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探析*

2016-03-23赵国涛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疆物流中心



新疆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探析*

赵国涛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新疆发展带来了机遇,商贸物流中心是新疆打造核心区“五中心三基地一通道”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新疆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对策,从而为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尽一份力。

关键词新疆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一、新疆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优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的确立为新疆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依托目前良好的外贸发展形势、日渐成熟的国际物流体系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缘、人文优势,新疆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将稳步推进。

(一)良好的外贸发展形势为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奠定基础

1.新疆外贸总体状况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周边与8个国家相邻,拥有着17个一类口岸和12个二类口岸,这为新疆发展外贸提供了良好的地缘优势。据统计,2009年新疆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38.28亿美元,而到201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到276.69亿美元,短短5年时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已增长一倍。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逐步建设,新疆作为核心区,外贸将会稳步发展。

2.新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能力不断增强

作为进出中西亚地区的主要通道,新疆抓住这一优势积极努力发展和培养本地区经济的中坚力量,力促外贸发展。特变电工、野马集团等民营企业的崛起,以及其他强大的国内外民营大企业的进驻,均为新疆发展外经贸提供了支撑。据统计,2014年新疆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508家(上市公司6家),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035个,合同金额63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9亿美元)。新疆利用外资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67万美元上涨到2014年的1070万美元,可以说,新疆的外贸正在稳步发展。

图1 2009~2014年新疆进出口贸易额

(二)日渐完善的国际物流体系助推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1.国际大通道建设日臻完善

航空方面,新疆不仅已经实现与中亚五国的全面通航,而且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欧洲国家的直航对接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当前,新疆正凭借36条国际航线积极完善“区内成网,东西成扇”的航空网络布局;铁路方面,新疆不仅依靠“四纵四横”主骨架加速走出去步伐,而且渝新欧、汉新欧、长安号等穿越新疆的国际货运班列的通行也极大密切了新疆与中西亚和欧洲的联系,促使新疆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固;公路方面,截至到2014年,新疆已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等5个国家开通了107条国际运输线路,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物流、人流在国际间的流通。据统计,2010年新疆国际道路货运量为200万吨,而到2014年,新疆国际道路货运量已达442.21万吨,4年的时间翻了一番,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同时,货运周转量也由2010年的6.25亿吨千米增长到2014年的14.31亿吨千米,以平均每年123%的速度增长;管道方面,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已投产运行,D线也正在开发建设中。总之,新疆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正日趋完善,“立体丝绸之路”正逐步显现,其作用正逐步凸显。

2.口岸辐射作用渐显

国际物流网络的建设需要发挥口岸的辐射作用。新疆所拥有的17个一类口岸和12个二类口岸,是我国与中西南亚和欧洲沟通交流的重要门户。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往来的频繁,新疆口岸的进出口货运量也在不断攀升。2009年新疆进出口货运量为2093 万吨,到2014年已增加到4665 万吨,翻了一番多。当前,以边境口岸为前沿,向周边国家辐射的新疆国际运输网络已现雏形。

图2 2009~2014年新疆口岸过货量

(三)独特的人文优势

新疆与中亚各国人民在文化及宗教方面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虽跨境而居,但却属于同一个民族,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风俗习惯,以及相同的语言。这一独特的社会人文环境把新疆与中亚各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彼此间在进行社会文化交流与沟通时也带动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商品的输出,促进了新疆的经济贸易发展,为新疆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新疆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制约因素

(一)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瓶颈制约

1.通关效率低下

商品货物的进出口离不开口岸,然而,口岸通关过程中过多的单证检验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疆外贸的发展。如新疆在与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中,出口到这些国家的货物所需的单证为8份到13份不等(见表1),过多的单证检验使得通关效率低下;而新疆与周边国家海关上班时间的不统一、灰色清关以及海关政策频频变动等问题,也是导致通关效率低下的原因。

表1与新疆开通口岸的五国进出口所需单证数(单位:份)

2.技术标准不统一

技术标准不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铁路轨距方面。我国使用的是1435mm的标准轨,而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使用的是1520mm的宽轨,轨距的不同导致出口的货物在经口岸运输时必须进行换装或换轮,让货物的顺畅流通较难实现,从而增加了时间成本,也增加了经济成本;二是公路技术标准的不一致。尽管我国与中亚国家在制定过境车辆监管标准时都是参考EC96/53欧盟标准,但是各自在此基础上都做了适当的改动,这就导致过境货物在通过公路运输实现时在不同的国家政策标准差异很大,不利于货物的跨国流通。如我国对于过境车辆不准许超过既定的载重量,而大多数的中亚国家却允许超载车辆在缴纳罚款后继续通行。

