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老师的两个“8分钟”

2016-03-15李艳

湖北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公开课独立思考

●李艳



乔老师的两个“8分钟”

●李艳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公开课上,分分秒秒都很珍贵。然而,在一节教学《白杨》的公开课上,乔老师却给了初次见面的学生两个“8分钟”。

第一个“8分钟”安排在初读课文阶段。乔老师检查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组织观看了电影《军垦战歌》的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后,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读不懂的句子,并试着在书本的空白处提出不懂的问题。于是,学生有了8分钟的自读课文时间。在这8分钟里,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第二个“8分钟”安排在学生提出问题,师生研讨解决问题之后。在此基础上,乔老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第12—13自然段,在空白处写出白杨的特点和建设者的特点,以及两者相似的地方。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这节课的时间划分:课堂引入3分钟,检查预习3分钟,自读课文8分钟,交流解惑17分钟,课堂练笔8分钟,拓展阅读6分钟。也就是说,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内,交流解惑环节占了整堂课时间的37.8%,位居第一;自读课文和课堂练笔两个环节占了整堂课时间的35.6%,位居第二。

这样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是否合理呢?相关专家通过对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等方面的观测,认为“有效课堂”的基本时间分配是:教师讲解占27.7%,师生交流占40%,学生合作学习占22.8%,学生独立思考占7.6%,教师演示占1.9%。如果达到这个数据,课堂基本是有效的。

对比这些数据,我们会发现乔老师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远远超出了7.6%。一节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的,既要理解字词,把握主要内容,品读精彩片段,又要理解写作技巧,掌握写作方法,还要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学习。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往往舍不得花时间疏通学生思维的障碍,而是把自己的观点、想法直接灌输给学生,以致于出现教师“教”的投入而忘我,学生却如听天书的尴尬局面。

我很欣赏乔老师的胆识。他抛开公开课成功与否的束缚,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他们利用第一个8分钟找到了文眼抓住了核心,利用第二个8分钟体会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从学生凝神思考的背影和灵动鲜活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时间分配是合理的,有价值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主体、精讲多思是课堂教学的至理。

(作者单位:宜昌市葛洲坝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姜楚华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公开课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谈独立思考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英语写作方法浅谈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