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期刊群的建立来平衡科技期刊与网络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2016-03-16黄睿春

关键词:网络平台科技期刊编辑部

黄睿春

(武汉大学《数学杂志》编辑部, 湖北 武汉 430072)



通过期刊群的建立来平衡科技期刊与网络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黄睿春

(武汉大学《数学杂志》编辑部, 湖北 武汉430072)

分析科技期刊与网络平台之间的合作现状,提出利用期刊群的建立来平衡科技期刊和网络数据库关系的构想。

科技期刊;网络平台;期刊群;平衡关系

一直来,科技期刊的发展以及发行都深深打上了科技发展的烙印,从最初的纸质期刊,到光盘,直到时下的数字化发展,科技期刊的网络平台也跟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应运而生,如今,以网络和数字化出版为鲜明标志的发展趋势正深深影响着科技期刊的载体形式和话语权的归属。仲伟民教授在文献[1]中指出了学术期刊与网络平台之间的颠倒,李巍等在文献[2]中探讨了科技期刊与网络数据库共生共荣之道。作者在文献[3]中提出了通过专业期刊的融合和合作开展学术期刊纵向改革之路,此文隐约给出了期刊群建立的雏形与设想。 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科技期刊与网络平台合作的现状,结合《数学杂志》目前面临的困境,发展的瓶颈以及困惑,明确提出了通过期刊群的建立来平衡科技期刊与网络平台之间的关系,本文为笔者在文献[3]的基础上对期刊群研究的进一步延伸。

1 科技期刊与网络平台之间的合作现状

科技期刊作为科学研究的发布平台,学术成果的呈现载体和媒介,它本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科技期刊的网络平台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因势而生。它的发展让科技期刊的传统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今,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了科技期刊传播的最主要的方式。 《数学杂志》作为中文核心期刊,其数字化发展的模式跟大多数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基本一致,很具有代表性,在此笔者以它为例。

《数学杂志》有自办的网站,由于经费和人员不足,目前网站仅仅利用了采编系统。 同时与中国知网签订有独家协议以及优先出版协议,编辑部和中国知网之间的合作模式很简单,编辑部给网络数据库提供刊发的稿件电子版,网络数据库将论文上传网络,以有偿的方式提供给作者网络文献检索,给读者下载相关文献。而网络数据库给编辑部提供相关的服务,比如不端学术论文检测,文献检索,科技期刊的相关数据分析报告等,此外,每年支付给编辑部一定的文献检索费,而编辑部以稿费的形式支付给作者。

从上述的合作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把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看做作一环紧扣一环的生产链,科技期刊编辑部就会处于原材料加工的最底层,他们负责原始作品的送审,编辑,加工,刊发等一系列繁琐而精细的工作,将最后的作品传给各个网络数据库之后,编辑部与作者的互动基本就结束了。而此时网络数据利用自身的优势,如众多科技期刊的汇聚地,非常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平台, 即便因为期刊种类的繁多,文献检索的精准定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作者因为各种不同的需要花钱去开具检索报告,同时,读者也只能够通过网络数据库下载他们需要的文献。这样导致,在目前的形势下,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使用的都是网络数据库发布的产品,而不是各个编辑部刊发的论文,因此各个科技期刊编辑部沦为了数字化出版生产链上的加工厂,而不是学术研究成果发布的前沿阵地。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科技期刊的数学化出版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只不过占据经济利益主导和主要份额的属于网络数据库。因为期刊网络数据库是众多期刊的汇聚地,不同需要的人都可以从这个网络平台得到他们需要的资料或者文献,网络数据库利用这样独有的优势通过付费检索和下载获取相关利润。而对于期刊编辑部,无论有没有自办的网站都很难实现付费下载,因为可提供的资源太少,不能满足众多的需求,仅仅利用有限的版面费以及少量的发行费来维持编辑部的日常运作。比如《数学杂志》编辑部,虽然有自办的网站,但是因为资金不足和人手不够,杂志历年来的过刊到目前还没有上线,同时为了缓解稿件刊发周期过长的问题,我们将论文的优先出版权转让给了网络数据库,这就意味着编辑部在数字化出版的这个利益体中处于极端的劣势,没有丝毫的话语权和主动性。而对于网络平台依赖或者挂靠主办单位或者网络数据库的期刊编辑部,情形差不多。

