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2016-03-16河南薛兰字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6年3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改革

河南 薛兰字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河南 薛兰字

【专题概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到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是“衣领子”“牛鼻子”,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十三五”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业已成为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总书记绘就的中国供给侧性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供给侧改革无疑会成为2016年高考政治重要的命题点。本专题将为广大考生网络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热点信息,以“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意义、供给侧改革应该如何改”为线索,探究高考可能考查的政治学科各模块知识的命题角度,为考生有效备考2016年高考提供针对性指导。

【命题预测】

【探究主题1】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侧重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此后的8天里,中国官方三次公开提及“供给侧改革”。2015年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2015年11月17日,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要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那么“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

【命题角度】结合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论述,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对“我国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含义:“供给侧”也称供给端,即供给方面。与之对应的是“需求侧”也称需求端,即需求方面。供给侧改革(又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②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追求GDP规模扩张和高速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的思路来实现,它着重强调扩大由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来实现目标。在经济新常态下,需求侧改革的思路已不适应中国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③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就是要从过去着重强调需求扩张提供动力,转变到着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提供新动力,通过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从供给、生产端发力,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发挥生产的决定作用,破除增长困境,化解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释放增长红利。具体说,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④核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推动资源向新供给形成和新供给扩张的领域转移,为提供中高档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⑤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增长升级版。⑥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手段,主要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

【命题预测】

【探究主题2】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命题角度】结合习近平的讲话和《建议》精神,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①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即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将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消费升级,为中国经济增长培育新供给、新动力。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命题预测】

【探究主题3】政府应明确习近平提出四项具体改革措施,努力打好供给侧改革的四个“歼灭战”。

关于供给侧的改革,习近平提出四项具体改革措施。包括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有分析人士表示,上述四个“歼灭战”是在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规模,反映出供给侧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有人认为,目前已经推进或正在部署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既涉及政府组织,也涉及政府资金主导的大型企业组织,这些都属于组织能力优化的新探索,供给侧改革将继续推进这些具体改革的前进。

【命题角度】结合习近平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具体措施以及社会人士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观点,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政府如何打好供给侧改革的四个“歼灭战”。

【参考答案】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要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项具体改革措施,在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的深度改革。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要搞好有关“供给侧改革”的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各界认识理解、接受支持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促使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③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应坚持的原则。政府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推进或正在部署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使得政府的工作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实践的检验。④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目的是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在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将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具体改革的前进,以探索提高政府组织能力的优化。

【命题预测】

【探究主题4】供给侧改革不能否定“三驾马车”,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有分析人士指出:供给侧改革提法不能否定“三驾马车”。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是同时存在的,转向供给侧以后就更加强调不要纯粹刺激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供给侧强调的就是通过重新改变资源的配置来提升效益,但并不是说需求性不重要了。供求是双方面的一种平衡关系,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最终也是在创造需求,也是在解决需求的问题。比如减产能,兼并重组实际上是调整供给结构,把不需要的供给减下去,同时创造市场需求。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也是这样,放宽准入的同时就是在扩大投资。制造业的增长以及转型升级,服务业的发展,都是通过供给侧的改革以创造出新的需求。总的来说,解决供给问题的同时,也是创造新的需求,而且这种新的需求更可靠、更实在、更具有可持续性。

【命题角度】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供给侧改革不能否定‘三驾马车’,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①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承认、分析矛盾,想办法解决矛盾。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过去,我国经济政策主要集中在“需求端”发力。随着投资增速下降、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贸持续萎缩等,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此时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楼市库存、产能过剩、债务高企等,原有的“三驾马车”单一考虑需求侧改革的思路已很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供给侧改革是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②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不再需要需求侧的改革。中国目前的经济困境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既不能简单地靠需求侧改革,也不能单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前的“三驾马车”是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出发的,便于宏观调控进行短期的逆周期调节。现在强调供给侧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从产业、企业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更加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④发展是普遍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需要我们持续努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同时继续适度扩大总需求,使得中国经济在优化结构中实现转型升级、良性循环,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整体跃升。⑤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兼顾,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要重视局部工作,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为了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等目标均衡实现,我们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双管齐下,统筹施政,这样会产生更佳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命题预测】

【探究主题5】中国更加侧重“供给侧改革”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中国大市场大消费带来的拉动效应、中国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后带来的产业转移效应等,都将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在中国实施全方位开放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的背景下,通过进行“供给侧改革”,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将大幅增长,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分工将更为细化,对其他经济体的拉动层次将更加丰富,综合效果将进一步提高。

【命题角度】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更加侧重“供给侧改革”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的利好影响。

【参考答案】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不同于以往通过投资、出口等传统引擎驱动经济的做法,中国供给侧改革积累的经验将利好全球,会使其他国家效仿中国,促使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②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出台供给侧改革政策,增加供给,减少不必要的监管,会促使中国朝着正确的改革方向迈进。③市场调节与科学宏观调控相结合。供给侧改革中,通过减税和降低借贷成本能刺激消费,通过放松对流动人口的管制以帮助房地产去库存等,这是政府在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作用基础上对经济进行的科学调控,将有利于建立更有弹性的经济,增加民众的安全感,并促进消费。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在经济新常态下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中国积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命题预测】

【探究主题6】经济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供给侧改革怎么改,其具体行动方案如何?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第11次会议上提出了“5+4+3”的行动方案。即5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打好4个歼灭战:化解过剩产能;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楼市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命题角度】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5+4+3”行动方案所蕴含的主要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① “5+4+3”的行动方案旨在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进行有效指导,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发展。“5+4+3”的行动方案作为正确的意识,能够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进行有效指导,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③5大政策支柱中“宏观政策要稳”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产业政策要准”体现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微观政策要活”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政策要实”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社会政策要托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要求。④“打好4个歼灭战”和“3大原则”体现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

