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之美

2016-03-22刘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3期
关键词:鉴赏

刘洁

【摘 要】2014年9月10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馆藏精品大展正式向观众开放,首次集中展出馆藏善本文献七十余件,其中不乏宋元善本中的精品和馆藏善本孤本。本文从典籍善本概念出发,以善本常识为切入点,主要阐释历代古籍善本的鉴赏要点,以唤起大众对善本展览的兴趣,从而树立古籍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馆藏 善本 鉴赏 收藏

国家图书馆藏古籍善本近34万册件,特藏81万余册件(截至2014年6月)。这些馆藏善本直接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珍藏,更是明清以来诸多私人藏书家的毕生所聚。

目前,广大读者可以通过国家图书馆主页的“资源”链接检索到善本资源的数据库。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善本、敦煌遗珍、西夏碎金(西夏古籍书目数据及原件影像)、数字方志、民国图书(含部分新善本)、宋人文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特藏资源等。

此外,到馆读者仍可通过传统阅览方式查阅善本古籍资料,善本阅览室、敦煌吐鲁番文献阅览室、旧方志阅览室可见相关文献。缩微阅览室可查阅已制作成胶片的古籍善本资料。

随着国家图书馆展览业务的不断拓展,馆藏资源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展厅的大面积扩容和展览硬件水平的提升,为广大读者近距离进行善本鉴赏提供了条件。随着不同主题的善本展的开放,将有更多的读者近距离接触藏品,感受中国古代典籍的魅力。

一、什么是善本?

古籍善本之美,表现在古籍内容的思想深邃、文辞优美、叙事生动上,也表现在古籍形式的手泽如新、写刻精美、墨乌纸玉、装帧典雅上,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然而,究竟什么是善本?顾名思义,“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就是好的古籍本子。其最初的含义,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脱的书本。现在则把古代典籍中具有较高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的部分称为“善本”。一般我们有这样一些判断善本的基本标准:

一是古旧。这是清以来的藏书家公认的标准。年代越久、存世越少则越“善”,如宋刻本、元刻本、明嘉靖以前刻本、明活字本、明抄本、清前期及中后期的抄本和稿本等。

二是精勘精审。本子无论从内容还是外观上讲,越接近它本来的内容就越好。这些本子错误较少,排版和校勘比较严格。这一标准遵循了古籍整理专家黄永年主张的校勘性善本的理念。

三是足本。“足”的意思就是内容齐全,包括卷册齐全或单本内容齐全。同时,序跋也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完整的序跋有助于善本的断代、辑佚收藏历史的判断。这样的本子是相对于残本而言的,故称“足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品相完好。

四是虫蛀、霉变、受潮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破损较少。

然而,是否以上条件全部满足的本子就可以称为“善本”?历代的藏书家是否还有其他的评判标准?回答是肯定的,接下来我们来看还有哪些评判依据。

判断善本的其他依据主要有:

(1)刻印精美、装帧雅致,书中带有版画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红楼梦一百二十回(见图1)。

(2)记录特定历史事件,具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如民国时期反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文献,目前馆藏将其归为“新善本”。

(3)采用了特殊的印刷技术的本子。 如武英殿聚珍版本、多色套印本、石版印本、珂罗版本。

(4)依据藏书者自身的收藏取向选取。如浙江的刘氏嘉业堂藏书,总计六十万卷,其中六十五部为宋刊本,七十四部为元刊本。其翻刻书籍以“四史”最为著名,藏书也以史书居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宋刊史书有蜀刻大字本《史记》、大字监本《三国志》、白鹿书院本《汉书》和一经堂本《后汉书》。

上述主要为中文善本的判断标准。此外,国家图书馆馆藏西文善本则坚持以下原则:以1850年以前出版的外文书为主,兼顾各学科领域中的重要著作的重要版本、外文重要汉学著作、反映新印刷技术和装帧方式的初版书以及珍稀限量本;特藏主要为藏书机构和著名学者的外文专藏,如西什库的北堂藏书,普意雅、穆麟德、郑振铎、袁同礼、梁启超、宋春舫等名家专藏。

