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对华反倾销案愈演愈烈原因、影响及对策*

2016-03-23张若思

关键词:对华印度出口

张若思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福建福州 350016)



・经济研究・

印度对华反倾销案愈演愈烈原因、影响及对策*

张若思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福建福州 350016)

印度作为我国的邻国,两国之间交往源远流长。进入到21世纪后,两国经济发展迅猛,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伙伴,但与此同行的却是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近年来,印度对我国发起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案件,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从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史说起,探讨了印度对华反倾销加剧的原因,包括印度政府态度、中国经济地位以及中国企业的消极应对表现等。通过分析反倾销的不利影响,力求寻找可行有效的解决策略 ,为今后中印两国经贸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印;反倾销案;原因;影响;对策

2016年2月23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碳酸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终裁,建议继续对自中国进口的碳酸钡征收96.94-144.82美元/吨的反倾销税。[1]2016年2月5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同步数字传输设备(SDH)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终裁,建议对自中国进口的SDH继续征收最高86.59%的反倾销税。[2]早在2009年12月8日,印度就棒打中兴、华为等公司的SDH,其中征收华为公司50%、中兴公司、烽火公司236%的重税。[3]2016年1月28日,印度消费税和海关中央委员会发布公告,接受商工部2015年12月5日对原产于中国的三聚氰胺做出的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继续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331.10美元/吨。[4]2016年1月27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应国内产业申请,决定对自中国的弹性单丝进行反倾销调查,主要涉及印度海关54041100、54024400、54026990税号产品。[5]2016年1 月1日,应Banco Products(India)Ltd.申请,印度商工部对原产于中国的铝散热器及其组件和散热器芯反倾销立案。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87089100。[6]

新年伊始的2016,短短两个月间印度便频频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制裁,手段残酷,后果严重,再次引发热点关注。事实上,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起,印度对华反倾销立案之多,制裁力度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亟需我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高度重视与应对。

一、中印贸易之间的现状

(一)中印贸易发展进程

自古以来,中国与印度相互依靠,两者同时屹立在亚洲大陆,都是人口大国,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印度是中国对外贸易不可缺少的重要合作伙伴。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的产品从在国内销售转向整个国际市场。印度是我们的邻国,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近年来,两国贸易往来飞速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29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4年的706.5亿美元,14年间增长了23倍,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在中国贸易版图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2008年,中印贸易总额517.8亿美元,中国在印度的贸易额位列第二,而至2010年,中国成功取代阿联酋跃居为印度第一大贸易国。[7]从2012年起,在新一届领导人的带动下,中印政治关系更是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高层之间来往日趋频繁。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中印两国同意努力实现 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目标。[8]

(二)中印贸易频繁遭遇反倾销

1.印度不断对我国发起反倾销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实力地位的提升,反倾销作为一种针对性强、杀伤力大,且有多次成功经验的法律手段,成为各国限制中国产品大量进入的有力武器。20世纪9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频繁对华反倾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了中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印度在亚洲邻国中首当其冲。印度对华反倾销是从1994年开始的,在2000年前,每年发生的案件较少,均在6件以下。而2000-2007年期间,案件数量突然有了大幅度增加:除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其余各年份案件数均在10件以上,尤其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激增,仅当年便高达15件。从1994年到2015年之间,印度总共对我国发起了180多件反倾销指控,一跃升级成为对中国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9]

2.反倾销涉及的产品范围和行业越来越广

按照HS编码分类,将每一起案件涉及的产品归并到所属行业之中。具体来说,在1994—2003年间,印度对华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主要集中于化工、机电和钢铁三个行业,针对这三个行业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81.2%。但2004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出口产品类型也愈发增多,我国受到的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范围和行业越来越广。中印之间的发展模式较为相似,这也导致了印度为保护国内贸易而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案件产品的种类多样化,包括农产、塑胶、纺织、金属、玩具、轮胎、汽车、医药、通信、IT、陶瓷以及光伏产业等。

3.反倾销涉案金额不断升高

1995年-2004年十年间,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虽多,但金额并不高,远远无法与欧盟和美国对华反倾销案动辄上亿美元相比。2002年印度对我国产品发起13件反倾销调查,涉案总金额6823万美元;2003年印度对我国产品发起的7件,涉案总金额为2830万美元;2004年6起,涉案总金额也仅为2277万美元。然而2005年,反倾销力度加大,金额骤然上升,高达2.81亿美元,2007年8.34亿美元,2008年16.7亿美元,2008年印度对中国的青霉素工业盐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为2.5亿美元(294110海关编码下进口3.3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0]

