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6期总目录

2016-03-19

关键词: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6期总目录

(括号内圆点前的数字为期数,圆点后的数字为页数)

中国南疆研究

广西民族学校发展类型的文化分析

王枬,徐莉(1.1)

我国民族教育视阈中的文化认同及其“文化”释义

刘远杰,孙杰远(1.8)

边疆治理视野下的广西边境文化安全问题及对策

黄健毅 (1.14)

民族地区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态势、问题及其对策

吴桂彬,黄瑞捷 (1.19)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证分析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分析

蒋团标,赵础昊 (2.1)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结构体系优化研究

钟学思,阙菲菲,陈薇 (2.8)

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重心偏移特征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裴金平,廉超(2.17)

珠江流域贵州段石漠化生态修复管理机制研究

曾春花,韩杰 (2.25)

规约与生计:乡规民约对经济活动的调适

宾长初,莫绍初 (3.1)

——清代南疆民间自我管理系列研究之一

清代廉政文化的奇葩

李敏,钱宗范(3.7)

——《陈宏谋家书》研究

从《桂海虞衡志》看范成大治桂

张翠方(3.12)

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危害、成因与对策

马佳宏,熊虎,孟骁枭(4.1)

——基于广西的分析与思考

广西民族语言教育产业和效能的状况与发展

樊中元 (4.9)

边境民族县域教育发展研究——以广西跨境民族的L县为例

孙鲁毅 (4.14)

乡土情感:传统节庆现代转型的文化血脉

罗远玲(5.1)

——以粤西茂名年例为例

瑶族习惯法特点与性质之新论

覃主元(5.8)

古代中国探测南海珊瑚岛礁的历史意义

林昆勇,余克服,王英辉(6.1)

从南海争端视角看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罗 亮(6.8)

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研究述略

周全华(1.25)

现代自我的资本批判——现代价值危机与《资本论》

路红芳 (1.31)

托马斯·斯坎伦的反休谟主义动机理论

须大为 (1.37)

中国审美的人文意蕴

丁来先 (1.45)

略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贡献与不足

吴时红(1.50)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学思想的三个向度

蒋红群(2.31)

康德物自体思想的实践哲学效应

帅巍(2.37)

——以“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为中心

当代隐喻学视域下的《老子》“有”、“无”概念分析

林国敬 (2.46)

从赋比兴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邓伯军(4.21)

社会公平感、愤怒情绪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探讨

李华胤 (4.2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术研究方法论探究

张荣军,谭培文 (4.35)

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旭华(4.42)

“分散性”还是“总体性”:总体性社会中的宗教形态

刘大为(4.145)

——从涂尔干的宗教起源分析谈起

新常态下“以人为本”的新内涵研究

谭培文,秦 琳(5.54)

论意义的定义

张立达(5.60)

——兼论对自由与实践之本质的再理解

G.A.科恩平等社会主义的建构及其批判

李先悦,陈学明(5.67)

西汉儒学意识形态化的消极影响

吴全兰(5.72)

儒者化的庄子

张 娜(5.78)

——王安石的庄学思想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彭俊桦,韦冬雪(5.8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青年马克思”文本群

周嘉昕(6.14)

青年马克思开启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另一把钥匙

骆 夷,孟 偲(6.21)

——窥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卢梭镜像

重访“拉斯基时代”

魏宁海(6.27)

——国外拉斯基研究的最新动向及其中国意义

人格尊严权及其现实性: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

黄小洲(6.34)

从出土佛教题材汉画看东汉宗教生态格局的变迁

刘克(6.94)

人类学·民俗学研究

“文化嵌入”的神圣性分析维度

张岳,熊花 (1.56)

——以化隆拉面馆经营模式的生成为例

“自然”身体的文化转化:瑶族婚礼的过渡意义

冯智明 (1.64)

从天琴琴师称谓论中越边境布傣人的宗教信仰

黄美新 (1.70)

民间故事中“人化异类”型故事的深层文化意涵

刘建华(2.136)

艺术美育与知识传承

陈守湖 (2.142)

——基于社区机制的南侗“嘎老”教化功能研究

文化生态保护区依托公共文化资源建设的考察

谢林刚,赵艳喜(2.148)

公共性衰落:妇女家庭地位变革与村庄公共生活变迁

陶自祥(3.17)

——基于一个华北村落的调查研究

写文化:侗绣服饰图案在当代绘画艺术的文化表现

陆丽娟(3.24)

论民间信仰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的功能

李何春,包丽红(3.32)

——基于那坡县黑衣壮聚居区的田野调查

历史研究

战时“农都”改良推广旱地农作物的方法、原因及特点

唐 凌,李 敏 (1.76)

——以玉米为例

论豫湘桂战役期间战时“农都”的财产损失

潘济华(1.91)

唐代宫廷优伶探微

周侃,王坤 (2.168)

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与“中国梦”的实现

王成 (2.173)

双重史观的透视: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研究

张先革 (2.180)

抗美援朝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造

靳道亮(4.152)

钱基博《〈文心雕龙〉校读记》的学术特点述论

周 欣(5.118)

论董其昌对明中后期青绿画风的批评与转化

黄文祥(5.126)

侬智高起事影响下宋王朝在岭南地区治策的调整

蓝 武(6.122)

抗战前后东南亚华侨抵制日货运动的思考

张坚(6.127)

政治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基本着力点

何小春 (1.97)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生态及其优化

王志刚,王维 (1.103)

自媒体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的影响与应对之道

苏杰初(1.108)

民事庭审闪避回答语用策略分析及应对

蒋晓云(1.130)

论美国内部管理文件的免除公开

杨建生(2.53)

GATS第6条第4款中的必要性检验规则探析

曾炜,郑勇(2.59)

正名“能动司法”