这次主要讲中文善本的鉴赏,西文善本内容不再赘述。

二、善本印刷装帧常识

大家来国家图书馆看善本展览,经常会在展签上看到一些描述展品的名词,这些名词一般与善本的刻印方式、成书年代和装帧形制有关,只有理解它们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欣赏善本古籍。

善本按照记录的方式主要分为写本、稿本、印本、抄本和刻本。写本和抄本的记录方式相近,都是人用当朝的书写工具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本子(见图2),敦煌经卷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稿本和抄本有时会合称为稿抄本,记录方式与写本相似(见图3)。印本和刻本都是印刷术使用后的产物。

若按善本的刻印机构来划分,主要分官刻本和私刻本。若细分,官刻本又包括内府刻本、藩府刻本等。私人出资设立的书坊、书铺刻的坊刻本则属于私刻本。

按照朝代划分,常见的描述有宋刻本、元刻本、金刻本、明刻本、清刻本等。

按照刻印的版次划分,初刻本相当于当代书籍的第一版第一稿,翻刻本则是根据初刻本或其他版本又进行再次印刷得到的本子,影刻本即模仿某一刻本再进行雕刻印刷的本子,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善本的文字说明中有时会看到递修本字样,实际上就是前朝的刻版在后世又重新印刷了书籍。例如,宋版书版经过元明两代修补后重印,称“宋刻元明递修本”。也有对印刷方式的说明,如铜版印本就是用铜版雕刻的印版印刷的本子,其主要特点是字迹边缘非常细腻,可印红、绿等多色。同理,石印本就是石版雕刻的印版所印的本子。珂罗版印刷是清代自日本引进的一种印刷方式,主要用珍贵的石材做底版,印刷次数有限但印刷质量上乘,是印制书画作品常采用的方法,也是至今仍用于制作书画高仿品的印刷方法。聚珍本和活字印本有相似处,但不尽相同。活字印刷发明后,用木、铜、胶泥等材质做成的活字在排字版中按照印刷内容排列好后印出本子。作为活字,毕竟是人工雕刻的字块,工匠的工艺也有好坏之分,那些刻制精美的活字就被搜集到一起来印书,印成的古籍称“聚珍本”。还有一个古代书籍出版术语叫“百衲本”,也就是把同一本书不同版次中的书页、书版抽出来合印成一本书,这种方式既能降低成本又利于书籍大量传播,但明显的特征是不同段落章节的字体不一,看上去体例并不一致。

此外,中国古代典籍与我国的科举制度息息相关,与文人交往关系亦甚为密切。古代文人赠友人礼品时往往是一书一帕,有时手帕上也会题诗题字与赠书内容形成呼应,这样的赠书称“书帕本”。当时,许多儒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往往不在自己的家乡,都要行较远的路赶考,为了便于携带书籍随时温习,于是巾箱本和袖珍本应运而生。巾箱本用套子将散放的一册册图书包裹在一起,而袖珍本体积小,这些装帧形制都方便了书籍的携带。

三、历代刻书特点

刻书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风貌的直接体现。书籍校勘的粗精、开本的大小、装帧特点、刀法的精拙、印纸的优劣、墨色的好坏、字体的风格无处不折射着时代特点。 本文主要讲的是宋以来的刻书特点。

1.宋代刻书

宋代刻书版式清朗整洁。宋前期书籍多白口四周单边;后期多白口,左右双边、上下单边,少数四周双边。上下鱼尾撰简化书名、页码、卷次等。官刻书有校勘官衔名,私刻有书题记、牌记。

宋代刻书字体方正劲健有欧体风格。今天我们在word文档中看到的仿宋字体就是根据宋代刻书的字体样式设计的。有遇到避讳的字刻写时会少一笔。在书的版心位置常会看到刻工姓名(见图4)。 纸张多用皮纸、竹纸,蝴蝶装比较多见。