二、印度对我国反倾销加剧的原因

(一)中印之间的尴尬关系,“中国威胁论”出现

印度与我国仅一山之隔,两国本应该互相帮助,互利互进。但由于中印边界问题,中印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印度的一些高官以及媒体甚至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欧美国家在冷战后提出的,企图在某些方面对我国形成隔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实力的提高,印度的“中国威胁论”抬头,尤其是近几年,印度媒体不停地恶意传播一些不实信息,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两国友好往来,也对两国之间贸易造成不利影响。在贸易领域,印度方面担心随着中国产品的大量流入,严重损害到本国产品的销售,导致本国市场份额的缩减,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使得国家经济越发萎靡。而这所谓的“经济威胁论”,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印度的销售受阻。[11]

(二)印度对其国内企业的保护政策

由于经济自由化改革较晚,印度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缺乏技术支持,生产效率低下,在国际市场上较为缺乏竞争力。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对进入该国的产品采取诸多壁垒。尽管印度在WTO审核时做出相关允诺,但至今为止都在实行高度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我国出口遭受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有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技术性壁垒、知识产权保护、进口禁令和垄断的海关估价等,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印度对华反倾销是最主要、最常见的手段和形式。以制造业为代表,一些印度的专家认为,中国的产品在他们的国家以低价销售,扰乱了市场,由于制造业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印度不希望他们的制造业被我国的低价产品所影响,所以就发起贸易壁垒来保护该产业的发展。[12]

(三)印度不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据印度《印度教徒报》2月21日报道,印度财政部正在评估,若中国在2016年12月被给予市场经济地位将给印度国内造成的冲击。一直以来,我国深受“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影响,虽然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一些国家,我国的经济地位仍然不受认可,出口到这些国家的产品受到各种限制,这对我国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尤其是由于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而采取的替代国制,对我国产品的出口是极为不利,严重挫伤了我国出口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所谓的替代国制,是指进口国不采用我国国内的产品成本来评估我国的出口产品的价值,而是选取替代国,以这个国家的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销售价格来评估我国的出口产品,而这些所谓的替代国,往往是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日本、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由于经济实力高于我国,产品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我国,以此对比,我国的产品就成为了倾销,严重影响了投资和销售。

(四)国内企业对待反倾销案件态度消极

据统计,在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有一半案件,由于企业对反倾销制裁危害后果的认识不足没有应诉直接导致败诉。首先,企业缺乏反倾销法律知识,一些企业即使参加了应诉,又因专业人员短缺、文件材料不全、企业账目不清等原因,在应诉调查阶段,对填写答卷、接受核查等繁杂的举证实务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应诉成本高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考虑的问题。反倾销调查时间一般在半年以上,被诉企业在调查期间,要详细地提供企业经营成本、出口渠道、会计方法、企业产权等方面的资料,如对国外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还需要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还有一些因害怕其他企业不应诉“搭便车”不愿吃亏,于是各自等待观望。

三、印度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产生的影响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按照世贸组织协议的有关规定,通过立案调查和征收反倾销税等形式限制国外产品进口以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一种法律行为。合理采用这一手段,可以保护本国工业不受外来商品的威胁,从而有效打击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若使用不当甚至滥用,则会破坏贸易双方的友好关系,阻碍双方贸易的正常发展。当前国际经济下滑,我国深受印度反倾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大减少了商品出口。

(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反倾销不利于我国的外资引进

我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奉行积极的开放政策,主动打开国内市场,不断地引进外资,同时,我国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及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得外商在中国的投资能够得到较高的回报,源源不断的外商投资企业入驻我国。截至2015年,我国有55%的对外贸易为外国投资的企业所有,而这其中又有60%的贸易类型为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发展让我国慢慢往加工业大国方向靠近,大量的外来资金投入我国。2014年我国吸引了12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而2015年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与2014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而一旦我国的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该产品在国外销售受阻,将影响外商对该产品所在行业的投资热情,以致不少外商放弃对我国投资的打算,投往别国。

2.反倾销不利于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让这些年来对外出口的产品从最开始的那些低价、低科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转变为一些科技含量高、有价值的技术创新型产品。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发展进程同印度较为相似,因此新兴行业也容易重叠,我国很多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几乎都很容易遭受到印度的反倾销调查,而反倾销调查的周期长,一旦被确定为倾销,就会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不利于我国新兴产品的对外发展。

3.反倾销会对我国国内市场造成影响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这种发展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种发展方式也有极其不利的一面,特别是在当我国的出口商品遭遇到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时,一旦制裁成立,将会使大量的出口产品无法出口到进口国。为了利益,企业不得不将大量的外贸产品转为内销,容易造成国内市场的价格波动,调低产品的价格,影响市场稳定,也容易打破产品的供需平衡,造成产品积压。

(二)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1.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率大大降低

印度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所带来的高额反倾销税,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印度当地的销售成本大大增加,减弱了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出口的产品一旦被认为存在倾销行为,就会使该商品在对印度出口时受到抵制,产品出口量将会大批量地减少,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我国的产品完全退出印度市场。如2014年12月19日,印度商工部在关于产自我国的平板玻璃的最终裁决中,认为我国出口到当地的平板玻璃存在倾销行为,对其国内市场造成影响,而对我国的涉案产品即平板玻璃征收了63美元/吨的反倾销税,其后果可想而知。

