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解析

2016-03-16任良耀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黄山外语应用型

任良耀

(黄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解析

任良耀

(黄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在阐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着重论证复合型、应用型和外语人才培养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剖析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明确提出要坚定地走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道路。

复合型;应用型;旅游外语;内涵;分析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培养复合型旅游外语人才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在安徽省率先创办了旅游管理专业。20世纪90年代末又创办了英语导游专业,为拓宽专业面向,又于21世纪初将其改为旅游英语专业。此后历年招收的专升本英语专业都设定为旅游英语方向。从2008年起,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通过质量工程项目正式创建了“外语+旅游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始在外语本科专业实施复合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形成了复合型旅游外语专业的特色,实验区项目完成后也先后获得省、校两级的教学成果奖。在此基础上,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又申报并获批了校级英语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应该说,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面做了长期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在实际操作层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理论概括和提炼方面尚有很大不足,以致对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尚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全面准确的把握。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背景,对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予以探讨,以求共识。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外语专业领域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外国语专门院校就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其他大多数高校却持谨慎的观望态度,并未全面跟进。因为高校外语专业究竟培养什么样人才的争论一直此起彼伏,并无定论。直到20世纪末,由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经教育部高教司核准转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才使这一争论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解。《若干意见》在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明确提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5这一要求不仅为21世纪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与国际上通行的外语专业办学理念相一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赵宗峰先生曾选择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6所外国语大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无论是语言专业还是语言文学之外的其他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发展方向。通过对6所高校开设专业的分析可以看到,极少有专业单纯将外语作为培养目标。”[2]57《若干意见》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一节中认为:“从根本上讲,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复合是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1]4戴炜栋在《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则将复合型外语人才定位为“具备掌握了两种专业实用技能的人才”。为了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若干意见》大力提倡高校外语专业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开辟自身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道路,力求办出特色。进入21世纪以来,正如蔡伟良先生指出的那样,“正是在《若干意见》的倡导下,近十年来高校外语专业的办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类高校的外语专业纷纷就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设计试行方案,一场以改变观念为轴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内容的改革在高校外语专业悄然兴起。”[3]31毋庸讳言,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并非完全一帆风顺,对该培养模式的质疑和争论也时有发生。其中反对的一方认为,“引进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势必导致学生人文素质的下降”,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内涵“受到了其他学科的冲击”,搞得不好,外语非但没有学好,复合的其他专业也没学好,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伦不类。[4]54当然,这些反对意见只是停留在学术争鸣的理论层面,并未形成外语界的主导意见。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可谓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已成为大多数高校的理性选择,从而唱响了21世纪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回顾21世纪众多高校外语专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发现,若不是《若干意见》的及时出台为外语专业的改革发展拓宽了路径,拓展了众多的复合专业学科领域,那么在当下外语本科专业布点过多 (英语专业已超过1 000个)、规模过大(在校生已达80多万人)的局面下,外语专业的生存发展就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专家认为对高校外语专业而言,将《若干意见》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指导纲领也是并不为过的。从21世纪众多高校外语专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也可以看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突破了外语专业自身的专业瓶颈,实现了对自身专业的超越,是外语专业领域的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它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外语专业的生存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外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较好地满足了当代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外语专业响应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迅速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数量已接近400所。有学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特定的高校群体概念”,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高校类型。”[5]68教育界专家学者则将新建本科院校统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学者们见仁见智。不少学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既不同于普通本科,也不是3年制高职高专的增容。它和普通本科相比,更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它和专科相比,强调一定的基础教育,强调一定的后续发展。也有学者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简单地讲,就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6]15实际上,“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新建本科院校对自身办学层次定位,以区别于传统本科院校的研究型教育和高职高专的技能型教育,也是对自身的功能定位,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更是对自身办学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质量要求,即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指向。毫无疑问,应用型本科教育面向的是该类院校的所有专业,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所有环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过程中,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符合并服从各自学校的办学定位,自觉地向应用型方向转变。这是因为当今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不仅是有人文素养的人,同时更应该是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应当看到,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也是外语自身工具性特点的内在要求。外语专业比较特殊,既有人文性的一面,也有工具性的一面。它可以被视为人文学科,也可以被当作应用学科对待。[7]59高校层次不同,培养目标和规格也不同。但无论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任何高校的外语专业都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是外语界的基本共识。因为这是由语言工具性特点决定的,是语言学习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仅以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为例。《大纲》明确提出了21世纪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和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8]8《大纲》还明确提出了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即“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8]8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培养规格看,《大纲》都注重英语的应用性特点。像“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都被放在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首位,“熟练地运用英语”和“较强的能力”则突出强调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例举的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但它与其他语种的教学大纲是完全相通的。从这个角度看,应用型人才培养属于外语人才培养的语言自身内在的本质要求。

