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逻辑基础

2016-03-16沈文辉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

沈文辉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逻辑基础

沈文辉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摘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体两翼”,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深化。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国教育部门在设计课堂教学体系的同时对实践教学体系也作了相应的要求,从而构建了完善而科学的教学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教师质量欠优以及优质教学资源匮乏,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这直接影响了社会单位对实习者的接纳。有鉴于此,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的重点应当是通过提振学风、提升教师质量、加大投入增加并优化教学资源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才是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逻辑基础。

关键词: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体系;逻辑基础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设立是顺应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新的互动关系的产物,它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高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娴熟的商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便为中国经济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就如其它实用型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有的试图对其进行理论构建;有的从内容、方式以及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试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也有的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前述研究固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从现有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来看,它们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本。本文拟从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教学的理论体系与现实运行来探讨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着力点从而为该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一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

关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1]这种观点反映了两者在培养人才路径方面的逻辑连续性,也反映了它们的主次关系。其实,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孰重孰轻自不待言,但是把这两者简单归纳为“延伸与拓展”难免以偏概全。而且,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更为复杂。

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它以教室为主要空间,采用教师讲授或提问等方式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随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技术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正日渐趋向多样化,但作为与实践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自身确定的特点:在空间上,以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在形式上,以教师讲授或提问为主,间或穿插以课堂讨论,在内容上,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兼顾分析或解答现实问题。”[2]从此概念来看,课堂教学其实并非单纯是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为各专业设定了相应的课程,并对所有课程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到教学效果评估进行了缜密的安排,从而构建了主次分明而又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体系。就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而言,其课程设置涵盖了语言、商务、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四大板块。除了公共课以外,每一个板块都包括了若干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枝干课程以及门类众多的选修课程,形成了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干其它课程为枝叶类似于树状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在教务系统的运作下通过教师得以执行,它们共同构筑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体系。“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现实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和方法”。[2]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从内容的选定、方式的选择、地点的确定、过程的监控到效果的评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安排,这些不同特质元素的组合与运行共同构建了独立于课堂教学体系之外的实践教学体系。

尽管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各成体系且相对独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相互排斥,相反,它们相互依存、互融互补构成了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首先,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涵盖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囊括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环节,覆盖了哲学、历史、文学、法律等人文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与整合为学生提供了足以支撑其职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或书本知识。实践教学尽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但它也是连接课堂教学与职场的桥梁。因此,此类知识的把握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有鉴于此,没有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或书本知识,实践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其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主导并制约着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而实践教学的项目与内容直接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衔接。如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单证实习实际上是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履约环节以及国际结算中的相关内容的实际操作。再次,课堂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包括品行与做事的态度。“从商先做人”是商界的金科玉律,它要求我们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与商务专业课中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宏观上让他们掌握做人做事的道理。实践教学尽管不是职业的正式开始,但是在做人做事的原则与态度方面却有着相同的规制。

尽管如此,实践教学并非无足轻重。首先,实践教学为课堂教学知识的转化器。实践教学是类似职场环境下的模拟操作,它是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没有实践教学,理论知识只能停留在书本上,它无法内化成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如商务英语中的口语实习基于课堂教学中的基础英语以及商务知识设立,没有在复杂的商务环境中的口语训练,基础再好的学生也只能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而已。其次,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细化和升华。以商务英语中的单证实务为例,尽管课堂教学阐述了“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原则以及“正确、完整、及时、简洁、清洁”的基本要求。但是,这一些只是宏观上为制单提供了指导,它未能也无法全面反映单证实务的全貌,非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制单依据以及单证不符的应对策略与风险防范等就是很好的例证。然而,通过单证实习,学生不但可以对上述原则与要求有切身的体会,而且对课堂教学中未触及的知识也有了深刻的把握。这样,以前碎片化的知识得以整合,以往不甚理解的知识得到了升华。更重要的是学生会感悟到:制单不单纯是书本知识的运用与完善,更多的是对人做事态度的历练——敬业、细致、严谨,这是对书本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升。再次,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与补充。一方面,它可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把握程度从而为学生以后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指明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它可以检验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相符的程度,具备纠错功能。例如,出口报价是每一位从事国际商务人员的基本技能,教科书中往往讲授最多的是出口换汇成本、盈亏率以及几种主要的价格术语下的价格构成公式。但是,单凭这些公式学生无法计算出出口报价。其实,在实践中,我们使用最多的是成本加成法和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订单的金额与产品的特性来估算出口报价;成本加成法是按贸易术语下的价格构成要素来计算,其中涉及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退税问题,这一些在教科书中鲜有提及。因此,如果没有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项目,师生对课堂内容的正确与否恐难有正确的判断。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的反馈作用下日趋完善,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下更加合理。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开放的子系统,其中前者是基础和核心,起主导作用;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升华。它们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在输出与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动态系统,共同构筑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保障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才是整个人才培养的基石。

