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军的崛起:从区域性海军力量到全球性海军力量?*

2016-03-16陆伯彬著赵雪丹译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东亚实力强国

【美】陆伯彬著 赵雪丹译

中国海军的崛起:从区域性海军力量到全球性海军力量?*

【美】陆伯彬著 赵雪丹译

【内容提要】经过“后毛泽东时代”近四十年的经济发展与科技现代化,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资源已足以构建具有战略影响力的海军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其近域边疆的战略优势不断增强,这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将其军事预算重心从内陆军事力量转移至海军防御。因此,即使其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仍将具有充足的财力、科技资源以及战略条件来建设一支“大海军”,从而对美国在东亚的海上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即使美国军事技术保持领先势头,这种挑战依然存在。据预测,十年内中国现代化海军规模将超越美国。这种变化将对未来全球海洋秩序产生巨大影响。虽然美国期望维持其全球海洋优势,但中国海军的崛起将会迫使美国将更多的海军力量集中于东亚海域,以制衡中国海军力量。同样,中国也可能会希望拥有全球性海洋军事优势。但随着美国海军对中国海军的日益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不得不集中力量发展其在东亚区域的海军力量,以维护其海洋安全。因此,由于海军大国维持地区安全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中国海军的崛起将会导致东亚地区的不稳定,甚至还会导致欧亚大陆宽泛区域不稳定性的增强。

中国海军崛起;全球海洋秩序;海洋强权;东亚区域安全

【DOI】10.14093/j.cnki.cn10-1132/d.2016.01.002

在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与军事现代化之后,中国正在发展的先进军事实力使其战略范畴超出了东亚大陆和中国沿海水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海军,美中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中国现代化的潜艇和水面舰队已经引起了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上的美国海军的注意,并且被东亚各国视为其海上安全的挑战。

在东亚,中国海军尚未能与美国海军形成均势,但中国也没有显示出任何要放慢海军发展步伐的倾向。在未来的20年间,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约7%或者是3%-5%的年均速度增长,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就将带来更多资金来支持中国海军的扩张,这将使中国的海上实力能够持续发展,进而增强中国在东亚的力量投送能力,并挑战美国在东亚的海上统治地位。

然而,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及其安全考虑反映出,中国的海上抱负可能不只限于成为能在东亚海域匹敌美国的强势力量。中国长期以来的航母计划就是要建设多艘航空母舰,这显示了中国有意发展全球力量投送能力,以使中国能够对东亚范围之外的战略发展施加影响。①关于中国的航母计划,请参见Ronald O’Rourke,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s for U.S.Navy Capabilities,CRS Report RL33153,Washington,D.C.:United States Library of Congress,2015,pp.18-20。印度海军的发展可能会促使中国想要发展出能够在东印度洋争夺影响力的海军力量。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国家,在全球各市场均有利益,且有机会获得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因此中国可能会发展海军实力来保护其远程海上交通航线,并确保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不会阻拦中国获取它们的资源。中国的全球海上抱负已经成为其官方政策。中国人民解放军2015年的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中写道,中国“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因此,中国海军将“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②2015年中国国防白皮书请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2015),2015年5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china/2015-05/26/c_134271001. htm。关于白皮书的分析请见Dennis Blasko,“The 2015 Chinese Defense White Paper on Strategy in Perspective:Maritime Missions Require a Change in the PLA Mindset,”China Brief,Vol.15,No.12 (May 2015),http://www.jamestown.org/programs/chinabrief/single/?tx_ttnews%5Btt_news%5D= 43974&cHash=d67db88687507367b668f71cd4199603#.VhnFTisUUdE。

本文分析了中国海军实力扩张及其对美中海军力量对比的影响,这种分析并不是以中国经济和政治体系的“最佳状况”为前提的。本文的分析并不假定中国将会维持7%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反之,本文分析所做出的假定对中国未来的期望值并不高,即假定中国共产党能够应对社会稳定的重大挑战,中国将能够保持至少中等的经济增长,这将为中国海军提供更多资金。

本文第一部分详细论述了哪些地缘政治先决条件是必须的,以便创造出能让各强国发展强国海军实力的有利环境;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当代的地缘政治条件以及这些条件是否能允许中国发展强国海军;第三部分评估了中国在发展强国海军实力方面的进步以及当代中国海军实力与美国的对比;第四部分评价了目前区域海军力量对比对中国安全及其海军部署的影响;第五部分探究了美中海军竞赛的可能发展趋势以及新兴的区域军事力量对比能否允许中国海军活动大幅向东亚以外地区扩张,使中国仅仅从一个区域性的海军强国转变为一个全球海军强国。这部分还探讨了新出现的军事力量对比状况对美国全球海军强国地位的影响。本文的结论主要阐述了中国海军实力的崛起对东亚强国竞争的潜在影响、对其他区域强国稳定的影响以及对全球海上秩序的影响。

一 发展强国海军的地缘政治先决条件

全球军事大国拥有的海军实力使它们在远洋海域(简称“远域”)也能施加强国影响,它们的海军实力影响着远域力量对比及军事冲突的结果。这样的全球海军力量有助于强国在军事上影响远域国家的沿海水域安全和远洋交通航线安全,并支持强国发展远征力量来向远域大陆投送军力。

在过去的200年间,鲜有全球军事大国出现。实际上,只出现了英国和美国两个全球军事大国。只有英国和美国曾经成功建立起了强国海军实力,这种实力使它们能够影响远域的力量对比。有几次法国曾试图挑战英国在欧洲海域的海上实力,但法国却没能解决其大陆防卫需求成本高昂的问题。①Paul M.Kennedy,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ish Mastery,Atlantic Highlands,NJ:Ashfield Press,1986,pp.124-133,145,167-168.19世纪50年代后期,法国曾与英国进行了短暂的军备竞赛,法国在英国沿海水域部署了舰船。②C.I.Hamilton,Anglo-French Naval Rivalry,1840-1870,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pp.79,83,88 and table 3,327-328;James Baxter III,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ronclad Warship,Annapolis:Naval Institute Press,2001,pp.100-101,151;Andrew Lambert,“Politics,Technology,and Policy-Making,1859-1865;Palmerston,Gladstone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Ironclad Naval Race,”The Northern Mariner/Le Marin du Nord,Vol.8,No.3(July 1998),p.10.到了19世纪90年代,法国在地中海与英国海军抗衡。但这两次法国都失败了。③Arne Røksund,The Jeune Ecole:The Strategy of the Weak,Boston:Brill,2007.同样,1912年德国也败给了英国,结束了一战以前的英德海上军备竞赛。①Peter Padfield,The Great Naval Race:Anglo-German Naval Rivalry 1900-1914,Edinburgh: Berlin,1974,pp.297-299,311-312;Holger H.Herwig,“Luxury”Fleet:The Imperial German Navy,1888-1918,Amherst,New York:Humanity Books,1980,pp.78-79.日本曾在一个短暂时期内是东亚的海军强国,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没能比过美国的海军实力。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曾短暂力争成为全球海军强国,并希望匹敌美国的海上实力,但苏联的努力很快就白费了,因为它没能挺过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衰落。

