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体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16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新农村对策

仵 晓 民

(渭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体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仵 晓 民

(渭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摘要:推进农村体育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也是当前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体育工作意义重大。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研、综合分析等方法,指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体育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新农村体育建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农村体育的健康持久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体育工作;对策

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设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的真实体现和直接目的则是生活富裕。毋庸置疑,广大农民的体质和身心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和直接目的快速实现。所以,加快和重视农村体育发展,增强农民身体素质,提高农民身心健康水平,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希望各地、各级人民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统筹好城乡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努力促进城乡体育资源的发展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有步骤地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完整体系,提高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水平”[1]。

1 体育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我国正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是基础,体育又是呈现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体育的发展对于稳定基层、活跃乡村生活、加强农村的整体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多元化的,在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时,也要在农村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数千年来沿袭的因循守旧的生活模式,确立和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广泛地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文化的良性发展。我国约有14亿人口,而9亿多人都在农村,这一巨大群体的体育发展将会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的体质健康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以及全民健身工程的全面实施,进而有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由此可见农村体育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借力发展好农村体育。

自从《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颁布和实施以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力度日益加大,5年的时间里,全民健身事业从体育行业的系统部署上升为国家战略,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十二五”期间,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上升。2014年全民健身调查公报发布,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3.9%,比2007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达到19.8%,比2007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达到9%,比2007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因此,《全民健身计划》中提出的“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只是初步形成。在“十三五”时期,要朝着这一目标持续发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树立农民乃社会小康之根本、农民群体康泰国家才能强盛的理念,重视农村体育,关注农民健康,更好地体现体育文化在农村的有效功能。

2 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体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笔者走访调研省、市、县主管体育的部门和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及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在我国农村,开展体育工作中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2.1场地器材匮乏,设施不完善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而体育基础设施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它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自农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个别村镇体育设施的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所投放的器材,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村民锻炼身体的需要。经调查发现,还有一部分农村没有基本的活动场所和器材,农民无法参与体育活动,也无法实现强身健体的愿望。另外,体育设施利用率较低导致长期闲置,甚至部分体育设施常年失修,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安全隐患。还有就是,体育运动场地规划布局不合理,把农民锻炼的场所选择在村道和不规则的空地上,一些场地没有充分考虑距离问题,忽视长远发展,有些规定也不合理,不利于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大多数群众距离体育设施较远,加上锻炼的局限性致使一些村民对待体育锻炼没有积极性。

2.2参与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较少

参与锻炼的体育人口,是指在固定时期、具体地域、经常坚持从事体育活动,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育指导,参加一定的表演和竞赛,以及参与与体育事业相关的活动并具有统计意义的社会群体。参与锻炼的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是衡量我国新农村建设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认可度,是当地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有效结合,同时也是体育主管部门制定近期农村体育发展规划与进行长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体育人口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比例较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体育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1.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与我国城市相比较,农村的体育人口比例则更低。在1.4亿的体育人口中,城市人口占55.11%,而占全国人口73.92%的农村人口中,体育人口仅占44.89%。我国9亿多农村人口中仅有0.63亿参加过体育活动,农村体育人口的比率仅为7.13%[2]。在农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大都集中在青壮年人中,妇女、老人、学龄前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当地的经济条件、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宣传、人们对体育与健康观念的认识、场地器材等原因。再加上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常住人口明显减少,造成了农村体育活动虽然有很大的前景,目前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及气氛却不景气的局面。

2.3农村体育的发展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从原来的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从过去的农村道路不畅,到现在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等,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给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农村居民在2012年纯收入达到了人均8 000元以上,并且逐年增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发展特点是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不高,农民在生产上消耗了大量时间,这使得农民在体力和财力上的投入很大。另外,还需要面对子女教育和医疗保健,这就使得农民无精力、更无财力投入到农村体育文化活动中来。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下,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比以前有钱了,一些农民对健身有了更高的认识,舍得为锻炼去投资消费。但对大多数农村人而言,还没有为体育锻炼而消费的意识。在我国大部分村镇中,由于没有开展体育活动的专项资金,农村器材和场地根本得不到保障。所以,农村经济问题才是制约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3]。虽然近几年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上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上的经费、器材有所增加,但对于我国9亿农民来说,还远远不够。

