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动感”中丰盈
——“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15张志勇

湖北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动感教学模式课堂

●张志勇



在“动感”中丰盈
——“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张志勇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动”的作用与重要性。“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没有了动,万事万物就丧失了生机与活力。

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没有“动”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也必然是低效的。当然,我们不能过于狭窄地理解此处所说的“动”,而把它与让学生无休无止的活动等同起来。这里所说的“动”既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动”,即自主的思考与探索;又包括学生群体的“互动”,即分组学习或者全班研讨;还包括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其终极目的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相长。

蕲春县蕲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蕲州实小”)构建的“动感课堂”,正是这样的一种教学形态。

“动感课堂”教学模式是蕲州实小在动感文化框架下建构的一种体现师生角色变化、突出课堂生态健康、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注重知识的感悟与内化,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出内容精、形式新、过程变、方法全、思维活等特点。

一、模式的内涵及架构

“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两主四步”。

(一)两主

“两主”指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其中,教师的主导以引、问、导、联为主要载体。“引”主要体现在课前的铺垫、兴趣的激发两个方面;“问”主要体现在问题的切入、思路的开启两个方面;“导”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点拨、方法的指导两个方面;“联”主要体现在知识的拓展、能力的迁移两个方面。学生的主体以学、研、练、延为主要载体。“学”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个环节;“研”包括研讨交流、梳理提升两个环节;“练”包括有效训练、知识落实两个环节;“延”包括适当拓展、迁移延伸两个环节。

(二)四步

“四步”指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巧引激趣、妙问探思、活练提能、善联广用四个步骤。

1.巧引激趣。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担负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进入情境的任务。

巧引的方式很多,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入新课,可以通过预习反馈、质疑问难、复习过渡、影音图画、言语渲染、小品表演、操作演示等方式引入新课。具体要求可以用“两动”来概括:一是教师的导入要灵动。教师不能拘泥于以上提到的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和情境,灵活地使用导入方法。二是学生的参与要主动。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学生都要能主动参与。那种教师自我沉醉的导入,即使再煽情,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妙问探思。这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要求师生在多维互动中完成知识的掌握、方法的积累和情感态度的体验,具体包括四个教学模块。

(1)主旨提问。有效的提问是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的困惑点和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设问。设问时要突出“三点”“四度”。“三点”指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抓住教学的疑难点。“四度”指注重效度,使设问具有针对性;体现梯度,使设问具有层次性;重视广度,使设问具有开放性;把握深度,使问题具有启发性。

(2)活动探究。活动探究可以通过独立思考(个人自学,“独学”)、同伴指导(两人结对,“对学”)、小组合作(4-6人小组,“群学”)等方式开展,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要适时点拨,让学生化静为动,以动促思。

(3)交流展示。学生围绕知识点(质疑点)进行讲解,内容包括学习、操作、体验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问题的理解程度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更要善于挖掘学生解决问题背后的思维过程,以体现展示的互动性,放大生成的价值。

(4)梳理提升。学生经过对学和群学仍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精讲(点拨——点醒——点化)予以解决。这一阶段要充分运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归纳提炼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师生之间互动分享信息、交流碰撞思维的目的。

3.活练提能。“活”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内容选择“活”。可以是引入新知识的练、巩固概念的练、运用新知识的练,也可以是强化重点的练、突破难点的练、培养能力的练、引申知识的练、串联知识的练等。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留白点、悬念点、精彩点、细微点等灵活地设置练习内容,让学生练在关键处,练在兴趣处。

(2)形式安排“活”。程序安排上,可以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以练带讲等形式;训练面上,可以采取全班统一练、分组合作练、个人强化练等形式;训练节奏上,可以采取大容量快节奏、单项目小步子等形式。

(3)评改方法“活”。教师要根据实际内容,灵活地采用集中评讲、个别板演、小组竞赛、当堂评改、课下交流、自评、互评、小组评等方法,让评改的效益最大化。

活练提能环节中,“活练”是手段和方法,“提能”是目的和要求。教师只有精心设计、灵活安排、适度适时,才能促使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4.善联广用。这是教学的延伸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具体包括三个教学模块。

(1)设置拓展问题。可以是与本节内容相关知识的拓展,也可以是本节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还可以是所学技能或情感体验在其它学习内容上的迁移。

(2)师生探究交流。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演示或检测。

(3)课后延伸学习。教师要确定拓展学习的方向或内容,指导探究学习的方法,提供展示汇报交流的平台。

二、模式的实施策略

蕲州实小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辅助,全面推进“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改革备课形式,让教学有“型”