这些争夺海军强国地位的失败者都不缺少建立强大海军所需的足够资金或先进技术。它们都拥有高额的国防预算和发达的经济。它们也不缺少必要的“海军传统”或“战略文化”。例如,自建立之日至20世纪初,美国曾一直是一个有着大陆战略视角的陆权国家。②Colin S.Gray,The Geopolitics of Super Power,Lexington: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88,chaps.5,6.美国的战略视角到了19世纪晚期才发生演变,主要表现就是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和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两位总统当政期间,美国海军进行了大幅扩张,美国首次发展出了可观的蓝水海军实力。③Harold Sprout and Margaret Sprout,The Rise of American Naval Power,1976-1918,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39,pp.207-213;George W.Baer,One Hundred Years of Sea Power: The U.S.Navy,1890-1990,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pp.21-22,40;Mark Russell Shulman,Navalism and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Sea Power,1882-1893,Annapolis:Naval Institute Press,1995,pp.113,117-118;Samuel P.Huntington,“National Policy and the Transoceanic Navy,”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Vol.80,No.5(May 1954),pp.485-487.美国海军船只服役历史表格参见http://www.navy.mil/navydata/ships/battleships/bb-list.asp。关于美国发展强国海军作为实力的潜在政治和体制源头详见Fareed Zakaria,From Wealth to Power:The Unusual Origins of America’s World Rol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8,chapter 5。美国海军力量的开端后又催生了其“海军文化”,而不是美国的海军文化催生了其海军力量的发展。如果以往觊觎海军强国地位的那些国家能够成功发展出所需的实力,那么这些国家的战略文化也会发生演变,以适应海军实力的发展。

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是必备的,但仅靠这两者是不足以发展出强国海军实力的。地缘政治环境还要创造出必要的有利条件,来促进强国海军实力的发展。以往争夺强国海军地位的国家都拥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但它们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它们不得不拆分资源,既要拿钱建立强国陆军、又要拿钱建立强国海军,这样才能同时应对海上和陆上的安全挑战。19世纪60年代,法国放弃寻求成为海上强国的努力,不再与英国皇家海军竞争,承认英国拥有更强的海军资源,随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而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成为欧洲大陆上越来越大的一个挑战。①Paul M.Kennedy,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ish Naval Mastery,pp.173-174;Baxter,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ronclad Warship,p.140;C.I.Hamilton,Anglo-French Naval Rivalry,pp.84,90-93,304;James Baxter III,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ronclad Warship,p.139;Andrew Lambert,“Politics,Technology,and Policy-Making,1859-1865;Palmerston,Gladstone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Ironclad Naval Race,”The Northern Mariner/Le Marin du Nord,Vol.8,No.3(July 1998),pp. 12,28.在1898年法绍达危机过后,法国败给了英国的海上霸权,而此时法国还在与新出现的德国军事挑战抗衡。②Paul M.Kennedy,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ish Naval Mastery,pp.179,206-208.1912年,由于德国同时准备在陆地上与俄罗斯和法国作战,因此放弃了与英国在海上力量的比拼。③Peter Padfield,The Great Naval Race,pp.297-299,311-312;Holger H.Herwig,“Luxury”Fleet:The Imperial German Navy,1888-1918,pp.78-7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想要同时建立覆盖整个中国的陆上帝国和东亚海上帝国,导致耗费过大,日本的海上实力因此受创。④James William Morley,The Fateful Choice:Japan’s Advance into Southeast Asia,1939-1941,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pp.121-122;John Mueller,“Pearl Harbor:Military Inconvenience,Political Disaste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6,No.3(Winter 1991/1992),pp. 172-203.俄罗斯努力要在发展海上力量的同时维持陆军力量,但其结果却是海上的失利,先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给了英国,后又在日俄战争中输给了日本。⑤Donald W.Mitchell,A History of Russian and Soviet Sea Power,New York:Macmillan,1974,pp.204-210,216-233;chapters 11,12.而冷战时期的苏联努力要同时抗衡欧洲的北约力量和东亚的中国地面部队,结果是其海上发展受到了限制。

少有的那几个取得强国海军地位的国家已经享有福利,这就是长期不会出现对其领土安全的挑战的原因之一,这些国家要么是在地理上属于海岛,要么就是对其陆上的邻国可以进行战略支配,因此才能够集中资源发展海军。英国在地理上属于海岛,只保持小规模的常备军即可,这使其能够有资金去发展全球海军实力。例如,19世纪,法国施行的海军扩张政策使英国倍感威胁,只有在这时英国才会动员其领土防卫力量。⑥C.I.Hamilton,Anglo-French Naval Rivalry,pp.19-22;David Brown,“Palmerston and Anglo-French Relations,1846-1865,”Diplomacy and Statecraft,Vol.17,No.4(December 2006),p. 683;Andrew Lambert,“Politics,Technology,and Policy-Making,1859-1865;Palmerston,Gladstone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Ironclad Naval Race,”The Northern Mariner/Le Marin du Nord,Vol.8,No.3(July 1998),pp.10,19-22;Robert H.Welborn,“The Fortifications Controversy of the Last Palmerston Administration,”The Army Quarterly and Defence Journal,Vol.112,No.1(1982),pp. 50-61.而对于美国,在19世纪晚期,英国驻加拿大部队并不会对美国的领土安全形成挑战,而且美国陆军已经打败了整个美洲的本土部落和墨西哥陆军。在这些战略条件下,美国就可以调配大量资金去支持罗斯福政府雄心勃勃的造船项目和美国的海军扩张政策。

二 中国海军项目的地缘政治背景

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发展出更多的先进技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打造出一支尖端的强大海军。同样,中国有可能继续维持国内状况,而这种国内状况将是海军力量扩张的前提条件。中国领导层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社会各方面,而中国的领导层则努力要维持国内稳定,这将需要长期大量的付出。尽管如此,国内维稳将不太可能会需要调拨大量的资金,因此这不会影响到对中国海军力量的资金支持。①关于作者早先对中国发展全球性蓝水海军的长期地缘政治障碍的分析,请见 Robert S.Ross,“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Great Power Stability in Twenty-First Century East Asia,”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3,No.4(Spring 1999),pp.81-118。准军事化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预算正在增长,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增长还没有妨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过去的15年间享有两位数的预算增长。②关于中国的国防预算请见Adam P.Liff and Andrew S.Erickson,“Demystifying China’s Defense Spending:Less Mysterious in the Aggregate,”China Quarterly,Vol.216(December 2013);Dennis J.Blasko,Chas W.Freeman,Jr.,Stanley A.Horowitz,Evan S.Medeiros and James C. Mulvenon,Defense-Related Spending in China: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American Equivalents,Washington,D.C.:The United States-China Policy Foundation,2007,http://www.uscpf. org/v2/pdf/defensereport.pdf。

然而,中国能否长期享有对陆上邻国的优势地位,以便能够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其陆上部队的运转和海军预算的大幅增加?简单来讲,就是中国的政治地理是与英国和美国的更接近,还是与法国、德国、俄罗斯(原苏联)的更接近?

