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党群创业互助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

2016-03-16俞慧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低收入农村基层党群

俞慧斐

(中共长兴县委党校,浙江长兴313100)

农村党群创业互助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

俞慧斐

(中共长兴县委党校,浙江长兴313100)

党群创业互助会是在新形势下探索深化“双带双创”活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创新举措。增收致富是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大需求,帮扶创业是惠民利民的最根本服务。长兴县通过建立党群创业互助会,使之成为对上承接党组织联系党员、对下贯通党员联系群众的中间平台,探索了“困难帮扶创业化、民意收集常态化、感情连接互惠化、服务工作机制化”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思路。对其经验做法进行总结研究,挖掘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党群创业互助;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党群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1]长兴县通过建立党群创业互助会,以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创业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整合社会资源、实施党群创业互助、关爱帮扶党员群众为主要功能,以实现低收入党员群众创业增收的目标,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党群创业互助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契合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需要,适应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因此,对长兴县的做法进行总结研究,挖掘其不足,旨在为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一定实践与理论的支撑。

一、长兴基层党建推行“党群创业互助”模式的经验探索

目前,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城镇化发展形势下,各级政府针对农村先后推出了多种惠农政策和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政府供给和农民需求对接中发挥好引导与协调的作用,解决好群众最需求、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而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在创业过程中一方面会遇到项目不够、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缺少市场等问题,另一方面因为基础差又怕冒风险,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样的现实困境,长兴县从2009年开始探索建立党群创业互助会,把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更加紧密地组织起来,在原有“双带双创”结对帮扶的基础上,进一步抱团创业、共同致富,成为湖州市具有较大影响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品牌之一。

(一)主要内容

“党群创业互助”模式主要是通过在农村设立党群创业互助会,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创业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党群创业互助、关爱帮扶党员群众,凝聚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低收入党员群众创业增收的一种工作方式。截至2015年底,全县已建立党群创业互助会237个,其中,村党组织主导型140个、产业合作互助型41个、党员创业中心户带动型56个,共吸收会员8500人,建成“造血式”创业孵化基地81个,累计带动3.5万农户,帮扶866户低收入会员走上自主创业、增收致富之路。

(二)具体做法

一是因村制宜,分类组建。按照“进出自愿、相互帮扶、资源共享、共同创业”的原则,根据不同村情,一般采取三种模式分类组建。(1)村党组织主导型。在一些特色产业发展和党员群众从业分布相对均衡的村,由村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牵头组建,将已经创业的党员和具有创业意愿、潜力的低收入党员群众,以“一对一”“一对几”的形式结成对子后吸收加入,使原来“两三人”之间的个体创业互动升级为有组织的互助集体创业行动。(2)党员中心户带动型。在一些具有若干党员创业中心户,且从事相同产业并具有一定特色,但是尚未达到“一村一品”规模的村,由村党组织动员支持其中的党员创业大户出面,牵头成立互助会,联合其他规模相对较小的党员创业户,吸收愿意随同创业的低收入党员群众加入,既助推党员创业中心户做大做强,又带动帮扶其他党员群众创业增收,进一步促使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区域性主导产业。(3)产业合作互助型。在一些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已经形成“一村一品”规模,产业链比较完备的村,鼓励支持党员群众创办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济组织,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协调组建互助会,借助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既有优势,在承诺“让利”“保本”的基础上,开展“订单式”合作,帮扶低收入党员群众实现低风险创业增收。