3. 缺乏高效物流管理体系

交通运输业作为物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际物流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交通运输业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可以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以及航空运输,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这样的分工在带来部门内部高效的同时,却也带来了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通畅,这样便造成了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整个社会物流运输系统的不统一调度,从而导致物流效率低下。由此可见,当前新疆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多头管理问题也是制约国际物流发展的障碍。

(二)支撑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支柱产业层次较低

新疆的产业结构,从表2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4年,新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占比虽略有起伏,但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则相反,呈上升趋势。此外,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一直是新疆的主导产业。然而,这样的产业结构在与全国进行比较时则出现了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全国第一产业占比为9.2%,新疆17.6%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说明当前新疆的农业比重仍较大;新疆第三产业41%的比重却远远地落后于全国48.2%的比重,说明新疆发展第三产业任重而道远。

表22010-2014年新疆历年产业比重(单位:%)

基于这样的产业结构现状,当前新疆的出口产品结构依然以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石化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据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占到了新疆当年出口交货值的45%,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则较小。由此可见,当前支撑新疆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支柱产业层次较低。

(三)通道效应阻碍国际商贸中心建设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利,中亚商人会选择从新疆购买中国商品。然而,近年来随着信息畅通、交通便捷,中亚商人开始直接与内陆省区开展贸易,越来越多的过境贸易、跨区贸易使得新疆逐渐沦为内陆向外出口的中转基地,新疆现有的资源、能源却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疆自身的生产制造水平。但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却需要活跃的商贸做支撑,如果新疆任凭通道效应凸显,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则会沦为形式。

三、对新疆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解决国际物流发展瓶颈制约的对策建议

1.多途径提高通关效率

针对通关效率低下问题,新疆海关应顺应无纸化通关方式发展,逐步由目前试点的霍尔果斯海关推广到全疆,而“属地申报属地放行”也是提高通关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新疆海关应加强与周边国家海关的互联协商,能在上合框架内解决的争取在寻找到利益共同点的基础之上尽早解决,对于上合框架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构建一个由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牵头组成的跨区域物流合作机构,依靠制度机制解决。

2.多形式解决物流技术标准不统一问题

对于过境铁路的轨距不统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效仿内蒙古的“双轨制”运输方式,即双轨距铁路并存,其中内侧的铁轨是中国使用的标准轨,外侧则是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蒙古等周边国家所使用的宽轨距铁路;二是采用调整轮对内距的方式,即两侧车轮的中间不是用一根车轴连接,而是分别在转向架轮轴轴承座上转动,这样做就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两轮之间的内侧距离,以此来适应不同的轨距。目前,这一方式已经在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广泛应用,成功解决了不同轨距的联运难题。至于公路技术标准的不一致,应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实施进程,从而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

3.改革体制促发展

顺应当前交通运输大部门管理格局趋势,建立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的自治区大交通运输部,指挥全疆统一完整的物流市场,统筹整合全疆的物流资源,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当务之急。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交通运输各部门逐渐转变思维方式,深化为物流业服务的理念,渐次实现新

疆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部门的办公对话机制,以满足未来物流业发展对速度和及时性的需要。

(二)改善产业结构壮大优势产业

积极优化新疆产业结构,要把优化升级农业产业作为加快新疆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发挥本地区的特色农业优势,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为建成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而努力;积极发展石化、纺织等以本地丰富资源为主导的优势工业,加大对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这类产品的技术更新速度,在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应以努力形成产业集群为方向。此外,新疆还可以通过扩大宣传,依靠本地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促商贸,带动新疆外贸的持续发展。

(三)利用政策发挥优势

新疆深居内陆,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稍逊东部沿海地区,对此,新疆应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契机,发挥政策优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吸引国际品牌和跨国公司入驻,引进人才和技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任华,赵国涛. 新疆面向中亚国际物流发展研究 [J].新疆财经,2014(4).

[2]毕燕茹,秦放鸣.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3]娜迪热·麦麦提敏.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J].特区经济.2014(4).

[4]田慧.加快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推进乌鲁木齐跨越式发展[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0(4).

[5]杨芳.浅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海关合作的机制保障[J].法制与社会.2010(1).

〔责任编辑:刘杉〕

文献标识码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6)01-0011-03

[作者简介]赵国涛,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新疆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建构探析”(XJUFE2015K02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疆物流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