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和时代意义

2016-03-20任云飞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总书记

任云飞(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和时代意义

任云飞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以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从八个方面回首往昔、立足现在、把握未来,为今后党领导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七一讲话中加入 “文化自信”,提出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并且对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两大战略布局及其关系有了全新的阐释。

习近平;七一讲话;改革;理论创新;时代意义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以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中心思想,首先回顾了我们党九十多年来的光辉历史,强调了共产党作为先进阶级的代表以及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重大作用,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三大历史贡献及其伟大意义。随后习总书记八次提到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前两次,他主要强调了 “不忘初心”,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并且要继续牢固保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在第三次提到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时,习近平总书记立足过去,放眼未来,首次提出我们要坚持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坚定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四大自信。在接下来的五个方面中,习总书记主要对党和人民未来的努力方向进行了阐释,这五大方面是协调推进 “五位一体”和 “四个全面”、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继续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最后,他告诫全体党员要继续发扬九十多年来的党的优良传统,继续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一、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提出了包括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 “文化自信”在内的 “四大自信”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 “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一并提出,表明党中央更加重视文化的重要性,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有资本、也有理由树立文化自信,尤其是在当前西方文化当道并且把握话语权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在世界舞台上大力展示中国气派与中国品格、中国风范,断不可秉持 “唯西方论”。当今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世界各国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它并不是一个同质化的存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文化无优劣,在现代化的路径上也并非只有西方式的一条路径,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甚至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那种 “三权分立”的所谓多党制民主模式,俗话说得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吞活剥西方模式,认为西方式的民主才是全人类政治体制的终点,都是不科学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鞋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1]。解放前,我们国家甚至连一盒普通的火柴都造不出,但是如今我们能够制造载人航天的飞行器,能够制造深达万米的深潜船,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优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有自己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发展的路径必须经过我们共产党人带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去摸索,因为在如此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我们没有先例可循,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所以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也不能照搬,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但在于我们坚持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更是在九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根据客观变化的实际来不断改造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可以说,什么时候我们教条地、不假思索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什么时候革命就陷入低潮;什么时候我们能动地、灵活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什么时候革命就柳暗花明。

四大自信是浑然一体的,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和起点,没有文化自信,其他的三个自信更是无从谈起,一个连本国文化都不了解、不认同、不热爱的人,何谈对本国的发展道路,科学理论和政治制度的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做事需要信心,对于一个党、一个民族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党对于自己所走的道路,所依靠的理论,所施行的制度缺乏自信,那么这个党将无法顺利地领导本国百姓走向富裕,这个民族也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五千年而不倒,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所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史的转折之际提出四大自信,是有良苦用心的。

(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重申了将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统筹协调的新型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五位一体”分别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方面,“四个全面”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方面。七一讲话的创新之处是着重强调了两大布局的相互关系。“五位一体”与 “四个全面”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五位一体”相对概括地提出了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该努力的方向,“四个全面”列出了我们今后努力所应达到的目标,与 “五位一体”是相对应的,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必须要以 “四个全面”中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为条件,在当前经济发展出现 “新常态”、国际形势和中国周边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继续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刻不容缓,产业结构要升级、过剩产能要排除,党的领导体制、国家的财税体制、城乡二元体制、党的反腐败机制、社会事业以及国防、军队改革等各方面的改革都提上了议事日程,因为在世界形势瞬息万变、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必须跟上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现实,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改革也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没有回头路,也不可能有尽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讲话中指出的:“改革的大门一旦打开,可就不能关上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就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之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和步伐都加快了,邓小平同志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讲过:“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在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的今天,我们同样可以说, “不深化改革,也是死路一条”。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推进五位一体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依法治国是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的标签,我们中国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依法治国也是绕不过去的,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依法治国的提法就出现了,如今我国虽然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原有的法律条文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对一些新型市场主体、新的交易形式进行法制内约束,一些领域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内还是空白,一些不法之徒善于钻法律空子,逍遥于法律之外,这些现象都时有发生,中国的法制建设相比于西方起步较晚,法律体系也不够健全,人民的法律意识虽然在近些年提高较快,但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许多人在面对纠纷时喜欢诉诸 “私了”甚至 “暴力解决”,这些都是与国家现代化进程背道而驰的,所以说,加强依法治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仍然任重而道远。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所以,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以法治为主题的中央全会,会议上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部就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做出深入阐述和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又对依法治国加以强调,足以证明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强决心。在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进集体,这个集体的素质和精神面貌,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定团结与繁荣富强,党员的组织和党性觉悟是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柱石,如果党风涣散、腐败横行,那么其他的一切都将是一句空话,五位一体和其他三个全面也将成为 “镜中花”、“水中月”。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战争时期起就非常重视党的建设以及党的纪律,这也是我们党能够最终夺取政权的根本原因,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时,说道:“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3]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所面临的挑战是不同的,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开始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级领导干部更多地参与到经济事务和对外交流中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抵挡不住 “糖衣炮弹”的攻击,纷纷落马,早在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4]这句话即使放到今天仍然适用。从严治党的提法在十三大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都有体现,但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政以来,从严治党的力度和广度是空前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这一点,足以说明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壮士断腕的决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中央 “八项规定”开始,从作风建设、强力反腐以及坚定理想信念三方面大力从严治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大刀阔斧的治党工程还将继续下去。