中国陆军面临着多重的边境挑战。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其中4个国家拥有核武器——俄罗斯、朝鲜、巴基斯坦和印度。跨境恐怖主义给中国国内的安全造成了潜在挑战。

尽管如此,冷战之后的中国边境安全状况好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任何时候。中国填补了苏联力量崩塌后留下的战略“真空”。现在,中国在其与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的边境处于优势地位。中国同样在南亚及东南亚地区与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缅甸和老挝的边境地区处于优势地位。越南对中国的影响感到恼怒,但它却无法对中国安全形成实际挑战。尽管1979年中国与越南的边境冲突消耗巨大,但中国还是实现了其军事和政治目标。自那之后,中国相对越南的军事优势大大增加。①关于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的情况请见Zhang Xiaoming,Deng Xiaoping’s Long War:The Military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1979-1991,Chapel Hill,NC: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15。

中国当代的地缘政治环境可能会持续下去,这样中国就能够长期发展海军力量。只有来自强国敌手的领土威胁或是中国长期预算对陆军的偏重才会限制中国海军的雄心壮志。

印度是与中国接壤的一个强国,但是印度却没能持续发展经济来匹敌中国的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印度不太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强国敌手,也就不需要中国为之进行广泛、长期的大型陆战准备。自冷战结束之后,中印之间的经济差距就开始增大。“印度崛起”没能达到预期目标。②要注意的是近期趋势显示,印度的经济可能会接近中国的增长水平。参见“GDP growth in India and China,Catching the Dragon:India’s Economy is Now Growing Faster than China’s,”The Economist,February 9,2015,http://www.economist.com/news/business-and-finance/21642656-indias-economy-grew-faster-chinas-end-2014-catching-dragon。同样,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相比,印度武装力量的本土现代化极少,中印军事现代化的趋势是有利于中国安全的。总体来说,中印发展轨迹形成了对比。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相比于中国的崛起,印度是相对衰落的。此外,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了一道壮观的地缘政治障碍,使得中印之间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敌对状况,因此可以减少印度军力对中国领土安全形成重大威胁。

近期其他一些重大发展态势也是有利于中国海军力量扩张的,这就是俄罗斯力量突然发生持续的重大下滑。冷战之后,对中国安全形成的最大的潜在长期威胁就是俄罗斯军事力量的复苏。在冷战结束后的很多年间,中国一直都怀疑俄罗斯可能会对中国在中亚和东北亚的安全造成挑战。中国的领导人并没有忽视俄罗斯恢复其传统地面部队实力的能力,因为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晚期,俄罗斯的地面部队曾经对中国来说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尽管如此,近年来,诸多因素相互叠加,降低了俄罗斯重拾其在东北亚强国地位的可能性。第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持续恶化。这一地区缺少足够的电力和道路来支持经济发展和进行实质性的军事部署。第二,自苏联解体之后,这一地区的人口就大幅减少至约600万。①Nicholas Eberstadt,“The Dying Bear:Russia’s Demographic Disaster,”Foreign Affairs,Vol. 90,No.6(November/December 2011),pp.95-108.第三,俄罗斯没能对其军队进行重大改革,这导致了俄罗斯军力相比于中国军力出现了持续的相对下滑。俄罗斯海军自冷战结束之后就出现了重大衰退,现有的海军装备主要是苏联时期的舰船。俄罗斯长期的舰船建设方案注重点是建造小型沿海防御船只,这就导致了俄罗斯蓝水实力的进一步衰退。②Dmitry Gorenburg,“Tracking Developments in the Russian Military,”January 14,2015,https://russiamil.wordpress.com/2015/01/14/russian-naval-capabilities-and-procurement-plans/.第四,俄罗斯还没有进行经济改革。俄罗斯满足于以石油收入来支撑经济增长。第五,国际上天然气和石油出现了新的来源,因此导致了世界能源价格的下跌,再加上北约对俄罗斯干预乌克兰事务进行的经济报复,已经导致了俄罗斯的经济萧条早于预期出现,这一萧条状况可能会持续很多年,因此将进一步影响俄罗斯的强军能力。第六,俄罗斯干预乌克兰事务后,北约在俄罗斯周边进行了新一轮的地面部队和海军军事演习,迫使俄罗斯要将有效的军事实力集中应对美国(北约)对俄罗斯日益严重的安全挑战,这进一步弱化了俄罗斯在远东的战略存在。③Lance M.Bacon,“Joint Exercises Put U.S.Navy at Russia’s Doorstep,”Navy Times,April 4,2015,http://www.navytimes.com/story/military/2015/04/04/russia-navy-exercises-aggression/25265193/.为了支持乌克兰的反对力量,强迫乌克兰听从俄罗斯的命令,俄罗斯已经不得不转移其大部分原先驻扎于远东的专业地面部队回到欧洲,以便应对乌克兰的冲突。④Igor Sutyagin,Russian Forces in Ukraine,London: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2015,https://www.rusi.org/downloads/assets/201503_BP_Russian_Forces_in_Ukraine_FINAL.pdf.

