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城市文化体系建设的背景分析

2016-03-19李湘云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3期
关键词:无锡特色建设

李湘云

无锡城市文化体系建设的背景分析

李湘云

城市文化体系建设包括理念、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合起来构成城市文化软实力。无锡以及一批率先发展起来的城市,依托城市财力大力发展文化,但出现了文化发展水平被等同于文化设施提供、无形文化建设被有形文化建设所替代问题,导致城市文化与经济发展很难同步,影响了今天的城市发展。建设有民生内容、人文表现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才是实现“文化强市”的科学之路。

城市文化体系;无锡;文化贡献力

提高城市文化的贡献力一直是各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无锡的发展已进入一个较高程度,正面临劳动力成本增加、盈利空间越来越窄、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新产品开发新型发展等问题和挑战。如何利用城市文化的软实力降低转型期成本,确保城市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对无锡、南京、苏州和常州等城市来说意义非同小可。

一、无锡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依托良好的财富资源,过去10年,无锡城市文化在凝聚力和吸引力、创造力和创新力、经济力和贡献力上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文化建设已进入自觉性阶段。然而,城市文化发展如何由文化自觉向文化自强推进,是中国所有城市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意味着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落差无法解决,在下一轮竞争中失去最后优势。目前,无锡“文化强市”建设主要障碍表现在:

1.城市文化向外辐射力不尽如人意

近几年,无锡城市文化以极大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吸引外来普通劳动力和中高端科技人才,与无锡本地人一起,支撑并推进无锡社会发展,显现出极明显的向内凝聚力和吸引力。然而,文化发展的最高表现是文化的向外辐射力量。相比较而言,无锡城市文化对城市圈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没有全部显现出来,城市文化“走出去”问题亟待解决。

(1)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文化辐射现象没有多少改观。做“小上海”文化思维根深蒂固,不能形成城市文化对外的发散力,将影响自身城市文化风格。怎样用非本土化方法,甚至全球化视野表达无锡本土文化,形成既能展示自己特色又能被他人全面主动接受的文化,城市文化建设者需要深入细究与探索。

(2)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社会文化生态和新交流对话机制没能完全建立。一度较有影响力的乡镇企业文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逐渐退去,倾心打造的吴文化品牌影响力因吴文化自身的封闭性,与外来文化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导致能形成较大影响力的文化生态没有建立,无法形成能与海派、京派、中原等大种类文化进行交流对话机制,影响了无锡城市文化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

2.城市文化的区城特色不甚明显

城市文化特色由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及市民一以贯之的性格风尚组成。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只具有躯壳而不拥有灵魂,必将在发展中失去资源性。我国城市建设中突出的共性问题——特色危机在无锡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表现出来。

(1)城市建筑的地域特色不明显。传统江南水乡小镇精巧、恬淡、静谧特色或多或少地在现代“推平头式”拆迁重建模式中失却,传统元素及其在几千年中发展出来的丰富性被现代都市高楼建筑所弱化。尽管市委、市政府在发掘保护遗址、旧址,恢复古运河、古街道等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和财力,但之前许多城中河浜和旧建筑在“旧城改造”中无法再现,传统风貌上城区的真实性和整体性不复存在,只留下刻意保护的孤立散存的点状、片状结构。

(2)城市风格定位模糊,文化个性不明朗。因突出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失去了与其他城市发展的差异性。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虽被重视,但不能完全自然融合,城市风格不能非常准确定位,导致文化打造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城市文化形象不如财富形象突出。

3.城市文化品位有待提高

城市文化品位是一个城市历史积淀与当代提升的结果,是文化含量与文化质量的总和。高品位的城市文化是以深层次的精神为原生动力,以城市居民高尚的性情和品格为基本方式,这种无形文化的因子正是无锡城市所缺乏的。

(1)文化的现代精神缺乏。浓厚的吴文化历史沉淀赋予无锡城市文化一定自在、先天、有一定厚度和气质的品位。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经济飞快发展正是这种文化惯性运行的结果。近些年,我们在城市文化建设上,不论有形文化还是无形文化,都偏向传统元素而忽略现代精神,导致城市文化缺少一种“质”的深度。

(2)市民的综合素质尚需提升。一个城市居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其竞争力的高低及发展速度和质量。素质高,则业兴;素质低,则业衰。无锡传统的尚德文化底蕴,城市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有较高起点,然而和经济能力相比,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想象创新素质、文化审美素质等都不尽如人意。表现为对先进理念渴求意识不强,追求财富心理过于突出,文化需求较低层次和功利性,文化消费远低于物质消费等。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这些素质的不完善必将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后劲。

