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话·思维·创作

2016-03-16铁舞

文学自由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轴神话现实

□铁舞

神话·思维·创作

□铁舞

汉字自其诞生至今,在我看来近乎一种神话,每一个汉字都充满了神性,我们因汉字而能进入神性的思维。我这样说是从思维级别上考虑的。思维从形式上看,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从内容上看,有现实性思维和虚构性思维;从级别上看,虚构性思维因其超越现实,总比现实性思维来得高级。神话思维属于虚构性思维,在我看来,在虚构性思维中它又处于最高的级别。大凡文学作品都可归于虚构性的范畴,故神话级别的想象特别需要提倡。

神话是什么?通常我们是这样认识的:神话就是原始时期,人们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它是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的产物,是初民对于宇宙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幼稚的解释,其中有初民的理想追求,富有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教科书上也这样说的。这从发生学上说无可争辩,但没有从思维本体考虑它在各种思维中占据何种位置。说它是最高级别的思维,也许有人不赞成。我们必须垂直看。一个先民考虑的是如何打猎,获取生活用品;另一个先民考虑的是天怎么会下雨刮风,天上有没有神——你说哪个思维层次高?显然是后者。要不然,神话怎么会是宗教的萌芽、美术的由起、小说的渊源呢?我国的《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保存了多少的神话材料啊!这都是古人高级思维的结果。此外,在《穆天子传》《庄子》《国语》《左传》中,也有一些片断的材料。同时,人们更喜欢把以神为题材而反映现实、讽喻社会的作品称之为神话。

至于那些传说,尽管属于集体口头创作的叙事文学,也有相当一部分由神话演变而来。那些长期流传下来的既带有“神”性又具有历史性的故事,有的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包涵了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真实记述和评价;有的则是幻想的产物。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我国古代关于黄帝、羿、尧、舜、鲧、禹等古帝王的故事都是传说,和神话一样,是后世小说的源头,不能不说这里有神话思维在起作用。

神话思维的根本特征就是超越现实,这种在原始时期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随着人们对现实社会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从而降低了一开始就有的最高层面的追问,不再有飞天、追日那样的故事,而热衷于志怪了。这类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大多只是粗陈梗概,是我国小说的雏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它大多以鬼怪神异为题材。今存志怪三十多种,其中以晋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千百年来,志怪小说流传不绝,唐之传奇,宋评话中之“烟粉灵怪”,清之《聊斋志异》都与它一脉相承,可以说是神话世俗化的表现,是神话思维的末梢;若给神话思维分上中下三品的话,它属于下品,最高级的神话思维还是在先人那里。人类童年对宇宙秘密的追问,至今仍未被我们超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重提神话思维的意义所在。

我们今天研究神话,不仅仅是讨论神话的源头和神话的内容,重要的是讨论它的思维方式,看看这种思维方式于今人还有没有用。

首先要看到神话的思维层次不是低级别的,前面已稍作解说,在此我们再做一些深入探讨。我们不妨为先人初民的思维层次立一个数轴:第一层显然是现实思维,考虑的是生存;上一层考虑的是怎样更好地组织部落问题;再上一层可能是家族的繁衍,更大范围的联姻等。这样一层层的上去,最高层就是终极问题了:究天问地,大自然怎么会是这样的,怎么会有风雨雷电,天有多大,地有多广,人的命运由什么决定的……由现实进入虚拟,人的想象力充分打开,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层次。这是一根竖的数轴,在这根竖的数轴底部再画一条横的数轴,标上历史年代。此时,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越朝前发展,人们越看清现实,现实思维越来越发达,想象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已经无所谓神话了。因而神话思维会越来越萎缩,或者说越来越世俗化,尽管其思维方式还存在,但不再是一开始的那种终极性质了。即使这样,神话思维依然处在最高层,这仅仅是由于它一开始处于超越现实的终极性质决定的,事实上人们更多地考虑的是现实问题。从理论上讲,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它超越时代现实的思维追求。其实,人类对其童年时的那种追问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神话思维主要被科学思维所代替,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简史,等等,都是对大宇宙终极追问的表现。

这么说,神话思维在今天已经无所作为了?也不是。其实类似志怪类的神话思维末梢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还是有些蛛丝马迹,如莫言的《蛙》《生死疲劳》即是;而在网络小说《鬼吹灯》那样的玄幻小说里还是大量存在的。最近连续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进口的《蚁人》,一部是国产的《九层妖塔》,忽然想到神话思维在今天如何取得大气象的问题。《九层妖塔》(改编自《鬼吹灯》)是从内容上汲取,精神上偏暗,似乎也要归到志怪一类里去的。而流传在民间的大部分神话都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些神话的内容今天如何发掘?其精神如何体现在叩问未来未知世界的文学作品里?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现实的上海思维版的《繁花》,是否还能贡献出一部神话思维的未来版的城市人的《繁花》呢?面对未来的海平面的上涨,未来的机器人时代,我们的文学“创客”该有何作为呢?也许《蚁人》给我们的是更有益的启示。如何把神话思维运用于今天的3D打印时代?正如格林小说揭示的,通往善的道路并不真实存在,通往或多或少的邪恶的道路倒有千条万条。因此,今天关注人性的边缘,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乃至拯救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这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像莫言《生死疲劳》这种借助旧神话思维——生死轮回——讲故事的小说,如果能借助人类基因遗传的知识,而产生一种全新的神话思维方式,一定会写得别开生面,令人喜欢。可以说,这方面的想象力我们的作家还远未打开。像《蚁人》,还有《星球大战》《超人归来》之类的电影,可以说是现代人神话思维的杰出表现,我们的创作完全可以借鉴。

《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在缅印》

彭荆风著云南人民出版社

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不仅是中国近当代史上的一次壮举,也是事关中华民族安危的战略举措,在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年已八旬的老作者,在多方收集、考证史料素材的基础上,历经数载,最终完成了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再现了中国远征军在缅印战场上征战的全貌。

猜你喜欢

数轴神话现实
东方神话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数轴的作用
漫画:现实背后(下)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神话”再现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