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创新创业发展探析

2016-03-16胡明亮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发展

胡明亮

(安徽建筑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230601)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创新创业发展探析

胡明亮

(安徽建筑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互联网+”环境给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互联网+”与创新创业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的必要性,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所面临的大环境,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的特点、模式、对策。

“互联网+”;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创新模式;对策

1 概念界定

1.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首次被提出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中同时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么,“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加什么、怎么加?各行各业都在思考。“互联网+”代表了创新环境下互联网发展新新的业态,提倡充分发挥互联网与生活生产相结合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科技成果深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经济的新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形成知识与科技发展中新演进的形态并继续发展。新的形态如:淘宝是互联网+集市形成的;京东是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相亲网站是互联网+传统红娘;支付宝是互联网+传统银行;新媒体是互联网+传统新闻。这种种形式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在产业智能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构升级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1.2创新创业的概念

“创新”和“创业”两个概念不同,但是却密不可分。首先,创新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思维模式,打破传统,提出或发现一些有异于常规的、独特的思想,亦或是通过努力改进或创造新的做事方式和事物。创新创业是指利用资源和平台进而自主开拓,付出努力,创办事业,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以实现盈利的目标实现的过程。将两者联系起来,创新创业是指基于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种创业活动,既不单纯与创新相同,也不与创业相同,而是结合两者特点。创业以创新为前提,创新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和本质,而创业是创新创业最终的目标。

2 “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的必要性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着重强调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互联网+”与创新成为近段时间经济领域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创业”,这些都足以说明,在“互联网+”时代,提高民族的创新创业能力,应该是所有教育的职责所在。

2.1创新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道出了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纵观时代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而科技的不断发展靠创新。因此,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一个国家的人才,既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勇于创新创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权,抢夺先机。“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使得现在的生产生活模式丰富多彩。比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工业、金融与互联网联系密切,这些都是互联网对于市场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为创新创业降低了成本,为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于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极大帮助。

2.2“互联网+”环境为创新创业提供了难得机遇

首先,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学资源的丰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传授更便捷,开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平台。移动互联网增加了教学媒体的多样性,高等教育对于创新创业的传授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交流平台与学生互动,拓宽了对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其次,在社会领域,更加便捷了创业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分享。未进入互联网时代时,消息闭塞,传播也受时空限制;而现在,全球互联网用户均可随时随地共享多种创业信息和资源,为那些有创业理想的人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此外,“互联网+”时代需求多样化,对企业规模没有了限制。进入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多样化,而应对个性化需求,往往小型企业更为灵活,这改善了小型企业受冷漠的状态。而且对于从事电子商务一类的创业者来说,没有了对场所空间的要求,减少了租赁成本,投入资金也较少,大大降低了创业风险,更有利于大众创业。

3 当前创新创业形势分析

3.1国外创新创业形势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当前各国着重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科技前沿技术,纷纷制定创新策略,发展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综合各国创新发展,呈现以下几种形势:(1)科技发展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转向需求主导创新。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期,知识经济、创新经济处于加速阶段[1]。(2)国际化的产业转移有了新的动向。新的科技革命是国际化产业转移的力量先导,这将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也提供了有力条件。(3)各国开始关注企业家在创新经济中的作用[2]。

3.2国内创新创业形势分析

就国内来说,面对“互联网+”新常态,国家十分重视创新创业,作出了很大努力,形成了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具特色的创新性区域。笔者对这些新形势下各个区域的发展作了分析,形势如下:

3.2.1政策支持层面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直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各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规划和布局区域创新创业平台,制定相应政策,如“张江新十条”、“武汉黄金十条”等。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对创新创业平台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创业的有效发展。

3.2.2发展模式

各地创新创业发展差异较大。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发展阶段、教育程度、创业环境、人才素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地会根据当地的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科技资源、产业资源发展创新创业模式。全国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发展不尽相同。发展模式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更体现了创新的重要地位。

3.2.3市场

各类创新创业竞争加剧。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各类产业层出不穷,进而导致竞争加剧,但也会促使各类产业的迅速增长。例如,在武汉,政府推动创新之后,仅创新平台的数量就从2010年的63个迅速增长为2012年的130个。随着各类产业的急剧增长,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

4 “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主要模式分析

4.1“互联网+”环境下的创业主要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那些具有超前意识、创新精神、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信息渠道的人成为了创新创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主要创业模式有:

4.1.1网络销售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销售具有很多优点,如成本低、效率高、回报率高等,深受年轻人特别是创业资金有限的年轻人喜欢。其中最常见的网络销售模式的创业主要通过电商网站平台、微信、微博等渠道,如淘宝、京东等,这类创业由于经费较低、门槛较低,是目前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首选创业模式。

