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发展,在应对挑战中前行

2016-03-23杨英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报告政府经济

杨英杰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既有忧思,更有希冀。李克强总理2015年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时对经济形势讲了三句话: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概括细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的体会。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从国际看,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一言以蔽之,2016年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一年。细读近两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能不体悟到其中沉沉的忧思。

其一,外贸形势严峻。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分解的25项任务,24项完成了,只有一项没有完成,进出口原定增长6%,2015年不增反降,比2014年下降7%。主要原因是外需低迷、内需放缓、价格下跌、要素成本持续快速上升等多种因素叠加之影响。虽然我国出口增速好于全球和主要经济体,且国际市场份额增加,但在世界经济整体环境起伏不定的背景之下,2016年出口形势仍相当严峻。

其二,就业压力增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将经济增长目标从去年的“7%左右”下调为“6.5%~7%”。正如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解释的,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特别是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有学者估计最主要的6个产能过剩行业裁减10%的产能,将直接导致约200万员工下岗,虽然占整体非农就业的比重仅为0.3%~0.4%,看似微不足道,但失业很可能集中在部分行业和地区,对当地经济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压力。

其三,经济下行持续。

随着GDP总量的不断累积,目前已达60万亿的巨量,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道理虽如此,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在社会治理难度不断上升,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须加速之时,经济增速的下降对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所需的时间之约束凸显。

以上三点忧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为显著。但问题倒逼改革,发现问题就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办法和希望就在其中。我们无法左右外部环境,但内部经济社会秩序的重构,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到这一点。

其一,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前提,须是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自由市场空间的存在,需要破除各种行政性垄断所依赖的种种制度藩篱,强调依法治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比如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修改和废止有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等。做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其二,相机抉择,投资引领。

政府报告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对于2016年来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外部环境之下,我国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应在预期之中,同时配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保持经济增速,稳定就业形势,当是保增长的主要措施。

其三,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为政之道,民生为本。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等等,皆是事关百姓福祉的大事,亦是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建设。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我们有着坚实的制度和经济社会基础。正如报告中所言,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报告政府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报告
报告
报告
经济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