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邓小平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思想

2016-03-19

邓小平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曾 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2)



论邓小平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思想

曾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邓小平认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首先,要批判把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谴责为所谓“洋奴哲学”的愚蠢思想,清除政治障碍,实现思想解放;其次,在使用最新科技成果充实各类教材、制定和调整留学生政策、引进国外智力和先进科研设备等方面,全面规划和督促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科技政策;再次,应对发达国家的科技封锁,掌握技术市场的运行规则,以引进科技带动产品创新行业发展产业升级,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到手,用起来,有创新。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强民富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外国先进科技;科技思想

现代科技发端于西方,历次科技革命推动工业革命引发产业革命,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作为后发展国家,向科技发达国家学习是中国社会紧随世界发展大趋势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尽管遭到过发达国家“禁运”、“卡脖子”、“制裁”等制约,受到过“左”倾思想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但是,新生中国学习各国先进科学的夙愿从未丢失,利用各国先进技术的步伐从未停止。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肃清“左”倾思想羁绊,树立起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开放理念,撼动“禁运”人为禁锢,创造了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有利条件,使中国“搞现代化,理所当然不是拿落后的技术作出发点,而是用世界的先进成果作出发点”〔1〕。邓小平迎来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春天,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科技的全党共识、全民自觉和国家战略,引领中国社会进入先进科技推动的快车道。

一、用“洋奴哲学”的歪理邪说反对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观念是愚蠢的

曾经一个时期,由于思想认识的混乱,致使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历经坎坷。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正确做法竟被当做“洋奴哲学”错误地加以谴责。对这种低俗的言论,邓小平尖锐地批判道:“毛主席提出的自力更生的指示被‘四人帮’歪曲了,他们把引进世界上一些先进成果都谴责为‘洋奴哲学’,这是愚蠢的。”〔2〕奴化思想是旧中国落后的思想文化,被 “四人帮”包装成所谓“左派”的歪理邪说,用以反对学习外国先进科技。

(一)克服“迷信”心理,破除西方科技高不可攀的自卑思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科技几乎是空白,国人无形中存在着一种自卑的情绪,一种看不起自己的情绪,认为发达国家什么都先进,月亮都比中国的圆,不仅学不到,而且更是不可能超越。对西方文化这种迷信般崇拜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毛泽东深刻分析道:“帝国主义者长期以来散布他们是文明的、高尚的、卫生的。这一点在世界上还有影响,比如存在一种奴隶思想。我们也当过帝国主义的奴隶,当长久了,精神就受影响。现在中国有些人还有这种精神影响,所以要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宣传破除迷信。过去中国人中有恐美病,要去掉它的影响。”〔3〕对西方先进科技和发达工业迷信般的恐惧,是奴化思想的现代表现。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科技水平低,工业不发达,很多地方不如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骄傲不起来。但是,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象《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4〕。毛泽东提倡,要除掉“妄自菲薄,奴隶尾巴”〔5〕,敢于破掉西方“科学是高不可攀的”〔6〕思想藩篱,养成敢于和善于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成果的健康心理。

(二)克服“等靠”心理,打破缺乏民族自信心的依赖思想

等靠依赖心理是妨碍中国科技发展不可忽视的思想障碍。旧中国对帝国主义的依赖,表现为“买办”,没有科技独立。新中国建立初期对苏联的依赖,表现为“等靠”,耽误了科技发展。周恩来指出,完成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伟大任务,“我们必须首先打破那种缺乏民族自信心的依赖思想。‘中国在科学方面的落后反正不能马上改变,反正需要苏联的援助。’不错,我们需要苏联的援助来改变我们的落后。但是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利用这种援助呢?一种办法是没有全面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碰到什么问题就去请教苏联。派到苏联去学习的,不是科学家,而大部分是中学毕业生。其结果是一辈子不能脱离依赖和模仿的状态,是无限期地加重苏联科学界的负担,是妨害了我国科学的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7〕。中国不能放松对苏联先进科技的学习,但是,也不能无限期地依赖苏联专家。毛泽东在修改党的八大政治报告稿时,批评道:“那种丧失信心,以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决定中国命运的不是中国人自己,因而一切依赖外国的援助,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8〕中国必须学习外国先进科技,但是,也不能事事依赖外国,丧失主动权。1980年4月29日,邓小平在接受卢森堡电视台制片主任鲍利等的电视采访时,从“大国”和“穷国”这两个基本特点从发,批判了依赖外国的错误思想。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我们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候,必须看到这两个基本特点。中国既然是个大国,完全依靠外国资金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是不可能的,必须立足于国内,立足于自力更生这个基本原则。”〔9〕科技依靠外国,必然受制于人,危害国家生存。

