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2016-03-22侯树军

运动 2016年18期
关键词:在校学生运动量效能

侯树军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上海市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侯树军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中职学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的体育活动量在年级和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活力激发、生理疲惫以及积极投入3个维度上效果明显,中职在校女生参加小运动量负荷的体育活动对自我效能感更好,锻炼诱导情绪主要在活力激发与积极投入2个维度影响效果明显,运动量与活力激发的关联强度为中度,与积极投入表现为强度关系。

活力激发;积极投入;自我效能感

同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的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他们同处在身体发育阶段,也是体育态度和体育习惯发展形成重要时期,而且,上海市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非常重视体育发展,学校会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这不仅丰富中职在校学生课余生活,加强彼此间的交流,还提高了中职学生的运动素养,增强学生体质。为了解中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以及参加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本文就中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对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以及体育锻炼感觉的影响展开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心理学、体育学等学科中与“自我效能感”“自尊”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并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以“自我效能感”“自尊”“锻炼诱导情绪”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这些研究文献为本文的立论和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应用体育运动等级量表(PARS-3)。该量表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主要是从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和频率三个方面来考察体育锻炼量,此量表从体育锻炼量来衡量体育锻炼的参与水平。该量表共有3道题目,每道题目包括5个选项作为锻炼水平的5个等级,即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计分方法分别为锻炼强度1~5分,锻炼时间1~5分,锻炼频率0~4分。该量表规定:体育运动量=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体育运动量的最高得分为100分,最低得分为0分。体育运动量的制定标准是:小运动量≤19分;中等运动量为20分~42分;大运动量≥43分。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最初是由Schwarzer和他的同事在1981年编制的,该量表共10道题目,采用Likert 4点计分法,如1代表完全不正确、4代表完全正确,最后得分范围是10~40分。王才康等对GSES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Rosen berg于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主要是测量整体自尊,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采用Likert 4点计分,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即1代表很不符合、2代表不符合、3代表符合、4代表非常符合,分值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锻炼诱导情绪问卷。该量表是由Gauvin和Rejeski编制,一共包括4个部分:活力激发分量表、身心平静分量表、生理疲惫分量表和积极投入分量表,每个分量表3个题目,共12个条目,所有条目由Likert 6点计分,0~5表示“完全没有感到”到“非常强烈地感到”。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样本,对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4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0.7%。其中,男生332人,占67.8%,女生158人,占32.2%,平均年龄为(16.24±1.14)岁。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 2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职学生体育参与运动情况

通过对中职学生体育参与运动统计数据,在所调查的489名中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运动量来看,总体的运动量均值为22.492 8,根据该量表的等级标准,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表明中职学生平时的体育运动量以及锻炼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总体锻炼强度处于中等偏下的强度,其均值为2.511 2;每次锻炼的时间多在30min上下,锻炼时间基本能够达到体育人口的时间水平,其值为3.507 2;从事体育活动次数的均值为2.229 0,略低于体育人口要求的3次及以上的水平。

对上述结果分析如下,一方面,部分学校在较为繁华地段,场地紧张,致使在校学生不能很好地、充分地进行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为走读生,每天需要往返于家校之间,致使来回的路上占用了很多时间,以致在活动时间和次数上表现出偏低水平。

2.2 体育活动量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以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回归模型第一层,模型1)、以运动量负荷为自变量(回归模型第二层,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模型1中,△r2=0.019,F(1,279)=5.530,P<0.05;在模型2中,r2=0.036,△r2=0.029,F(2,278)=5.138,P<0.05,回归模型显著,小运动量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优于中、大运动量负荷(表1)。

该结果也显示,与中大运动量负荷相比,小运动量负荷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更好。其原因可能是:(1)中职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初期,运动负荷较低,自我效能感的心理效益见效快,但这并不意味着良好结果可以持续。(2)活动初期,理想的效果和自我实现的推测与判断之间差距并不明显,但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大,二者差距渐渐加大,即“越练越觉得力不从心”。(3)改善自我效能的作用效果可能不是运动量负荷本身,而在于集体运动的形式即集体效能。

2.3 体育活动各变量的差异比较

由表2知悉,就“自我效能感”“活力激发”“积极投入”3个因变量而言,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1.894(P=0.004<0.01)、3.530(P=0.000<0.01)、4.944(P=0.000<0.01),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说明不同运动量的中职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活力激发”“积极投入”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存在。关联强度ω2(omega squared)等于调整后的R平方值,此处,运动量与自我效能感间的关联强度系数为4.9%,根据Cohen(1988)的观点,ω2值大于0.138,表示为一种高度关联强度;ω2值界于0.059至0.138之间,变量间属于中度关联强度;ω2值小于0.059,变量间属于低度关联强度。运动量作为自变量可以解释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变异量达10.4%,二者的关系属于低度关联强度,此处的统计检验力等于0.996,分析得决策正确率达99.6%。“活力激发”该维度可以被中职学生运动量解释的变异量有12.9%,运动量与“活力激发”的关联强度属中度关系,统计检验力等于1.000,决策正确率为100%。运动量与“积极投入”属于强度关系,变异量为18.8%,决策正确率为100%。

表1 体育活动量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表2 运动量各检验变量的差异比较

3 结 论

中职在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运动量基本达到体育人口要求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小,锻炼持续时间短,锻炼次数少是目前中职在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特点。中职在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并且在小运动量情况下,自我效能感表现较好。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强度、时间和次数对活力激发、身心平静和积极投入3个维度方面均表现为正相关。

[ 1 ]梁德清. 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5-6.

[ 2 ]王才康,胡中峰,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 3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 4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 5 ]谢庆伟. 大学生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95-99.

G807.3

A

1674-151X(2016)09-05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27

投稿日期:2016-08-23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资助项目课题。

侯树军(1990—),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猜你喜欢

在校学生运动量效能
大树的日常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运动量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华东交通大学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陶革新、徐玉东、李家和作品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研究与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