二是完善架构,规范运行。根据不同组建模式,一般由村党组织书记或党员创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担任会长,由创业有成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会员担任副会长、秘书长、理事,下设项目推进、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若干个服务组。具体操作中,坚持“对子联结、项目联办、资金联贷、生产联管、销售联营”,推行“五个统一”。(1)统一组织结对。根据党员群众的创业实际,由互助会安排已经创业且带动能力较强的会员,对一些有创业意愿且有创业能力的低收入会员,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形式与其结成“帮扶”对子,以“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落实一个带创项目、解决一笔启动资金、传授一门实用技术”为主要帮扶内容。(2)统一推荐项目。由互助会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地产业现状和党员群众实际,提出若干年度创业项目意向,特别是对一些尚未创业的低收入会员,有针对性地帮其分析推荐适合的创业项目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创业扶持计划。(3)统一协调资金。采取互助会资金统一担保、会员联合担保、领办项目的骨干会员不动产抵押担保等形式,为低收入会员争取授信上浮、利率优惠、手续简化等贷款支持,着力解决低收入会员缺少创业启动资金的实际困难。(4)统一生产管理。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举办各类技术技能培训,提供及时有效的现场服务,注重发挥已创业会员的自身优势,重点为结对联系的低收入会员提供实地辅导,帮助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难题。(5)统一市场销售。落实专门会员负责调查相关市场的行情,借助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手段宣布产品信息,对标准、接单、包装采取“三统一”方式,帮助会员扩大专业市场,有效解决产品销路问题。

三是强化保障,务求实效。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集聚各类资源,强化工作保障,务求“组建一个就发挥作用一个,帮扶一户就创业增收一户”,真正取得实效。着力实施三项配套举措:(1)实施扶持党员创业2215计划。每年经考察评估后,重点遴选200户有创业潜力的低收入党员家庭,每户落实镇、村党员干部2人联系指导,帮助介绍推荐1个创业项目,担保5万元左右的基础利率贷款作为启动资金。截至2015年底,全县农村已有598户低收入党员家庭从该计划中受益。(2)设立党群创业互助资金(基金)。通过上级党费和财政补助、村集体经济划拨、社会捐助等渠道,设立党群创业互助资金(基金),属于村党组织主导型党群创业互助会的,与村党员关爱资金(基金)合一管理。互助资金(基金)专款专用,经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后,按“1∶5”的授信比例担保创业贷款,同时用于其他困难党员生活补助。目前,全县已注册设立党群创业互助资金(基金)112个,总额达到736.5万元,先后为低收入会员创业担保解决信贷资金1500余万元。(3)建立造血式帮扶创业孵化基地。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开发设施农业,或兴建标准厂房等物业经营平台,作为造血式帮扶低收入会员创业增收的孵化基地。孵化期间,低收入会员除了日常生产管理外,不承担资金成本投入负担,由已经创业成功的会员“一对一”“手把手”全程帮教指导,待学成出产后,次年从基地转移出来自行创业。孵化基地实施种植项目的,一般当年收益的80%以上归属低收入会员,用于解决次年自行创业启动资金;酌情提留10%~20%汇入互助资金(基金),用于本年度慰问其他困难党员和下年度扶持新一批低收入会员进入基地孵化。

二、对“党群创业互助”模式的思考

增收致富是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大需求,帮扶创业是惠民利民的最根本服务。通过建立党群创业互助会,使之成为对上承接党组织联系党员、对下贯通党员联系群众的中间平台,探索“困难帮扶创业化、民意收集常态化、感情连接互惠化、服务工作机制化”的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其创新意义和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变“单联”创业为“抱团”增收,增强组织功能,推动产业发展

以往帮扶采取的是“一带一”或“一带几”的个体带创形式,单个党员的力量有限,而且不同党员结对群众的带创成效不一致,难以形成项目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效益提高速度慢。现在,一群党员带一批群众,抱成一团,力量就大了,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双带双创”能力和农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强化了村党组织的领导协调、整合集聚和服务保障功能,推动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例如,和平镇回车岭村,原来种白茶,无论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都是“单打独斗”“小打小闹”。该村2009年成立互助会后,无论是党员还是原来不敢尝试的群众,都积极扩大规模和跟种起来,从原来零星分散的500多亩发展到连片集中的40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白茶产业专业村,每亩效益从15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不仅党员从中受益,而且群众也得到了实惠。