三、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解析

在分别阐述了复合型和应用型的教育理念之后,对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予以解析。王守仁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高校外语专业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较为通行的做法是采用‘专业+方向,模式。”[9]69黄山学院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过程中,采用的也是这种模式。在这里,专业是指外语,方向是指复合的专业。考虑到黄山学院的应用型定位,将培养模式修正为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即外语(英语或日语)+复合专业方向 (旅游管理或国际酒店管理)+应用能力。在这一模式中,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整体概念,应辩证统一理解,不可偏废。从汉语词汇偏正结构的视角来看,复合应用型是“偏”,外语人才是“正”,复合应用型是用来修饰外语人才的。正如《若干意见》特别强调的那样,“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核心是外语人才。”[1]4这就是说,外语人才方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是最后的落脚点,具有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讲,最终培养的是外语人才,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才。复合型对于外语人才培养而言是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是指培养的对象不再是单科的“经院式”的纯外语人才,而是具备了另一门专业方向知识的外语人才。这也完全符合当今社会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理念,避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扁平单一,以满足市场经济和新时代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具体到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采用的模式,复合的就是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应用型既是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的类型要求,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层次的定位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自身培养目标规格的具体质量要求。对外语专业而言,更是语言工具性属性的内在要求。简单说就是培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无论在外语专业上还是在复合的旅游专业方向上,这类人才都应该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应用型是黄山学院对自己办学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总体质量要求,因而无论在外语专业还是在复合的旅游专业方向上,乃至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都应努力向应用型目标靠拢,特别注重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便使复合型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符合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发展成一种大趋势,上升到了国家倡导的战略层面,成为这个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呼唤和要求,因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对此应当要有清醒认识,以增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自觉性,在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四、结 语

通过对复合型、应用型和外语专业三者关系的梳理,可知这三者并不是相互矛盾或对立的关系,而应当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加以看待。复合型、应用型与外语专业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不期而遇,相互结合,是偶然,也是必然。这三者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完全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简言之,复合型是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应用型则是对培养对象的规格和能力要求,或者说是一种质量要求;而外语专业才是对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是最终的归属和落脚点,具有质的规定性。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语专业而言,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既密切关联,又辩证统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21世纪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改革发展的历程也表明,只要秉持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理念,坚定地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只要坚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始终以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和质量标准;只要正确认识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这一偏正结构,牢牢抓住外语人才这个核心,并正确处理这三者关系,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就会符合市场经济和新时代的要求,就会有真正的生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自身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基于上述对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辩证理解,黄山学院实行多年的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是有益的,而且被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因此,坚定地走复合应用型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道路是明智的选择。

[1]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界,1998(4).

[2]赵宗锋.语言类高校学科拓展的国内外对比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17).

[3]蔡伟良.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重读《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有感[J].外语界,2009 (6).

[4]王林海,刘德慧.高校外语学科复合型专业建设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17).

[5]顾永安,陆正林.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2).

[6]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7]江晓红.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5).

[8]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1(1).

[9]王守仁,张杰,辛斌,等.外语教学改革出路笔谈(十二篇)[J].中国大学教学,2007(4).

责任编辑:吴夜

An Analysi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oriented Tourism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Ren Liangyao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On the basis of elaborat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and the concept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this paper emphatically demonstrat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and the connotation implicit in the cultivating mode of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 orient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and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it will be a wise choice to go firmly on the way of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 oriented tourism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cultivation.

interdisciplinary;application-oriented;tourism foreign language;connotation;analysis

H319

A

1672-447X(2016)04-0133-04

2016-01-12

安徽省省级重点教研项目(2012jyxm500);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zy070);黄山学院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2TSZY01)

任良耀(1956-),安徽黄山人,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黄山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黄山外语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黄山冬之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