俄罗斯持续的衰落预示着冷战期间苏联的东亚强国地位在东亚国际政治中是不寻常的,也预示着俄罗斯正在回到其历史常态,它仅仅是一个欧洲强国。⑤关于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俄罗斯屡次尝试克服地缘政治障碍向远东扩张的失败经历的讨论,请见John J.Stephan,The Russian Far East:A History,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pp.57,84-85;David Wolff,“Russia Finds its Limits:Crossing Borders into Manchuria,”in Stephen Kotkin and David Wolff,eds.,Rediscovering Russia in Asia:Siberia and the Russian Far East,Armonk,NY:M.E.Sharpe,1995,p.42;Walter A.McDougall,Let the Sea Make a Noise:A History of the North Pacific from Magellan to MacArthur,New York:Basic Books,1993。目前,很多中国人都因此推断,进入21世纪,俄罗斯将不会挑战中国的安全。俄罗斯国内问题持续不断且欧洲安全事务缠身,美俄关系也在恶化,这些问题不仅将俄罗斯拖累成了一个至多二流的东亚强国,而且还需要迎合中国的安全利益,来防止出现消耗巨大的中俄冲突。⑥作者在2014年1-6月期间对中国外交政策分析家进行的访谈。

在东北亚,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方式越来越近似加拿大对美国安全的影响方式。对中国来说,俄罗斯就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北方邻国,中国只需花费极少的战略精力来维护与俄罗斯的边境安全。很多中国观察家认为,中国现在可以在大量增加海军预算的同时,只维持最小规模的陆军预算年增长。①作者在2014年1-6月期间对中国外交政策分析家进行的访谈。因此,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越来越像岛国英国和大陆国家美国,而不是像法国、德国和俄罗斯(原苏联)。21世纪,中国将同时享有有利的经济条件和地缘政治条件来发展其强国海军实力。

三 中国的海军现代化与美中军事力量对比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现代海军舰队发展迅速。中国正在更换老旧平台,包括潜艇、驱逐舰、攻击舰和两栖舰艇,换上了比以前拥有更强火力和适航性的当代平台。尽管其中的一些平台是从俄罗斯购买的,但中国正在发展自己制造先进潜艇、飞机和水面舰艇的能力。②Andrew S.Erickson,“Rising Tide,Dispersing Wav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ese Seapower Development,”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Vol.37,No.3(2014),pp.372-402;Andrew Erickson,Lu Hanlu,Kathryn Bryan and Samuel Septembre,Research,Development,and Acquisition in China’s Aviation Industry:The J-10 Fighter and Pterodactyl UAV,Ja Jolla,Ca:Institute on Global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14.中国正在发展自己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一旦成熟,中国制造的航空母舰再加上支援舰艇和先进飞机,将有助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提高力量投送和远洋能力。③Robert S.Ross,“China’s Naval Nationalism:Sources,Prospects,and the American Response,”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34,No.2(Fall 2009),pp.46-81.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发展其侦察和定位能力,这将使其拥有的那些更现代化的平台拥有精准的火力攻击能力。④Dennis M.Gormley,Andrew S.Erickson and Jingdong Yuan,Low-Visibility Force Multiplier: Assessing China’s Cruise Missile Ambitions,Washington,D.C.: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2014,http://oai.dtic.mil/oai/oai?verb=getRecord&metadataPrefix= html&identifier=ADA602350.此外,这些新一代的海军平台和武器体系已经增强了中国海军定位敌舰的实力和向各国的现代海军发起战争的实力,这其中就包括在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美国海军。

在其沿海水域,中国的水面舰艇享有中国沿海型地对空导弹(coastal-based surface-to-air missiles)和先进战机带来的威慑力和支援,但在沿海水域之外,中国海军还远不能与美国海军形成均势。美国的飞机、驱逐舰、潜艇和反潜实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优于中国的先进装备。①William S.Murray,“Underwater TELs and China’s Antisubmarine Warfare:Evolving Strength and Calculated Weakness,”and John Patch,“Chinese Houbei Fast Attack Craft:Beyond Sea Denial,”in Peter Dutton,et al.,eds.,China’s Near Seas Combat Capabilities,U.S.Naval War College,2014,pp.4-9.另见 Michael S.Chase,Jeffrey Engstrom,Tai Ming Cheung,Kristen A.Gunness,Scott Warren Harold,Susan Puska and Samuel K.Berkowitz,China’s Incomplete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Assessing the Weaknesses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Santa Monica:RAND,2015。美国海军和空军的通信和电子战实力也高于中国,这使得美国军队在东亚具有进攻能力,同时美国海军也有能力防御中国的进攻。②Jonathan Greenert,“Sea Change:The Navy Pivots to Asia,”Foreign Policy(on line),November 14,2014,http://foreignpolicy.com/2012/11/14/sea-change/.同样重要的是,中国海军还没有进行必要的训练,也不具备在战时指挥先进海军的领导能力。中国在亚丁湾的反海盗行动经历显示出,尽管行动水平有所提高,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仍面临着长期的后勤保障问题,而且其舰船指挥官的行动自主性受到严重限制。③Andrew S.Erickson and Austin M.Strange,No Substitute for Experience:Chinese Antipiracy Operations in the Gulf of Aden,Newport,RI:China Maritime Studies Institute,U.S.Naval War College Newport,2013,https://www.usnwc.edu/Research——Gaming/China-Maritime-Studies-Institute/ Publications/documents/CMS10_Web_2.aspx.

此外,东亚的海上地理条件有利于美国限制中国在“第一岛链”之外的海军行动。韩国和日本之间、琉球群岛间、中国台湾和菲律宾之间的狭窄海上通道有利于美国发现并拦截驶向西太平洋海域要与美国海军交战的中国潜艇和水面舰艇。④Owen R.Cote,Jr.,“Assessing the Undersea Balance,”SSP working paper WP11-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p.12-14,http://web.mit.edu/ssp/publications/working_ papers/Undersea%20Balance%20WP11-1.pdf.因此,美国有能力在距离该区域很近的西太平洋上安全运行其空军和海军,并向在中国东海和中国南海运行的中国海军施以空中力量威慑。

中国的反卫星和网络战争实力有所增强,这有利于提高其抗衡美国先进通信技术的能力。但是这些方面的实力并不是无敌高招或制敌利器,不能让中国抵掉美国的海上优势以至自信地向美国军队开战。一般来讲,网络技术的攻击能力是被过分夸大了的。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的先进武器和监视能力对美国的海军行动形成了最大挑战,这其中可能就包括中国正在研发的反舰弹道导弹,但这相对于美国的网络作战能力还很脆弱,就像美国的先进军事技术相对于中国的网络作战能力很脆弱一样,因此传统平台和先进武器体系的水平对评估美中军事力量对比来说仍旧十分关键。①Jon R.Lindsay,“The Impact of China on Cybersecurity:Fiction and Friction,”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39,No.3(Winter 2014/2015),pp.7-47.