(三)所谓批判“洋奴哲学”,实质是反对学习国外先进科技成果

毛泽东提出破除对西方国家的迷信,克服自卑心理,增强民族自信心,摆脱对外国的依赖,并不是反对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毛泽东说:“我们东方人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行,白种人比我们强。这是一种迷信,要破除。既要破除迷信,又要向西方学习。破除迷信与向他们学习并不矛盾,如我们可以派留学生,进口他们的设备等。”〔10〕但是,学习西方与迷信西方、依赖西方与自力更生,其标准是什么,界限在哪里,长期没有搞清楚。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左”倾路线长期把反对迷信、反对依赖、坚持自力更生演变为反对学习国外先进科技的政治帽子、政治棍子。1975年8月18日,在国务院讨论国家计委起草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时,邓小平提出要用国内的煤炭等资源换取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强调“这是一个大政策,总之,要争取多出口一点东西,换点高、精、尖的技术和设备回来,加速工业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11〕。对于这样一个重要思想,“四人帮”竟将其诬蔑为与自力更生相对立的“洋奴哲学”而加以大肆批判。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多次批判所谓“洋奴哲学”谬论,揭露其在思想方法上是形而上学。“‘四人帮’也是形而上学,一进口什么东西,就是‘洋奴哲学’,毛主席批判他们是形而上学猖獗。我们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12〕“要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在‘四人帮’时期这样做是不允许的,他们说这是‘洋奴哲学’。”〔13〕“洋奴哲学”的帽子,结果使我们处于非常落后的地位。因此,把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叫做“洋奴哲学”,这是一种蠢话。

二、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是真正的科学态度

改革开放前,经过近30年的艰苦努力,新中国奠定了发展现代科技的基础,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要缩小差距,迎头赶上,实现赶超,有效的办法是“以世界先进水平作为赶超的起点,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凡是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我们都要拿过来”〔14〕。“‘拿来主义’不坏,真正的科学态度应该如此。”〔15〕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邓小平深刻地认识到,科技知识、科技成果的拿来主义的方法,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而是文化的交融,文明的互动。因此,邓小平把学习外国先进科技,不仅作为科技领域或科技工作者的政治使命,而且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全体公民的历史责任。

(一)把先进科技成果放到教材里,用最新科技成果办教育

实施科技教育,是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科技知识、科技理论和科技思想的基础工程。“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说的政治帽子后,许多现代科技知识、科技思想和科技理论被抛出教科书。学习外国先进科技,邓小平要求从改革教材入手。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科学发展一日千里,我们办教育要以最新成果为基础,否则就是爬行主义。”〔16〕邓小平要求重新审定大中小学教材,进行教材改革,“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17〕高等学校“可以花钱把外国技术资料买来,编到教材中去”〔18〕。同时,“要进口一批外国的自然科学教材,结合我们的实际编出新教材,以后就拿新教材上课”〔19〕。邓小平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来提高全民的科技素养,耕耘了世界先进科技扎根中国的沃土。

(二)派遣有科技基础的留学生,容易把先进科技成果拿回来

早年留学法国期间,在当时最先进企业的“勤工”生活使邓小平接受了工业革命的启蒙,他深刻认识到,派遣留学生是把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拿回来最直接的途径。1977年10月10日,邓小平同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和专家等谈话时,对派遣科研人员到外国学习,提出了具有政策意义的意见。他说:“可以尽快派人去,学习回来后搞我们的建设。去过一次的,以后还可以去。去的人不在年龄大小,而是要有点水平和基础的,这样容易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拿回来。”〔20〕经邓小平提议和亲自推动,1979年初第一批50名中国留学生抵达美国,1980年有1025名中国人持学生签证赴美,到1984年时已有14000名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其中三分之二所学专业是自然科学、医学和工程。〔21〕早在1978年9月30日,邓小平就富有远见地肯定了公民自费留学的趋势,支持公民自费留学的建议〔22〕。自费留学人数大大超过公费留学人数。邓小平认为,应当向世界各国派遣留学生。留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先进科技,因此,邓小平要求派遣的留学生必须人人都是懂行的,将派遣的重点放在进修生及研究生上。到1991年底,留学回国人员中已有两万多人获得各种科技成果,有200多人获得近500项国际科技奖,有3000多人获得近5000项国家级科技奖,有1000多人获得近2000项专利。实践证明,派遣留学人员是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填补国内科技空白的有效方法。