二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理论设计

基于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的动态关系,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在教育部的主导下,相关领域的专家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设计了科学的教学体系,其中课程教学体系是关键。

商务英语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一门交叉学科,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学科体系——EBP(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其学科理论基础来自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外语、跨文化交际学、话语分析等。[3]学理上,商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专业,它涉及到经济、贸易、管理和法律;在实践中,商务活动更为繁杂,因此,“商务”本身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而商务英语恰恰是服务于商务活动的英语变体。无疑,相对于普通用途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商务英语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操作性和目的性。

根据商务英语的特性,其课程设置应当建立在对学生需求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即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这里的“需求”包括“目标需求”( 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 learning needs)。具体说,前者包括需要语言的原因、使用语言的目的、教学内容、使用语言的场景、使用语言的时间;后者包括确定学习者学习语言课程的原因、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教学资源、学习者的特点、学习的场地和学习的时间。[4]据此,该课程应当由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商务交际能力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内容应当涵盖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意识等核心内容。[5]其中,商务背景知识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贸、金融、营销、财务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它决定了学生所修的专业化程度及未来求职的性质。商务背景的内容决定着该情景中需要运用的语言以及交际技能。商务交际技能是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须的技能。这三个要素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6]

缘于需求理论的指导,《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下文简称《要求》)成为高校该专业确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的具体指导。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3]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与世界新的经济互动关系,使中国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总体上,《要求》规定,除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以外,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四年的专业总课时最少不得低于1800学时。关于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它把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构成分为四大模块,即语言知识与技能能力、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针对不能的模块,配置以不同的核心专业课程,形成各自的课程群。其中,语言课程群由语言学概论、综合英语、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和英语翻译等构成,其占据的比例为总课时的50%-60%;商务课程群则包括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和国际商法导论以及其他商务技能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营销等等,其比例为总课程的20%-30%;跨文化交际课程群囊括了跨文化交际导论,商务交际实践等,其课时占专业课时的5%-10%;人文素养课程群主要是英美文学通论,其所占专业课时比例为5%-10%。[3]除此以外,《要求》还规定:各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现有教学条件,开设相应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安排教学时数。

《要求》同时指出,“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特别是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除课堂教学外,《教学要求》规定,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不得低于15%,但是不计入总课时。[3]根据即将付诸实施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践教学分为模拟实训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工作岗位实习三大板块,占总学分的10%-25%(不包括教育部规定的社会实践学分),它们必须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完成。专业实训在商务实训室等模拟仿真教学环境中操练外贸、金融、财务、营销、法律等实务流程。专业实践在第二课堂活动(如:商业创意、商务谈判、商务技能等类比赛)和涉外商务活动(如: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商品会展等)等课外环境中完成。专业实习在已签约或定点的校外实习基地集中实施或自主完成。同时,学校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取得外贸、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司法等行业资格证书,通过此类资质证书的获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7]