在离海岸更远的地方,超出其基于海岸的空中支援能力的范畴之后,中国海军的能力就大大减弱。中国的水面舰船容易受到美国飞机和舰载导弹的袭击。尽管情况正在改善,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舰载巡航导弹还是很容易遭到美国电子作战技术的不断侦察和定位。②关于定位的问题,请见Owen R.Cote,Jr.,“Assessing the Undersea Balance,”SSP working paper WP11-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p.12-14,http://web.mit.edu/ssp/publications/ working_papers/Undersea%20Balance%20WP11-1.pdf。2015年,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报告显示,中国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C4ISR)各系统的运行能力面临着一个“可怕挑战”,只有解决了这个挑战,这些系统才能运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巡航导弹等高端武器。③The PLA Navy:New Capabilities and New Missions for the 21st Century,Washington,D.C.: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2015,p.24,http://www.oni.navy.mil/Intelligence_Community/china_ media/2015_PLA_NAVY_PUB_Print.pdf.另见 Owen R.Cote,Jr.,“Assessing the Undersea Balance,”SSP working paper WP11-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p.12-14,http://web. mit.edu/ssp/publications/working_papers/Undersea%20Balance%20WP11-1.pdf。同时,美国一直在发展其防御和进攻能力,包括海军的“隐形”技术、舰载磁轨炮、定向能武器、舰载侦察和攻击无人机以及远程舰载反舰导弹。④请见Ronald O’ourke,Navy Shipboard Lasers for Surface,Air,and Missile Defense: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Washington,D.C.: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5;Bryan G.McGrath and Timothy A.Walton,“The Time for Lasers is Now,”Proceedings,Vol.139,No.4 (April 2013),http://www.delex.com/data/files/The%20Time%20for%20Lasers%20Is%20Now. pdf。虽然中国正在进行军事现代化,但美国在发展新先进技术方面还是占有相对优势,这有利于提高美国抵消中国军事进步的能力。⑤中国的“下游”防御创新能力已经有所增强,可以利用现有的外国技术来发展新产品,但目前还不能进行高新技术方面的创新。请见Tai Ming Cheung,“The Chinese Defense Economy’s Long March from Imitation to Innovation,”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Vol.34,No.3(2011),pp. 327-333;Edward S.Steinfeld,“Scale-up Nation:China’s Specialization in Innovative Manufacturing,”World Development,Vol.54(February 2014);Thomas Barlow,Between the Eagle and the Dragon: Who is Winning the Innovation Race?Sydney:Barlow Advisory,2013。

尽管如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实力的增长对美国的安全和地区事务来说是十分显著和重要的。中国的进步对美中军事力量对比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台湾战区(Taiwan theater)。1995年,美国可以派遣一艘航空母舰开过台湾海峡,也不用担心其安全问题;中国甚至都无法侦察到航空母舰的存在。①Central News Agency,January 27,1996,in 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China,January 29,1996,p.83;Department of State daily press briefing,January 26,1996以及作者对国防部前副部长约瑟夫·奈 (Joseph Nye)、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管罗伯特·休廷杰 (Robert Suettinger)及其他行政官员的采访。但是到了2015年,中国沿海武器水平和侦察能力已有所提高,类似的行动将会冒巨大风险。台湾曾被视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但是到了21世纪,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沿海作战能力的提高,使得台湾地区无法成为美国的基地和力量投送平台。此外,中国的沿海军力大大增加了美国与中国交战的成本。关于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的中程导弹、弹道导弹和先进飞机降低了美国保护台湾地区免于战争的能力,不管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都是这样,美国保护台湾地区的能力的降低会削弱台湾挑战中国大陆反对“台独”决心的意志。②Robert S.Ross,“Taiwan’s Fading Independence Movement,”Foreign Affairs,Vol.85,No.1 (March-April 2006),pp.141-148.

在台湾海峡之外,中国海军的崛起正逐渐使强国关系恢复“常态”。后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拥有绝对的海上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注定要销蚀,因为对于美国无节制的海上霸权不可避免会有反抗,其结果就是世界军力的进一步均衡化。中国崛起是此次出现的强国力量进一步均衡化过程中的关键力量。美国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保有绝对的海军优势,但东亚是21世纪国际政治中的强国角逐中心,中国崛起加速了已经注定了的美国全球海上力量的销蚀。

东亚军事对比的这种趋势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到了美国的全球实力。自20世纪90年代晚期开始,随着1996年台湾海峡对峙的发生和中国海军的不断崛起,美国已经将其大部分空军和海军作战力量转移到了东亚,因此美在其他战场的作战力量就有所减弱。③Robert S.Ross,“US Grand Strategy,the Rise of China,and U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East Asia,”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Vol.7,No.2(Summer 2013),p.20.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东亚再次明申了美国想要将海军力量集中在东亚的打算。自20世纪90年代晚期开始,每套新的武器系统都会被美国部署到东亚,包括F-22战斗机、濒海战斗舰、弗吉尼亚级潜艇和改装后的俄亥俄级SSGN潜艇。

现在出现的美中海军力量对比越来越像19世纪的海军力量对比。整个19世纪,英国都享有无可争议的全球海上优势地位。所有英国的潜在对手都明白在海上战争中它们打不赢英国。英国皇家海军的“两强标准”确保了英国即使面对海军大国的联盟也能取得胜利。尽管如此,19世纪的英国领导人也从未认为与法国等国家交战将会轻而易举或消耗很小。可能在接下来的20年间,美国还能够保持其相较于中国海军的优势地位。然而,强国之间的战争一直都消耗巨大且十分危险,而中国海军实力的提高及其对美国海上霸权的挑战正逐渐使强国关系恢复常态。

四 东亚海上力量对比与中国的海上安全

中国海军要想在东亚以外的海域进行长期、大规模的部署,先决条件就是中国海军要先能够确保中国周边最近海域的安全。但是,当代美中海军力量对比仍旧对中国安全及中国在东亚海域的海军行动造成了重大挑战。美国不仅拥有更强的军事实力,而且其在中国沿海水域及中国几个近海周边拥有基地设施,使得美国海军在中国沿海基地周边拥有海上军事优势。2015年,中国海军尽管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和规模扩张,但仍旧缺乏在东亚海域守卫领土权益不受美国所支持的盟友侵扰的能力以及阻止美国方面对中国海军发起敌对行为的能力。

美国空军和海军在韩国的军事基地和设备紧邻黄海、在日本的基地紧邻中国东海、在关岛和新加坡的基地则是在中国南海周边,这些位置都有利于美国包围中国的沿海水域。再加上美国航母所搭载飞机和武器的射程范围以及中国不利的海上地理条件,美国可以在中国沿海周边牵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此外,近年来,美国海军和空军已经获权使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相关设施。2014年,美国透露其已经获权使用马来西亚的相关设施,在中国南海进行反潜艇作战行动。①Jane Perez,“Malaysia Risks Enraging China by Inviting U.S.Spy Flights,”New York Times,September 13,2014.2015年,美国空军侦察机在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外执行任务,观测中国在中国南海上的造地活动。②美国有线新闻网 (CNN)的飞行采访请见 Jim Sciutto,“Behind the Scenes:A Secret Navy Flight over China’s Military Buildup,”May 26,2015,http://www.cnn.com/2015/05/26/politics/ south-china-sea-navy-surveillance-plane-jim-sciutto/index.html。美国还与澳大利亚合作,增强美国在西澳大利亚的军事部署和通信侦察能力,并将澳大利亚的军事设施扩大到印度尼西亚以南的科科斯群岛。③Bates Gill and Tom Switzer,“The New Special Relationship:The U.S.-Australia Alliance Deepens,”Foreign Affairs (online),February 19,2015,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 143146/bates-gill-and-tom-switzer/the-new-special-relationship.