(三)要利用国外智力,请外国人来参加中国各方面的建设

人才是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载体。引进和利用国外人才,是学习国外先进科技的有效方式。20世纪50年代,中国先后聘请苏联专家10800多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家1500多人〔23〕,他们对新中国奠定现代科技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把利用国外智力作为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重大举措,要求创造条件引进国外智力,尤其要从华裔科学家开好头。邓小平指出:“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措施……。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现在国家还有困难,要在困难条件下尽力把工作做好。”〔24〕1978年初,在“左”的思潮还没有全面清理的政治氛围下,邓小平批准有关部门邀请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时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美国里海大学任教的金属和材料学专家周以苍,前来中国讲学,开创新时期引进国外智力的先河。1983年7月8日,邓小平把聘请外国专家的工作提升到利用外国智力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几个钱。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过去我们是宴会多,客气多,向人家请教少,让他们帮助工作少,他们是愿意帮助我们工作的。”〔25〕根据邓小平的谈话精神,1983年8月24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引进外国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9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引进外国智力以利四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1991年,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名专家学者来华工作,帮助兴建一批重点项目,对企业进行改造,培养文化教育方面的人才。

(四)引进外国先进科研设备,更新科研手段,加速科技现代化

现代科技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现代化,首先是科研手段即科学实验的现代化。正如邓小平所说,现代工业的“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26〕。“文化大革命”期间,科研活动尤其是基础性科学研究被全面否定,不仅科研手段现代化的规划成为泡影,而且原有的科学仪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科学实验处于整体瘫痪的状况。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及时要求更新科研手段。然而,现代科研设备的研制成本高、规模大、周期长,引进先进科研条件、实验装置,建设和改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加快科研手段现代化的现实路径。1977年10月20日,在与北京大学负责人谈话时,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引进一些研究手段,更新研究手段。”〔27〕1979年1月8日,在听取王震等汇报工作时,邓小平指出:“引进外国大型科研设备,同外国科研机构合作搞科研,加速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个好。”〔28〕大型电子计算机是科研手段现代化的核心,邓小平强调要千方百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或设备,保证更新科研手段的迫切需要,他指出:“计算机关键的问题怎样真正把技术弄到手,有些过不了关的可以引进材料,有些元件搞不出来可以买些,我们自己来装配。这是可以走的道路,也是省的道路。”〔29〕在邓小平的坚决支持下,与外国专家合作,引进部分技术和装备,很快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对飞机、导弹、车辆、建筑物群模型进行空气动力学试验的管道装置“风洞”等等现代实验装备,奠定了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坚实基础。

三、世界各国的竞争核心是科技的竞争,引进先进科技不是容易的事情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30〕,既有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不同的障碍,又有国家利益和知识产权的掣肘,还有消化创新异常困难和市场推广竞争激烈的屏障。

(一)西方发达国家高科技出口限制是学习先进科技的障碍

新中国建立后,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对中国实行科技封锁。改革开放后,尽管西方国家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开始与中国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但是“有那么一些人还是老殖民主义者的头脑,他们企图卡住我们穷国的脖子,不愿意我们得到发展”〔31〕,对向中国出口高科技设立种种障碍。中国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打算从美国引进一千万次电子计算机,美国商人、公司都同意卖,而且很热心,但美国政府不批准。后来,中国向日本引进一百万次电子计算机,其中有美国的技术,美国政府不同意,也没有达成交易。中国从欧洲引进某种技术的时候也遇到这些问题。邓小平评价道:“我们同美国关系中有一些疙瘩,重要的疙瘩之一就是美国不愿意向中国转让技术。十年来,特别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没有给我们一件像样的比较好的东西。”〔32〕相比较而言,“欧洲国家都对中国采取很友好的态度,在技术输出上比美国、日本开放些。当然不能说完全满意。”〔33〕面对这种复杂局面,邓小平强调,一方面,在技术转让方面,中国不乞求任何东西;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获得先进技术的支持。1985年11月14日,在会见美国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时,邓小平指出:“最近,你们国会又通过了一些决议,对中国出口又多了些限制。对你们的法律,我们懂得太少,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们了解,帮助我们对付那么多非常繁杂而又是不合情理的法律。”〔34〕也就是说,要消除与西方发达的国家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对立,必须熟悉其法律制度和权力运行机制,创造引进先进科技的环境。