让教学有“型”,就是通过“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让教学结构有模型,让教学设计有规格,让教学行为有规范。

1.制订备课模板,让教学结构有模型

模板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必须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后反思等基本条目,教学流程中必须具备四个环节(巧引激趣5分钟,妙问探思20分钟,活练提能10分钟,善联广用5分钟)等。学校要求全校教师统一使用备课模板,突出环节设计的具体要求,不能打折扣。

2.确定备课流程,让教学设计有规格

蕲州实小成立了教研组和备课组,学期初由教务处和教研组制订集体备课计划,具体包括安排主备人和备课内容,确定备课组蹲点领导等。具体实施中,语文数学每周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综合组间周一次。备课流程为:个人主备(主备人提前一周备课)——备课组研讨备(教研组召开小组研讨会,先由主备人讲自己的备课预设,其他教师集中研讨修改)——个性化修改备(定稿后,任课教师根据本班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修改备)。

3.有效使用备课,让教学行为有规范

蕲州实小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安排校内名师分别对应相应的年级和学科,要求每位教师备课后先上传给教务处和相关名师审核,合格后才能在课堂中使用。在年级组蹲点的学校领导每周必须组织一次随堂听课活动,并围绕教学目标和“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及时纠正、调整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夯实课题研究,让教师有“行”

让教师有“行”,就是在推行“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让模式推进有路径,让教学研究有行动,让教师个人有发展。

1.举行“四课”活动,让模式推进有路径

为了扎实推进动感课堂的实施,蕲州实小每学期分别安排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达标课、新教师过关课四个层面的教学比武活动。

名师示范课以县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对象,重点是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优质课以校级、县级骨干教师为对象,重点是通过“学、研、备、讲、说、议、评、思”等环节,使之在全面展示教学水平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使其在专业上精益求精;青年教师达标课以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对象,重点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促使其加快成长步伐,尽快成长为学科骨干;新教师过关课以本年度新分配和新调进的教师为对象,重点是通过“磨课”活动,对其教学仪表及教学能力等进行锻造,促使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

2.开展子模式研究,让教学研究有行动

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蕲州实小围绕动感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课题,引导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开展子模式研究。如,将语文学科的识字、口语交际、日积月累、词语盘点、古诗文阅读和作文等,以及数学中的计算、概念、统计与概率、图形与集合、综合实践教学等课题,分别交给各年级组和备课组研究,以形成相对完整的动感课堂理论框架和教学流程及策略。

学校针对“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要求全校教师每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探讨动感教学理念,或总结动感教学策略,或梳理动感教学成效,或推介优秀的动感教学设计,或展示自己的顿悟和灵感等。学校定期开展论文、案例评比活动,将教师们零星的收获固化为研究成果。

3.开辟动感讲堂,让教师个人有发展

学校针对模式的推进程度和教师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及时邀请本地或高校的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开设校本课程,让教育有“形”

让教育有“形”,就是通过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本课程体系,让教育内容有特色、教育活动有生态、教育对象有生长。

1.丰富课程体系,让教育内容有特色

“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而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素养。为此,我们根据学生不同阶段成长的需求,充分利用本校教师的特长和本地的人文资源,开设了葫芦丝、剪纸、体育舞蹈、中药材种植等校本课程。学校还围绕主题学习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周背一首古诗和一则名人名言,每周四下午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每学期最少读一本课外读物、写一篇读书笔记,每两天写一则日记。

2.促进全面发展,让教育活动有生态

一是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英语课,并利用校园广播每天进行十分钟英语晨读。二是强化书法训练。学校坚持每天二十分钟的午写制度,要求教师为学生选好字帖,并细化目标,定期考评,让规范书写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三是坚持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学校扎实开展大课间活动,推广校园集体舞,落实流星球、竹杆舞、抖空竹、太极拳等特色项目,做好眼保健操,使阳光体育活动在校园内生根发芽。

3.培养个性特长,让教育对象有生长

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如绘画、电子琴、合唱队、葫芦丝、舞蹈、武术等,学校还经常举办各种比赛,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新体操比赛、校园集体舞比赛、作文比赛、运动会、读书节、英语节、科技节等,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

蕲州实小秉承“动起来,让每个生命都出彩”的办学理念,于探索中前行,在“动感”中丰盈,让师生共享了成功的喜悦,让学校焕发出亮丽的色彩。

(作者单位:蕲春县蕲州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动感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动感“燃烧卡路里”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