《要求》在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指导的同时,也为该课程体系的运行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关于教学原则,《要求》指出,商务英语专业应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开展课程教学。要正确处理商务知识与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六组关系。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诸如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这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国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模式:如对外经贸大学的“商务+英语”模式,北外的“商学专业”模式,广外的“英语+商务”模式。这些模式是上述高校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设计,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对于其他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根据商务英语的特点与我国的人才需求,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相关部门为该专业设计了完善的教学体系,指明了合理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培养模式。然而,由于各高校办学层次参差不齐,该教学体系的实际操作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以课堂教学为甚。

三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之基础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训、实践以及实习。实训与实践是实习的铺垫,两者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主要指顶岗实习,在校外签约单位进行。鉴于校内实践中语料与语境的失真,学生能力的培养最终要通过顶岗实习才能完成。目前,实践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是鲜有社会单位愿意接纳学生,导致学生实习无门。问题的实质是高校与社会单位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的缺失导致了社会单位“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然而,实习者理论知识薄弱、基础知识不扎实使这一矛盾得到了进一步固化。这里实际上反映出课堂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因此,在无力改变社会利益格局的情况下,对高校而言,课堂教学质量才是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难以构建的症结之所在。

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它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的双向互动过程,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者有方、学者不怠”的结果。因此,制约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是教师因素与学生因素。诚然,教学资源数量的多寡与质量的优劣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条件。

首先,学生学习动力的缺失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致使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念,学生是积极的、创造性的语言使用者。即学习者不应该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依据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所获得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学生的主动、认真与勤奋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一切源于学习动力,而动力主要来自学生自身目标的设定或外在压力。 然而,跨过高考后,以往的学习目标业已实现,高考压力也不复存在,因此,大多学生以为大喜过望,从此失去学习动力。在动力缺失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人性所固有的自由、散漫以及惰性等弱点开始显现。同时,基础教育阶段保姆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进入高校后,在外部监督与学生自身定力不济的情况下,这一习惯得不到及时转型,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难以形成。凡此种种导致了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教师质量不佳与师资结构在专业上不合理是阻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根据相关的规定,商务英语专业的师生比不超过1∶18。教师的年龄、学缘、职称、专业等结构合理,一般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业教师中语言类、商务类、实践类师资的大体比例为6∶3∶1,商务类教师除英语能力合格外,其本科、硕士或博士学历中至少有一个应为经济、管理或法律类专业。[3]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师资方面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师资结构不合理,语言类教师远远多于商务类教师。据统计,大多数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中语言类教师占70%以上。语言类教师有语言学、文学或翻译的理论知识与能力,但他们的商务知识严重缺乏,更不用说商务技能。这里有历史与现实原因。历史原因主要是商务英语是在原有的英美文学专业的基础上申报的,因此语言类教师居多实属正常。现实原因主要是专业定位与学科偏见。正因为前者的渊源关系,众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科研与人才引进方面往往更加重视语言。同时,由于不同二级院系薪酬分配条款分割导致了商务英语专业与管理以及经贸专业之间无法实现师资共享。这些现实问题阻碍了商务英语专业师资结构的改善。第二,商务类“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商务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是更客观的评价标准。这意味着商务类教师不但应当具备扎实的商务知识、非凡的语言能力同时应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应当足以胜任指导学生实践、实习以致创业。然而,现阶段大多商务类教师虽然具有商务知识但语言能力弱,实践经验几乎为零。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应当是高校与社会的双向人才流动。实际上,社会单位与高校的互通在西方国家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国家标准也建议培养计划应当汇集商务领域各类专家的意见,实践类教师从行业专家中兼职聘请,还需聘有外籍教师。[7]国际商务涉及海关、商检、船务、银行、保险、税务、商会等众多部门,其手续繁琐、操作性强、变化快,教科书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定期到公司或上述单位挂职锻炼或兼职,其商务技能无疑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反过来,如果这类机构的中层或高层能定期来高校授课,这将有效改善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结构。但是,在现有情况下,教师既不可能去上述单位挂职或兼职,而上述单位的管理人员也不可能来高校定期授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结构不合理、知识水平不济的情况下,很多课程只能是照本宣科、浮光掠影,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提高社会流动性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质量与结构提升的主要途径。