科技期刊与网络数据库合作之初,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限制,两者之间的合作项目仅限于光盘的制作,两者的合作关系相对简单,一方面,科技期刊借助于光盘的发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另一方面,网络数据库将期刊制作成电子版,为后期数字化的发展积累了资源,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但是伴随着数字化出版的蓬勃发展,当网络数据库在合作中占据诸多优势,处于经济主导地位,随后,网络数据库开始调整合作以及服务的方向,也不断引入国外的一些服务项目,因此推出了独家,优先出版,DOI,最近又发来了ORCID的合作协议。而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各个编辑部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地给网络数据库上传经过精细选择,编辑加工后的电子稿,以方便论文的网络检索和下载。当网络数据库越来越强大,点击率越来越高时,数字化的发展蒸蒸而上时,科技期刊纸本的发行量却越来越少,发行费还不足以支付期刊的印刷费,当科技期刊在网络数据库中被拆分成一篇一篇独立的论文时,期刊的整体性也不再存在,当有一天期刊不再发行纸本的时候,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意味着纸质期刊将不再存在。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科技期刊与网络平台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一种失衡的,有失公正的,它随着出版环境的改变慢慢裂变,并且将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而持续恶化。更让人感觉悲观的是,科技期刊编辑部根本无力改变现在这种局面,而相关的管理部门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或者规定来平衡或者干预。针对这种局面,每一个科技期刊编辑部都应该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如何在将来严峻的竞争中不被淘汰,究竟该怎样改变和打破科技期刊与网络平台之间的僵局?

2 矛盾和现状催生期刊群的建立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处于绝对优势方的网络平台哪怕深知矛盾也不愿意去改变现状,期刊的行政管理部门无心也没有有效的手段来改变现状,对于科技期刊编辑部而言,我们无力改变,但是又迫切需要改变。以《数学杂志》为例,一方面,即便我们有了自办的网站,但是没有跟兄弟单位的融合和合作,独自为阵,在同网络平台的合作中没有话语权和主导权,只能被动接受所有的合作条件和协议。另一方面,作为中文核心期刊,稿源质量不高,出版手段单一,对外的宣传和合作受人员和经费的限制,地位尴尬,虽然力量有限,但是我们渴望打破僵局。在这种矛盾和现状之下,期刊群的建立就显得尤为迫切。

3 通过期刊群的建立来平衡科技期刊和网络平台之间的关系

所谓期刊群是指多种期刊的“集聚化” 模式,类似于一种产业集群,它不仅是单本刊到多本刊的量变,更是发展规模、经营理念以及经营模式的改变[4-6]。 当多种期刊聚合在一起谋求发展是意味着科学合理的分配,优化和共享资源,节约办刊的成本,同时为做大、做强期刊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期刊群的建立有利于平衡科技期刊与网络平台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对于网络平台而言,期刊群的建立有利于打破网络平台在经营上的垄断,期刊群本身就代表着一定的主导性和话语权,在与网络平台的合作中力量不会像单本刊那么薄弱,而是具有更强的力量可以与网络平台平等对话,在这种公平、公正的合作环境中,可以为科技期刊向网络平台争取更多的经营分配额,同时要求网络平台为科技期刊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服务;期刊群的建立可以改变依赖于网络平台出版的单一出版模式,期刊论文通过期刊群平台的发布就是另外一种出版模式,这种平台的建立促进了期刊出版模式多样化的发展,有利于期刊的对外宣传和曝光度,有利于更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对于科技期刊而言,期刊群可以给期刊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一改科技期刊在网络平台中的平庸和单调,它提供给期刊一个更适合更个性化的平台,这个平台有利于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传播和宣传;期刊群可以促进新刊的孵化,美国物理学会下的各个期刊的孵化和发展模式就是最好的证明,期刊群以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新刊创立的必备条件;期刊群的建立让科技期刊能够真正的面对市场,通过期刊群每个期刊可以知道我们的订户是谁,我们的消费群体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和内容,一本期刊只有了解市场,了解我们的客户以及客户需要,了解研究学科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且及时地将相关信息通过期刊群的平台推送给读者、作者、研究机构、评价体系等,只有这样的存在方式才能让科技期刊摆脱孤立无援、发展没有方向的现状。而上述期刊群的诸多优势也是网络平台无法达到的。

由上述我们不难看出,期刊群的建立是打破和改变目前现状的必由之路,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动摇了网络平台在数字化出版发展道路上的绝对地位,同时,它让各个凭借一己之力艰难生存的科技期刊找到了后盾和发展的动力,改变刻不容缓。

4 结论

当然,期刊群的建立是同领域的期刊的融合还是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融合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就目前科技期刊与网络平台之间合作的现状来看,期刊群的建立是打破和改变这种失衡关系的唯一出路。

[1]仲伟民. 缘于体制:社科期刊十个被颠倒的关系[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3, (2): 1~18.

[2]李巍,林强,张薇,等.科技期刊与网络数据库共生共荣的发展之道[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6): 793~796.

[3]黄睿春. 写在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之时——以《数学杂志》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6): 1063~1065.

[4]胡志强,周宝东. 多类型组合科技期刊刊群经营实践与理论研究[J]. 编辑学报, 2012, 24(1): S28~S30.

[5]刘泽林. 探索刊群模式, 促进规模发展——卓众出版的刊群建设实践[J]. 编辑学报, 2010, 22(5): 428~431.

[6]张辉玲, 白雪娜, 马力,等. 广东省农业期刊现状调查与刊群建设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4): 582~587.

2016—05—03

黄睿春(1977—),女,硕士,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泛函分析及其应用.

G232

A

1009-2714(2016)03-0013-03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科技期刊编辑部
科技期刊的分类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