2.损害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

我国企业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让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印度国内的销售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反倾销调查的出现,将使得印度国内民众转向其他同类消费商品,长此以往,将会使该产品的使用人群大幅度减少,即使保护措施结束,重新进入该市场的难度也将大大增加。且随着反倾销调查的展开,损害了企业的对外形象,由于反倾销的调查周期较长,在这段时间里,企业的销售份额往往会萎缩,产品的外在形象也会受到损害,挫伤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使得我国企业对该国市场失去信心,转而投向其他国家。无论是继续在反倾销发起国市场还是转向他国市场,企业都得付出不小的代价,这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损害企业利益。

3.容易造成连锁反应

印度频繁对华反倾销容易导致连锁效应,一旦受到反倾销调查,并且被裁定具有倾销行为,我国企业就可能因为高反倾销税的增收,被迫将产品转向他国市场,大批量的产品进入到他国市场,导致他国也开始认定我国商品存在倾销行为,于是一起跟随发动调查和制裁。而这一系列的反倾销反应,最终可能会导致我国的出口产品在的整个国际市场上销售受阻,名誉和形象受损,对我国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妨碍我国企业的对外发展。[13]

四、解决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可行性对策

(一)我国政府方面

1.积极加强同印度沟通,消除“中国威胁论”

印度国内某些人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14],错误地宣传中国经济发展对于印度的不利影响,印度国内民众若听信这种言论,会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有着抵触心理,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强与印度方面的友好往来交流。习近平主席早在2013年10月召开的周边国家外交政策会议中,就曾特意强调了我国与邻国之间的外交策略,即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强调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交流,通过这次会议来强调中国渴望与印度之间“政治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的美好愿望。两国人民应互利互助,在不损害两国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共赢,只有两个国家都发展了,才能彻底地打消“中国威胁论”。除了国家高层领导加强互访,民间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和个人也应多举办一些有益于两国人民增进彼此了解、信任和加深感情的活动。

2.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

在受到印度方面反倾销指控时,作为政府,应让我国企业正确地了解反倾销的实质和危害,引导企业主动加入到反倾销诉讼中,大力培养和聘请法律专业人才,为我国企业赢得应得的权益,确保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合理的对待。在经贸过程中,加大政府的交涉力度,极力取消那些对我国出口企业不合理的措施,争取让中印两国处在一个公平的贸易交流平台上。在面对企业对于某国市场一拥而上的情况时,指引企业开拓更广阔的消费市场,避免企业扎堆,造成倾销。整顿出口秩序,将外贸出口机制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国际市场情况,将产品价格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减少倾销指控。我国还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解决国际贸易争端,通过这个机构既可以帮助我国需要法律援助的企业,也可以监督我国企业贸易活动的有序进行。

3.争取印度对我国经济市场地位的认可

是否是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应对反倾销指控有着极大的影响,努力取得印度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能够有效减少来自印度的反倾销指控。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进程,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和扶持,让我国的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用事实向印度证明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同时我国政府也应加强同印度政府的联系,就中国的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进行深度的沟通交流,使得印度方面能够转变思想,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争取在2016年实现这个目标。

4.推动出口模式向“优进优出”转变

虽然“大进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带来了很大的一笔财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推动贸易模式向“优进优出”转变,不仅在进口上应该择优进口,如进口一些我国缺乏的高新技术产品等,在出口上也应该放弃传统的大批量出口廉价商品的模式,转向出口一些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产品产业结构转型。加强我国产品同国外产品竞争,迫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水平,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阶段迈进。

(二)我国企业方面

1.通过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或对第三方国家的投资,绕开反倾销壁垒

针对印度对我国的指控,有效的应对方法就是利用直接投资或者对第三方国家的投资,以此来绕开反倾销壁垒。对此,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主动地走出国门,在印度直接设厂或者同印度当地工厂合作,以此来减轻印度政府对中国产品充斥本国市场的恐慌行为,缓解中国出口商品对印度市场的直接冲击,帮助印度国内的劳动力就业,减少贸易摩擦。而且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将国内的一些长线产品和产业转移出去,加快我国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本土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中印两国的贸易双赢。[15]将投资转移到第三方国家也是一个避开反倾销壁垒的好方法。将某些产业的生产基地转移到第三方国家,如泰国、越南等,在这些国家生产完之后,再将商品销往印度,这样不仅有利于规避贸易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掌握他国的销售渠道,摆脱我国为他国经销商打工的角色。