中国海军及中国的近海都十分脆弱,易受美国更强的空海实力部署前端的攻击,因此,中国的海上战略还必须继续优先将海军兵力集中在东亚、而不是部署到全球范围内。

面对美国海军,中国在海上是十分脆弱的,这鼓励了美国的同盟国及其他本地区大国去挑战中国的海洋权利,包括挑战中国对争议岛屿的主权及其对专属经济区的划界。①M.Taylor Fravel,“China’s Strategy in the South China Sea,”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33,No.3(December 2011),pp.292-319.这些国家认为中国不会使用武力声张自己的权利,因为中国会害怕美国为保护其盟国和美国在整个地区的威信而报复中国海军,因此日本、新加坡甚至是越南都仍旧容许在这些争议水域捕鱼、继续勘探能源,强化它们在争议岛屿的存在。中国如果将有限的海军实力分散到远洋水域或者是牵涉到远域争端中,就会使那些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更敢于挑战中国的权利。

中国还必须注意,中国与本区域大国的海域和岛屿争端局势如果变得更加紧张,就会升级为中国与美国盟国之间的海上敌对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必须依赖在这些区域部署海军作战力量来遏制美国的干预和美国可能对中国海军采取的预防性军事行动。中国观察家们已经表达出了担忧,他们认为中国海军作为正在崛起的海军力量,必须特别注意美国可能会将区域冲突当成借口进行“哥本哈根式”的预防性攻击,来打击中国正在崛起的海军实力。②作者在北京的采访,2007年4月22日、2007年4月24日;倪乐雄:《海权与中国的发展》,载郭树勇主编:《战略演讲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6页。“哥本哈根式”指的是1807年,为了防止丹麦舰队落入拿破仑手中,英国对丹麦舰队进行了预防性攻击。关于对先发制人“哥本哈根方式”的一再发生及崛起国家对“哥本哈根式”的持续担忧,请见George H.Quester,“Two Hundred Years of Preemption,”Naval War College Review,Vol.60,No.4 (Autumn 2007),pp.15-28。在整个英德海上军事竞赛过程中,很多德国官员总是担心在德国建立起与英国之间的海军均势前,英国会在“危险地带”期间进行预防性攻击。事实上,英国海军上将约翰·“杰基”·费舍尔(John“Jackie”Fisher)曾不止一次向国王爱德华八世提议对德国舰队进行类似袭击。③Jonathan Steinberg,“The Copenhagen Complex,”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Vol.1,No.3(July 1966),p.38;Jonathan Steinberg,“The Novelle of 1908:Necessities and Choices in the Anglo-German Arms Race,”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Fifth Series,Vol.21(1971),pp.26-28;Margaret MacMillan,The War that Ended the Peace:The Road to 1914,New York: Random House,1914,pp.129-130.鉴于中国在东亚海军力量对比中的种种劣势,将有限的海军力量分散到各个远域将会大大降低中国海军的遏制力。

同样,中国必须要注意,如果就中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自由航行问题或者美国在中国沿海水域空中侦察活动问题出现美中危机的话,那么这种危机就可能升级并导致中美海军的海上敌对。与之前一样,中国还是要将全部海军实力都放在沿海水域,这样才能遏制美军为削弱中国海军而采取先发制人的或预防性的袭击。

中国海军在远洋行动方面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中国海军部队在距离中国领土越来越远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高精水平演练。①关于中国远洋海军演练复杂程度不断增高的讨论,请见Christopher H.Sharman,China Moves out:Stepping Stones toward a New Maritime Strategy,Washington,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2015。中国海军参加的亚丁湾反海盗行动让这支海军获得了宝贵的远洋经验。尽管如此,鉴于美国海军仍具有明显优势,美国在武器创新方面也仍然领先,而且美国在中国周边海域仍保有实质性的前沿存在,因此中国海军还远没有发展出相应的实力来进行可以同时维护自身利益、向远洋海域施加影响和在东亚海域抑制美军敌对行为的全球部署海军。

五 中国海军向全球发展?

中国具备必要的地缘政治条件来发展大型强国海军,与其所在区域内的任何海军大国抗衡。中国也具备相应的资金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长期的海军发展方案,而这一方案已经开始挑战美国在东亚的海军实力。如果中国的这一方案能够再坚持20-30年的话,那么中国就很可能发展出能与美国海军匹敌的海军力量。

要建立东亚海上均势的话,中国需要建立起海基防御能力来使其舰船可以赴远洋行动。中国长期的航母计划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发展海基防御能力。中国在舰载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方面的进步也可以提高中国在远洋海域的海军安全。这些方面的作战力量都并非超出中国的能力所及。关于数量方面,中国将受益于其在东亚的地理位置。由于中国的海军设备就位于该区域,而美国的舰船则处于美国,因此中国舰船在部署就位和撤离部署方面花费的时间就更少,这样一来,同样数量的船只,中国立即就有了数量上的优势。②区域大国在部署海军部队方面比远域大国具有优势,这一问题影响到了两战期间的海军军备控制协商。请见Robert Gordon Kaufman,Arms Control During the Pre-Nuclear Era:The United States and Naval Limitation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0。美国或许可以通过在盟国建立母港停靠舰船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种方式的作用是有其限度的。此外,美国在中国周边海域获取的停靠设施很有可能越来越容易受到中国陆基弹道导弹的袭击。

