫的毒理实验可知:溴虫腈是适合防治桑园害虫又对家蚕较安全的药剂。越冬封园时可以选用2000倍的杀灭菊酯。

4.3 生物防治措施

于军香[10]的研究发现:桑螟绒茧蜂和菲岛长距茧蜂是桑螟幼虫期的两种优势天敌昆虫,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优势天敌可以有效控制桑螟的发生及其危害。所以对桑螟绒茧蜂和菲岛长距茧蜂进行人工大量繁殖,提高野外桑螟的天敌数量,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持当地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地区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4 做好虫情的监测

要正确的掌握当地的桑螟世代发育情况,建议在重点蚕区设置桑园病虫害监测点,此外还应该指派专人蹲点监测预报桑园实地的虫情,随时掌握桑螟发生动态,以备在第一时间发布防治信息。

5 结语

综上所述,有关桑螟抗药性的研究很少,而且大多停留在抗性监测方面,涉及到桑螟抗性的分子遗传学、抗性基因频率、抗性变异诊断等研究,特别是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鲜有报道,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开展桑螟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1]钱祥明,洪志英,王卫明,等.桑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蚕业科学,1995,21(1):50~52.

[2]李开莉.桑螟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四川蚕业,2016,44(3):38~38.

[3]白锡川,杨海江,柳丽萍,等.桑螟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调查[J].蚕桑通报,2003,34(1):20~23.

[4]白锡川,吕美坤,张德明.桑螟对桑园常用农药抗性调查[J].植物保护,2005,31(6):81~83.

[5]施国方,赵丽华,白锡川,等.湖州地区桑螟对有机磷农药抗性调查[J].江苏蚕业,2014,36(1):15~16.

[6]白锡川,施国方,陈梦姣,等.桑螟幼虫对辛硫磷抗性调查[J].江苏蚕业,2015,37(2):12~13.

[7]沈汉初,白锡川,沈玉丽,等.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防治桑园害虫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77~79.

[8]熊彩珍,王建新,顾立明,等.杜邦超快40%可湿性粉剂防治桑螟的药效试验[J].蚕桑通报,2006,37(2):28~29.

[9]马惠,王开运,王红运,等.溴虫腈对家蚕和桑树害虫的毒力比较[J].昆虫学报,2006,49(4):599~603.

[10]于军香.桑螟寄生性天敌资源及其优势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3.

Progress in the Insecticide Resistance of Mulberry Moth(Diaphania pyloalisWalker)

SU Hang1,FENG Shi-min2,SHI Guo-fang2,WANG Hua-bin1*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 2.Huzhou Agricultural Academy Sciences,Huzhou 313000 Zhejiang,China)

The mulberry moth,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sts,causes serious damage to mulberry.In recent years,the climate and improper use of pesticides often cause mulberry moth outbreaks,which brings serious losses to the local mulberry farmers.In this paper,the recent advances in insecticide resistance of mulberry moth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mulberry moth;insecticide resistance;resistant mechanisms;integrated control

S888.72

A

0258-4069[2016]03-0017-03

浙江省省级公益技术应用研究(2016C32005);湖州市科技项目(2015GZ06)

苏航(1993-),女,山西陵川人,硕士研究生。E-mail:408122144@qq.com

王华兵,男,副教授。E-mail:wanghb@zju.edu.cn

猜你喜欢

辛硫磷抗药性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国内辛硫磷的应用研究进展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家蚕中肠内对辛硫磷耐受性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钆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及用于吸附辛硫磷的研究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