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6-03-18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彭楚钧

中国商论 2016年27期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育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彭楚钧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彭楚钧

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教育科研领域也不例外。大数据、互联网的开放与共享已经驱动着教育领域的变革。本文对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创新教育信息资源采集分析预测能力偏低、学校对创新教育重视不够、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不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欠缺,指出了大数据、“互联网+”对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并从构建创新教育服务云平台、打造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组织新形式三个方面对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对策进行阐述。

大数据 “互联网+” 创新教育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社会各领域变革。“互联网+”各行各业跟大数据、云计算相结合展现出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采集及挖掘创新教育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对创新教育趋势进行预测并对创新教育方案进行决策,对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创新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创新教育信息资源采集分析预测能力偏低

现有的创新教育信息资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教育信息采集质量偏低。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没有很好地利用全网资源,采集相关的数据,而且也没有对信息进行很好地整合,导致数据采集不完善、质量偏低;二是创新教育信息分析挖掘的深度不够。对相关数据只进行了简单的浅表层次的分析判断,对隐形的、信息背后的相关性没有进行分析,也无从得到有效的创新教育信息;三是预测及决策能力偏弱。没有采用科学的预测及决策指标体系,偏向于人工经验判断,影响了预测与决策的有效性。

1.2 学校对创新教育重视不够

很多高校对于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不够,把教育培养的重心放在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上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入社会顶多只能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缺乏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对职业生涯的发展不利。虽然部分高校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将相关课程植入人才培养规划,也没有对师生创新活动给出及时正确的鼓励及评价,无疑会造成教师及学生的创新活动的动力不足。

1.3 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不强

部分教师对于创新教育意识不强,倾向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没有花心思进行教学及科研方面的创新,师生交流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肯定是不利的。此外,由于教师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当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时,也没有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导致学生收获甚微,创新积极性降低。

1.4 学生的创新能力欠缺

很多学生都习惯了课堂上教师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不愿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理念,导致创新能力欠缺,不利于自身创新思维及创造力等创新素质培养。

2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

大数据、“互联网+”的出现,为创新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收集互联网上广泛的创新教育相关的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挖掘、存储、分析、处理技术,总结创新教育相关规律并进行预测决策,对于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互联网+”创新教育的意义

跟以往简单利用网络平台的创新教育不同,“互联网+”创新教育能更好地对网络创新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互联网上海量的创新教育信息进行深度地分析及挖掘,建立创新教育数据库及创新教育服务系统,为高校、企业、政府提供创新教育查询与数据共享服务。了解到现有的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创新教育的转型升级,为创新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2 大数据对创新教育的作用

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将为创新创业教育带来诸多优势。大数据应用到创新教育领域,主要是创新教育数据的挖掘与学情分析。大数据并非是指简单的大规模创新教育信息数据相加,而是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找出数据间显性、隐形的关系,进行分析挖掘得出对创新教育有用的相关信息,再利用大数据存储、分析、处理技术,获得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对创新教育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大数据通过丰富的数据源,创新课堂学习的新模式。现在的教育方式多倾向于教师单向的知识传递为主,不管是课堂上的面授还是网络视频资料的学习,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统一的知识讲解,侧重理解记忆,忽视了创新思维及能力的训练提高,这种教育方式显然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分析诊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够为他们提供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创新教育教学资源与服务,改变教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3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对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日趋完善,对创新教育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变革性影响。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构建创新教育服务云平台,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组织新形式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3.1 构建创新教育服务云平台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云计算伴随大数据应运而生,云计算的虚拟化、便捷性,降低了用户对硬件设备、软件设施的要求,数据存储在云端,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跟操作系统便可实现对创新数据的采集。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快速地搜集互联网上各种创新教育信息,构建创新教育服务云平台,把握创新教育热点动态,通过对数据深入分析挖掘得出最新的发展趋势,为教育部门、高校、企业等用户提供查询搜索等个性化的服务。

3.2 打造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创新教育模式整合了多方的资源及力量,将创新教育的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企业用人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项目,并将创新教育教学项目上传云平台,整合创新教育资源,完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交流平台及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创新教育平台,让创新教育具备服务社会的职能,推动创新教育改革。

学校在跟企业深度融合中,能够得到企业技术、市场方面的支持,完成了教学成果的转化,实现社会效益跟经济效益。企业同时掌握了人才培养的情况,招募优秀人才为之服务,推动企业发展。教师在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促使教师采取新的创新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使用新的教法跟手段,激发创新性研究,提高其创新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按照企业用人岗位的要求,在工作中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跟创新能力。

3.3 创新教育教学组织新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从传授知识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课堂教学向课内外结合为主转变,评价方式也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为主转变。因此,必须创新教育教学组织新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3.1 构建“互联网+”创新教育网络教学平台

打造一体化数字学习环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移动学习系统。教师在平台上以动画、视频、PPT、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核心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进阶练习,学生通过移动学习控件可以便捷地学习并完成任务,针对教师在线发起的问题进行互动解答。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后台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详细了解每个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平台学习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营造学习氛围与竞争压力。对于学校来说,平台上各种教学过程数据的详细统计汇总、平台使用情况,都为创新教育提供数据支撑与科学决策依据。

3.3.2 实施“互联网+”创新教育混合教学模式

“互联网+”创新教育使混合教学成为可能,混合学习结合了多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因其良好的效果而备受关注。它将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从学习任务及学习者的兴趣、动机、注意力、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学情出发,制定出适合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教学相关的视频等学习资料,学生登录平台观看并完成学习任务,师生再到课堂上进行任务成果展示并答疑解惑。课堂的翻转,把传统的知识讲授放到课外,课堂变成了师生高效交流的场所。师生角色的翻转,教师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如果去学习并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主动学习者、问题提出者。学习的翻转,由传统课堂的先教后学变成线上跟线下相结合的先学后教,学生通过预先学习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清单,对重难点及视频资料的学习,再到课堂上提问、讨论,教师针对关键问题进行讲解。评价的翻转,学生线上完成网络视频学习后,通过平台检测系统自动评价并把数据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着重讲解。

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利用移动网络跟智能终端,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更自主、更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3.3 采取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

网络新技术改变了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度,更好地彰显创新教育的的意义与内涵。视频学习(30%)+进阶练习测验(20%)+课堂答疑、个性化学习(10%)+作业(30%)+在线提问、讨论、互动(10%)=100分(满分)。在教学评价方面,还要企业参与进来,实施校企互认制度,提高教学评价的水准。

4 结语

在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对员工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呈下降趋势,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短期的培训与岗位实践获得,然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培养却需要一个过程。创新教育应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的优势,构建创新教育服务云平台、打造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组织新形式,使学生掌握企业运作的规律与本质,增加师生良性互动,真正培养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 郑石明.大数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理论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

[2] 陈健,张熙倩.大数据时代基于职业素养的创新合作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0).

[3] 张利欣.基于大数据时代项目市场化下的本科艺术类应用型创新教育模式研究[J].艺海,2015(12).

[4] 刘琴,丁立婷.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6(3).

[5] 彭楚钧.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网络营销创新型人才培养[J].商场现代化,2015(29).

F069

A

2096-0298(2016)09(c)-191-02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开放网络课程建设立项项目“网络营销”,项目主持人:彭楚钧。

彭楚钧(197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网络营销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互联网+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