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探索

2016-03-18李冠文刘志永

广东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学学徒现代学徒制

李冠文 刘志永

文/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探索

李冠文刘志永

文/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2014年12月12日,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地要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徒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着眼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瞄准世界职业教育的前沿,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东风,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古今中外学徒制,创新办学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在课程、双证、管理等要素应用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培养理念、对接任务、方法措施等方面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所谓‘现代学徒制度’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式的职业教育制度’”。

二、“学徒制”的渊源

(一)中国古代学徒制

传统的学徒制也曾经流淌在古老的中国教育河流中,并在封建社会家庭手工业和兴盛一时的民族工商业中有着较为显著的表现。在学校教育诞生以前,学徒制是人类社会技术传承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即“手把手”教,以私人性质为主,具有培养周期长、全程教育、现场亲自动手操作、师徒关系亲密、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注重其就业价值但不重视学历等特点。

(二)西方现代学徒制

中世纪的欧洲,学徒制已被纳入行业范围内管理,以父子关系为基础的学徒制开始转向以契约形式为基础的师徒合作模式。这一时期学徒制的主要特点是:学徒制度已经具有公共性质,有了相应规范,特别是在师傅的资格、传授内容、学徒年限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师徒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从父子般的关系向雇佣关系过渡。

从16世纪到工业革命前,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学徒制从行业管理向国家管理发展。如1562年英国颁布的《工匠学徒法》,1733年德国普鲁士地区颁布的保证行会特权的法令等,都对学徒制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1883年,瑞士对英国进行研究并参照法国的经验,提出了新型学徒制的概念。北欧的丹麦、瑞士等国按照统一的法律对企业和学校进行管理,且在国家和地区层面都有良好的协作和服务制度。特别是瑞士的“参与式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战”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各国也在汲取德国“双元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纷纷实施“学徒制”,并对学徒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创办了现代学徒制(Modern Apprenticeship)的教育与教学模式。

(三)中国“现代学徒制”政策依据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并指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

各相关文件均指出了工学结合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工学结合的本质特征以及主要内容。虽然国家对于工学结合的具体目标、实施要求、参与主体、配套措施等均未有明确规定,但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指导方针。

三、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应用

(一)创新课程应用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内容时,有目的地将专业知识的内容根据心理认知规律,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展开,课程内容将更加实用也更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更加扎实。课程体系重构中要更多地关注高职教育的内涵要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校企双方在课程共担、资源共建、教学研讨、科研合作等方面应实施精细管理和目标考核;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多地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和生产技术的核心要素,融入职业元素,使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不失“高等性”的同时彰显“职业性”。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制订培养方案,以“应用性”为逻辑起点,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形成融合学生素养、知识、技能、态度等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坚持以企业项目为导向,以企业产品任务为驱动,由学院和企业共同确定课程,共同提供师资,共同完成课程教学,是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了解企业业务,将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贯穿高职的教学全过程。

(二)创新双证应用

职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层面的制度体系,完善职业资格制度体系需要政府、社会的共同介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和文凭证书“双证”沟通的有效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一条成功的职业教育道路。双证书的推行突出职业学校的评估重点是技能评估,有利于就业导向落到实处,促使职业学校提高质量。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之间的必然联系,进一步健全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毕业生“双证书”率达90%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

毕业与就业融合,学习期间,即可直接与企业签约,学生毕业即可正式录用为企业员工。对学历教育考生颁发毕业证书,对短期培训考生颁发结业证书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设立职业技术等级鉴定机构,评定学徒职业技术等级,颁发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双证融通”已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学徒制模式下,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和学历证书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证书的有效衔接,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管理应用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新型的、规范化的运作机制;学徒对象扩大(包括在校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等多种人群);学徒制与正规教育相融合,以及第三方培训(中介)机构。通过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支撑,通过团队中专兼教师的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工”与“学”交替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从而实现培养过程中“工”与“学”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

学生、学校、企业约定,学生和学徒的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企业培养自己的“员工”,其责任感才能真正被激发。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这内含着学生、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自觉约定。这需要校企之间有着深度的融合,要有很好的合作育人的机制体制和运作平台支撑。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机制体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四)创新要素应用

通过“学习性岗位”的设计,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校外基地作为校内基地的延伸,通过基地的“工学整合学习岗位”建设实现校外基地的教育教学功能,并在课程开发和基地建设中,统筹兼顾课程要素和基地生产要素,着力解决将企业生产岗位转换成合适的“学习性岗位”,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在校外基地实施并最终实现课程所承载的教育目标,其关键是要将企业生产任务经过教学设计,转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学习性工作任务。“工”与“学”的交替,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实现这种“跨界”教育,必须同时遵循职业和教育规律,必须打破在企业里办培训或者在学校里办教育的思维,形成系统集成、“跨界”的理性思维。

四、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在广东省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有关要求,于2014年秋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一)现代学徒培养理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

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职教育品牌,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观念就是力量,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发展思路,保证了我院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向,拓宽了我院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道路,提高了我院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水平。

(二)五大对接任务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学徒制”为理念,探索“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模式,通过五对接,培养服务于工作一线的高素质技能性(型)人才。

建立现代学徒制,探索职教新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主办,通过学生对接岗位、学校对接企业、教育对接产业,实现招生与招工连接、上课与上岗对接、毕业与就业衔接。围绕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学校与企业合编教材,改变了以往使用的教材与实习课在内容上脱节的现象。学生进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后,通过自荐,或人力资源市场介绍与企业签订培养和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学生在校学习即进入企业学徒角色。

(三)五大方法措施

第一,依法签约。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或家长)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第二,专业工作组跟踪负责。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组,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业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为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

第三,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校学习和企业学徒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计划,保证学徒企业实践时间。校企双方共同加强对学徒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培养,做好学徒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重视和加强学徒管理,建立健全学徒学习管理档案,建立学徒跟踪服务和管理制度。

第四,资源共享。学生在学徒期间,企业全程跟踪,和教师积极配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设立各类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储备人才。

第五,就业保障。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多渠道开拓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学徒制毕业生的就业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学徒制毕业生为学院就业先进高校赢得了荣誉;另一方面,学院良好的就业声誉为学徒制毕业生就业铺就了宽阔的道路。

(四)赋予现代学徒制新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全新的职教模式,代表着世界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因而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工学结合是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融入先进行业企业的文化特质。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不仅从机制体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而且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它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过程遵循针对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相融合,具有较强的个人价值取向,更加符合人的发展需求。理论和实践的系统贯穿以及学习和工作的相互交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去实践,到实际工作中去磨练,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提供了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养成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五、结束语

“学以致用,是我们不该忽略的命题,更应该是教育的根本,也自然是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应该坚持的根本。”随着国家转型发展的要求,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学徒制从萌芽到现代学徒制,其内涵和意义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它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法律保障,并具有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

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探索,将对教育改革发展,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愿意发挥职业教育领域排头兵的作用,与兄弟院校一起,以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契机,共同谱写职业教育的崭新篇章,为把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工学学徒现代学徒制
盐工学人
魔术师的学徒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