2.优化我国的产品出口结构

由于我国的出口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大部分都为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贸易,价格低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为赢得市场份额,常常会将价格降低,增强出口到印度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印度与我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其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其国内民众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护其国内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产品将处于被动的地位,不断遭遇到各式各样反倾销指控和高额的反倾销税。为了应对这类问题,应该优化我国的产品出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科技创新型产业,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内在价值,加强产品的品牌附加价值,把出口品牌战略提到首位。而优化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结构关键在于人才,对此,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引进,加强劳动者的技能指导,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人才流失,由人才带动企业的转型,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实现多元化出口发展。[16]

3.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维权

在我国没有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我国与其他国家在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只能通过贸易双方自行解决,其解决情况大都不尽人意。而如今,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之一,与他国产生贸易纠纷时,可以将事件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交予合适的专家组成员来裁决。裁决结果也能在争端解决机制的监督下有效执行。当然,我们企业也不能过分依赖争端解决机制,而是应该通过学习和掌握争端机制中的规则,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规则来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我国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配合WTO争端解决机制,使我国的法律环境能够与争端解决机制相结合,有效地减少贸易纠纷的发生,维护好我国应有的权利。

4.国内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案件

在对待反倾销这个问题上,国内相关企业能够最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唯有大家团结起来积极应对,力求公平有效地解决问题。如前所述,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愈演愈烈,形势严峻迫在眉睫,企业更须积极应诉,参与调查,主动勇敢地利用法律来防止反倾销被肆意滥用。很多时候,我们的出口产品被强制性扣上了倾销的“罪名”,而相关企业却不积极应诉,致使被征收大量的反倾销税,失去当地的市场份额。其实,很多情况下我国企业在面对反倾销指控时是能够胜利的,但由于自己不作为而导致的惨败是非常可惜的,努力过方能无悔。

企业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出口产品的生产情况,调查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价格、生产成本等,合理制定产品出口价格、出口数量,避免出口过量、过低销售,造成倾销。同时,企业应做到标准化生产,熟悉产品生产的每一过程,这样一旦遇到倾销指控,能够及时出具各种证据,证明我们的产品不存在倾销行为。当然,我国出口企业还应依法参与国际竞争,不盲目跟风生产,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追求以质取胜,而非以量或者低价取胜,尽可能地避免遭遇反倾销指控。

五、结论

中国与印度是近邻,又是世界上最大且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都是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两国关系不但对各自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世界有重要影响。中印之间的贸易纠纷,对经济负面影响巨大,如果我国的出口产品无法在印度市场上存活,也会损害了印度消费者的利益。为了两国的发展,必须加强两国之间的政治沟通与文化交流,为经济贸易往来畅通无阻创造条件。同时我国企业也要积极与印度市场方面协调,规范出口,公平有序地与印度企业竞争,为维护中印两国的经贸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印度发布碳酸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终裁[OL].环球网,2016-03-07.

[2]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印度对SDH传输设备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OL].环球网,2016-02-24.

[3]汪小星.印度反倾销棒打中兴华为 商务部紧急应对[N].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2009-12-19.

[4]史晓初.印度对华三聚氰胺继续征收5年的反倾销税[OL].中塑在线网,2016-02-17.

[5]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印度对弹性单丝发起反倾销调查[OL].商务部网,2016-01-29.

[6]商务部.印度对铝散热器及其组件和散热器芯发起反倾销调查[OL].新浪财经网,2016-01-06.

[7]史博超.中印经贸合作潜力巨大[N].国际商报 ,2015-05-15(3).

[8]深圳商报.中印贸易将达千亿[OL].新浪网,2015-07-08.

[9]程雪芳,鲍芳.中国成为反倾销调查重点对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24):222.

[10]刘治山.浅谈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J].国际商贸,2014(7):141,144.

[11]杨占清,杨惠惠.论中印贸易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24):51-52.

[12]高巍,等.中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5).

[13]杨启.印度对华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14]赵培华.我国出口遭受国外反倾销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6):78-79.

[15]綦建红.国际投资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1-50.

[16]宋利芳.中国的反倾销摩擦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2):5-15.

(责任编辑:张 蕾)

The Causes,Ef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ti-dumping Cases against China Intensified in India

ZHANG Ruosi
(Fuj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Economic College,Fuzhou,Fujian,350016)

India is China’s neighboring country with a long relationship.Since the new century,India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eign trade countries of China with the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the consequent trade friction was intensified.India has launched more and more trade barriers against China.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India and China,inquiring into the reasons of intensified anti-dumping from the attitude of India government,China’s economic status and the negative coping behaviors of Chinese enterprises.By analyz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nti-dumping,the author strives to find feasible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so a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future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hina and India;anti-dumping case;cause;effect;countermeasure

F752.02

A

1004-342(2016)04-46-07

2016-03-06

张若思(1981-),女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

猜你喜欢

对华印度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美行业协会众声反对白宫新的对华关税威胁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印度式拆迁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