再过几十年,中国可能就会拥有达到这种实力的能力。中国的造船项目进展速度令人刮目相看。自2000年开始,中国已经将大部分改革前的平台更换为“现代”平台。即便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造船项目还是会造出大量的现代海军平台,包括攻击潜艇、驱逐舰、装备有反舰巡航导弹的小型快速攻击舰艇。根据评估显示,在不到15年的时间内,中国海军就会拥有超过400艘的水面战斗舰艇和将近100艘的潜艇。这些舰艇将会大大提高中国海军在中国东海和中国南海的相应实力,而且会逐渐提高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实力。①关于对中国现代舰船建设项目进展的讨论,请见O’Rourke,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p. 29;James E.Fanell and Scott Cheney-Peters,“The‘China Dream’and China’s Naval Shipbuilding: The Case for Continued High-End Expansive Trajectory,”该篇论文提交给“中国海军船只建造:进展与挑战”(China’s Naval Shipbuilding:Progress and Challenges)会议,此会议由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资助于2015年5月19-20日举行。

相比之下,为了实现其2015年的造船计划及仅仅维持目前的海军规模,美国在调配足够资金方面就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字显示,美国海军要完成其到2044年拥有303艘舰船的计划,其年均预算就必须比其1985年以来的年均预算高出近1/3。如果美国海军只能维持过去的资金水平的话,那么其规模就会缩减至242艘舰船。②An Analysis of the Navy’s Fiscal Year 2015 Shipbuilding Plan,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December 15,2014,pp.17-18,https://www.cbo.gov/publication/49818.尽管中国海军平台的实力可能达不到美国的水平,也不可能与美国海军达成均势——尤其是在目前美国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但如果中国在现代舰船数量以及区域内基地设施数量上大大超过美国的话,就会给东亚的美国舰队带来重大安全挑战。③关于中国如何利用数量优势挑战美国行动的讨论,请见Martin N.Murphey and Toshi Yoshihara,“Fighting the Naval Hegemon:Evolution in French,Soviet and Chinese Naval Thought”,Naval War College Review,Vol.68.No.3(Summer 2015),pp.31-33。

因此,中国海军的持续长期发展将很可能会挑战美国海军在东亚的优势地位。但是,仅靠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和维持长期发展的必要资源是不够的,无法让一个区域性的海上强国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海上强国。同样必要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强国竞争的趋势及其对强国海上防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海军行动范畴。

英国曾经是全球海上强国,因为欧洲大陆上的强国竞争使得欧洲大陆国家无法发展出可以挑战不列颠群岛的海军实力。英国的海上安全在欧洲海域不会受到挑战,这使得英国可以将海军部署到远洋水域,包括加勒比海、南亚和东亚海域。但在20世纪初,先是法国和俄罗斯、后是德国都发展了海军实力并在欧洲海域部署兵力,挑战了英国的“两强标准”,因此英国减少了对远域的安全承诺并将自己海军力量集中在欧洲战场。①Margaret MacMillan,The War that Ended the Peace:The Road to 1914,New York:Random House,1914,p.122.1902年的《英日同盟条约》显示,英国既承认了日本在东北亚的安全利益,又承认了有必要与日本合作对付俄罗斯在东北亚的扩张行为。②Aaron L.Friedberg,The Weary Titan:Britain and the Experience of Relative Decline,1895-1905,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Ian Nish,The Anglo-Japanese Alliance:The Diplomacy of Two Island Empires,1894-1907,London:Althlone Press,University of London,1966;John King Fairbank,Edwin O.Reischauer and Albert M.Craig,East Asi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Boston,Mass:Houghton Mifflin,1978,pp.555-556.同样,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也容许了美国在加勒比地区的利益,具体表现就是英国点头同意了门罗主义具有合法性。③Dexter Perkins,A History of the Monroe Doctrine,Boston:Little,Brown,1941,pp.175-185.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前的十年间,尽管英国皇家海军的预算大幅增加,但由于在其本土战场上出现了新的海上挑战,英国海军力量已经是处于衰落之中。英国专注于应对这些欧洲挑战,其全球海上实力出现缩减,这两者帮助了日本在1942年战胜驻扎在新加坡的孤立的英国海军。

英国将海军兵力专注于欧洲的决定为全球性美国海军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大陆的安全状况使得美国可以发展大型海军,但是在西半球没有海上敌手的状态却使得美国可以将海军部署到远洋水域,参与到全球的强国政治中去。因此,1898年,美国海军的扩充使得美国先是吞并了夏威夷,后又在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西班牙海军,“解放”了古巴,并从西班牙手中夺走了菲律宾。④Julius W.Pratt,Expansionists of 1898:The Acquisition of Hawaii and the Spanish Islands,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36,chap.8;Richard Hofstadter,“Manifest Destiny and the Philippines,”in Daniel Aaron,ed.,America in Crisis:Fourteen Crucial Episode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Alfred A.Knopf,1952,pp.173-175.如果当时英国海军仍旧是西半球的一支强军,那么美国就只能待在西大西洋的家门附近,因为它既要保护美国的沿海安全及航运利益,又要防止英国攻击聚集在一起的美国沿海舰队。21世纪,美国不用将海军部署在西半球来保护美国的沿海安全。

海上强国竞争的趋势也同样会影响中国发展全球性海军实力的长期能力。在西半球之外,美国首要的安全考虑就是要防止欧洲和东亚这两个“侧翼区域”出现霸权。从18世纪到19世纪,美国还是一个新成立的国家,美国的安全状况和大陆扩张是受益于欧洲竞争的。然而一旦成为强国,美国就参与到了欧洲和东亚的强国政治中去,来确保这两个区域仍旧存在内部分歧。美国在欧洲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东亚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都反映了美国对这些区域力量对比的关注。①Samuel Flagg Bemis,A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Henry Holt,1936;Nicholas John Spykman,America’s Strategy in World Politics: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New York:Harcourt Brace,1942,chapter 15.关于这一宏大战略对当代美国东亚政策的重要性,请见Robert S.Ross,“US Grand Strategy,the Rise of China,and U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East Asia,”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Vol.7,No.2(Summer 2013),p.20。

21世纪初,对美国防止其“侧翼”出现霸权国家这种安全考虑最大的挑战就是中国在东亚的崛起,因此东亚战场就成了美国海军战略的重中之重。2014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对美国来说“就连太平洋都成了一个湖”。②“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November 15,2014,https:// 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4/11/15/remarks-president-obama-university-queensland.因此,就在中国海军继续扩张并取得相较于美国海军的进步之时,美国将会进一步增强与中国的海军竞争,并将被迫把更多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东亚。自1996年美中在台湾海峡对峙之后,美国更加担心美中会在台湾问题上敌对起来,因此将更多的海上平台部署到了东亚。③Shirley A.Kan,Guam:U.S.Defense Deployments,Washington,D.C.: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4.2012年,美国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宣布,美国海军会将60%的舰队部署到东亚。④William Wan,“Panetta,in Speech in Singapore,Seeks to Lend Heft to U.S.Pivot to Asia,”Washington Post,June 1,2012.如果中国继续在海军实力方面取得相对进步,美国很有可能会将更多的海军作战力量部署到东亚。

