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佛石结缘

2016-03-22孙素华

中华奇石 2016年3期
关键词:宝华石友天台

孙素华

宝华山,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山名,曾名百花山。小时候,我经常听父辈们提起百花山,却从不曾去过,更不知百花山下还沉睡着一个亿万年前就诞生的火山宝宝。

多年前的一天,我到朋友李庆荣家玩,看到他家里里外外陈列着许多色彩图案都非常漂亮的石头。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石头都是从宝华山上捡来的。“宝华山上有这么漂亮的石头吗?”朋友告诉我:“当然,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下午就带你一道上山去捡几块石头玩玩。”“好啊!好啊!我正求之不得呢!”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些精美的石头。

吃过中饭,我们一行五六个人拿着编织袋上山捡石头,山高路陡,我走得腿发麻,气发喘,却依然不减兴致。到了山顶,大家开始忙着捡石头了,我却不知道该怎么捡,捡什么样的石头好。急!急!急! 突然,我看见树缝根处有一块小小的、黄黄的玉髓,喜滋滋地赶紧伸手去抓,糟糕,在树坡下够不到,怎么办呢?不管了,既然让我看到它,再困难我也要把它捞到手。于是我一只手抓住树杈一只手去抓,终于被我抓到了,太棒了!这块小玉石虽然是小小的,却很通透,黄黄的底色,还有黑色的花纹,形状像只小鸟,甚是可爱。

到下山的时候,大概每人都捡了满满一袋,唯独我,只捡到两块小玉石,但我很满意,有所收获,没有空手而归。

从那以后,原本喜欢石头的我,就更加迷恋上了宝华石,为了方便上山,我就索性住在姐妹家,只要一有空,就跟朋友们一起上山捡石头。慢慢的我对宝华石也有了一些了解,天台宝华石不但石种多,色彩也多。传说当年还被济公活佛赞誉为“一石三千”,色彩千彩百幻,图案千姿百态,纹理千变万化。

在玩石头期间,我结识了一批资深玩石爱好者,他们家里堆满石头,从几十吨到几百吨,每个人对石头都有独特的见解和痴迷。我喜欢与他们交流赏石文化和探讨赏石理论,不但长了见识,还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裘可平会长,他对天台宝华石的推广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奉献,从查阅历史资料到“印石之祖”的商标注册,都是他和几位玩石界的元老们在背后默默地付出,为了申请县政府对地方资源的保护,为了不让新富矿再次被外乡人冒充和盗用,裘会长做了多次的工作报告。当地的县委县政府也相当重视这座新富矿,立即委派三合镇人民政府,慎重强调要做好封山封矿,重点做好保护宝华石的流失措施。杭州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先生、篆刻研究院院长韩天衡、篆刻家天易、《美术报》记者蔡树农等名家也被天台宝华石深深吸引。刘江先生欣然提笔命名“印石之祖”,当之无愧也!蔡树农在宝华石上试刀时,恍有佛助,连连称奇!

2013年元旦,三合镇人民政府的负责人丁炜强、会长裘可平、书记杨国强会同石友们一起把石头送到台州国际会展中心展览,包括我在内的五位石友因石结缘共度元旦。为期三天的石展反应非同凡响,台州、天台电视台、《天台日报》、《天台晚报》也跟踪采访报道,著名摄影家“边走边拍”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观赏石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加工行业,要把宝华石亮出天台,亮出浙江,亮给全世界的人民欣赏,对宝华石加工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更加体现出宝华石的真正价值。我和家人商量,买来切割玉石的机器,准备加工切印章,为了宝华石事业的顺利发展,我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也想为弘扬赏石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村、镇、县以及佛石文化研究会的所有领导们对我的做法相当支持,同时也鼓励我要做好做精,希望宝华石成为赏石界的又一奇葩。

猜你喜欢

宝华石友天台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在天台(组诗)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宝华盛世胡满洪 “老Hi-Fi”的转型之路
天台植物
天台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