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基于湖南经验的实证分析

2016-03-16杨娜曼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湖南

杨娜曼

(1.中国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2.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1)

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基于湖南经验的实证分析

杨娜曼1,2

(1.中国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2.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1)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国际产业竞争的新领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湖南取得了良好成效。基于湖南经验,分析湖南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探究科技创新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抓住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南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国际产业竞争的新领域。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提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工具。[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根据国家关于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要求,结合湖南省情,考虑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节能环保、信息、生物医药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和《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和优势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顺应全球趋势,响应国家战略,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新一轮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是今后较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湖南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工业基础优势明显,南车(中国中车)、博云新材、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都位于湖南。当前,湖南经济发展正处于迈向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升级的新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推动湖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发展规模初具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朝阳产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湖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好,总量大于中部地区的平均数。先进装备制造、工程机械产业、新材料、文化创意等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很多企业都是国内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大,且颇具特色。2008-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6.5个百分点。[3]

(二)产业集聚度大为提升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领域、优势区域和龙头企业,积极整合资源,重点领域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度大为提升。高新园区势头不减,拉动作用日益提高。2013年,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益阳、郴州7个高新区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值5983.57亿元,实现增加值428.93亿元,销售收入5708.33亿元,利税577.64亿元,自2008年以来年均分别增长27.1%、26.0%、26.7%和29.0%。其中长沙和株洲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共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190.92亿元、增加值1222.59亿元、销售收入3965.79亿元,利税450.19亿元,分别占全省比重的30.5%、30.6%、31.0%和38.7%。2013年,全省有国家级高新区5家,数量居中部第一,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602.9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0.2%。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先后迈入千亿园区行列,其中长沙高新区产值突破2000亿元。[3]

(三)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凸显

创新能力逐步增强。2013年,湖南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0位,其中创新绩效居全国第8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数居全国第5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8年的51%提升到2013年的52.5%。[3]创新合力不断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队伍和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增强,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实验检测、成果转化和科技信息等服务。全省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233家,其中国家级22家。[3]

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据国家科技部关于全国技术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反映,湖南的科技财力投入在全国各省区排序,由1998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15位,其中政府投入为第16位,企业投入为第11位,是近年来投入增长较快的省区之一。关键核心技术大力突破。2008-2013年,共取得省级科技成果4527项,涌现出“天河一号”超级计算系统、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超级杂交稻育种等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成果,引领支撑电动汽车、风电装备、光伏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2012年以来,湖南积极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推动了一批项目,实现企业、园区、活动、高端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优势深度整合与融合。

(四)发展环境逐渐优化

建设创新型湖南是湖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湖南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近年来,湖南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强力打造“创新型湖南”新名片,有效促进了全省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湖南逐步形成了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科技创新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2013年,湖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5%,按照目前增长速度,要实现《纲要》提出的55%的目标,仍有一定困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989.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6.28%,距离《纲要》25%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2622.3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1%,距离《纲要》提出的2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为51.46亿元,距《纲要》提出的100亿元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3]

湖南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工业企业专利申请21676件、授权14673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261、510件,同比增长6.2%、3.6%;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分别达52.4%、60.2%,工业企业成为专利创造运用的主体。每万人科技论文数达1.95篇,在中部省份中排名第2,仅次于湖北省。获得各项科技成果902项,较上年增长2%,获奖系数排名中部第2位,位列全国11位。2013年共签订技术合同6544项,比上年增加了2.7%。合同成交金额77.6亿元,比上年猛增82.4%。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2013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398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税总额达116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5%,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仅为11.53%,位列中部省份最末位。具体来讲,尚存在下列问题。

(一)全社会R&D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

2014年湖南省R&D投入占GDP比重为1.35%,离创新型湖南设定2015年达到2%、2020年达到2.5%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13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为46.1亿元,占比14.1%,远低于全国21.6%的平均水平。[4]财政科技投入碎片化和取向聚集不够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有限的财政科技经费分散在多个部门,协同集成效益难以发挥。企业受到发展模式、发展阶段限制,科技创新投入动力和活力不足,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研发的力度与其它先进省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多元化、多渠道创新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

(二)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2009-2013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3%,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3%,[5]仍然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有限。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过于集中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技术两大领域,实现的增加值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高技术服务业、航空航天、资源与环境技术规模不大,实现增加值还不到全省总量的10%。