4.1.2专业服务模式

通常会有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进行创业,像软件开发专业的毕业生,通常会通过设计网站、搭建网络平台、开发相关网络软件等进行创业,相比第一种模式,专业服务模式的创业更注重人才的专业能力,同时又有利于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可以积累相关创业实践经验,对于大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及创业是有利的。

4.1.3高科技工程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掀起了信息社会的热潮,以互联网为基础,逐渐涌现了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高科技,这使得掌握高科技以及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中具有很大优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更新换代,高科技人才的创业会有更好的前景。

4.2“互联网+”环境下创业的主要领域

4.2.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依托于互联网,以商品交换为中心,消费者与卖家无须面对面,通过网络联系沟通,通过电子支付等交易的一种商务活动。其实质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将传统的商业活动网络化。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电子商务主要有: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目前电子商务的主要运营模式有B2B、B2C、C2C等。许多创业者看好这个契机,纷纷在淘宝等电子商务中获利。

4.2.2网络通讯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免费聊天工具逐渐兴起。不同的人对于工具的要求不同,从而导致了网络通讯软件的多元化,出现了多种进行实时通讯的聊天软件,如QQ、微信、陌陌、易信等。随之而兴起的产业就是多种电信服务公司,比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并且这些服务公司也基于自身的运营平台推出了自己的网络通信工具。这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占据了整个通讯领域的半壁江山,可见创业前景非常广阔,对于想创业或正在创业的人提供了好的参考。

4.2.3休闲娱乐领域

截至2014年,国内网民总数达到6.32亿之多。网络的迅速普及与它的方便、快捷性是密不可分的。网络带给人的休闲娱乐功能也是不容小觑的,音频、视频等的制作、下载、播放以及网络游戏的开发与使用,带给人的娱乐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互联网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也可以作为创新创业的关注点。

4.2.4互联网服务

该领域实际上与电子商务有共同之处,共同之处在于互联网可以进行查询,酒店、车票预订,交友等;另外,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在于其海纳百川,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资源,可以方便人们查询和搜索有效信息;另外,人们可以用互联网进行邮件的发送,微博、论坛的交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5 “互联网+”环境下推进创新创业的对策

“互联网+”为当前创新创业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不断发挥其优势,将会取得优异的成果。我国应该很好地利用这次信息化浪潮,竭力推进创新创业,改革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高等教育作为创新创业发展的支撑,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生是未来社会生产的主力军,要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首先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的学生。为此,就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既可以直接创业,也可以指导创业。二要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三要把创新创业的成功人士引进课堂,使学生可以直接与专家沟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创业。四要在思想政治课和他专业课上,同时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5.2大力开展各种校园创新创业活动

学校生活对学生影响巨大,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或者在各种校园活动中加入创新创业元素。组织各种科技竞赛,例如机器人大赛、创业企划大赛、营销口才大赛、科技作品大赛等,这些大赛既可以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也可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举办科技论坛、就业论坛,让学生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引导学生加入校园里的科技社团,通过参加社团举办的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定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专题活动或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投入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去成功企业参观学习,另外也可鼓励学生在校创业。

5.3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

学校应该专门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基金,对那些通过自己努力而创业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最好的认可和鼓励,学生受到鼓舞后,会更加积极参与到创业中去,从而使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学分替代机制,以参加创新创业活动获取的学分取代某些选修课学分,鼓励学生更多的加入创新创业活动,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1]张天明.对欧盟科技创新政策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2011,(6):78-81.

[2]袁晓东.欧盟科技创新政策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4):14-18.

[3]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4]俞函斐.互联网嵌入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14.

[5]李岳,尹胜君,于振洋.“互联网+”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的学生工作[J].计算机教育,2015,(15):6-7.

[6]李祥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形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5):132.

[7]朱军.“互联网+”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J].企业导报,2015,(16):118-119.

[8]律星光.“互联网+,,引领创业黄金时代——专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陈劲[J].财经界,2015,(8):18-21

[9]许德涛.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3.

[10]程煜,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7):73.

[11]鲁宇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3):73.

[12]张玉教,郑琳娜,孙静,于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155-166.

[13]翟成蹊,吴敏.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创业教育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7):185-186.

(责任编辑:游涛)

On Innovation of Starting-an-undertaking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Hu Minglia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Anhui Jianzhu Univerity, Hefei 230601, Anhui)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nd its wide application has tremendously changed our mode of production. The emergence of Internet plus provide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undertaking-starters than ever.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innovatively starting an undertaking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It includes the challenges starters are fac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taking-starting under new environment.

Internet plus; innovation; start-an-undertaking;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ve mode; solution

2016-05-31

胡明亮(1991~),男,硕士.E-mail:15205519934@163.com

G645

A

1671-3524(2016)03-0076-04

猜你喜欢

互联网+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