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的作品

2016-03-16曲音

创作与评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伟岸崇拜油画

曲音

要对父亲曲湘建的作品做评论,我大概会丢失以往的敏锐和犀利。因为太熟悉也因为这些作品俨然已经成为我成长路上的重要回忆。所以这里我不想去评论这些作品是否足够优秀,倒是想说一说父亲和我关于画画的一些琐碎记忆。

儿时的我一直仰望着父亲和他的作品。他深深迷恋着画画,那是他的事业更是理想。于是作为他另一个理想的我自然也难免和画画脱不了干系。在他的要求下,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绘画。父亲虽然平日和善,但对我的教育每一步都走得严谨慎重。我清楚地记得因为我想放弃一张画到一半的儿童画参赛作品被父亲狠狠骂了一顿;也绝不会忘记我被父亲带到人山人海的爱晚亭要求当场铺开画板写生时的羞涩;更不愿回忆起放学回家做完作业还要去画室画一些灰突突的瓶瓶罐罐时的心酸委屈。我认真地学习绘画起初并不是热爱,而是有点害怕父亲严肃的脸孔。但虽说害怕却也伴着一种莫名的崇拜,那是因为拿起画笔的父亲虽然不高但看上去非常伟岸。我经常仰头看他画画,边看边仔细模仿他画画时的动作,甚至挤颜料的方式。父亲挥着画笔在画布上帅气地铺着大效果的身影无数次被我偷偷用心记录着。他对绘画的热爱也是以这样的方式传达到我这里的吧。父亲和他的油画早在我孩童时的记忆中就已经不是一种普通的存在,而是我无法触及的复杂、高级、荣耀且神圣的领域。

父亲最终如愿以偿,我进入了专业院校学习绘画。但事实是,闻着父亲油画味儿长大的我,还是没有选择和他一样画油画。一部分源于对父亲的反叛,但最大的原因是对“父亲的油画”产生了怀疑。在我上大学二年级时,我对父亲崇拜终止了。我接触到了油画以外的各种艺术形式。脑子被新鲜的玩意儿占领:自我的艺术家们,五花八门的形式感,华丽鲜活的表达方式……我有点兴奋了,我觉得我也终于要开始独立思考关于艺术这类深刻的问题了。我放弃了对任何人的崇拜,包括父亲。我开始轻率的批评地一成不变,自以为是地认为他的作品没有思想。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看他画画,不再愿意和他谈论关于艺术的问题。我觉得他落伍了。他却从不辩驳,只默默听着,歪嘴笑笑。把父亲抛在脑后的我终于以我的方式开始绘画。父亲看后总是回报我一副夸张的惊讶表情来表达他对我那些奇奇怪怪创作的喜爱。他给我的每一张作品拍照,细心地保存着,并且还不忘记经常在他的博客上秀一秀。这只是他在夸耀他的另一个“作品”罢了,我一度这么认为。其实他早知道我并不欣赏他的绘画风格,也许他早为我想好我以后应该要走一条和他完全不一样的绘画之路。

过去好多年,我不大关注父亲在画什么,他和他的油画仿佛已经被我遗忘在童年。直到前些天他说他想出一本画册让我帮忙挑选作品。当我点开电脑桌面上一个个按题材整理好的文件夹,才知道父亲这些年究竟画了多少画。我静静地翻看着见过的没见过的每一张作品:着衣人物、人体,风景、历史画、小创作……我从来没这么完整仔细的端详过父亲创作的全貌。父亲作画时候伟岸的背影从我心底最深处仿佛又跃然眼前。原来他一刻都没放弃过自己的热情,原来他也曾在他的绘画历程中摇摆不定;原来他也无数次想要尝试改变……我完全不了解他在我不注意的时候画了这么多画,更不知道他在画这些画的时候有过多么纠结的痛苦或者多么深刻的愉悦。我从来没想体会过他的这些情感,直到我看到他的所有这些画。当然他没有停止,也永远不会停止吧。画透着水汽的黄绿色调子乡村风景,画简单背景陈设的朴实课堂人物肖像写生,画皮肤泛青深色深沉的女人体……他知道他的画并不新颖独特,但却依然执着。他画的是他的青春、他的过往、他不能用言语诉说的细腻情愫。他不愿远离也不曾远离他最熟悉的部分,更不会放弃自己最真实的触感。他就这样每天平平凡凡地画画,大大方方的接收大家无论好的坏的评论。我的父亲曲湘建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很特别的热爱画画的人。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本栏目责任编辑 孙 婵

猜你喜欢

伟岸崇拜油画
为大树量身商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妈妈
油画去哪了
听海
偶像面面观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我的爸爸是超人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