陈丽玲 (2.65)

——兼谈“能动检察”之本体价值

项目制治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尹广文(3.39)

政社权限划分与互动的平衡性逻辑

王栋 (3.46)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当代国际格局演化

钮维敢(3.53)

地缘政治经济学: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辨析

吴世韶(3.6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经验、问题及走向

严文波 (3.142)

建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精神食粮

谭培文(3.147)

——《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评析

壮山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创新

靳书君,瞿久淞(5.15)

语言学·语言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社交化教学平台的运用

邱瑜毅 (1.115)

多模态教育语境下英语师范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梁惠梅 (1.120)

诵读与语篇植入理论

范亚刚,吴代红(1.125)

——以《论语》和《圣经》为例

论主观轻贬量构式“V+他+数量结构”

宗守云,赵东阳(2.102)

莎剧中的Paradox与Oxymoron比较研究

谢世坚,路艳玲 (2.107)

中英文称谓语中的人伦序位关系

王亚光(2.117)

从“怎么说呢、这么说吧”看元认知态度的差异与融合

张芳,肖任飞(2.122)

中国EFL学习者句法复杂度自动测量研究

张丽丽(2.128)

——以L2SCA和D-level Analyzer为工具

东盟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课堂学习焦虑及其疏导

梁泽鸿,全克林(3.126)

学术共同体及其在ESP教学中的建立

张樱子(3.132)

语感阅读法与初中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探析

刘新来,于振红(3.137)

特指疑问词在假设句中的非疑问用法

司罗红(4.107)

语义取消:表否定的“X你个头”类格式研究

王长武 (4.115)

维特根斯坦的语用哲学思想再探

刘甜甜(4.122)

权力话语理论视域下政论文英译策略

赵琦 (4.128)

——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双引号词语为例

翻转课堂模式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王越 (4.134)

基于“课内+移动学习”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

符雪喜(4.140)

李 玉(5.104)

——兼论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与原始汉语复声母的构拟

传统社会民间蒙学读物

王建军(5.115)

——杂字文献研究述评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周晓玲,刘燕梅(5.131)

翻转课堂下跨文化敏感度培养的实证研究

苏超华(5.139)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导学案编写探析

李 晨(5.147)

——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记者型主持人的叙事策略研究

罗 幸(6.134)

——以央视《新闻调查》为例

文学研究

以漓江为中心的文学叙事

黄伟林 (2.72)

——“广西当代多民族文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论张洁小说女性三种形态的身体

黄晓娟,邱慧婷 (2.80)

新世纪湖北女作家创作的伦理生态阐释

李奇志,漆咏德(2.87)

《孤独者》新论

蒋永国(2.93)

——中西文化之“个”的艺术熔铸

从卢藏用《景星寺碑铭》看唐代中原文化与骈体文风在岭南地区的影响

莫道才,韦 臻 (3.69)

萧子显骈文批评探析

刘 涛(3.78)

《国朝八家四六文钞》与《国朝骈体正宗》的编选、批评旨趣及影响

孟伟(3.84)

楚望楼杂记骈文的艺术内涵与渊源

何祥荣(3.92)

试论骈文文律标准的建立及其与近体诗诗律的差异

孙慧琦(3.99)

“文笔之辨”原始

胡大雷(4.82)

偏于字而忽于文:从阮元到刘师培、章太炎的文笔论

李裕政,严程(4.88)

论先秦时期的“君王接受”思想

陈雪军(4.96)

——中国古代早期读者理论之滥觞

论汉乐府的劝世精神

吴大顺(4.102)

咏物与禁体:论清代浙西词派之咏物词

刘 深(5.20)

晚清南洋华文小说的流播与本土化萌蘖

谢仁敏(5.28)

“骈文研究文献整理”笔谈

莫道才、孙昌武、胡大雷、钟 涛、力 之、李乃龙、吕双伟、莫山洪、道坂昭广(5.90)

从石本与纸本之异论石刻的文体特性

杜海军(6.89)

论《文选》与《文心雕龙》工作量之可比性诸问题

力 之(6.67)

论《文选》对唐代律赋创作的影响

赵俊波(6.74)

“释事忘义”再评价

刘美燕(6.80)

古抄本《文选集注》汇录《钞》之撰者考

王翠红(6.85)

教育学研究

民国时期留学生群体与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建

杨茂庆,黄如,严文宜 (2.154)

网络教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策略

韦民伟,李红波(2.159)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朱磊(2.163)

同一化与多样化:教育模式实践的路径选择

尤传斌 (3.106)

立体化导学: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与实践

朱艺华,钟宏明 (3.112)

“医教结合”:教育康复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与对策

张玲(3.120)

在民族与国家之间

王 彦,唐荣德(5.36)

——边境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认同与教育变革关系之研究

国内混合式学习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

蒋红星,代洪彬,肖宗娜(5.43)

——基于CNKI2003-2016年数据

成就与挑战:政府主导下的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评析

侯莉敏(6.106)

反贫困的性别分析:基于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女性生计资源的调查

徐 莉(6.111)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广西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李姗泽,谢超香(6.117)

——以广西为例

经济学研究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研究

刘俊杰,叶允最 (4.48)

——基于广西的实证

基于熵值法的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廖明岚(4.56)

海峡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创建

吴凤娇(4.68)

泛北部湾边境公共品提供的跨境财政协作研究

黄鹏 (4.75)

信息传播视角下台湾青年的“大陆印象”与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

刘澈元,李宁(6.40)

——基于对台湾四所高校1030个样本的问卷调查

在线影评对电影上映场次和票房收入的影响研究

郭恺强(6.46)

收入差距约束下西南边境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分析

陈光春,刘宏楠,于世海(6.54)

——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论民俗旅游的文化视阈

李 岩,顾 涛(6.63)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