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幻瑰丽

2016-03-22张正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3期
关键词:彩瓷龙凤珐琅

张正义

清代瓷器较之明代有很多创新。釉色增加,品种丰富,五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瓷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生产力提高,加之统治者对艺术的喜爱和重视,使得这一时期烧造的瓷器成为清代瓷器的代表。其造型多样,胎、釉精致,装饰手法及纹饰多变,不但融入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审美意识与情趣,也间接反映了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政治抱负和艺术修养。康熙帝在位期间,对西洋的科学技术、艺术等都有爱好。当时用西洋进口的珐琅彩料绘制的瓷胎画珐琅器,对粉彩瓷器的创造有直接的影响。雍正帝也喜爱瓷器,而且直接参与决定瓷器的造型、装饰及生产。乾隆帝对各类艺术的热爱,达到了狂热的程度。瓷器烧制上不惜成本,精工细作,彩瓷、雕瓷、颜色釉瓷器等无一不精。出现了诸如转心、转颈等创新工艺,还有仿古铜釉、仿木釉、仿石釉、仿漆釉、仿茶叶末釉等仿生釉品种,以及仿宋代五大名窑和象生瓷等品种。中国瓷器的生产,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进入了瓷器的黄金时代。晚清,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制瓷业每况愈下,出现了衰落。即便如此,也出现了大雅斋瓷这样烧造精美、别具韵味的瓷器,在清代制瓷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页。

本文精选沈阳故宫瓷器藏品中顺治至光绪时期官窑瓷器佳者三十余件,对其形制、沿革、尺寸、釉料、纹饰、款识等方面做综合性说明,以飨清代瓷器爱好者及研究者。

1.清顺治玉堂佳器款青花凤凰牡丹大盘

大盘收口,弧壁,圈足,平底,口沿施酱色釉。盘内壁绘凤凰两只、牡丹、山石。足内青花双圈,内书篆书“玉堂佳器”四字款。青花蓝中微带灰色,白釉泛青呈鸭蛋青色。底足露胎不施釉,外壁光素无纹。盘心牡丹花硕大,花两侧出双犄。山石瘦削玲珑。这些均为顺治青花器的典型特征。

顺治民窑青花盘尺寸大小不一,大盘口径多在35厘米左右,口部多施酱黄釉,纹饰多为云龙、麒麟芭蕉、凤凰牡丹、花鸟、荷莲、缠枝莲、八仙、仕女图等。顺治时期御窑厂虽得以恢复,但时断时续,未取得显著的成就。景德镇瓷器生产与明晚期类似,为“官搭民烧”。传世顺治青花器民窑数量远多于官窑,其中署“玉堂佳器”款的最多。

2.清康熙款青花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直筒形,直壁,上下口径相同。内外施白釉,外壁书青花楷书馆阁体《圣主得贤臣颂》一篇。字体隽秀,工整精细,文后有釉里红“熙朝传古”四字篆书印章。玉璧形底,露胎,底心内凹施釉,内书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为清宫御用文房用具,相似形制及纹饰的康熙青花笔筒有多件传世,其尺寸、款识稍有不同。

汉代蜀地辞赋家王褒得汉宣帝召见,擢谏大夫。王褒写此篇《圣主得贤臣颂》,以良御御骏马作比,颇为形象。康熙时期流行将整篇辞赋书于瓷器之上,除最为常见的《圣主得贤臣颂》外,也有《出师表》《赤壁赋》《滕王阁序》《兰亭集序》等内容。

3.清康熙霁蓝描金番莲棒槌瓶

口边描金回纹,颈部饰番莲纹,器身施蓝釉,其上描金番莲、蝠、鱼、寿字、肠、盘纹。足部描金须弥纹。瓶底为白地双蓝圈。

棒槌瓶造型为清康熙年首创,因形似棒槌而得名。霁蓝釉创烧于元代,明宣德时期达到顶峰,清康、雍、乾以后渐衰。其釉色深沉、浑厚,色调浓艳,均匀一致,不流不裂,温润如玉。明清时期霁蓝釉除制作陈设器外,也常用来制作祭器,又称“祭蓝釉”。

4.清康熙郎窑红筒瓶

瓶敞口,束颈,直筒长腹,口沿与底镶铜。此瓶造型规整朴实,胎体厚重,釉面红色鲜艳浓郁,明亮照人,具玻璃光泽,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是康熙朝郎窑红瓷器的典型作品。

郎窑红是康熙朝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在仿烧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创烧的一种红釉器,故名。因其颜色鲜艳如牛血初凝,又名“牛血红”。郎窑红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温度、气氛等条件要求苛刻,工艺难度高,烧成率极低。此瓶为筒瓶,最早见于明万历时期,用作陈设器外或花插。清初,筒瓶被赋予“江山一统”之涵义,盛行一时,顺治、康熙时期多见。因其外形如粗壮之象腿,又名“象腿瓶”,具有明显的明代遗风。

5.清康熙在川知乐款五彩鱼藻盘

盘敞口,弧腹,圈足。盘内外饰五彩鱼藻纹,盘心绘双鱼游跃于莲花、荷叶间,盘壁绘鱼五条游跃于水草间。盘底署双方框青花楷体“在川知乐”四字双行款。“在川知乐”典出《庄子》之《秋水》篇。此盘为釉上五彩,以蓝彩代替青花,彩料纯净柔和,红彩描绘游鱼,黑彩点绘鱼睛。鱼儿游动跳跃,活泼自然,生动热烈,富于情趣。明清时期鱼藻纹装饰较为普遍,多以青花、五彩绘青鱼、鲢鱼、鲤鱼等,并以水藻、荷叶等水生植物衬托,既富于生活情趣,又有吉祥祈福之寓意。

