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悲凉

2016-03-16石华鹏

文学自由谈 2016年4期
关键词:姨奶奶亲情家族

□石华鹏

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悲凉

□石华鹏

读完赵月斌面世不久的长篇小说《沉疴》,我不禁想发点小感慨:这样一部独特而出色的小说,在当下,究竟有多少人会读到它、读懂它?它是否也如那些出色作品总遭遇冷落的命运一样,会湮没于文字的汪洋大海中?

今天的读者要么被热闹的网络故事所吸引,要么被炫目的作家名声所障目。显然,赵月斌和他的《沉疴》不在这二者之列。那么《沉疴》归于什么呢?大概归于孤寂而深刻之列吧。王小波说,我们国家的文学次序是彻底颠倒了的,末流的作品有一流名声,一流的作品却默默无闻。明白这点,也就释然了。

《沉疴》读得我内心沉重而痛楚。

一方面,小说用漫长的笔墨叙述了一位老人——“我”爷爷的死亡过程,尽管这位老人和他庞大的家族已经听到了死神靠近的脚步声,但死神之手始终没有握住这位老人,所以死亡的过程是沉重而漫长的,而作者的叙述也遵循着这无法拒绝的沉重和冗长。死亡的反复延宕,与“我”爷爷对死的恐惧、对生的渴求有关——他想活着,与家人的“孝心”有关——随时救治(包括医药和请姨奶奶“跳大神”)、细心伺候。但是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这个家族的矛盾和冲突如暗流一般涌动起来,表面和气,暗地较劲,到最后,亲人们撕去了“孝心”的面纱,对爷爷的死亡态度也变了,心里盼爷爷死,爷爷自身似乎也对“生”寒心了——作者写道:“爷爷的病时好时坏,迁延多日,把亲人的幻想和悲哀都耗尽了。他活得那么艰难,真是生不如死。大家也都疲惫了,只是漠然地等着爷爷的死。”当死神真的把爷爷带走的那一刻,亲人之间暗涌的矛盾以辱骂和打架的方式公开化,爷爷的死亡最终撕破了家族亲情。小说无情地写出了在死亡降临之际生命最后的悲凉,这种悲凉让我沉重。

另一方面,小说启用另一条线索,以细密而布满郁闷情绪的笔调,写了何氏家族祖辈与父辈之间没完没了的疏离、争斗,以及在“我”辈身上生演出来的家族仇恨与亲情绝望。亲人间的彼此疏离与仇恨笼罩在爷爷死亡的阴影之下——爷爷的死暗示着一个家族亲情的“死亡”。小说不厌其烦地写奶奶的自私、绝情和讲究的“礼数”,写父亲的软弱与退让,写姑姑们的恶毒、小气,写我和弟弟的仇恨、哭泣……可以说,《沉疴》毫不掩饰、毫不留情地撕开了建立在自私自利之上家族亲情的脆弱现实和虚伪实质。这种亲情疏离与自私的现实让我无比痛楚。

我并不认为《沉疴》的故事来自小说家赵月斌的虚构,我相信它来自某种真实的遭遇,因为就我的判断,当一个小说家执意虚构情节和人物时,他会不自然地遵循某种逻辑秩序而让小说具有阅读的清晰性。而《沉疴》太散乱了,散乱到需要穿插“手记”来激活那种刻骨铭心的回忆——爷爷的病、爷爷的死,以及死亡所导致的亲情关系的倒塌,还有这种回忆所携带的情绪——“我”的仇恨、郁闷甚至绝望。这些绝不是虚构所能带来的力量,而是无数乡村的真实经历和真实现实所致。读《沉疴》,我之所以沉重而痛楚,是因为与赵月斌同龄的我,就曾目睹和经历过与小说描述的几乎一模一样的现实,而我也十分赞同作者的观点:当这个家族“爷爷奶奶”式的权威“死亡”时,一切便瓦解和终结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沉疴》是一个乡村家族亲情最后终结的隐喻文本。这一切正在发生:我们“爷爷”辈的那代人,信鬼神,深受儒家礼教浸染,接受新学少,是一个乡村家族的权威,是利益的裁决者,有时也自私自利;而“我们”新一辈的人,离开乡村,家族成员锐减,受过新式教育,乡村礼数淡化。当“爷爷”辈慢慢死去时,家族的平衡力量被打破、消失,亲情也就在利益冲突中淡化、瓦解。《沉疴》从三个方面来描述这种终结:一是塑造了一个“坏奶奶”的形象。她一辈子“都无理”:把儿女当作自己的“私产”,“索取、占有、挤榨着”他们;情绪变幻无常;笃信鬼神,“爷爷”的死活要听从“姨奶奶”大神的;搬弄是非,成为家族冲突的“点火索”“核心元”。“坏奶奶”是文学形象中的异类,与通常奶奶的慈爱形象相去甚远,这是《沉疴》的文学贡献之一。二是小说详细描述了乡村传统葬礼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一些礼俗和俚语,尽管有些内容是以词条的方式呈现,但这些内容于小说不可或缺。其实今天的乡村葬礼和礼俗已经完全不同于小说描述的当年那般繁复了,简单而粗糙;礼数的丧失标志着传统家族的真正终结。此外,小说的礼俗描述使其有了民俗记忆的价值。三是小说花一定笔墨写了一位跳大神的“姨奶奶”,她是鬼神在人间的代理者,她决定着爷爷的生死。在今天的乡村,类似于“姨奶奶”这样的人物已经慢慢地没有了“市场”,人们不再相信她们了;这是维系乡村家族亲情间信仰的终结标志。

《沉疴》所描述的乡村现实以及现实所穿透的人性思考和社会思考到达了一定深度,小说变得深刻起来。如果我们把阅读的眼光放远一些就会发现,作为乡土小说的《沉疴》,其实延续着由鲁迅、沈从文等人开辟的乡土叙事的精神谱系:对乡村世界爱恨交织的描述与反思。如果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对中国旧农民劣根性的揭示,沈从文先生的《丈夫》是对乡村妇人悲哀的同情,那么赵月斌的《沉疴》就是对乡村家族亲情瓦解的暗示。

在这里,我想妄言一句:《沉疴》不仅是赵月斌的重要作品,也是2016年中国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它应该被更多的人读到。

猜你喜欢

姨奶奶亲情家族
姨奶奶成了网红模特
姨奶奶成了“网红”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姨奶奶,妮儿回来了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