(二)变“输血”救济为“造血”自强,实现创业增收,取得帮扶长效

过去开展的技术培训、资金支持是对困难群众帮扶的主要途径,虽然形式上也是“输了血”,但从效果上看单个“细胞”还是无法存活,无法获得发展。现在,党员群众共同创业、互助帮扶,让低收入党员群众不仅实现了增收,更掌握了创业致富的技能,最终突破了治标不治本的简单帮扶,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例如,洪桥镇潼桥村由党群创业互助会牵头,筹措资金20万元,流转土地20亩,建立“造血式”帮扶创业增收的孵化基地,无偿出租给12位低保户种植大棚蔬菜,户均增收保守预计,可以获净利2万元以上。

(三)变“年终”走访为“常年”关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以往,党组织对困难群众的关心主要体现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以送慰问金、慰问品的形式给予一次性照顾,一年仅有几次。现在,困难群众加入互助会,与党员在相同产业和一个组织中生产、生活,加强了日常的交往、交流,使党组织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低收入党员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服务落到实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例如,夹浦镇长平村成立互助会以来,划分轻纺、葡萄、苗木等5个会员小组,深入开展民情走访、需求调查、农技指导、政策宣传,使便民办事真正落实到上门入户、田间地头,累计有不少于200件次涉及会员群众的实际困难、生产纠纷和邻里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三、“党群创业互助”模式对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启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国家与基层一线农村的最直接的联系桥梁,是党建工作改革的基础力量与主要抓手,在工作推进中,同时发挥着引导、领导和服务三种不同功能。党群创业互助会是在新形势下探索深化“双带双创”活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由于各个地方的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平衡,客观分析当前党群创业互助会工作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抓工作推进落实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强;载体搭建方面缺少统筹规划;机制体制上还缺少系统的政策支持等等。“十三五”期间,要建设好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直面一些现实变化:如要依靠什么样的力量、怎样面对环境变化的发展、如何有效地为群众服务等问题。因此,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从思想转变、载体寻找、制度设计等三个方面寻找优化策略。

(一)转变思想,抓住服务这一中心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的任务,提出了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就是“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1]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必须针对农民的具体情况与现实需求,紧抓“服务”这一中心开展工作。这不仅是人民大众的殷切期盼,更是当今时代的迫切要求。

第一,明确服务目标,定位服务对象。首先,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将服务的全程性与动态性相结合起来。平时除了提供常规性服务外,也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一些特殊性服务。比如在提供大家普遍受益的教育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文体娱乐等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些困难党员和基层的弱势群众,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过程中,还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与群众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措施,提供精准到位的服务。寻求服务的真正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服务行为,将服务行为贯彻在人民群众整个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去。其次,做好融入文章,在基层其他社会组织中设立党组织。比如在党组织的建设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生产经营中寻求结合点,大胆助推党组织融入,通过政策解读来释疑解惑、解决实际困难来帮扶推进,树立示范典型倡导创先争优等措施来引导被融入主体,将党的意图转化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自身需求。

第二,完善服务组织,构建服务网络。推进服务型党小组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贴近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链、专业协会、群众团队、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要强化党组织的职责功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在延伸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党组织作用,增强党组织活力,最终使服务型政党建设能在基层顺利开展。

第三,结合现实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方式。搭建党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根据管理区域范围设立党群服务站点,选派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到服务站点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党员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可探索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红色党建QQ群,设立网络党支部,将有关政策、活动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个党员群众。借助拓展服务方式,进一步拓宽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渠道。

第四,建设服务队伍,提升服务水平。重点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首先,多领域、多渠道遴选人才。除了在大学生村官、优秀党员中重点培养外,还可以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致富能手、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复退军人、个体经营户、外出务工人员等各类“能人”中,选拔合适人选充实到村党组织书记的队伍中去。其次,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在统一提供基本工资和解决社保等问题基础上,鉴于各区域差异、岗位设置等不同情况,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实绩奖励分级标准,并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再次,以“服务”为主题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专题轮训,充分发挥典型先进的宣传引导作用,推动他们转变思维,增强服务意识,促进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向服务型转变,提升服务水平。[2]

