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哈尔达坂铅锌矿区域地质特征

2016-03-21艾力江黑力木

地球 2016年6期
关键词:元古界达坂哈尔

■艾力江·黑力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察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哈尔达坂铅锌矿区域地质特征

■艾力江·黑力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察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介绍了新疆哈尔达坂铅锌矿区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并归纳和总结新疆哈尔达坂铅锌区域的地质特征。

新疆哈尔达坂铅锌特征

1 位置、交通

工作区位于温泉县城西南直线距离约40-50千米,赛里木湖西北一带,行政区划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管辖。

2 自然经济地理条件

工作区位于赛里木湖北西,跨别珍套山南坡。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海拔高度3100-4100米,相对高差普遍达500-1000米。工区南部为沃托格赛尔河,河水水量大,水质较好,可较好满足区内工业及生活用水需求。另外还发育多条纵贯工作区的近南北向水系,夏季冰雪融化呈迳流,春秋及冬季河水因封冻、结冰而断流。

3 区域地质特征

3.1 地层

该区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天山-马鬃山地层分区之温泉地层小区。区域上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温泉群、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莫合西萨依组、中元古界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泥盆系中统汗吉尕组、泥盆系上统托斯库尔它乌组、石炭系下统大哈拉军山组、石炭系下统章古苏组、石炭系下统阿恰勒河组、二叠系下统乌朗组和新生界。其中下元古界温泉群上亚群、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莫合西萨依组为该区铅锌多金属的主要含矿层位。托克赛和哈尔达坂铅锌矿就分别产于上述两个地层中,出露的地层主要特征如下:

3.1.1 下元古界温泉群(Pt1wq)

主要分布在博尔塔拉河以南-沃托克赛河与博尔塔拉河分水岭以南,呈东西向带状展布,为一套中-深变质的岩石。分为上下两个亚组:(1)下元古界温泉群下亚组(Pt1wqa)。分布于区域内北部与早元古代中性-酸性杂岩接触带附近及其外侧,为一套深变质岩,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主要岩性有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二长变粒岩等,厚度约9000米,未见底。(2)下元古界温泉群上亚组(Pt1wqb)。分布于图幅内西部的沃托克赛河与博尔塔拉河分水岭以南一带,近东西向展布,为一套中-低压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岩,厚度约6000米,与下伏下元古界温泉群下亚组(Pt1wqa)及上覆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板群莫合西萨依组均呈断层接触关系。

3.1.2 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莫合西萨依组(Chm)

分布于沃托克赛河与博尔塔拉河分水岭两侧(汗吉尕山),近东西向贯穿整个图幅,出露厚度约8000米,与下伏下元古界温泉群上亚组(Pt1wqb)呈断层接触,在图幅东部可见与泥盆系中统汗吉尕组(D2h)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该组地层中的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白云岩为区域内铅锌矿床的重要含矿层位(如哈尔达坂铅锌矿)。

3.1.3 中元古界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上亚群(Jxksb)

分布于图幅南部。为一套生物碎屑夹正常碎屑沉积,厚度大于3.5千米,主要岩性为含粉砂微晶灰岩、灰岩夹片理化泥质岩、钙质粉砂岩、含粉砂钙质泥岩等。与晚古生界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呈断层接触。

3.1.4 泥盆系

在本区出露相对较少,总体上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及生物碎屑岩建造。出露有中泥盆统汗吉尕组、晚泥盆统托斯库尔它乌组。

3.1.5 石炭系

上古生界下石炭系分为三个组,阿恰勒河组、章古苏组、大哈拉军山组,主要分布于沃托格赛尔河以南区域,呈带状展布。与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莫合西萨依组(Chm)、库松木切克群上亚组呈断层接触。

3.1.6 二叠系

上古生界下二叠统乌朗组(P1wl):集中出露在图幅南东部、出露面积约200平方千米,在哈尔达坂群莫合西萨依组、库松木切克群下亚组地层中也有零星出露。岩性为熔结凝灰岩、流纹斑岩、英安岩、辉石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夹火山角砾岩、晶屑凝灰岩及沉凝灰岩。

3.1.7 第四系(Q)

分布河谷两岸及高山区,主要为冰碛物、冲积物和少量湖相冲积。

冰碛物Q4gl:冰川漂砾、碎石、砂、泥。

冲积物Q4al:现代河床之砾石和砂。

冲、洪积物Q3-4pl-al:砾石、碎石、砂及少量亚砂土。

3.2 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赛里木地块北邻阿拉套晚古生代陆源盆地,南邻博罗科洛古生代复合岛弧。

3.2.1 褶皱

区域内褶皱较发育,主构造线北西西向、近东西向。主要有哈尔达板向斜和牙马特南山向斜。

哈尔达坂向斜(元古代末期褶皱):位于沃托格塞尔河北岸哈尔达坂一带。褶皱形态较为复杂,核部和两翼地层均由长城系哈尔达坂群莫合西萨依组变质岩组成。

牙马特南山向斜:位于牙马特沟上游别珍套山主脊一带,核部和两翼地层均由温泉群上亚群变质岩组成,小规模尖棱、线状褶曲和断裂比较发育。

3.2.2 断裂

区域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形成以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性大断裂为主、次级北西西向断裂和晚期北东-南西向断裂为辅的多序次断裂体系。

博尔塔拉河断裂:Ⅰ号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呈东西向沿博尔塔拉河谷北岸波状延伸,横穿区域北侧。

牙马特断裂:Ⅱ号断裂西起科克苏河南岸国境线附近,经牙马特南山沿近东西向波状延伸,穿越整个工作区。

沃托格塞尔河谷断裂:Ⅲ号断裂呈近东西向贯穿哈尔达坂幅北部,其北出露长城系哈尔达坂群地层,南为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地层。

3.3 岩浆岩

3.3.1 侵入岩

区域岩浆侵入活动强烈,早元古代晚期、华力西中-晚期均有发育。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多呈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

根据岩体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分为别珍套岩浆带(北部以博尔塔拉河为界,南界受牙马特断裂控制)、沃托格赛尔岩浆岩带(北界为沃托格赛尔断裂、南界为查干郭勒断裂)。主要为酸性侵入体,多形成较大的岩基,碱性侵入岩出露很少,均以小岩株产出。

3.3.2 火山岩

区内火山活动较强烈,火山岩较发育。区内火山活动始于长城纪,结束于早二叠世,其中早石炭世、早二叠世火山活动相对比较强烈。火山活动以裂隙火山喷发类型为主,裂隙-中心式喷发次之。火山岩以中酸性岩石为主,次为酸性、基性和中基性岩石。

4 小结

根据上述哈尔达坂铅锌矿区域地质特征可以明确其区域找矿的有利条件,为进一步在该地区找矿提供第一手资料。

P54[文献码]B

1000-405X(2016)-6-61-2

猜你喜欢

元古界达坂哈尔
我想记下这个夜晚的风(三首)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大民屯凹陷元古界油气藏内幕结构识别技术初探
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拗拉槽”的重新厘定
沉寂的布喀达坂“魔鬼城堡”上的青海第一高峰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元古界长城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通往伊犁盆地的达坂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
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潜山油藏油源探析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