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买书买来的困惑

2016-03-16李更

文学自由谈 2016年4期
关键词:钢城儿童读物武钢

□李更

买书买来的困惑

□李更

回到故乡,红钢城。因为这里有个武汉钢铁公司,如果是晴天,肯定是光怪陆离的灰霾天,各种各样的金属粒子在空气中闪烁;如果是雨天,肯定到处是黑乎乎的建筑,连地上流淌的水都像钢铁的颜色,黑得让人忧郁。

但是我的抑郁还不是因为这里的物质污染。谁也不会想到,我内心的“黑色”,源自这里唯一一家新华书店。

上世纪80年代,这是青山区文学青年的集散地,包括池莉等一大批在此工作、生活的年轻人,都是在这里找到传统与西方文学的启迪。这家书店丰富了我们的藏书,成为武汉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黄金10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后勤补给站。很多作家在这里签名售书,甚至许多男女在这里约会定终身。

没过多久,风光不再。好像是教育产业化以后,书店的门口除了那些卖假文凭假证明假证件的,还有不少求做家教、帮写作业的大学生。

进去买书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各种服务、推广都直接上了智能手机,大学也开始实行助学贷款,所以,连求做家教的大学生也几乎没有了。

门可罗雀。我一直在琢磨,是不是真的没有人读纸本书了?

据我所知,在西方很多国家,纸本阅读并没有消亡,而是和网络形成互补。在俄罗斯、日本、德国,到处都能见到阅读书籍的年轻人,他们并没有因为阅读手机而放弃阅读书本。

而且,即使在中国,书籍的出版也不仅没有减少,整个基数反而增加了,近几年更是大幅增加书籍的印刷量。许多民营书店开始复苏。在一些大中城市,小型独立书店偶有所见,一些民营书店也逐渐大型化。

但是在武汉,新华书店萎缩得十分厉害。曾经闻名长江上下的交通路书店一条街没有了;这里曾是大革命时期郭沫若等大批中国文化人聚集的地方,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时代”,就源于郭沫若写的《洪波曲》。武胜路、江汉路标志性的新华书店也没有了。红钢城的新华书店可以说是硕果仅存,因为这里有个武钢,武钢的购买力是维持这家新华书店的基础;随着武钢的衰落,它也变得破败不堪,白天不开灯几乎看不清人。售货员无精打采,没有一个爱书的,更没有一个懂书的,也绝对不会促销,对买书人爱理不理。看见我买的书多,他们的眼光还显得十分怪异;对他们来说,几百元拿来买书,实在是……

为了支持实体书店,我一直习惯于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买书。以前是为了寻找对我有用的,现在则是为了纪念,以购书的方式留下我的脚印。

像这家新华书店这样坚持不打折,甚至不管你买了多少书,连一个塑料袋都不给你的“官商”作风,在今天确也算得上凤毛麟角了。我想,恐怕也只有新华书店才能做到。

有时,这家新华书店也会有活动。比如上次,一本叫做《万物生长》的书搞促销,定价33元,促销价9元。我一看出版时间,明明是刚刚印刷的,怎么马上就打折,而且打得这么厉害?况且,同期只有这个促销活动。一问,售货员漫不经心地回答:这是作者自己贴钱搞的。

真是奇葩。

这次,又有活动:捐书。售货员告诉我,捐书者可以6折购书。这对于我来说,真是“喜大普奔”,立刻选了几十本。待结帐时,收银员面无表情地说,只有你要捐献出来的书才能打6折。我开始纳闷了。好吧,我从了。正在进行中,谁又提醒,只有曹文轩的书才6折,并指着楼梯口的堆头:敢情那里码了一大堆曹作家的作品。整了半天,我才明白:你捐书,必须在这里买书,这,我还是可以接受;但是且慢,你还必须买曹作家写的书。书店经理告诉我,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湖北电视台经济频道举办了这个活动。

这个曹文轩真乃神人。记得那次玉树地震后,别人忙于捐款,他则忙于到学校签名售他的书。

忽然就想到关于儿童文学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宝葫芦的秘密》《神笔马良》以后,中国好像就没有出现被一致认可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位大姐级的作家更是强调,中国目前只有儿童读物,没有儿童文学;而那些铺天盖地的儿童读物,实在乏善可陈。

就算是促销,曹同志也未免捞过界了吧?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武汉怎么说也还有个董宏猷呢,在武汉搞促销,也应该卖他的书啊。书店经理说,没有办法,现在的书店,基本上靠孩子吃饭,没有孩子就没有未来,没有孩子,我们连饭都没得吃。现在的书店,除了儿童读物,就是教辅材料。以前我们有池莉专柜,现在池莉们都下课了。

新华书店,场地是国家的,免费使用;所有的书,也是免费拿来,卖出去结账,卖不出去退货,可说是一点风险都没有。相比起民营书店,人家租场地就需要一大笔费用,人工成本也比你高得多,新华书店,你说你好意思亏本吗?

猜你喜欢

钢城儿童读物武钢
本期导读
中秋
美 丽 的 天 鹅
彩色铅笔
中国人首次当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
工友艺苑
武钢今昔
2个月已发布11次外部招聘信息武钢人员分流压力山大?
通过儿童读物让小学语文更有趣
原宝钢高管执掌武钢宝、武合并传言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