“四个全面”与 “五位一体”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深化改革也包括国家司法体系的改革,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也包括党内法规条例的修改以及党员干部人事制度、奖惩体制的改革,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党纪,又要靠国法,这就牵扯到相关法律的健全和完善,又属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反过来,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又会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三者的共同进步可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经济建设是首位,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把老百姓的收入提上去,这也是小康社会最鲜明的标志;政治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全面深化国家行政体制和民主制度的改革、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改革;文化和社会建设需要我们变革一些地区的教育事业、社会失序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同样需要深化教育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医疗改革等等多个方面,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完善法治来为其保驾护航,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转变当前粗放的、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和GDP增长模式,倡导 “绿色GDP”,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思维模式,需要深化相关的领导制度的改革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也需要通过从严治党来打击地方官商勾结导致的权力寻租,为污染、高耗能企业大开绿灯的现象。可以说,五位一体的布局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密不可分的,可谓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也提到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要协调贯彻好”,经济基础起到根基的作用。所以我们首先要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离开了发展,其他的一切都是 “空中楼阁”,因为它没有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当前我们中国的主要矛盾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更应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时代意义

(一)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在新形势下党和人民群众坚定远大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宣言书

近些年来,由于西方文化在全球通讯传媒的话语权优势,广大党员和群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一些人的思想受到电视、网络媒体的蒙蔽,觉得 “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什么都是西方的好,不理智地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途表示悲观,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行业效益不景气的 “新常态”下,共产主义的信念有所动摇,觉得共产主义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一些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论素养少的惊人,不但不在群众中树立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经典理论的榜样,反而将理论学习形式化,达不到既定效果,甚至谈到马克思主义就厌烦,觉得那是 “老古董”,这是一种相当严重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在95年的时间里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带领人民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告诫我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否则我们党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 “泥足巨人”,我们不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要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不断变化着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它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说,在这个时代,马克思主义不是太多了,而是强调的太少了。

