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FH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6-03-16钱伟钧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德国实训

钱伟钧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德国FH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钱伟钧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由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 FH)和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 BA)来实施的。FH毕业生最重要的特点是长于实践和技术应用与开发,FH也成为了应用型高级人才、德国工程师的摇篮。通过分析德国FH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等方面,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

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由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 FH)和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 BA)来实施的。FH的出现同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德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使得企业和社会迫切需要大批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FH毕业生最重要的特点是长于实践和技术应用与开发,FH也成为了应用型高级人才、德国工程师的摇篮。笔者从FH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探讨。

一、FH的办学理念

FH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培育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现代科技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需要,满足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和实施先进技术的要求。[1]因而产学研合作就是培养这种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途径,学校同企业共同担任培养人才的任务。其教学指导思想是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的科学教育,实现“整体教学-项目开发-应用研究”三位一体。[2]还有一大特色是FH强调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与国际接轨,在专业设置上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利用地区优势,保障了适应社会需要的灵活性和技术走在国际前列的创新性。

二、FH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培养的毕业生是在企业第一线的,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首先在专业设置上有专业覆盖面广、种类繁多,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的特点。专业划分不按学科,而是按照工程或者技术甚至技术领域来划分,专业数量少,方向相对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分为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专业学习)两个阶段,学制为4~8个学期,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之间有学位预考(vordiolom,基础学习之后的资格认定),基础课程设置浅而面宽,强调理论应用,呈“课程多而学时多”的特点。[3]教学内容方面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不被强调,而是强调技术知识方法的实际应用,实习是必修环节。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一个模块由内容上相互关联的数门课程及其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通常是一个学期周学时为4~8学时的课程教学单元(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讨论、项目、实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学习、项目课程、毕业设计和学术旅行(Exkursion)。[4]实习学期一般在企业中完成,并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实习由教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实习期间学生相当于准员工,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和节奏进行工作,也要面对一定的工作压力。项目课程是学生运用跨学科综合知识来解决问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现,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学术旅行相当于大学中的见习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和内容的了解。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提交实验预习报告,并对准备情况进行测试,不通过不能参加实验;实验结果不理想则必须重做实验,并要求分析失败原因;实验报告类似于小论文,从科学原理、操作过程、数据分析到实验总结要求十分详细。[5]学生在实践学期中,实习成绩得到考核和评定由企业负责,学生要完成一份详尽的来自企业的实习报告。学生管理上采用“宽进严出”的管理,学生必须通过所有考试(每门课程仅有一次补考机会)。许多工科专业淘汰率达到45%~50%,有效地保证了人才质量。

三、FH近年的改革

《博洛尼亚宣言》的签署促进欧洲高等教育框架条件的接近性,增强流动性,引入学分制,互认学习成绩,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合作。在这一背景条件下,FH抓住了这一改革机会,迅速调整加入到博洛尼亚进程中。改为两级的大学教育,这样提供了更多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整体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双元制”教学方式的改革,即“实践-理论-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是理论与实践循环并螺旋式上升的特征。[6]具体来看整个课程设置按照认识实践—基础理论学习—专业理论学习—工业实习—专业理论学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来安排。尽管这种“双元制专业”的学习会因为工作的要求变得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德国越来越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企业也将增加培训岗位,因而这种双元制专业越来越受到欢迎。

四、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自加入WTO后,同国际接轨高标准严要求下,需要大量高级技术工人。追求扎实的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这种人才需求提供了保障,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来看,向德国借鉴了不少的教育经验,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都在遵循着FH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尤其是现在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在践行“双元制”教学。由于国情之间存在着差异,可以结合国内实际高职教育的困境,将FH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起来。

(一)职高和普高之间的融合壁垒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对专业理论知识尽管也非常重视,在理论深度、学习的难度上都大大减小。普通高中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大多数普通高中学生会选择高考进入高等院校,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几乎不涉及技能训练,以掌握知识为主。德国在《博洛尼亚宣言》之后迅速进行调整,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而进行的“双元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缩小甚至消除职业教育同高等教育之间的屏障,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一流的技能和高度专业化的人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元制”改革目的也是如此。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高等院校在政策的支持和倡导下,向高职院校学生敞开了大门,使其获得了继续深造及取得较高文凭的机会,而上了大学的学生却在专业学习上感到非常吃力,同时心理上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7]其原因是高校在学习要求上的同等对待和身份上的不同对待。学生进入本科后通常直接升入大学三年级,同普通高中考入大学的本科生一样,要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繁重的专业课学习等;而在本科身份上,“专升本”的学生通常是按照本三学生进行收取学费,即使是进入本二的院校,也总是有一个“专转本”身份标签,在心理上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德国FH改革的成功在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教学都在基础阶段进行了反复夯实。技能实训后还要回校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是巩固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技能。而国内职业教育“双元制”往往在企业实训这块抓住了重点,但实训结束后的专业学习就跟不上了。因而职高和普高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在知识水平和自我认识上都存在着壁垒。为了打破这种壁垒,有必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在岗位实训结束后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高校学习中也有必要进行设置更为适合专升本学生的课程。

(二)“双元制”下企业实训实效问题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训的环节,大部分学校都和当地企业有共同的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企业中的“师傅”难以担当“老师”的作用,指导意识并不强烈,也没有经过系统教学方法的培训。因而进入企业实训的学生往往只是承担一些不太重要基础性技能工作,难以在企业中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技能,这对学生来说,在企业中的实训也没有一种“学习”的意识,学生更倾向于自己是“工作”,而是低廉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样就违背了“双元制教学”的原则,学生在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技能的提升和巩固。还有缺乏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对于企业实训有严格的评价体系,有专门的职业技能评定委员会,在企业中的实训也要接受企业严格的考核。而在国内对学生严格的评价考核一般在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中实行,而大部分的学生实际上还是因地制宜进入当地的中小企业实习,这样在评价考核上就非常薄弱,企业培训的实效不明显,难以起到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推力作用。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企业还需要密切合作,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定期看望交流,同时企业对能够带领学生的“师傅”也需要一些教学技能培训,让熟练的师傅学会怎么教学生,完善企业中的评定考核制度,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感和紧迫感,才能培养素质过硬的技术型人才。

五、结语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制造要令世界瞩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我国的职业教育大量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宝贵经验,立足于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改革创新,培育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任重道远。

[1] 李建求. 德国FH: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J]. 比较教育研究,2004(02):86-90.

[2] 袁暋,许强,王晓峰,檀明,张向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56-60.

[3] 汝骅,俞建伟. 德国FH及其科技发展战略综述[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2):72-74.

[4] 刘智英. 面向职业实践的德国FH办学特色:兼谈对我国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7(01):26-28.

[5] 赵居礼.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02):11-15.

[6] 李好好,卡尔—维尔海姆.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32-36.

[7] 许译心,沈亚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普职融通的困境与破解[J].教育与职业,2015(10):9-13.

2015-11-16

钱伟钧(1989-),女,江苏太仓人,助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G642.0

A

1671-8275(2016)01-0031-02

仲耀黎

猜你喜欢

应用型德国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梦梦”“娇庆”德国行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