4.文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较难形成

文化产业是城市转型发展中必须培育,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无锡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北京、杭州、南京与苏州相比,在产业链打造和产业集群发展上还有很大差距,有产业没链条,有园区没集聚,大大影响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开发具有区域特色文化体系方法

新形势下,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必然带来城市文化软实力体系开发问题。如何实现文化发展的区域特色和民生特色是体系建设的重点。

1.用文化资源塑造城市风格,强化区域特色

文化的功能有二,一是识别身份的“你之为你”的作用;二是表达精神的“你之永远为你”的作用。只有具备了前者,后者才有实现的可能。

(1)在深厚文化资源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元素。城市文化元素包括有形元素和无形元素二种,有形的是物质,无形的是精神,有形的物质文化往往蕴含无形的精神因素。无锡的有形文化很多,如太湖、运河、梅里泰伯、东林书院、江南小城风貌、荣氏工商业、宗教建筑、钱钟书、二泉映月等,表达的无形精神是:水元素的温顺、变通,泰伯元素的尚德、创新,工商元素的精明、勤劳,江南小城元素的雅致、平和,东林元素的责任、天下,宗教建筑的儒、释、道精神等。

(2)依托遴选出的文化元素进行未来城市形象设计与塑造。根据城市各种文化元素给城市定位定性,发挥官方智囊团作用,对城市诸元素进行认真务实设计。同时,发挥民间智囊团积极性,市民参与讨论,使传统文化资源更好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制定无锡城市形象建设长远规划。

(3)在众多名城建设中排序并优先发展,形成城市主题文化。特色城市都孕育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基因,此为城市发展的灵魂。无锡曾提出过“工商、设计、山水、休闲、文化”五名城建设,后来又提出“生态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四城建设,这些都是城市发展的方向。但如何优先发展,以特色赢得竞争,应有科学排序后的战略定位,以此规范无锡城市发展框架和方向,更深刻激发和引导无锡城市独特创造力。

2.用现代理念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无锡文化发展的民生特色

当前,全球文化发展呈现出人本化倾向,文化建设强调回归于人。“文化民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此理念遵循文化发展客观规律,将引导城市向健康方向发展。

(1)以城市人文气息营造,实现城市现代化目标。现代气息不等于都市气息,城市现代气息最主要体现为城市的人文气息和知识气息,而不是高楼大厦。现代化城市是一个关注人文品位、人文魅力、人文精神的城市。无锡实现民生文化的必要前提是进一步营造城市人文气息,加强对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所谓人文资源是指以人的智慧和行为为核心的资源,构成要素有信息、知识、文化、教育、形象、管理、关系和政策等。

(2)市民综合素质培育,提升城市人文化能力。城市文化承载能力首要表现为市民文化能力。一个城市,只有当它的市民具备现代素质,才足以承担起建设现代城市重任。因而,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更在于无形的人的因素。令人遗憾的是,包括无锡在内的当今中国城市,过于依赖科学技术,忽视人的心智能力,阻碍了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市民文化能力要发挥社区文化建设作用,培育市民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政治素质。还要充分利用各种人才计划优势,激励他们产出物质产品,鼓励他们对城市产出思想和道德产品,培育市民独立性、自主性、责任心和自信心。

(3)以文化设施满足民众需求,滋养百姓幸福生活。文化设施是城市文明的基本表现,也是最能表达城市财富的重要显性工具。无锡应将城市建设成有充足文化活动场所、良好体育设施、舒适休闲广场、足够多免费公园、净化绿化美化街道的城市。一是建设一批真正有利于民的文化设施。这些文化设施应关注大众近几年表现出来的时尚化、休闲化和人本化需求,而不只是提供一些简单健身器材、空荡荡的社区图书馆以及人满为患的休闲广场。应以高品位的文化设施刺激人的文化需求,进而刺激高技术文化产品的开发,实现文化需求、设施、产品生产三者间互动;二是推进一批有示范效果的文化项目,鼓励并支持传统书场建设、小剧场建设、休闲广场上市民自发形成的文化团队建设以及市民公共空间的建设。

(4)以文化产业实现城市产业转型,降低城市发展成本。在当前转型发展中,无锡要破解的难题是城市资源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为城市增加财富。目前,无锡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依然是加工业,较高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对城市人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有较大负面影响。如何用一本万利的文化产业实现城市发展转型,既大大降低城市发展成本,又使市民精神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厘清文化资源能作为资本运作的因素,如泥人文化、二胡文化、宗教文化、遗址文化、古镇文化等,以此作为无锡由传统经济向文化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二是提高无锡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注意用传统资源解决原创性问题,做到“我有你无”;三是注重文化产业的人性化研究,以灵山胜境二期九龙灌浴的成功开发为启示,注重产品的人性意义,使文化产业保持其文化意义大于产业意义的本质特征。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3.015

猜你喜欢

无锡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