尽管中国舰队将会有所发展,但美中海军竞争升级将会妨碍中国提高其海上影响。如果为应对中国的海军崛起,美国的反应是至少维持区域海军均势的话,中国就必须将其海军部队集中在东亚,这样才能保护中国的沿海安全及其在该区域内的航运利益,以防美国攻击分散开来的中国舰队。

在这个方面,有人越来越担心中国会在印度洋和东非获得越来越多的港口设施,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⑤请见如Christopher D.Yung and Ross Rustic,“‘Not an Idea We Have to Shun’:Chinese Overseas Basing Requirements in the 21st Century,”China Strategic Perspectives,No.7,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Military Affairs,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Washington,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2014。战略性使用远域海军设施是需要有相应海军实力支持的,要与远域国家达成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可以获许在战争时期使用这些设施。因此,中国海军要想获许使用远洋水域的港口设施,就必须先要发展出全球性的海军存在。然而,这不仅要依靠中国海军的绝对实力,还要取决于美中区域海军竞争的趋势走向。

美国决心要阻止中国成为区域霸权,这将驱使美国拒绝接受中国的海军优势地位,不愿看到中国将海军部队集中在东亚。因此,中国强国海军的崛起可能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成为全球海军强国,而是意味着美国全球海军力量的销蚀。中国不得不将海军部队集中在东亚,为的是确保中国舰队的安全,使其不受美国海军侵袭。美国不得不将舰队集中在东亚水域,为的是维持区域力量对比,确保美国舰队的安全,使其不受中国海军侵袭。和英国在20世纪初的经历一样,美国无法在维持全球海军实力的同时,在一个关乎其自身安全的区域与一个崛起的海上强国抗争。20世纪初,英国将其在远域的影响力让给了美国和日本,而美国依靠其欧洲盟国加强欧洲各国自身的地面部队实力,使这些国家能够保护自身安全,并保持欧洲各国仍有分歧。①关于这一趋势的先前讨论,请见 Robert S.Ross,“The Rise of Russia.Sino-Russian Relations,and U.S.Security Policy,”in Gustaaf Geeraerts and Eva Gross,eds.,Perspectives for a 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 Towards Asia:Views from Asia,Europe and the US,Brussels:Academic& Scientific Publishers,2011。

六 结论

21世纪,中国和美国都具备必要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条件来优先发展各自的海上实力。这将使中国发展出可以匹敌美国海军实力的一支海军,同时也可以使美国维持东亚的力量均势来对抗崛起的中国。虽然美中海上均势的发展趋势已定,但这并不会导致出现两个全球海上强国。反之,这将会导致世界上没有任何全球海上强国。

由于西半球和东亚大陆的大陆地缘政治条件,中国和美国都可以优先发展各自的海军实力,在这些情况下,中国海军的崛起和美国海上竞争的加剧将进一步强化东亚战场作为强国角逐中心对21世纪全球力量对比的重要性,就像欧洲战场是美苏冷战期间全球力量对比的角逐中心一样。这一趋势将促使美国将其全球海军力量集中在东亚,并因此放弃其全球海上强国的地位,同时促使中国保持在东亚的海军实力。

持续升级的美中区域竞争的结果可能是美中海军竞争导致长期的美中东亚均势,这将防止两国中的任何一方成为全球海上强国。因此,中国海军的崛起不太可能催生东亚之外的强国海军竞争或导致东亚以外地区的不稳定。美国的海军集中在东亚来对抗中国的崛起,美国海军的全球影响力和远洋实力将会减弱,并因此影响从欧洲、中东到中亚等大陆区域的本地力量稳定。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已经对这种可能性表示担忧了,具体表现就是这些国家非常关注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心会如何在长期上影响欧洲安全。①请见Øystein Tunsjø,“Europe’s Favourable Isolation,”Survival,Vol.55,No.6(December 2013),pp.91-106;Peter Herrly And Hugo Meijer,eds.,The US“Rebalance”Towards Asia:Transatlantic Perspectives,CERI Strategy Papers,No.16,July 25,2013;Doug Stokes And Richard G.Whitman,“Transatlantic Triage?European and UK‘Grand Strategy’After the US Rebalance to Asia,”International Affairs,Vol.89,No.5(September 2013),pp.1087-1107;Gideon Rachman,The Pivot:Test of Europe as a Security Actor?,Policy Brief,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June 16,2013,http://www.gmfus.org/publications/pivot-test-europe-security-actor。对美国政策的类似担忧也表现在中东的稳定问题上。②请见Yoel Guzansky and Miriam Goldman,“America Can’t Abandon the Middle East,”National Interest,March 18,2013,http://nationalinterest.org/commentary/america-cant-abandon-themiddle-east-8232;“Obama’s Steps on the Path of the Nixon Doctrine,”Javan(Tehran),June 5,2014,LexisNexis,http://www.lexisnexis.com.proxy.bc.edu/lnacui2api/results/docview/docview.do?docLinkInd =true&risb=21_T21805511713&format=GNBFI&sort=RELEVANCE&startDocNo=51&resultsUrlKey =29_T21805511717&cisb=22_T21805511716&treeMax=true&treeWidth=0&csi=10962&docNo= 53;Naofumi Hashimoto,“The US‘Pivot’to the Asia-Pacific and US Middle East Policy:Towards an Integrated Approach,”Middle East Institute,March 15,2013,http://www.mei.edu/content/us-pivotasia-pacific-and-us-middle-east-policy-towards-integrated-approach。此外,随着美国海军部队集中在东亚,美国海军维持关键海上交通航线安全的能力就可能会降低。

中国的崛起将导致美国的全球“单极”地位的瓦解和全球超级强国时代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将在区域力量对比方面出现一个传统的两极的强国竞争。对于中国、对于美国、对于东亚和对于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来说,这可能是一场耗费巨大的发展过程,其结果是更少而不是更多的安全状态。

(国际关系学院MTI研究生赵雪丹翻译,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主任王文华教授审校)

【责任编辑:谢 磊】

陆伯彬(Robert S.Ross),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D815.5

A

2095-574X(2016) 01-0013-20

* 本文系作者参加国际关系学院2015年7月4-5日举办的 “共享安全:世界和平与全球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

2015-06-08】

2015-10-11】

猜你喜欢

东亚实力强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实力抢镜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第7 届东亚焊接技术论坛(7th EAST- WJ)在杭州落幕
学霸“三小只”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