第五,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巩固服务成果。一是建立健全服务制度体系。在收集提取群众服务诉求、服务活动项目化运作、标准化提供服务行为等方面有专门的规范化机制。二是加强人才培育力度。通过大学生村官招考、村书记公开竞聘等方式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更多素质高、主动服务意识强又有经验能力的服务型人才。三是设立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上除了上级拨款、党费开支等稳定渠道外,鼓励扩展生产经营性收入。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基金”[2],吸纳社会捐助等等。四是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对开展的活动进行全方位测评,建立服务群众测评体系。通过上级评审、党员互评、群众测评、舆论反馈、社会效应等几个模块将测评体系规范化、制度化。

(二)寻找载体,紧扣发展这一主题

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其核心是服务农村发展问题。新形势下,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共产党人直面攻坚的难题。长兴县在党群创业互助的探索中,紧紧抓住了“发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好党群创业互助会这一载体,开创了党建与富民相融互动的良性局面,将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市场优势、资金优势同基层党建的组织优势整合起来,使得党建要素向产、供、销等产业链上延伸,充分发挥了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典型示范、保证监督的作用。“党群创业互助”模式的实践探索证明,“科学服务、创新发展”始终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理念,必须牢牢把握“服务”这一宗旨,以“为民”为根本立足点,实现“互惠、共享、利民”这个最终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在服务群众这一总的目标下,发挥统筹协调的调控作用,激发党员群众创业的积极性,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才能体现出党组织的创造力与生命力,才能充分体现党在基层的领导地位。

(三)制度设计,抓牢创新这一灵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工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3](P18—19)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新要求、新情况、新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而不断涌现出来,形势上迫切要求农村基层党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大胆改革创新。在制度建设中,要着眼于党员群众具体的共性与个性需求,钻研新思路、探索新举措、建立新机制,以期实现有效供给与农民需求相互平衡、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创新”是基层党建发挥服务作用的着力点,唯有创新才能推陈出新,才能为基层党建注入新的动力。

在广大农村基层中建设服务型政党,最有效最直接的落实抓手就是开展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就要求我们把强化服务提升到工作重心的位置上来,加快推进由单向的行政型管理转向双向服务型管理,把组织领导融入到工作服务中,于服务中体现管理水平,借助服务能力的提升来巩固党的执政能力与基础,进而提升党在社会基层的执政形象。近些年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涌现出很多好的创新经验,综合分析这些基层实践的有益探索,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必须要以有利于强化党的领导为着力点,以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为基本点,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判标准,以有利于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为基本目标[4]。因此,党建工作必须同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所应承担的历史任务与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必须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1]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上海市崇明县委组织部课题组.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9):48—50.

[3]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赵璐.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5(8):22—25.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Basic—Level CCP in Entrepreneurial Assistance

YU Huifei
(Changxing County Party School,Changxing 313100,China)

Entrepreneurial assistance provided by basic—level CCP is the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ng service—oriented basic—level CCP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Two Leadings and Two Innovations”activities.Income is the biggest demand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farmers,and helping to start a busines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service for the people.Through entrepreneurial assistance the CCP of Changxing County establishes a platform which not only enables the CCP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members but also helps the CCP member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eople.The platforms is an innovation of realizing the idea—“solving problems by offering entrepreneurial assistance,normalization of public opinion collection,reciprocity through communication,establishing a mechanism of servic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and avoiding the disadvantages is of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necessity.

entrepreneurial assistance;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basic—level CCP;CCP to people's relation

D262

A

10091734(2016)05001905

[责任编辑 杨 敏]

20160315

浙江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17批规划课题(ZX17090)、湖州市党校系统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5年度规划课题(HX1524)的阶段性成果。

俞慧斐,讲师,硕士,从事党建、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低收入农村基层党群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新形势下油田党群工作思路的探索和研究
党群工作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娶低收入老婆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党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