2.4农民对体育价值观念的认识有待提高

全民健身体育价值观念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影响农民实施新农村健身工程、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村民文化素质偏低,体育价值观念相对落后,对体育价值观念普遍认识不成熟,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运动”,大部分村民认为不需要体育锻炼,不明白体育锻炼与劳动对身体的不同价值[4]。农民对体育“有用性”的认识和看法,是农民关于体育价值的判断标准,并且用这个尺度对自己的体育行为进行取舍。

他们认为“体育是有钱人的事”“体育与自己无关”,对“没病就是健康”长期曲解,没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没有形成自我强健身体的习惯。极少数农民朋友虽然对体育锻炼价值观念有所认识,可是并没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更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是一种能够带来身心健康的运动,更谈不上去认识体育运动对提高文化生活质量,提高生产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的积极作用。

另外,要让农民对体育的目的、作用和意义有清楚的认识,让他们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就要让他们掌握体育运动的有关知识,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而这些知识获取的途径却较单一,只有在广播、电视、报刊上了解,这些无法满足农民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农村体育的普及与发展不够重视,农村的体育舆论宣传工作力度不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起到组织、宣传及指导的作用,农民对于当今农村的体育普及与开展、国家体育总局对农民健身工程的政策、体育法规知之甚少,因此,这就大大限制了农民享受体育的权利,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2.5农村体育运动开展缺乏专业体育指导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居住分散,要想普及与开展农村体育活动,首先,在时间的选择上更多受季节性的影响,因为农民对体育的锻炼价值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长期锻炼的习惯,农忙季节根本顾及不到体育锻炼。这些都是组织、实施体育活动的不利因素,加上缺乏专业人才的引导和宣传,体育活动在农村就无人问津。其次,由于农民对体育知识及不同器材的作用掌握较少,所以对体育器材的使用和体育锻炼方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需要发挥专业体育人才去宣传和普及体育知识。目前村、镇的兼职体育工作者都普遍存在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锻炼技能等方面的严重不足,有些甚至仅仅是体育爱好者。即使有些村镇设有体育文化辅导站、健身人才培训中心,但缺乏体育专业人才,新农村体育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和管理。

按照国家规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城镇千分之一、农村两千分之一的配备比例,当前我国大部分县区、乡镇配备的农村体育指导员极少,存在较大缺口。由于城乡经济水平差距比较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收入甚微,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根本没有任何报酬,因此,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了生活,不得不远走他乡,流动性比较大。可以说,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基层体育工作留不住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专业体育技能的体育工作者又不愿意去农村工作,这就造成了新农村建设中体育工作开展艰难的尴尬局面。另外,据调查,很多从事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都是非专业体育指导员,其中一类是接受过系统培训、考取了指导资格证书的,另一类则是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业余兼职人员,学历层次较低,而这类人员所占比例较大。他们素质偏低,专业能力水平不强,绝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对体育专业知识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无法正确指导某个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

2.6主管部门管理体制不健全

早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民体育协会工作规划中就已明确提出“要逐渐形成并完善省、市、县、乡四级农民体育协会组织体系”,在省、市(县)级的体育管理组织中都设立专门的群众体育管理部门,但很多部门都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质作用,到了乡镇(村)极少有专门设立负责农民体育活动的机构与组织。对西北5省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体育工作情况调查表明,有大约46.3%的政府没有将体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有大约42.9%的乡镇没有明确具体的机构专门负责体育工作,农村体育发展滞后、无序,更谈不上农村体育文化的存在。在乡村要对体育活动进行组织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农民群众居住分散,他们的作息时间各不相同,村民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体育活动意识又非常欠缺,也没有部门组织体育比赛来带动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自2007年农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农村体育发展很不均衡。由于管理机构不健全, 大部分农村村委会缺乏甚至没有最基层的体育管理组织,也没有充分发挥农村体育社会团体和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使得很多的村镇体育“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国家对农村体育的政策、规定难以贯彻执行。[5]