再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诸多不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教学资源不但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同时影响教学手段和过程,它们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教材、教具、基础设施等。就教材而言,真实性是ESP课程教材的共同点和原则。真实性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理解的真实性;为有利于语言学习所开展的活动的真实性;语言课堂中实际交际场景的真实性。[8]目前,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大致可分为原版英文教材和国内自编教材两类。原版英文教材语言地道,理论融入较多,案例真实,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言难度大,许多内容与中国国情不相吻合。因此,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此类教材并不是理想的选择。国内自编教材的特点是内容基于中国国情,但是内容与现实相距甚远,案例基本上出于编者自身理解进行编制,缺乏现实依据。因此,除了语言上的中式化这一缺点外,内容缺乏足够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笔者讲授商务英语口语时发现,教材中关于我出口商与外商就价格进行谈判时,着重于产品质量,而质量着重于所使用的原料。其实,作为进口商,他固然会关注利润空间,但是,他通常会通过评估供应商的商品质量、交货数量、交货及时性以及其他服务项目来权衡采购风险,因此,供应商的可靠性才是它最为关注的。同时,作为出口商,在定价时也应当对自身产品的特性、市场竞争、客户依赖度以及行业定价规则等进行综合考虑,而不是一味地屈从客户的压力。由此可见,编著适合中国国情而内容科学、语言得体的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依然是该领域专家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并不罕见。如有的高校连课堂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室的数量都不够,有的设备严重老化。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应当具备商务谈判实训系统,国际结算实训平台,报关模拟平台,或者全面的外贸实习平台。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教师的敬业精神也大打折扣。在主客观条件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显然难如人意。正因如此,目前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尽管数量繁多,但是真正课堂教学质量优良者却屈指可数。

四结语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首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同时,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其中前者是基础和关键,它制约着实践教学的项目、内容和方式,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延伸,它对前者有着细化、提升和纠错的功能。这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成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体两翼”,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国教育部门在设计课堂教学体系的同时对实践教学体系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理论上构建了完善而科学的教学体系。但是,该体系的实际运行并不理想,特别是其课堂教学的运行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其中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教师质量欠优和专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匮乏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这直接影响了社会单位对实习者的接纳。本来出于运行成本的考虑,社会单位接纳学生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实习学生薄弱的知识功底让他们更是兴致全无。有鉴于此,在合理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建立之前,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重点应当放校内,即提振学风、提升教师质量、改善教师专业结构、加大投入增加并优化教学资源。通过这些举措来大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才是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逻辑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1.

[2]黄伟力.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 2008(7): 53-57.

[3]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7.

[4]Hutchi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183.

[5]Brieger N.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 York: York Associates, 1997:5.

[6]阮绩智,陶正桔.商务英语理据和课程设计原则[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4):414-419.

[7]刘永厚.《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J].语文学刊,2015(9):81-83.

[8]Widdowson H 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 ].Oxford University Dress,1978:53.

On the Logic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Business English Undergraduate Program

SHEN Wenhu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411104, China)

Abstract: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are the two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Business English undergraduate program. The former is the basis of the latter and the latter is the supplement and sublimation of the form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y has designe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o as to build a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teaching system. However, in operation, due to the lack of students’ impetus, imperfect teacher quality and insufficient teaching resources, the performa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not satisfactory, which leads to a poor knowledge basis for students, and imposes negative effects upon social units’ acceptance of interns. The refore, prior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asonable social interest distributing configuration, the crucial point of Business English undergraduate program is to improve its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by revitalizing academic atmosphere, bettering teachers’ quality and optimizing teaching resources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which is the logic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Business English undergraduate program;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logic foundation

收稿日期:2015-12-25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GPA115044)。

作者简介:沈文辉 (1967- ),男,湖南湘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与国际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16)02-0081-06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