【热点题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先提出,可以追溯到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据此回答1,2题。

1.习近平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习近平关于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政策” ( )

①作为一种正确意识,它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正确性反映 ②作为一种正确思维,它是由存在决定并左右着存在的发展 ③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由社会存在决定并能动反映社会存在 ④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它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习近平还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习近平的话重点强调加强 ( )

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抑制扩大总需求的增长 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④需求侧运转,以推进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随着人们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国内供给经常满足不了人们需求。买个指甲刀都要让人从德国带回来,购个马桶盖都要跑到日本去疯抢,国外货如此走俏,跨境电商生意红火……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既有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也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告诉我们 ( )

①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经营,注重产品质量 ②国家应加强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形成竞争优势 ④消费者应消除攀比消费、跟风消费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读漫画《“供给侧”改革到底是啥?》会引起我们对“供给侧改革”的思考。关于“供给侧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②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刺激需求增长 ③加强“供给侧改革”表明中央决策坚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④作为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蕴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④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 )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②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认识事物要善于分析和抓住主流 ④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6年1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近日独家专访权威人士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

①就要实行需求紧缩政策,以及搞新的“计划经济”,回归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 ②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③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④旨在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完全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前后,党中央围绕谋划当前和“十三五”时期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多次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党中央多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这是基于中国共产党 (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政治领导②具有与时俱进的依法行政能力,能够高水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 ④是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核心力量,有责任领导中国人民前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15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方向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扭转粮食安全对产量、数量的片面强调,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以上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反映出 ( )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追求粮食安全的产量、数量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李克强在春节期间指出,中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2016年将继续深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上述材料表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政府 ( )

①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②继续深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等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③履行基本职能,有效发挥作用,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微观主体 ④履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企业是改革的一线阵地,很多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供给侧改革进行得好,企业效益就能得到很大提升,企业发展就能获得更充足的活力,进而助推国家经济发展。当前,不少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缺技术、缺人才、缺渠道、缺资金、缺经验等问题,有的企业自己没有能力解决,怎么办?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今后政府部门着重降低融资成本、简政放权,减轻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压力,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材料二 如何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在2015年12月2日的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从“供给侧”“需求侧”和“新动能”“旧动能”两大方面作出论述。总理说,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要创新发展理念。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下大决心提升改造“旧动能”。

(1)结合材料一和“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采取哪些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同一性”的原理,说明“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性。

12.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正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余年发展,正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但当前文化产品产能过剩和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这一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据文化部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亿元,存在超过3万亿元的消费缺口。供给侧改革是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将资源要素从过剩的产能中释放出来,来实现同需求之间的平衡。因此,供给侧改革正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无论是从需求端还是供给端发力,文化产业的结构性调整目的是要构建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创新发展的市场氛围,大力激发企业主体的发展动能,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充分满足。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关键是要健全产业要素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做大做强文化企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生产提供丰富优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生产促消费。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供给侧改革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知识,分析如何进行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

【参考答案】

1.B 存在决定思维,而思维不能左右存在,②错误;实践(而非认识)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④错误;“五大政策”是一种正确的意识,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正确反映,①正确;“五大政策”是一种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③正确。故选B。

2.D 习近平重点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②③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强调加强需求侧运转,④不合题意;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适度扩大总需求是统一的,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抑制扩大总需求的增长,①错误。故选D。

3.A 企业(而非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形成竞争优势,③不科学,排除;④中“消除”说法太绝对,排除;“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说明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经营、注重产品质量,①正确;“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说明国家应加强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②正确。故选A。

4.B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②错误;④说的是“供给侧”(而非“供给侧改革”),不合题意。①③是对需求侧改革的正确解读,符合题意。故选B。

5.A 材料突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也说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历史的统一,①②正确;材料未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③不合题意;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事物发展,④错误。故选A。

6.B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也说明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①③正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错误;材料未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④不合题意。故选B。

7.B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说明①说法错误,不选;④中“完全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②,当选;根据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列论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③正确。故选B。

8.C 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而非党),②错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是依法执政,③表述不准确,排除;党中央多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这反映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说明党有责任领导中国人民前进,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政治领导,①④正确。故选C。

9.D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内容,调整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这也说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①③正确,②不合题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扭转粮食安全对产量、数量的片面强调,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这说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片面追求粮食安全的产量和数量,④错误。故选D。

10.A “2016年将继续深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说明了①②,当选;政府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宏观调控者(而不是微观主体),③不科学,排除;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而非政府),④错误。故选A。

11.(1)①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从而增加有效供给。②通过兼并和重组可以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有益于国家经济发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应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③企业要经营成功需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国家应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国家应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

(2)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②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下大决心提升改造“旧动能”,即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1)①文化产业正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但当前文化产品产能过剩和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这一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克服文化产品产能过剩和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②文化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延伸潜力大,具有极强的关联效应和融合特征,是创新创业的多发领域。供给侧改革促使文化创意与制造业、农业、建筑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将全面提升各类产业的附加值。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各种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新兴业态正呼之欲出,人民群众在文化上的消费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培育空间。供给侧改革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④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供给侧改革能为文化产业营造创新发展的市场氛围,大力激发企业主体的发展动能,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⑤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的需要。供给侧改革是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将资源要素从过剩的产能中释放出来,来实现同需求之间的平衡。由此可见,供给侧改革正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2)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中,文化企业要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生产提供丰富优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生产促消费。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营造创新发展的市场氛围,大力激发企业主体的发展动能,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河南滑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改革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之路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改革备忘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