五彩创烧于元代,在烧好的白瓷上以彩料绘画,再入炉低温二次烧成。其色泽浓艳,质感坚硬。明宣德时期出现了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技法。清康熙时期,有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两类。釉上五彩增加了蓝彩,结束了明以来蓝色必须用釉下青花表现的历史,同时重用黑彩、金彩和矾红彩,形成了红、黄、绿、赭、黑、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运用。蓝、黑等深色调的使用,使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加之其他彩料深浅不同的色调,得以细致表现山水、草木、人物、花鸟等的自然之美。

6.清康熙款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花卉杯一套十二只,大小相同,撇口,圈足。造型秀雅,体轻胎薄,见釉不见胎。色彩清新淡雅。以康熙时期著名的五彩工艺烧制,绘工精美,一杯一花,一花一诗。外壁所绘四季花卉分别为水仙、玉兰、桃花、牡丹、石榴、荷花、兰草、桂花、菊花、芙蓉、月季、梅花。各杯诗句后均署青花篆书“赏”字方形图章式款。杯底足内青花双圈内署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此套杯又名“十二月花神杯”,器、诗、书、画、印俱佳,清新雅致,当为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三年(1705~1712年)郎廷极为江西巡抚兼陶务官时所烧。晚清至民国均有仿烧品。

7.清康熙款珐琅彩寿山福海碗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碗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以蓝釉为地,以红、黄两色珐琅彩绘牡丹花四朵,花朵内小花瓣为绿、紫两色,花心各以黄、绿两色釉为地,其上分别以蓝料写篆书“寿”“山”“福”“海”四字,花朵两侧枝叶缠绕伸展。底署胭脂水楷书“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釉面匀净光滑,彩绘绚丽鲜明,色彩搭配协调。

珐琅彩瓷是康熙帝授意将欧洲传入的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于瓷胎上而产生的彩瓷新品种,延烧至乾隆朝。按照清宫档案,其名为“瓷胎画珐琅”。康熙朝珐琅彩瓷由景德镇制胎,宫廷造办处施彩料烧制,所用彩料自欧洲进口,模仿铜胎画珐琅的工艺效果,色地多为蓝、黄、紫红等,制作严谨。珐琅彩瓷是宫廷御用瓷,存世不多,弥足珍贵。

8.清雍正款斗彩龙凤大盘

盘折沿,弧腹,圈足。盘内图案以双蓝线相间,分为三层。折沿上满绘黄、粉红、淡绿、橙、紫五色祥云纹,其位置、色彩富于变化;盘心外圈以如意卷草纹为地,绘八组红绿相间的缠枝并蒂莲,莲朵中心各有蓝、红色篆书团“寿”字;盘心绘龙凤戏珠纹,飞龙青鳞红翼,与五彩凤凰首尾衔接,龙飞凤舞,寓意“龙凤呈祥”。盘外壁绘海水、山石、灵芝、蝙蝠纹,寓意“寿山福海”。盘底署青花双圈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填色精准,色彩绚丽,纹饰精美,寓意吉祥,为雍正朝斗彩精品。

斗彩初创于明宣德年间,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勾线,再以釉上彩绘填彩的瓷器装饰工艺,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相互媲美,画面秀逸清丽。明代以成化斗彩瓷最为精美。清代斗彩瓷以康、雍、乾三朝制品为佳,又以雍正朝仿品最为逼真。雍正斗彩在呈色中增加了金红,并融入了粉彩的渲染技法,改变了成化斗彩衣饰、花朵无向背阴阳的情形,绘画更为精细,釉上各种色彩精准填于纹样轮廓线内。

9.清雍正斗彩缠枝花卉龙凤梅瓶

口、足各有枣红色单圈,腹部绿龙凤。唇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敛,瓶体修长,圈足露胎,底施白釉。主题纹饰为龙凤穿花纹,以绿、黄、红、紫等色彩绘龙凤。龙昂首屈颈,爪牙伸张,气势威严;凤红冠彩羽,身形窈窕,振翅飞翔。红、黄、紫、绿各色番莲,花开艳丽,枝叶交缠。此瓶龙凤纹抢眼夺目,凤舞龙蟠,龙纹威严,凤纹阴柔,生动传神,形、绘、意皆佳。我国古代,龙凤为帝后之象征,以龙凤纹装饰的器物,其规格应为最高。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此后历朝都有烧制。早期用作盛酒器,后来也被用于插花、摆设,成为观赏陈设器。因其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之梅瓶。

10.清雍正款青花红龙大盘

盘心以红釉绘正面红龙一,追逐红色火焰珠。龙身周围以青花绘海水、江崖纹。口沿及外壁各绘行龙四条,于青花如意云纹中追逐,神态各异,气势生动。盘板沿处绘青花海水江崖纹。圈足露胎,胎质细致、洁白。盘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双圈款。制作规整精细,为雍正官窑之精品。

雍正青花与康熙青花在纹饰上相比,刀马人、山水图显著减少,多为云龙、云凤、缠枝莲、荷花、花卉、花鸟、博古、婴戏等。雍正朝为时虽短,但瓷器的品种、釉色、制作工艺等方面成就空前,一方面因雍正帝对瓷器的喜爱,另一方面也与唐英为督陶官的杰出贡献密不可分。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彩瓷龙凤珐琅
马晓军
传统龙凤纹在当今首饰中的应用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谈浅绛彩瓷画及其蚌埠传承
探析宋三彩瓷枕的艺术风格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珐琅器之画珐琅
三全:收购龙凤之后
从一件珐琅炉谈明万历朝掐丝珐琅工艺及风格
珐琅,制表中的炼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