3 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体育工作的策略

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体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切实加强农村体育事业建设,加快发展农村体育的软、硬件条件,积极鼓励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探索寻求新农村建设中体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1强化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部门,尤其镇、村是新农村体育建设开展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当地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在乡村、镇成立能担负起农村体育组织和管理职责的专门机构,制定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规范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各项制度,并按照计划实施。体育部门的领导和负责人要当好引路人和指导人,倡导农民要有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组织村民开展体育竞赛,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形成政府和体育部门的联动机制,发展和培养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活动内容丰富的示范乡、示范村,积极有效地推进新农村体育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3.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经费的短缺,各级部门都应广泛寻求企事业单位捐款、个人投资和企业赞助以及闲置场地出租等收入,采取各种渠道,增收节支,扩大经费来源,弥补农村体育经费的不足,为农村体育发展起到保障作用。每年国家体育总局要给各市、县发放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材。到目前为止,农村发放器材的数量还不到30%,而且没有专人管理和维修,长期摆放在室外,损坏非常严重,有些器材已经陈旧、损坏得不能再使用,政府应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发展是要依赖政府的鼓励和扶持,改善农村体育的硬件建设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农民健身的需要,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3.3合理开放农村学校的体育场馆

农村的体育场所建设不足,一方面是投入的专项资金有限,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场所没有合理的布局。在农村,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场地,尽管个别学校的场地不是很标准,但是也可以满足部分农民朋友去健身。学生放学期间场地闲置,利用率不高,农民朋友想进行身体锻炼却没有合适的场所。镇政府和村委会就应该适当开放当地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供本村农民朋友锻炼身体。这样不但弥补了当地学校体育设施使用率低下的问题,也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3.4提高农民文化修养和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新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劳动者,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体育参与意识则是农民对体育需要的反映,它主要包括农民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动机、参与价值观等多个因素。各级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体育参与意识的宣传普及,努力提高农民的体育参与意识,使他们摆脱原有的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通过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渐渐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认识体育对人体健康起到的重要作用,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懂科学技术、掌握文化知识、会生活的新型农民。

3.5发挥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作用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体育事业、增强农民身心健康、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对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除了对已经组织起来的村镇进行组织管理,还要通过举办讲座、表演展示等活动,将没有参加体育活动和没有组织的体育人口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所以,要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力争组织教练员、体育教师、体院专业学生等多技能型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骨干带头作用,不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每一个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作用。

3.6注重发展传统特色体育项目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习俗差异较大,在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全民健身日”、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和农闲季节,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活动的内容应以当地的传统项目和喜闻乐见的项目为主,如各种舞蹈、篮球、武术、龙舟、秧歌、拔河、棋类等,突出健身性、参与性和趣味性,打造一些有浓郁特色的、参与人员众多、感召力强的活动项目,做到活动和比赛月月有,常年不断线。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表彰树立先进的典型,通过介绍典型经验,积极引导,使更多的农民朋友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6]

在我国整个的体育发展事业之中,农村体育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部分,当前我们在重视竞技体育、现代体育和人文奥运的同时,要了解9亿多农民的体育需求,让农民从心里接受体育给予的正面思想,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农民体质,尽快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开展体育工作对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农村体育工作的经验,在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努力提高推动体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谱写加快农村体育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DB/OL].(2011-02-15)[2016-03-02].http://wenku.baidu.com/view/dd72bfd4360cba1aa811daoo.html.

[2] 卢文云,王兴宇,梁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农村体育发展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3] 于向.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745-747.

[4] 马新民,刘凤婷,任保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下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体育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1161-1163.

[5] 廖文豪.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1):107-109.

[6] 曹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河北省农村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J].唐山学院学报,2013,(3):91-93.

【责任编辑牛怀岗】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6)16-0070-05

收稿日期:2016-04-13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渭南市为例(2015JK1258)

作者简介:仵晓民(1965—),男,陕西蒲城人,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千名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从事群众体育、体育教育研究。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Sports Work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U Xiao-m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Abstract:Promoting rural sports building is the important work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s well a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current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and it als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sports. The paper uses literature review, fields visit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point out that the problems encounter in undertaking sports work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ork, a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practical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better know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sports work today.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sports work; countermeasures

【运动与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新农村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