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时代对高职物流人才的需求

2016-03-18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王成金

中国商论 2016年27期
关键词:岗位物流互联网+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王成金 赵 静

浅谈“互联网+”时代对高职物流人才的需求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王成金 赵 静

本文结合“互联网+”的概念提出,对现在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文献综述,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些许不足,分析了现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物流专业学习规划的合理建议,激励现代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以克服目前的一些困难,为广大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互联网+” 物流人才 人才培养

1 “互联网+”时代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背景

根据调查,中国对于物流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达到650万之多。其中物流管理型的人才缺口约50万左右。在国家提出的“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影响背景下,现代中国物流行业对于专业化、国际化、互联网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在提起现代物流时,人们往往与“小、散、乱、差”来相提并论,但作为一个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所以发展现代物流行业不仅仅需要高级的物流管理型人才,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操作型人才。对于目前物流人才市场中出现的物流企业缺乏高端技能专业人才和物流综合性人才的现象,现在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却常常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从而导致高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不高的问题出现。

2 “互联网+”时代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影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11月,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现代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型工具,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被称为现代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由此可见,现代互联网产业的作用十分重要。随着我国大力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以及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专业的就业前景,根据目前的调查反映是相当好的,但实际上,在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时,却面临着技能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要求的畸形现象,从而导致高职物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率低的现象。当下我国物流行业中80%左右的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具体操作,根据这一现象从而就决定了现代中国的物流行业对于人才的需要主要还是一线操作人员。目前我国已经有将近500所高职院校建立了物流专业,物流专业学生数量高达15万之多,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却满足不了现代物流行业的岗位人才需求,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并没有职业特色,而这一现象就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问题。但由于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刚刚开设物流专业、实训室,以及物流教学所需设备明显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输送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层面,对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严重不足,这一原因往往就造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能力较低,毕业后就业工作面较窄,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的用人需求。一个问题是现在大量高职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抱怨工作找不到、难找,而另一问题就是物流企业在抱怨很难招聘到适合工作岗位的物流人才。

3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现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难、现代物流企业缺少综合型物流技能型人才稀缺的主要是因为现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自己把自身定位定得较高。根据调查,现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并不缺乏相应的就业岗位机会,但造成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就是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自身价值定位较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 较高,二是学生设定的薪酬标准要远远高于其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而造成学生高自身定位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因素,学生家长认为培养学生消耗了大量成本,因此学生需要获取高额的就业岗位;其次学生职业忠诚度偏低,学生就业中缺乏对就业企业的忠诚度,导致学生产生了远离企业的想法。

学生自身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造成物流专业学生就业难、物流企业招不到人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物流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物流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要求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物流知识,还要懂得各种综合技能知识,比如要有一定的英语能力、法律知识以及管理知识等,但是这些综合技能素质却是物流专业学生们所不具备的,因此就出现了物流专业学生不能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和物流企业难以招到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不平衡现象。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方案存在不足。首先人才培养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实脱节。目前高职院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与物流企业的要求不符。比如高职院校热衷于组织学生参加物流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但是对于为什么考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则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其次物流课程体系设置存在同质化。这个问题本文上面已经有所陈述,高职院校在开始物流专业课程教育时,忽视了对本校教育的特色研究,没有建立在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本质要求中。最后高职院校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不高,达不到就业岗位零对接。基于当前物流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受到资金、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安排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锻炼。

4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许多学者对就业能力的定义持有不同观点,但是,多数学者的观点,表述获得了普遍赞同,即就业能力是从事某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物流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就业能力。

4.1 物流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物流业是由许多环节构成,属于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物流专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在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学生不仅要具有物流专业的综合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而且还要具有仿真软件及物流设备等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这些方面的能力在实验室里是不能完全培养出来的,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方可。

4.2 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对近两年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因为面试时不能准确传递自己的信息惨遭淘汰,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现在用人单位的面试更注重考察应聘者的综合技能,如何把自己的综合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则主要依靠应聘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因此,沟通交流能力也是影响学生求职就业的关键因素。

5 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5.1 项目式课程教学的推进

围绕企业职业能力的需求,树立以工作情景为支撑、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高职课程核心理念,并以此来指导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全过程,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采用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物流管理人才的职业竞争力是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熟练运用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在开发项目化课程时应将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分解,以行业特质(机械、电子、纺织等)或功能型模块(采购、计划、仓储、进出口等)为主线进行项目化课程开发。

5.2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与企业、院校、毕业生的调研与访谈过程中,都提到实训室建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对接,以营造职业化学习、实践的工作环境,这对人才培养很重要。如供应链管理的“计划员”岗位、“仓管员”岗位、国际物流的“货代”“操作”等岗位能在实训室中得到仿真。通过学校经费投入、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等方式建立综合物流实训室,围绕订单培养式人才,实践教学多样化,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保证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效果。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训平台,熟悉和掌握仓储配送、运输、采购与生产物流操作流程和技术,在真实的生产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物流软硬件操作和物流方案制订等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适应基层管理岗位的需要。因此,校外实训基地作为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的载体,其建设必须满足项目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满足企业专业人才的需求。物流管理类专业建设理论与生产性实践的一体化课程,课程教学从传统的课堂走进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以为企业输送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

5.3 深化校企合作

只有通过与企业共同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才能实现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学目的。高职院校围绕企业的用人岗位需要,设置调整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企业急需的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发挥职业教育推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高职院校和企业利用各自的资源,培养的应用技术人才需要贴近企业一线。开展校企合作,能够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6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毕业规划的建议

(1)学校推荐毕业生实习就业,是确保大部分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2)大部分高职物流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将是中小民营和私营企业,并在基层岗位工作。

(3)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低,更换工作频繁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4)专业实践经历是物流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

(5)岗位工作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他们具备沟通协调能力、为人处事、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6)学校要建立推荐就业工作的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学校推荐毕业生就业的比率。在推荐就业的渠道、方式、手段,甚至在推荐就业制度的设计上形成更有效的模式,创新推荐就业特色。

(7)职业教育要注入素质教育的理念。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为人处事、职业道德等素质的培养。

(8)物流专业学生要重视实训实习、做好综合素质储备,调整心态,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个人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导航。

[1] 冯雪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管理能力评价[J].物流技术,2013(32).

[2] 倪呈英.浅析高职物流专业就业对教学改革的要求[J].科学时代,2013(11).

[3] 王伟兵.共享的力量:能源互联网[J].新财经,2013(04).

[4] 李胜.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1).

[5] 杨东.基于就业导向的通信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软件导刊,2016(01).

[6] 寇飞.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8).

F252

A

2096-0298(2016)09(c)-182-02

猜你喜欢

岗位物流互联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