(二)遵循技术转移规则,引进先进科技不能太天真

科技成果引进既是国家政策,又是市场行为,要有市场经济意识,不能太天真,想当然。尽管我们在引进技术的初期吃了一些亏、上了一些当、干了一些蠢事,“但无论如何,我们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吸收外国资金的方针不会变,还要贯彻下去,只是不能太天真”〔35〕。学习外国科技,理所当然要最先进的,最现代化的。但是,由于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技术输出国往往不愿将尖端的核心技术加以转让,我们有可能付了很高的技术转让成本,却引进了二流的、他国已淘汰过时的技术,或是搬回一些质量低劣的机器设备。正如邓小平所说:“外国人也可能骗我们,也可能欺负我们落后。比如,一套设备,给你涨点价,或者以次充好,都是可能的。”〔36〕因此,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要克服对引进技术的盲目和无知。邓小平说,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对引进的项目、技术缺乏了解,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样很危险。当然,这个政策应该说是对的,今后还要继续,但要总结经验。”〔37〕为此,要了解引进技术的成熟程度和技术供给方供给能力,要考虑技术的配套尤其是核心技术的转移条件。同时,引进的技术能否成功应用,还要考虑具体企业的自身条件。要考虑企业人员素质、机制方面的软件因素,还要考虑企业的基础设施、原材料获得及相关技术兼容性方面的硬件因素,如果缺乏软、硬件环境的有力支持,新技术在应用阶段将不能发挥最大功效,企业因而出现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引进的失败。因此,邓小平强调:“引进外国的技术和资金,这也要量力而行,处理恰当。”〔38〕引进科技作为市场行为,要进行引进和研发的价格比较。只有真正的新技术和成套设备,又是急需的,“价格略微贵一点不要紧,但质量一定要选好,技术水平一定要先进。这一点很重要。”〔39〕邓小平认为:“人家来做生意,就是要赚钱,我们应该使得他们得到比到别的地方投资得利多,这样才有竞争力。我们的劳动力比较便宜,有这个优越条件。但是,特别吃亏的我们不干。”〔40〕具体来讲,邓小平认为,德国在技术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中国需要从德国引进的东西是多方面的。在工业设备方面,德国有许多技术值得中国学习,而且从技术水平和竞争价格来说,对中国也是比较有利的。

(三)占领科技高地,取决于对引进科技的创新

先进科技的购买是学习先进科技的初级阶段,对引进技术的创新是学习先进科技的高级阶段。邓小平强调:“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41〕“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要有一席之地。……中国应该每年有新的东西,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占领阵地。”〔42〕创新是学习国外先进科技的最高境界,贯穿于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全过程。邓小平说:“人类的成果为什么不用?一用,二批,三改,四创嘛!”〔43〕引进先进技术目的是为我所用,但用不是一味的“照搬”和永远的“模仿”,而是要用中改进,用中创新。要像日本那样,引进一个技术,就集中一批人来攻,不仅吸收,而且改进。实现引进科技的创新,依赖发达的教育。邓小平认为,引进外国技术进而掌握和发展技术,是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普遍做法,“这一宝贵经验我们还没学好,这与我们的教育不发达有关系”〔44〕。教育服务于学习外国先进科技,要做到大厂、中厂,甚至小厂,都要有自己的科研机构,科研队伍;技术人员的比例,要超过生产人员的比例,达到七八个技术人员,一两个工人的结构;要有科学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合格工人,真正掌握新技术。对引进先进科技要实现产品创新带动行业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实现创新,不仅是产品的升级,更重要的是行业的发展以及对其他行业的带动。邓小平提出,引进国外先进汽车生产技术后,“我们还要抓紧创新,搞新产品,变换车型,把车身变一变,像产品换个包装”〔45〕。这种产品创新只是初级形态的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技术带动行业创新、产业创新。邓小平指出:“引进的项目里好多东西我们能自己干的,都用我们自己的,有些则用它的图纸,用它的规格,由我们来制造。这样,引进的项目,可以带动一些行业的发展。”〔46〕邓小平认为,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就是引进技术带动产业的典范。如果不是引进德国的先进技术,我们生产的汽车还会像过去一样用锤子敲敲打打,现在大不同了,这是质的变化。质的变化反映在各个领域,不只是汽车这个行业。

邓小平开创的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科技的局面,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参考文献:

〔1〕〔2〕〔9〕〔11〕〔12〕〔13〕〔14〕〔15〕〔16〕〔17〕〔18〕〔19〕〔20〕〔22〕〔24〕〔27〕〔28〕〔29〕〔31〕〔32〕〔33〕〔34〕〔35〕〔37〕〔38〕〔39〕〔41〕〔42〕〔43〕〔44〕〔45〕邓小平科技思想年谱(1975-1994)[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8,35,153,10,50,77-78,45,50,40,73,21,21,44,108,30,47,122,171,170,175,221,207-208,169,161,116,63,189,235,27,205,233.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43.

〔5〕〔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03,196.

〔7〕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82.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48.

〔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8-159.

〔21〕〔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M].冯克利,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42-343.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615.

〔2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

〔2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87.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66.

〔36〕〔42〕〔4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7,199,199.

(责任编辑廖子夏郭丹)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6)02-0066-08

〔作者简介〕曾敏(1963),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邓小平武器装备思想研究”(15XKS003)

〔收稿日期〕2015-07-06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和思想渊源
关于邓小平建立法治社会的思想探讨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理论的传承分析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邓小平理论中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研究
试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与问题思考
论邓小平的开放型经济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