(三)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的优惠力度不够大、受惠面不够宽,有的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大,有的政策还需自上而下进行完善。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由于对领域或行业有限制,且“非在职”研发人员等“非直接”人员的费用不能纳入加计扣除范围,缺乏“普惠性”。最需要财税支持的中小微型企业,由于应纳税所得额很少,享受的税收优惠不多。国家会计核算、税收征管、高企认定等政策对研发费用科目归集的内容和标准存在差异,阻碍了政策的有效落实。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存在一些制度障碍,如商业银行缺乏分享科技企业成长收益和分摊创业投资风险的平衡机制,科技小贷公司被定位为一般工商企业,专利技术价值评估难、变现通道不畅,新三板市场投资者门槛高、退出机制和转变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等。知识产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体系不健全,专利权人维权困难。专利管理体系还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创新主体不够深入。

三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6]

湖南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自身特色。以《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为指南,优化配置全省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使科技资源更加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深化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将创新潜力最大可能地转化为创新实力;坚持以政府自身创新为牵引,切实转变职能,更好地发挥引导与服务作用,带动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湖南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为建设“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进一步推动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须紧抓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从下述层面着手。

(一)强化人才意识,建立创新人才队伍体系

一是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实施企业高端人才援助计划,对企业引进博士给予薪酬补贴,对在读博士和博士后到企业开展重点领域研究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引进海外创新人才和团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所得税返还、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照顾。

二是促进科研人才的双向流动。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和兼职,推广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有效方式。允许专家教授带项目和科研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保留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基本待遇。选派企业及高校科技人员到县乡挂职,深入产业发展一线。

三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理工科研究生的教育以应用型导向为主、基础型研究为辅,以服务于创新需求。高校在招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学和实训、论文写作等环节要加强与企业对接,鼓励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和定向培养,直接服务于创新发展需要。

(二)筑巢引凤,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创新研发平台。积极帮助有能力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平台,合作研发或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在湖南布局建设一批科技重大基础设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加速推进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各等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布局和建设。

二是完善科技成果对接和转化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科技信息交流与交易平台,及时更新科技成果库和技术需求库,让企业及时了解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力量,也让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技术需求。

三是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积极组建跨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实验平台和中试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的合理运行机制,加大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向企业开放的力度,将资源开放共享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改革转型,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升级

一是要紧扣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二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立足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需求,加快建设技术市场、技术评估、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科技专业服务业。加强试点示范,推动纳入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省。

三是积极参与和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如“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页岩气、集成电路装备、国产“麒麟”操作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全省战略新兴产业上台阶、上档次。

(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要化解湖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关键是要坚持创新,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使湖南的经济发展突破各种瓶颈的制约。

一是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扎实推进创新湖南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2013年,湖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0.6个百分点。加大政府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投入,引导企业逐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有效服务科技创新的专业化融资体系。

三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中,新产品产值比重仅为13.1%;全省应用科技成果的本土转化率不到70%,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难以就地转化。[3]进一步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鼓励企业,投资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合作实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科研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改革技术创新项目的形成机制和支持方式。

二是加快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以及公开透明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1]

三是积极推进新型科研机构、产业研究开发院、企业研发机构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成立“亚欧科技合作中心”,加快推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应用,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

四是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推动财政支持建设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向企业开放,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持续巩固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魏杰.构造技术创新体系的三大基础——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当代论坛,2010(9):1.

[2]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N].湖南日报, 2010-08-30.

[3]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14.

[4]肖万春,邓彬.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阶段与重中之重[J].湖南社会科学,2011(6):115-118.

[5]谭兵农.2014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EB/0L].湖南省信息网http://www.hntj.gov.cn/2015.03.[6]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改革,2010(3):19-28.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Hunan Province

YANG Naman1,2

(1.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836, China;2.The Party School for the Departments Directly under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PC,Changsha 410001,China)

Abstract: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have become the engi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and it is a new field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y competition. Hunan Province us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co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with good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Hunan Province.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re analyzed, The contribu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explored,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Hunan Province, which is the cor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Hunan

收稿日期:2015-11-1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方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路径研究”(12BGL018);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际竞争力研究”(13ZDB11);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课题项目“湖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化同步演进机制及对策研究”(2015zz092)。

作者简介:杨娜曼(1974-),女,湖南郴州人,博士,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16)02-0001-05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