俗话说得好,“哀莫大于心死”,失去信仰对共产党员来说是最可怕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区区十几个党代表,在短短28年就取得政权,靠的就是革命先驱心中强大的理想信念,国民党虽然规模庞大,但他们没有理想、信念缺失,才终致失败,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比党的躯体上的伤痛更危险的,苏联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一夜之间垮掉,我想也是因为苏共的党员都对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共产主义前景丧失了信心,失去了信念和理想,对于苏共彻底失望了,所以最后 “竟无一人是男儿”。要想保持我们党的战斗力和活力,要想我们这个党在思想多元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充斥的世界中不沉沦下去,必须树立、坚持远大的共产主义信仰,加强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时刻保持对于先进理论的清醒,自觉排除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对自我思想的不良影响,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二)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提升华夏儿女民族自信心的强心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发密切,每年出国、出境的人也越来越多,外来文化、西方价值观念、西方生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改变了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一些人崇尚西方的小资情调、中产阶级生活,秉持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这些思潮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党员干部,一些高校的学者、理论工作者在课堂上向不谙世事的青年学生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唱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模式,导致一些青年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混乱,产生了相当负面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 “新常态”,一些人对中国模式提出了质疑,甚至丧失了信心。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将 “文化自信”与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 “制度自信”相并列,呼吁我们党和群众要坚守阵地、要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道路坚定信心,不要乱了阵脚,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是及时的,有利于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我们中国的华夏文明在十九世纪之前的数千年中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将华夏文明的精髓、将孔孟之道、老庄思想传承给下一代,不能够让它在我们这代湮没、沉寂,否则我们就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我们中华民族能够传承五千年不灭,靠的是一代代华夏儿女对于华夏文明的自信和发扬,如果我们走出国门,我们会发现日本、韩国这样的中华文化圈国家都将华夏文明的元素奉若至宝,作为外族的他们尚且如此,我们作为华夏文明的 “嫡系传人”,如果都将老祖宗的东西视若草芥,那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忘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无从谈起,西方的先进事物我们可以借鉴,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自己的民族自信心,都要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近年来,一些人受到西方价值观和书籍、影视的迷惑,赞同他们的所谓 “普世价值”,认为西方那一套 “自由”“民主”的 “三权分立”的体制才是 “真正的民主”,是所有国家最终都要采用的体制,是 “历史的终结”,着实迷惑了不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大声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对于这一类人的最强有力的回击,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各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发展水平、风俗习惯不尽相同,怎么可能每个国家都要照搬照抄西方 “三权分立”的道路?如果生搬硬套既有的一套体制,极有可能会水土不服,祸国殃民,即使是西方国家内部,也并非所有国家都采取的美式 “三权分立”体制,而是各有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在发展中国家中,采用西式 “三权分立”体制的国家没有一个取得了我们中国目前取得的成就,有些甚至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因为许多国家没有按照自己国家的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5年,先是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后又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把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 “东亚病夫”,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体十几亿中华儿女基本告别了贫困,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这在人类历史上都可以算作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事实证明了它们在中国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再没有哪一个政党、哪一条道路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取得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所以,在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够比我们更有理由表达我们的自信,表达我们对于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体制的爱戴和信心,虽然我们近年来遇到了暂时的经济上的困难,但我们有如此科学的道路的指引,有如此严以律己的政党的领导,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定信念,渡过难关,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三)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鼓励人们继往开来、顽强拼搏的号角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字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最明显的文字符号。这八个字是极具分量的,是力透纸背的,习近平总书记总共提到八次这八个字,每一次的意义都有不同。我们建党已经接近一百年了,距离建党一百年时我们要达到的宏伟蓝图也越来越近,“不忘初心”就是要我们广大共产党人不要忘记共产党初创时对老百姓许下的诺言,不要忘记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更不要忘记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忘记我们共产党人不同于其他政治派别的那种坚定不移的党性修养,无论历史到了什么时候,共产党员的党性、血性不能变!“继续前进”就是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拼搏、再接再厉,不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到我们最终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高瞻远瞩、继往开来,当前我们中国、我们中华民族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老百姓解决了温饱,正在朝小康生活迈进,我们国家正逐渐进入人均中等收入阶段,这也是我们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阶段,是像韩国、新加坡那样成功跨越,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还是像拉美一些国家那样跨越失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一蹶不振?主要就看我们今后这些年是否能够把握住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实现 “鲤鱼跳龙门”式成功的飞跃。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下行压力,但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这是任何一个经过几十年发展后的经济体在产业转型之际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改革开放已然三十多年,我们不可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只能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改革没有回头路,我们只能把握住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热情洋溢的七一讲话,就是我们前进的号角,我们要像他讲话中提到的那样,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拥抱整个世界,增进交往、扩大交流,深化各方面的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两大战略布局,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拳反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1]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7.

[3]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

[4]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

[责任编辑:江亚玲]

D26

A

1671-6183(2016)08-0023-06

2016-08-10

任云飞,男,山东聊城人,中共中央党校2015级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革命史。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总书记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总书记的告诚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