2.元代刻书

元承南宋遗风,尤其元初与旧时私坊刻书并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元刻本衍生出自己的风格(见图5),可以简要概括为黑口、赵字、无讳、多简。

3.明代刻书

明代刻书版式在明成化年以前与元刻本十分相似(见图6),正德、嘉靖后多白口,黑口日益少见(见图7)。

字体上,洪武至成化年间用赵体字。正德、嘉靖除司礼监刻书外推崇宋体字。隆庆、万历年间演变为横轻竖重字体,天启、崇祯年间字体由方正变狭长。 用字避讳方面,在万历年后比较严格,如“常”字用“尝”替换,“校”字多用“较”替换。

4.清代刻书

清代刻书版式开阔疏朗,比普通印书一般要大,上方的留白较多(见图8)。字体上清初沿袭了宋体风貌,后期由狭长逐渐变扁平。这与国力的强弱有密切联系,开本大字狭长刻印的成本就会高,反之开本小字扁平刻印的成本就会降低。避讳主要是涉及帝王名字中的字会选用他字代替。

讲到清代刻书不得不讲具有代表性的内府写本。所谓内府写本主要指中央各部院衙署和内廷各部门人员精抄而成,主要供内廷使用的典籍。这些典籍往往校勘精审,纸精墨妙,朱栏玉楮,或图文并茂,或多色并用,书册首末处钤宝玺印章。有些精写本出自名臣、书家之手,书法精妙,其价值当与法书名画等视。此类书复本极少,有的抄本从未刊刻过,所抄内容可能为几近失传的,精写细缮所需功力又数倍于刻本,加之内容本身的多重价值,御览之书所独有的意义等,内府抄本多为妙绝精品,如《永乐大典》《春秋集传大全》《金史》等。

四、馆藏精品善本鉴赏

2014年9月,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正式与观众见面,通过展览的方式揭开馆藏善本精品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百姓在鉴赏的审美体验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欣赏到古籍善本之美,使馆藏善本精品走进大众的文化生活,活化了馆藏资源,提升了馆藏资源的社会文化价值。

展览展出的宋刻本有北宋刻递修本《汉书》、宋淳熙七年(1180年)苏诩筠州公使库刻本《诗集传》、宋端平刻本《楚辞集注》等存世孤本或传世最早版本,以及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等反映宋代版刻风格的刻本精品;金元刻本精选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蒙古乃马真后元年(1242年)孔氏刻本《孔氏祖庭广记》等;明刻本有洪武三年(1370年)内府刻本《元史》、嘉靖三十年(1551年)徽藩月轩道人刻本《词林摘艳》、正德六年(1511年)杨氏清江堂刻本《新增补相剪灯新话大全》、崇祯十年(1637年)宋应星自刻本《天工开物》等各类刻本。这些存世早、版本精及对中国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古籍珍品,让我们领略古色古香的古籍之美的同时,也对典籍反映出的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有了整体的认识。

接下来,简要列举一些善本精品展中的展品和大家一同赏析,对更多的善本精品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继续到展厅参观,近距离鉴赏珍品。

鱼玄机是晚唐时期的女诗人,在正史中罕有记载,与当朝的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她与温庭筠是忘年交。她为当朝状元李亿的妾,后出家为道姑,尤工于诗歌,诗文清丽,多酬唱之诗。本次展出的鱼玄机诗是宋代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见图9)。虽为私家刻书,但刻印质量上乘,卷上可见黄丕烈、顾莼、潘奕隽藏书题跋,曹贞秀、瞿中溶、袁廷梼、石韫玉、徐渭仁等题诗,清代李福、归懋仪题词,明代朱承爵、王芑孙、盛昱等题款。此本镌刻秀丽,为宋代书棚本的上品。

《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书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文工具书。它收录了自萧梁至唐五代,近2200位文人作家的近20000篇文章,是研究唐代文学文化的主要参考书。我们看到的这本《文苑英华》由李昉等辑,为宋嘉泰元年至四年(1201~1204年)周必大刻本,可见罗振玉题跋,是《文苑英华》现存最早的刻本。开本宏阔,刊刻精美,保留了宋代蝴蝶装的旧貌(见图10),钤有“缉熙殿书籍印”“内殿文玺”等印。迭经南宋内府、明晋藩及清内阁大库递藏,现存世共15册,国家图书馆藏13册。

