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纪要

2016-03-16苏晓晖朱中博

国际问题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济

苏晓晖 朱中博



2015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纪要

苏晓晖 朱中博

2015年12月12—13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在北京联合举办“2015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来自中央各有关部委和全国主要学术研究机构及媒体近200名代表与会。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大会闭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重要演讲,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出席大会闭幕式。

本次会议围绕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国际安全与地区热点、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中国周边形势发展变化、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中国外交年度回顾及展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及问题等七大议题展开探讨。现将与会专家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一、世界经济增长不具可持续性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1%,延续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态势。近5年来年均3%的增速意味着世界经济发展步入常态,但当前经济增长主要靠“超低利率、债务增长、需求管理”这一“有毒组合”维持,不具可持续性。

在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下,2008年至今全球新增债务达60万亿美元,截至2014年6月,全球债务累计199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2.7倍还多,为历史罕见。高债务增长导致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低利率造成股价持续走高。2015年全球股市总市值为75万亿美元,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高出11万亿美元,达到新峰值。

美联储加息将进一步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息会导致发达国家市场利率走高、国债收益率走低,而发展中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利率和国债收益率走向相反。这会造成全球资本向发达国家大规模回流。其后果是,发展中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汇市、债券市场乃至经济本身将产生大震荡,推高2016年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总体金融风险。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速将下降1个百分点。

二、规则秩序之争方兴未艾

各国着眼利用双边和多边平台对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演变作长远制度性安排。发达国家加紧打造新的经贸投资规则,金砖国家则谋求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发言权。双方维持既相互借重合作又牵制斗争的态势。

亚太安全秩序构建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处于以中美为中心的两元结构向三元或者多元阶段过渡时期。地区安全公共产品不足,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和上海合作组织都只能提供特定区域和领域的局部安全公共产品,距离满足亚洲的整体安全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现有主要安全机制兼容性和包容性差,陆上和海上安全机制不兼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和以中俄为核心的上合组织理念难以对接。东盟地区论坛和东亚峰会包容性相对较高,但解决问题能力弱。中国、美国、日本是决定亚洲未来秩序的三股主要力量,地区各国在构建未来亚洲安全秩序的规则和规范问题上分歧较大。

三、大国竞合态势更为突出

地缘政治竞争虽在大国关系中进一步显现,但斗而不破,合作、缓和面增多。打击恐怖主义,使美欧与俄罗斯交恶局面出现转圜;在乌克兰问题上,双方妥协可能性升高,美欧拟以俄罗斯遵守明斯克协议为条件,放松对俄制裁。

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加强,但美国“韬光养晦”,进入冷战结束后最长战略收缩期,强调占领规则制高点及借重同盟关系牵制中国,无意与中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硬对抗。

四、周边不稳定因素增加

日本经济结构的军事化步伐有可能加快。日本继续落实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加强与美国联合演练,确保日美在西太平洋军事合作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日本强化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安全合作,通过参与联合军演介入南海问题。日本还与美国共同抵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由于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倾向明显。中美在南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和南海形势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增加,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妥善处理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的难度不容低估。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国际仲裁挑战中国南海权益,或对其他声索国产生示范效应。

“一带一路”沿线地带存在恐怖主义、宗教冲突以及政权动荡等威胁,政治和安全风险较高。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则与中国存在海洋权益争端,印度担心中国进入其势力范围,对“一带一路”态度消极。个别国家质疑“一带一路”的可持续性以及中国管控境外重大项目和处理各方矛盾的能力。

五、发展中国家挑战与机遇并存

东盟共同体顺利建成,将促使中、美、日、印与其建立更为密切深入的制度性合作,其对缓冲大国博弈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非洲将在20年内成长为全球经济新力量中心之一。2000年以来,非洲经济发展仅次于东亚,连续15年经济增速保持在5%~6%,涌现出像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大批新兴市场国家。非洲发展潜力巨大,可塑性强,人口资源与自然资源潜力巨大,各国政府也重视借鉴外部治国理政经验,推动本国发展。非洲当前经济增速有望维持20年以上,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将占据重要位置。

拉美左、右翼力量消长,与拉美地区发展周期律一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民众期待“均贫富”,左翼力量就会乘势而起。经济发展受挫时期,社会生产力需要解放,右翼势力就会占优。拉美左翼面临困境,不代表其走向历史终结。拉美政坛“左下右上”,不会造成重大震荡。拉美各国民主政体和法制相对完备,各国政权更迭不会像中东、非洲那样引发剧烈社会动荡。左、右翼力量均对外奉行务实主义政策,无论哪方在台,都不会改变中国与拉美合作的大局。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