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制内医生集团”:突破与隐忧

2016-03-23刘建茂

决策 2016年2期
关键词:行医执业体制

刘建茂

“医生集团”的概念获得官方支持,越来越多的医生脱掉了“脚镣手铐”。特别是“大家医联”的探索,在我国医疗史上尚属首例,极具风向标意义。

2015年11月1日,国内首家体制内医生集团“大家医联”又迈出了变革的重要一步——与国内体检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爱康集团携手,共同启动北京爱康君安大家医联门诊中心。这一探索将为客户带来更多选择,比如患者在体检查出病情后,可直接享受来自“北上广”三甲医院的专家门诊、私人医生、医疗转诊及手术安排等绿色通道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更大作用,让患者节约更多就医成本,实现从深度体检到诊断医疗的无缝对接。

在过去的一年,作为医生走出体制、展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象征,各式各样的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医生集团已达30余家,执业类型包括体制内、体制外、线上三种。其中,“大家医联”作为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先行者,更是获得了北京市卫计委的力挺。

那么,在政策利好和人心思变的加持下,体制内医生集团取得了多大突破?还面临哪些体制的掣肘?

“大家医联”横空出世

“大家医联”的概念,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主任医师孙宏涛最先提出。4位创始人除孙宏涛外,还有另一名医生、一名医疗投资人和一名律师。他们都是朋友,因为理念相同,所以自发走到一起,在饭桌上完成了启动仪式。

2015年3月4日,孙宏涛在自己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上发布信息,向医生同行们征集合伙人:“北京首个多点行医医师互助平台启动,首期创业诊所项目征集合伙人,您不需离开体制,您平等享受股份,只要您有一颗创业的心,我们一起努力!”这是一个多点行医医师互助平台,其基本想法是:平台上的医生并不需要离开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如果有对优质医生资源的需求,集团提供平台进行资源对接;另外,对想开诊所的医生,集团可以帮助其诊所真正落地。

这条微博消息拨动了很多医生的神经。不到两周时间,已有近100名医生报名跃跃欲试,多家投资方表示出浓厚兴趣,一些民营医院有合作意向。在经过审核后,他和另外27名来自北京几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开始组建体制内医生集团,并在两个月内完成了内部构建,随后正式注册北京医生联盟有限公司。

与体制外医生集团不同之处在于,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医生依然拥有公立医院的编制。以“大家医联”为例,这家体制内医生集团将主要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集团核心成员,实行合伙人制,给与合伙人股份;一类是签约医生,实行签约制,多劳多得。进入医生集团的人可以选择成为享受股份的合伙人或是仅仅注册行医的执业医师。

医生集团不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而是一个组织化的公司,做得好的公司集团甚至获得投融资。其优势显而易见:一是为集团内的自由执业医生搭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桥梁,为医生打造个人品牌。医生集团负责为他们提供行医资源,为他们解决行医过程中除了看诊手术以外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是医生集团最重要的价值。二是帮助有志于创业的医生实现梦想,成为医生创业的“孵化器”。三是为患者个人和民间医疗机构提供优质医生资源。不管是患者还是民间医疗机构都可以通过“大家医联”联系到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

破解了哪些难题

2014年12月,北京市实施了新版多点执业政策,取消了院长书面同意的审批环节和执业地点数量限制。而这一壁垒的打破,被业界看作是盘活医生资源的重大举措。

医疗资源原本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个别名医。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要同固化的医疗格局之间的矛盾。如何让淤积在公立医院系统里的医生流动起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是解决目前中国医疗系统供需矛盾的关键。医生多点执业逐步放开后,越来越多的医生脱掉了“脚镣手铐”。无论是多点执业抑或自由执业,医生集团的行医模式对于打破过去固有的医疗体制结构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在业界看来,医生实现自由执业可能会成为改变固有医疗体制的关键一步。

过去的医疗体制下,医生的服务诊疗费用定价很低,医院通过医生的劳动来实现药品的高附加值,以药品的高利润拉动医院的经济效益。医生待遇不高被指为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疗腐败的根本原因。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行,让医生可以花费一些时间在医院外获取报酬,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使得医生能够得到可观的报酬。公立医院因此也能通过政策置换获取医生的支持,推动改革,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

医生集团的出现,对于促进医疗资源向社会流动,通过与民间医疗机构的合作。民间医疗机构因为医生集团优质医生资源的加入也能推动民间医疗机构的发展。让民间医疗机构焕发出光彩,让公众对民间医疗机构的看法在一个个手术中逐步改变。

此外,医生集团有助于医生实现个人价值。这些年来,新医改的一个响亮口号,就是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从医生待遇上来讲,医生集团能够实现有效补偿医生收入。因为诸多原因,公立医院的医生在待遇上呈现收入与付出不配比的现象,这是公立医院医生待遇制度的制度缺陷。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无疑是通过市场配置医疗资源,解决医生价值的市场定位。医生市场化能够为医生的服务提供正确定价,改变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现象。

谨防潜在的缺陷

体制内医生集团作为新生事物,需要时间来检验。当前存在的一些缺陷,尤须谨防和破解。

首先,医生集团面临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规范。如对其机构性质的定性,其服务内容和执业范围怎样划定,其资金来源于哪里等亟待规范。医生集团的基本理念是医生自愿分工合作,用股份制或签约的方式成立独立法人,用各自的优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分享收益。其收益如何分配,与合作医疗机构的利润分成等也都需要规范。如何监管、规范医生集团,目前法律法规存在真空。有法律专家提醒,医生集团注册为法人,如果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则不能从事诊疗活动。

其次,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医生行医时间受原单位工作时间限制。目前的多点执业其实还是“加班执业”,医生大多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其他地点执业。由于医生集团医生多为大医院的有身份地位的医生,其正常工作时间内工作量一般是满负荷的。医生集团内执业医师的诊疗时间是有限的,目前来看多点执业从根本上来说并不能增加供应,仍处在有效供给依然不足的状态。

再次,医生集团的客户暂时与普通大众“绝缘”。医生集团在成立之初选择名医生加盟,其眼光也是瞄准有需求的高端患者客户。普通患者在高昂诊费面前只能望而却步。医生集团定位于入驻高端民营医院,其患者势必与常规医保绝缘,占主流的无疑是自费病人。由于国内目前医保都和定点医院直接挂钩,普通医保病人想要获得优秀医疗资源依然只能去大医院排队。

尽管医生集团仍有不足,但主流看法是肯定的。对待这一新生事物,要秉持开放的心态,进一步跟踪、调研及总结,真正推进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落地。

(作者为中央党校博士生)

猜你喜欢

行医执业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