《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是初学者学习中国画技法的教科书。该图谱诞生于清代。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造别墅命名为“芥子园”,并支持他的女婿沈心友以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在画谱成书出版时,便以此园命名。此画谱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国家图书馆藏《芥子园画传》,采用彩色套印的方式,画风清新、刷印精美。图11中的这幅花鸟结构布局合理,花鸟描绘生动,是上乘的收藏品。

又称“脉望馆钞本古今杂剧”,脉望馆是赵氏父子藏书楼的名字,《仙经》中曾经记载“蠹虫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脉望”实际上就是书虫的意思。此书是脉望馆主人赵清常费时三年亲手抄校而成、赵琦美抄校辑集的元明两代稀见杂剧剧本《古今杂剧》,被誉为研究我国戏剧史的宝库(见图12)。《古今杂剧》包括抄本173种,刻本69种,共242种,其中136种为湮没了300余年的孤本。从这些剧目中,不仅可以窥见春秋至宋代的历史故事在元明间递传变化之迹,如有关《水浒传》的剧本,可以发现从水浒故事到演变成诸多杂剧的线索;还可以从明内府本中找到研究戏曲史的重要资料,如每剧末尾均附有“穿关”,即注明穿扮之意。每折戏注明出场人物所穿的衣冠服饰、须鬓髯口式样,应执砌末(道具), 为明代宫廷演出之实况资料。

五、善本朱印赏析

藏书印是善本鉴赏和鉴别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古代篆刻艺术与书籍文化融合的表现。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馆藏善本文献历经各代,留下了艺术价值极高的印钤。下面选取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

缉熙殿是南宋理宗前各朝皇帝经筵开讲经史之所,于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十一月改建,第二年六月竣工,宋理宗御书“缉熙”二字,并亲自为之撰《记》。缉熙殿藏有大量经史类图书,此外还藏有很多书画,是宋理宗读书宴息之所。缉熙殿书籍印就是宋代的皇家藏书所钤印章(见图13)。

翰林国史院是元代掌管草拟诏令、纂修国史、兼做皇帝智囊的中央机构。其前身是唐朝玄宗开元初年设立的翰林院。这一藏书印显然是出现在元代刻本或时间更早的刻本上(见图14),主要是元代翰林国史院的官家藏书。

天一阁是明中期隐退的兵部侍郎范钦的藏书楼,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后来收藏四库的“七阁”主要按照它的建筑样式和设计布局来建造。天一阁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善本8万卷,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天一阁”藏书印如图15所示。

汲古阁是明末常熟人毛晋的藏书、刻书之所的名字。汲古阁刻本以《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影响最大。汲古阁刻本是明末刻本中的精华,也是明末清初天下最通行的版本。“汲古阁”藏书印如图16所示。

“天禄琳琅”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藏书印。清乾隆九年(1744年)开始在乾清宫昭仁殿收藏内府藏书,题室名为“天禄琳琅”。

最后,要感谢那些为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资源做出贡献的私人藏书家,没有他们的捐赠和世代保护,也就没有今天如此宏富的馆藏。山东杨氏海源阁藏书、江苏翁氏藏书、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潘氏宝礼堂藏书、傅增湘双鉴楼藏书、周叔弢自庄严龛藏书、陈清华郇斋藏书、郑氏西谛藏书、涵芬楼烬馀书等等,没有他们对古代典籍的挚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守护的执着,今天我们也就无法看到如此珍贵的善本。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编.翰墨流芳: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图录[G].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2] 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4[G].煮雨山房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 李致忠著.古书版本鉴定[G]2版, 修订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4]韩文宁.郑振铎与《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7(1),36-37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

猜你喜欢

鉴赏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领悟劳动之美 ,走进美术鉴赏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